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11月20日至25日,“中国虚拟天文台2007年学术年会”和“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在广州召开。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南凯、马永征、于建军、杨宏伟和钱芳等同志代表“天文学网络虚拟实验室”项目组参加了会议,向大会作了主题报告和应用展示,并重点向天文科研工作者介绍了网络中心在天文领域中的信息化支撑服务成果。
“天文学网络虚拟实验室”项目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网络科技环境面向天文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示范,由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和云南天文台等单位共同承担,项目目标是集成和整合多个天文观测基地的大型望远镜等稀缺科研资源,建立天文学网络虚拟实验室,提供稳定服务,支持以协同工作为显著特征的新的天文学研究模式和方法,为天文学科领域提供科研支撑和教育支持。
会上,项目组成员向大会作主题报告,并进行了应用展示。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以虚拟实验室为代表形式的信息化科研环境。虚拟实验室是一个支持信息化科研方式的综合性协同工作环境,是由支持资源共享与协同工作的硬件、软件、数据、信息化科研仪器设备和人员组织共同构成的有机的整体,是信息化科研模式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然后重点推介了天文学网络虚拟实验室所提供的各种面向天文领域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主要包括大型望远镜观测时间在线申请、多人同时在线的网络远程协同观测、数据管理和国际专业天文数据共享等。项目组还介绍了通过天文学网络虚拟实验室已进行的新型天文科研活动,典型的例子如多台异地大型望远镜在线联合观测活动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等。
主题报告和应用展示引起了与会天文科研工作者的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一个信息化的天文科研环境对提高天文学的科研效率有着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而在建设和运行这样一个信息化的科研环境过程中,网络中心所发挥的核心支撑作用是不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