江苏省政协委员督办“推进农村信息化发展”提案
来源:新华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2007年省政协领导督办重点提案扫描
 
 
  省政协副主席任彦申、黄因慧率部分委员督办“推进我省农村信息化发展”提案。
 
  省政协副主席王荣炳率部分委员督办“扶助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困难家庭”提案。
 
  2007年,省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共提出713件提案,交102个单位承办。为推动和促进办理工作,省政协九届五十六次主席会议研究确定,由省政协领导督办部分重点提案。在督办这些重点提案的过程中,提、办双方情系民生、致力发展,共商办理意见,办理实效得到提升。
  “信息化高速公路”向新农村延伸

  信息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技术支撑,但目前我省在推进农村信息化过程中存在“三电”普及率低、上网资费过高、信息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致公党江苏省委经过深入调研,提交了“推进我省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提案,建议加快农村信息化硬件平台建设,加快电信改革步伐,扩大农民上网培训规模,整合农业信息资源,培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村镇,构建科学的农村信息化评价体系。

  6月11日至13日,省政协副主席任彦申、黄因慧率部分委员,与省信息产业厅等承办单位负责人一起,赴射阳县、泰州市高港区及丹阳市部分乡村,实地察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点,走访农户,了解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和“四电一站”建设情况,听取乡村干部和农民的意见建议。在提案督办会上,围绕如何进一步解决好我省农村信息化建设“最后100米”(即网络终端延伸到更多农户手中)的问题,提、办双方共商解决方案。省信息产业厅表示,将联合有关部门全力推进“四大工程”,力争今年培训1万个苏北劳动力、1000个农业大户、农村种养殖大户和经纪人,建成100个农村信息化体验站,实现100万个农民家庭上网。省通信管理局表示,将通过监管措施引导和推动电信运营企业不断降低农村地区通信资费水平,着力解决好农民上网“用得起、用得好”问题。省农林厅表示,今年再扶持一批特色农业网站建设,同时提高我省农业商务网与地方特色农业网站间的信息共建共享水平。

  任彦申、黄因慧希望有关部门把推进农村信息化列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进一步丰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整合资源,在信息多元增值服务上多做文章,帮助农民开阔眼界,提高素质,增强本领。致公党江苏省委表示,结合“致福工程”的进一步实施,继续关注这件提案的落实和推进,帮助广大农民轻松驶上“信息化高速公路”。

  他们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小店生意怎么样?”“还行。”“一天能赚多少钱?”“二三十元。”“进货怎么办?”“‘亲情牵手零距离服务行动’志愿者会定期送货上门的。”这是省政协副主席王荣炳走进海安县伤残独生子曹宝华的“牵手商店”时与他的一段对话。当看到计生特困家庭在政府救助和有关方面帮扶下,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与希望时,王荣炳笑了,同行的委员们也笑了。

  上世纪70年代我省实行计划生育以来,逐渐出现了一些独生子女意外死亡、致残或遭遇重大疾病的家庭。这些响应国策号召的夫妇在丧失生育能力的年纪失去子女或子女遭受残疾,丧失了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经济来源而成为困难户,同时也陷入情感的困境。民建江苏省委出于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提出“扶助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困难家庭”的提案,呼吁在全社会营造扶助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困难家庭的氛围。

  6月4日至5日,王荣炳带领部分委员,与省人口计生委等承办单位负责人一起,赴南京市雨花台区和南通市海安县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两市在扶助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困难家庭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委员们认为,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困难家庭为国家作出了贡献,他们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关爱。王荣炳指出,对这一特殊的困难群体,既要根据当前形势和国家政策制定相应的帮扶制度和规范,又要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和时代变化进行积极探索,奖励与帮扶相结合,普惠与解困相结合,让他们生活上得到保障,精神上得到慰藉。

  在随后的督办会上,委员们得知,省委、省政府已着手在全省建立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并以此作为我省“十一五”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的重点。对于独生子女死亡且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夫妇以及独生子女伤残的夫妇,在他们年满50周岁的时候,分别给予每人每月一定金额的生活补助。各级残联已经着手兴办了一批针对中重度残疾人的庇护安养机构。民政部门对享受低保的独生子女伤残家庭,按规定增发当地保障标准全额10%至20%的保障金。省慈善总会已将生育关怀作为一个救助项目列入救助计划,并编制成项目推介手册,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目前,省财政已投入300万元,慈善总会出资100万元,建立了“计划生育关怀基金”。

