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解决了民生问题又改善政府形象
“梅州民声”架起监督桥梁
【据新华社广州12月3日电】(记者壮锦)“以前是投诉无门,现在是马上行动”,通过广东省梅州市政府网站“梅州民声”栏目,实际生活问题5天之内就得以解决的胡志宁说,“这确实是大大改善了政府形象”。
2007年10月29日,胡志宁在梅州市政府网站“梅州民声”栏目上给市环保局写了一封信,投诉住宅旁的工厂每晚大冒黑臭浓烟,周围居民深受其苦。31日晚,市环保局会同工厂所在地的梅江区建设和环保局前往现场勘查,发现黑烟原来是该工厂的锅炉点火时用塑料薄膜作助燃物所致。环保局当即对工厂提出整改要求。11月2日,市环保局在网站上给胡志宁回复处理结果并表示将继续督促该工厂落实整改,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梅州市信息中心主任徐雄鹰告诉记者说,这只是“梅州民声”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很普通的例子。面对群众潮水般的网络民声,梅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创新倾听民意的途径,整合了业已存在的数个舆论监督栏目,依托政府网站推出“梅州民声”。和以往栏目相比,“梅州民声”最大的不同在于,纪检监察部门全程介入政府各职能部门对网民意见建议回复、处理的监督。政府部门接到网民电子邮件5个工作日内必须回复处理意见,迟一天不回复,该部门负责人的手机就会收到市政府发出的催办短信。如果超过10天,纪检监察部门将给予黄牌警告。对超过14个工作日既未作处理和回复、又未作解释说明的部门,“梅州民声”的“督办公示”栏目将进行公开通报;在规定时间内回复率和办理结果没有达到90%的单位,在当年机关作风评议中不能评为优秀单位,单位负责人在年度考核中不能评为优秀。
“梅州民声”的工作人员赵继飞说:“‘梅州民声’是公开透明的,如果你敷衍,大家都看得见;如果你回复或处理得不好,网民就会骂。”
梅州市工商管理局的副局长王育先说:“‘梅州民声’让我们更广泛地接受社会监督、促使我们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该栏目自今年10月15日正式开通,梅州各市县(区)政府49家单位上线接收网民邮件,到目前为止已经受理网民咨询、投诉、建议400多件,按时办结率达94%、回复率为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