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图书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来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者:蒲科

摘 要:电子图书作为一种高科技产品,产业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站在产业化的高度,紧紧抓住电子图书生产与产品、市场与市场管理、流通、消费4个要素,突破性地解决阻碍电子图书产业化发展进程的电子图书产品品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建设与管理、读者的普及等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电子图书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关键词:电子图书;产业化;知识产权保护

中图分类号:G255.75文献标识码:A

电子图书是21世纪网络信息时代科技进步的结晶。它的出现是继印刷术发明以来知识传播领域的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存储、传播方式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1 电子图书的基本概念电子图书也称数字图书或eBook,是指以电子数据的形式把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放在光、磁等非纸介质中,并通过网络与计算机方式传播表现出来的各种图文信息,如可视图文、电子邮件、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电子报纸等。它由三要素构成:一是eBook的内容,主要以特殊的格式制作而成,可在有线或无线网上传播的图书,一般由专门的电子图书商和网站制作而成。二是eBook阅读器,它包括个人计算机、个人手持数字设备(PDA)、专门的电子设备,如 GoReader Ebookman。三是eBook的阅读软件,如ADOBE 公司的Acrobat Reader,Glassbook公司的G1assbook,微软的Microsoft Reader,国内超星公司的SSreader等。相对于纸质图书,电子图书具有以下特性:一是信息容量大,体积小,易管理;二是具备优良的计算机检索查询功能;三是具有丰富生动的多媒体表现力;四是成本低,不消耗纸张,节约资源,利于环保;五是制作高效,出版迅速,发行快;六是易复制,便于传播。

2 电子图书产业化发展问题的思考像任何一种商品一样,电子图书要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浪潮中不断发展与革新,真正服务于社会,就必须走产业化道路,利用自由市场的力量,凭借经济杠杆的作用,逐步形成电子图书生产、加工、制作、传播、利用和反馈一条龙的产业化链,优胜劣汰,不断促进产品的技术革新和升级换代。要促进电子图书产业化进程就要针对其产业化的各个要素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电子图书产业的要素与其他产业要素是一致的,包括生产与产品、市场及市场管理、流通、消费4个要素。因此,要促进电子图书产业化发展进程就必须从这4个要素构成的产业链环节入手,重点解决提高电子图书的产品质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市场建设与管理以及普及电子图书阅读者等问题。

2.1 提高电子图书产品的品质电子图书作为一种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要以质量为生命,才能保持电子图书产业稳步持续发展。没有高质量的电子图书,就不可能有真正社会化的电子图书产业。因此,要将重点放在提高电子图书产品品质上。

2.1.1 丰富电子图书的内容和种类未来电子图书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图书内容的竞争,提供价格低、内容丰富、知识新颖的电子图书是其销售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不仅要努力使电子图书内容丰富,种类齐全,还要体现个性化、精品化,优化人机对话界面,以此作为开拓市场的手段,推动电子图书的产业化进程。

2.1.2 加快电子图书产业技术创新国家应该大力扶持中文电子图书产业,采取优先发展电子图书产业政策,对电子图书产业实现税收减免等;加大资金投入,鼓励技术创新,加快电子图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电子图书品质,积极探索“电子墨水”“电子纸”等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技术创新与淘汰中,逐步实现电子图书生产企业的战略联合与重组,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和集团化产业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加强对外交流和产业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电子图书生产技术、运作方式和管理理念,利用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占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2.1.3 加强售后服务和注重读者反馈售后服务是优化产品质量和性能,提高生产者信誉的重要手段。电子图书作为一种普通商品,要不断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就必须加强售后服务,建立售后服务体系,搭建读者与生产商直接交流的网络服务平台,听取读者对电子图书产品的反馈意见,以此不断改进电子图书质量与服务。

2.2 建立起完善的电子图书产业法律体系电子图书是一种高科技产品,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一直是困扰电子图书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我们要重点加强涉及电子图书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建设,打击盗版和非法网络传播、下载,建立和不断完善有关电子与网络图书出版发行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将电子图书业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使电子图书产业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立生产、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必须遵循的规则,规范和保护生产者、经营者和用户各自的利益,逐步优化和发展电子图书产业市场经济环境。只有建立了完善的能促进电子图书产业化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尤其是建立和完善电子图书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才能促进电子图书产业化、市场化运作体系与机制的逐步形成。在我国,《著作权法》《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一批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为构建电子图书业相关法律体系建立起了指导性框架。随着电子图书业产业化、市场化的不断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应不断建立和完善,并形成配套体系。

