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视点:让农产品从滞销变畅销
记者 杜海涛
连接农户和市场的桥梁
前不久,商务部收到一封来自安徽砀山果农李天民的来信。信中说:今秋,根据新农村商网“对接会”提供的市场信息,我们的砀山梨卖到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彻底由去年的“滞销”变“畅销”,价格也由去年的0.5元/公斤卖到0.8元/公斤,好的梨还超过了1元/公斤。“‘对接会’,成为连接我们农户和市场的桥梁。”
李天民所说的“对接会”,也就是“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是商务部新农村商网专门为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卖难”而组织的。它以网络为依托,把各地的供、求信息发布在网上,通过网站对接员的主动联系,把“卖方”信息提供给“买方”,帮助农户有针对性地把农产品卖向市场。
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说,截至目前,商务部已经举办了4次农副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共促成农副产品成交62.72亿元。
缓解流通不畅
当前,随着农副产品产量大幅提高,对市场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而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健全,市场信息不畅通,成为扩大内需的一大瓶颈。
廖晓淇说,商务部举办“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其实际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为部分农民解决了农产品“卖难”,提高了农产品流通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促进了订单农业发展,提高了农产品流通的有序性、组织性。每次对接会,都会促成不少订单,使一些优质农产品发展了规模生产。三是提高了农民的品牌意识。
“为了杜绝虚假信息给农民造成损失,商务部对所有上报的信息,都要由当地商务部门层层核实后才能对外发布。”廖晓淇说,今秋“对接会”期间,在对接员的帮助下,海南万宁的菠萝蜜价格,卖到了1.5元/斤,仅此一项,当地农民就能每亩增收2000多元。
农村信息化服务大有可为
廖晓淇认为,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信息化水平要低得多,农村的网民只有城市的1/26,农村所拥有的计算机数、掌握上网能力的人数都很少。政府有关部门要多做些推动工作,多为他们提供一些便利。
为及时反映市场动态,商务部实施了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建设了城乡市场和农村市场两大监测系统。目前,城乡市场监测系统已经涵盖了16000家企业;农村市场监测系统覆盖到了500多个县的各类农产品价格。
廖晓淇希望,商务部的这些努力,能对农村信息化建设起到示范与推动作用。事实上,目前在一些地方,农村信息化服务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实践证明,只要对农民加以培训引导,完全可以熟练地使用网络,农村信息化服务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