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召开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
来源:千龙网 更新时间:2008-03-15

 

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朱善璐,副市长孙安民,
市教委主任刘利民共同启动“北京市教育系统地理信息图层网”

   12月4日讯 (记者 辛淇)今天上午,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北京市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 会议以统筹规划今后首都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整体推进首都教育信息化工作,大力提高首都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为主题。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朱善璐,副市长孙安民出席会议。

高标准完成“校校通”光纤网络覆盖高校

  截止2006年底,全市基本建成由市级骨干网、区县区域网和校园网三级连通的北京教育信息网,18个区县都建成区域网络中心,全市中小学拥有计算机22万台,学生平均每10人拥有一台计算机,专任教师平均每两人使用一台计算机,高标准完成“校校通”工程。

  北京地区高校全部建成了技术先进、覆盖面广的校园网,完成高校光纤建设工程,信息点已覆盖了全部的办公、教学区域和部分的学生公寓,初步满足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和教师查阅资料、网上备课的需求。

  多媒体教室、网络机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成为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科技创安工程为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应用提供了安全、稳定的保障。

网络教育信息内容丰富 教师网上自选资源

  教育资源放在网络平台上,使得每一名教师均可在网上自主选择资源的开放平台,极大丰富资源内容,提高资源品质,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有效避免了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使用效益。

  截止到2006年底,平台上资源总数已超过140万条,实名用户超过40万人。拥有5万种、70多万册数字图书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向中小学师生免费开放。北京市推动“蓝天工程”的成功经验,全市中小学生可凭借学生卡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共享优质课外教育资源。

        重点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均建有电子图书馆,电子图书馆总藏书量达98.8万册。在重点专业开发网络课程、建立教学资源库。北京高校信息资源内容丰富、特色明显,

  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和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建设,现有成员高校36所,全文电子期刊达4万种,中外电子图书达百万种,形成了网上文献资源的重要补充来源。各级各类教育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创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教育管理信息化 免费发放学生IC卡130万张

  北京市初步建立起市、区县、学校三级的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学生的基本数据信息全部录入,在学校校务管理方面发挥显著的效益。全市中、高考报名实现与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的对接。为全市中小学生免费发放学生IC卡130万张,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内外应用。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籍管理以及学分制教学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北京地区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广泛、已基本实现信息化支撑,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水平,促进了高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部分高等学校的信息系统业务应用效果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建立,实现了教委、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北京依托网络开展了考试咨询、报名、招生、查询、考场监控等多项服务,招生考试网站点击数达到47亿次,访问量居全国31省市招生考试网站的首位;开通了96391教育服务热线,为市民提供全方位咨询服务。2006年,北京市教委网站获得“首都之窗政务公开奖”。

成果及目标

  “十五”期间,首都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为加快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北京市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数字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首都教育的重点工作,积极打造数字化学习环境,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各领域全面推进首都教育信息化建设。

  2007至2010年期间,市教委在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过程中,重点实施电子政务提升工程、数字化学习创新工程、基础设施优化工程,计划建成一批各级各类教育的数字校园示范校。到2010年,建成贯通市、区县、校,衔接各级各类教育的电子政务(校务)体系,为达到“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首都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提供良好服务和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