2.3 加强电子图书的市场管理和行业建设在建立健全电子图书产业相关法律体系,形成有利于电子图书产业化发展的外部环境的同时,电子图书行业内部必须抓紧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以强化电子图书市场化管理,从行业内部形成促进整个行业向前发展的动力。一是加快组建和完善行业管理组织。由政府主管部门协调,建立电子图书产业行业管理委员会等组织,协调各方面利益,统一行业管理,加强市场监控,促进行业发展。电子图书行业组织囊括出版机构、IT公司、通讯公司、科研机构、书店、电子图书生产商等,其主要任务是制定电子图书规格、软件功能指标;制定统一的电子图书文本格式标准,实现电子图书标准化、规范化和兼容化;建立能够协调内部各方利益的版权运作模式。二是提高行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能力。针对电子图书生产、销售和利用的各环节特点,从技术上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打击侵权行为,保护合法市场主体各方的利益。三是尽可能地扩展市场覆盖率和服务面。建立全国性的电子图书出版发行网络系统,实现电子图书的生产、销售、流通、利用的无缝衔接,以中心城市为重点,以点带面,层层推广,辐射全国,使电子图书销售与服务网络尽可能地覆盖到全国每一个用户。

2.4 积极拓展电子图书用户群电子图书市场不能形成规模,电子图书就不可能形成产业。要大力拓展电子图书用户群,需要重点解决阻碍个人用户使用电子图书的3个主要问题:一是网络环境问题;二是电子图书阅读器价格昂贵以及适宜读者阅读的问题;三是如何使缴费阅读电子图书更加便利。

2.4.1 加强网络环境和网络安全建设电子图书作为现代科技产品,它具有普通商品的流通属性,它的流通过程同样依附其流通手段。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是,电子图书作为信息载体其流通依靠的是计算机网络,而不是其他商品流通所普遍依靠的运载工具,如车辆、人力等。目前,由于受网上信息量增长过快、网络信息传输容量以及网络分布区域的限制,电子图书阅读成为一部分有条件的人才能办到的事情,很多的人很少有甚至没有电子图书可读。计算机网络建设是迎接信息化、数字化挑战的基础,是推动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因素,同时宽松的网络环境也是电子图书事业发展的后盾。我们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起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网络环境。要制定国家计算机网络发展总体规划,分长远战略目标和近期实施目标。近期目标重点抓好关键项目的投资与建设,抓紧改造原有中低速网络,积极建设高速宽带网络;长远战略目标是要在全国建立起覆盖到村镇一级的高速带宽光纤网络,努力提高光纤网络的信息传输速度和容量。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重点做好计算机病毒防御,确保国家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

2.4.2 提升计算机软硬件品质和开发新型阅读器电子图书事业不是一个独立的事业,它是高科技发展的结晶,其发展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就电子图书的阅读来说必须要借助以个人计算机为主的阅读器。计算机用户普及的程度将直接决定电子图书阅读者的容量,计算机软硬件条件的优劣将影响到读者是否愿意选择电子图书的阅读方式。电子图书用户群要发展壮大就需要不断提升计算机软硬件品质,包括提高计算机接收与处理信息的速度,以及使计算机显示器更适宜人的眼睛观看,甚至有利于创造更舒适的虚拟化时空等,不断实现个人计算机产品的换代升级,提高性能价格比,促进计算机用户的普及。同时,根据大众化的阅读习惯,积极开发掌上阅读器、随身阅读器等多种形式的新型阅读设备。

2.4.3 建立电子图书阅读收费体系缴费问题也一直是困扰读者方便使用电子图书的问题。购买纸质图书到各个书店用现金支付即可完成,而下载和阅读电子图书的缴费手续比较复杂,缺乏直观的现实可靠感,这一直是影响读者方便使用电子图书的一个问题。要尽快建立起全国联网式的收费合理、缴费快捷、查询方便、可信度高的电子图书阅读收费系统,从技术上实现个人用户、单位用户、包库用户、临时用户、短期用户、长期用户等多种用户收费形式的有机统一,逐步形成电子图书产业发展的自给机制。3 结语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电子图书产业方兴未艾,不久的将来,电子图书一定会更加广泛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正如目前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纸质书籍一样,人们未来的生活将离不开电子图书,电子图书产业也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产业之一。

参考文献[1] 于桂霞.谈电子图书[J].黑龙江电子技术,1999(8):43-44.[2] 方家平.什么妨碍了电子图书的发展[J].出版经济,2003(8):39-40.[3] 马晓玲.影响电子图书发展的若干因素[J].情报杂志,2003(10):114-115.[4] 李慧卿.电子图书——图书业发展的必然趋势[J].现代情报,2003(12):80-81.[5] 朱原谅.试论影响电子图书出版的几个问题[J].现代情报,2003(12):19-21.[6] 黄丰.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图书及其特点[J].情报探索,2005(3):25-27.[7] 周劲.电子图书产业发展究竟如何呢?[J].中国传媒科技,2005(7):46-47.[8] 徐丽芳.数字出版:概念与形态[J].出版发行研究,2005(7):5-12.第一作者简介:蒲 科,男,1974年9月生,2001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讲师,攀枝花学院图书馆,四川省攀枝花市,6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