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现代纺织的必然选择
来源:中国纺织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2005年年底,广东溢达纺织公司算了一笔账,建立了ERP系统后,当年企业直接降低成本9000万元,仓库盘点用时从过去的5天减少到1天,客户订单响应时间从过去的12小时缩短到1小时。这是一个纺织中型企业通过ERP切实尝到的“信息化的甜头”。
  这只是纺织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2000年9月,纺织行业被国家信息产业部宣布为全国工业领域第一个信息化试点行业,此举标志着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产业的工程正式启动。其目标很明确:建设以先进、高效、稳定的企业信息网络系统为基本单元的行业信息网络,构建结构合理、内容完善、查询便捷的行业信息数据库和注重实效的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为行业和企业培养符合信息化要求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定期培训制度,开发适应国际市场、适合国内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和交易规则。
  2000年,纺织行业刚完成有史以来的最大调整,又面临中国即将加入WTO的挑战。国家信息产业部此时将国家信息化试点放在纺织行业,应有很深的用意。
  随着成为WTO成员,中国直接面对着跨国生产方式、跨国资源配置、跨国资本组合等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产模式受到强烈冲击。能不能适应跨国发展的需要?能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能不能创造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能不能在创新和快速反应方面赢得产业高端地位?面对上述挑战,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提高企业信息化能力,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有专家称,信息化建设是影响纺织工业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因素。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证明,纺织业这个最早经受市场经济考验的传统产业之所以能够持续快速发展,皆因这个产业一直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不断吐故纳新,吸收先进的经济元素,强壮肌体,从而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如今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信息化建设则成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引导行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选择。
  对位列2006年纺织各行业竞争力前10名的共90家企业的统计表明,这些企业每年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平均达到704万元,最多的企业达到7000万元。
  2004年,以推动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为目标的“e百”工程在纺织行业全面推广。目前,完成这一工作的企业已经超过150家,虽然数量不多,但在纺织行业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破冰之旅中,这些企业的示范作用意义深远。
  在纺织行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专业信息服务供应商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目前,我国具备一定影响力的服务商已经超过25家,其中四成供应商专门服务于纺织服装企业。北京中纺达、上海环思、杭州开源、北京银河泰克、杭州万思等供应商正以自己的专业化服务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推动了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纺织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实施规范》现已由专家编制完成,并向全行业发布。这为纺织企业按照规范的、有行业特色的ERP进行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依据,为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2006年底,《纺织公共信息平台》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批准,被列为纺织行业重点资金支持项目。它将联合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纺织专业网站,以产业联盟的强大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为纺织企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更便捷的信息服务。
  此外,纺织知识库系统的建立,把纺织产品的应用、性能、设计、原料、工艺、设备、生产、检测等要素,科学、有机地联系起来。“纺织产业安全预警平台建设”项目将在纺织品出口预警、降低产业受损害风险、保障产业健康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已经写入《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发展纲要》的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包括:适合纺织各分行业的ERP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服装纺机企业集CAD、CAM、CAPP、PDM和管理营销网络为一体的通用系统平台,纺织工厂生产信息监测和管理系统等。这些都是纺织行业亟待重点突破的关键项目。可以预见,这些项目的大规模产业化之日,就是纺织行业全面实现信息化之时。
  应该看到,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全球快速发展的信息化速度相比,中国纺织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还不高,这也正严重制约着中国纺织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十五”末期对部分企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在这些企业中,计划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资20万元以下的占50%,计划投资50万~100万元的占22%,计划投资过百万的则只有3%。
  作为现代纺织业标志的信息化建设,无论对国家、对行业,都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未来不断深化、不断成熟。在这个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