  盼百姓早日告别危桥

  “4500÷240=?”,这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然而,当这道题在“加快里下河地区农村危桥改造步伐”的提案督办会上被点破时,会场气氛显得格外凝重。据地处里下河腹地的兴化市领导介绍,该市现有危桥9616座,危中危的少说也有4500多座。按目前每年改造不到240座的速度计算,要彻底改造这些事关农民生产、生活甚至生命的危桥,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今年提出了“加快里下河地区农村危桥改造步伐”的提案,反映里下河地区绝大多数农桥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多年运行后许多桥梁已不堪重负成了危桥,并成为村村通公路的“卡脖子”路段,直接影响着当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呼吁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布局,分类规划,针对不同类型的危桥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真正把农桥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

  6月20日,省政协副主席吴冬华、陈宝田带领部分委员,与省财政、交通等部门的负责人共同赴兴化市临城镇的几个村进行实地察看。当大家走在那些栏杆扶手支离破碎、水泥桥板千疮百孔的危桥上时,心中无不感慨万千。同时,大家也察看了一些正在施工的危桥改造现场和改造后已建成使用的农桥。提案督办会在现场就地召开。省财政厅表示,今年省政府已将农桥建设列入“农村新五件实事”,省财政已按照2003-2006年投入的两倍编制了2007-2010年农桥项目库,入库农桥2.3万座,总投资27.7亿元。下一步,省财政还将加大农桥建设投入力度。省交通厅表示,优先安排里下河地区的农村公路大中桥梁的建设计划,今年拟安排200座,占全省计划19%,投入省补资金4804万元。

  吴冬华强调,有关方面在狠抓已制定方案落实的同时,要研究进一步推进的措施,争取缩短危桥改造周期。陈宝田希望承办单位和市、县两级政府,进一步强化对危桥改造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

  建立培养乡村医生的“绿色通道”

  “目前公共财政积累有条件,要像重视农村教育一样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像解决拖欠农村教师工资一样解决拖欠农村医务人员工资问题,像吸引大学生做村官一样吸引医科院校毕业生做乡村医生,像师范生免费教育一样分类减免农村医卫人员进修培训的经济负担,像解决农村教师社会保障一样化解农村医生的后顾之忧……”这是省政协副主席吴瑞林在“加大对农村卫生人员培养工作力度”的提案督办会上讲的一番情深意切的话。

  省政协医卫体育委员会通过连续几年的调研感到,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农村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但农民看病难的矛盾依然突出,原因是农村普遍缺乏合格卫技人员,尤其是最基层的乡村医生大多不具备医师执业资格考核条件,退休后生活无相应的保障。为此他们提出该提案,呼吁尽快建立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合格人员的“绿色通道”,加大培养力度,加快培养速度。

  7月24日至25日,吴瑞林和部分委员,与省卫生厅等部门负责人,实地考察了南京和苏北的部分卫校和农村卫生服务站,倾听基层群众的心声。委员们认为,农村卫生工作这几年硬件投入力度比较大,但缺乏合格卫技人员的矛盾如得不到妥善解决,其他投入将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在提案督办会上,省卫生厅介绍,在“十一五”期间,计划为农村基层培训4000名管理人员、1万名技术骨干和5万名具有全科医学知识的乡村卫技人员;从今年起用4年时间,完成3万名45周岁以下、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省财政厅坦言,对农村卫生人员培训专项资金和省级医疗机构派驻苏中、苏北经济薄弱地区农村医疗机构工作给予补贴问题,均已作出规划。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已形成乡村医生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问题的基本思路,并通过调研拿出了具体意见,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省教育厅打算遴选部分医学院校设立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基地,针对不同的对象,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

  吴瑞林希望各承办单位要从“以人为本”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和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公平正义的高度,带着感情、带着政策、带着办法,把工作再做细一点,把办理意见落到实处。

  让特色文化为“文化江苏”增光添彩

  民进江苏省委针对我省以文化遗产为代表的特色文化资源尚未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服务、对全国文化产业的影响力不足等问题提出 “重视我省特色文化资源出版”的提案,为我省文化发展建言献策。

  6月27日至28日,省政协副主席陈凌孚、陆军带领部分委员,与省委宣传部等承办单位的负责人赴苏州等地实地考察。省委宣传部在提案督办会上表示,将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组织力量对全省文化资源的构成、分布、传承及其研究现状、开发程度等进行综合、全面的整理与研究,推动相关大型工具图书早日问世。省文化、新闻出版、文联等单位也表示,要全力参与特色文化资源的出版工作,以进一步普及特色文化资源,让江苏人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积淀。陈凌孚、陆军希望,省市县三级相关部门都要把通过出版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投入,多出精品,推陈出新,形成文化的先进生产力,为“文化江苏”增光添彩。

  苏正茂 陈 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