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俊章  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维护国家信息安全
来源:黑龙江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健全国家安全体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覆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充分发挥保密工作对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服务保障作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一、正视信息化给保密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在给人们带来巨大方便和利益的同时,也给保密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首先,国家秘密的存在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泄密渠道明显增多。其次,窃密的技术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防护难度不断加大。第三,保密管理的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给保密观念带来了巨大冲击。面对严峻的形势,十七大报告指出:“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为此,必须进一步树立敌情观念,努力使保密工作做到“四个适应”。即,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相适应,与信息化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与工作中所遇到的具体实际相适应。

  二、扎实做好信息化条件下的保密工作。

  1、加强宣传教育,强化保密意识。一要引导树立正确的保密观念。通过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信息化条件下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泄密的渠道、危害和预防措施,让安全保密意识深入人心。二要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保密宣教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把力量、资源更多地投放在重点对象上,因地制宜,因人施教。三要积极创新宣教载体。在开展讲座培训、编发读本等常规性工作基础上,不断活化形式,丰富手段。

  2、加强技术防范,提高应对能力。保密科技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关键。一要实现全面综合防护。必须使涉密信息的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保护,形成完整的闭环。二是提高保密技术检查能力。要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技术检查人员素质,推行持证上岗;制订和完善检查标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整合技术力量,配备专业检查工具,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要加大投入,实行保密技术装备强制配备。在加强指导配备的基础上,按照“统一标准、遵循规范,确保重点、安全适用”的原则,对保密要害部门、部位,涉密信息系统,重要涉密会议和重大涉密活动的保密技术防范设备设施实行强制配备。四要推进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工作。要按照涉密信息系统处理国家秘密的不同密级,将其划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在物理安全、运行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做出不同的保密规定;逐一确定涉密信息系统内的计算机和存储介质的密级,落实具体保护措施。

  3、加强日常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一要健全信息定密管理机制。要科学界定密与非密,坚持保放适度原则,着力保核心、保重点,适当调整国家秘密范围,做到既不漏定秘密,又防止保密范围过宽、确定密级偏高的倾向;依据保密范围对秘密事项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提出明确要求;认真做好密级变更和解密工作,定期对已确定的秘密事项进行审核。二要健全涉密工作人员管理机制。保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要逐步建立分级管理办法,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干部人事管理相协调的资格审查、教育培训、考核管理和权益保障制度。对涉密人员,上岗前要进行资格审查,签订保密义务书;对现职涉密人员,要加强教育管理,签订保密责任书;对离岗涉密人员,要实行脱密期管理,签订保密承诺书。对不适宜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要及时调离;对泄密人员,要依法从严处理;对因履行保密责任使相关权益受到限制的,要通过适当方式给予补偿。三要健全涉密载体管理机制。对涉密纸介质,要履行收发、传递、存储、销毁程序,严格控制知悉范围;对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必须与互联网及其它公共信息网进行物理隔离,严禁在非涉密计算机上使用,同时要实行“统一购置、统一标识、严格登记、集中管理”的方法,建立规范的约束管理机制;严禁将手机带入涉密场所或通过手机传递涉密信息。

  4、加强督促检查,消除泄密隐患。一要把保密督查与增强保密意识相结合。要把督查的过程作为开展保密宣教、增强保密意识的过程,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保密工作是为中心工作提供保障和服务的,与业务工作休戚相关。一方面,要在督查过程中结合实际进行现场讲解,大张旗鼓地宣传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从正面进行引导,澄清模糊认识;另一方面,要加大案件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从反面进行警示,提高自律意识。二要把保密督查与提高技术水平相结合。要抽调技术人员,详细讲解检查工作程序、步骤、专用工具使用方法和工作中易发生问题的重点区域、环节,通过实践应用提高保密技术检查能力。同时,要结合检查中发现的薄弱环节进行技术指导,总结原因,制订整改措施,明确应该采取的技术手段和应该配备的保密设施。三要把保密督查与加强保密管理相结合。要坚持保密督查与业务督查结合、技术检查与常规检查配套的工作方法,认真研究信息防范和泄密危害评估的管理规范;通过督查发现泄密的苗头性、倾向性和方向性问题,防患于未然;深入研究失泄密案件高发领域、高发环节和高发人群的特点规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尽可能消除泄密隐患和漏洞,增加国家秘密的安全系数。

  (作者为省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国家保密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