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布什5年前签署的“国家安全第16号总统令”为肇始,美军已只争朝夕地完成了从《国防战略报告》到网络战部队组建的系统建设。紧随其后,各世界强军的网络战部队也纷纷组建。面对“山雨已来满楼风”的网络战,本文力图探讨在战争条件下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高强度的计算机网络战中,如何确立“积极防御”的指导思想。
辨析传统战争的攻防关系,探求防御的成本本质
一部文字记载的战争史,进攻和防御一直作为对立统一的矛盾体而存在。从《孙子兵法》中的“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到《李卫公问对》中的“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从《战争论》中的“防御战中不能没有攻击,就像进攻战中不能没有防御一样”,到《战争艺术概论》中的“没有纯粹的进攻,也没有纯粹的防御”;从马克思的“防御战争并不排斥‘战争事变的进程’所要求采取的攻势行动”,到毛泽东的“反攻是一个长过程,是防御战的最精彩最活跃的阶段”等,所有这些通过实践得出的论断,无不说明进攻和防御之间体现的是一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并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关系。
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源泉。单就防御而言,不管战争发生于哪个时代,出现攻防的大致平衡,则意味着防御的辉煌;无论战争形式如何发展,积极防御都更具有真正的现实意义。也许正由于此,积极防御成为古今中外军事家的一个共识:若米尼认为,“积极防御,即同时也要实施突然进攻的防御……无论在战略或战术上,都是有利的”;恩格斯指出,“消极的防御,即使有良好的武器,也必败无疑”;而毛泽东的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则与人民战争思想一起,并成为其伟大军事理论的两大基石。甚至就连向来崇尚进攻的美军,也强调“进攻精神必须贯穿于一切防御作战行动之中”。
在纯理论研究中,选择进攻还是防御,除了相关于作战双方的实力对比和其它条件,其实也还取决于进攻和防御的效费比:当某种新技术、新武器或新思想运用于战争使得效费比发生变化时,一般总会出现攻防之间的更替;因为防御能力的加强而使攻击的成本提高,攻击的收益小于或等于防御的收益时,攻防的大致平衡也就事实上出现了。如:拿破仑时期到一战时期所体现出的进攻的辉煌,是源于近代火器特别是对火炮的机动运用。随后,土木工程技术在防御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得攻击的成本不断增加,防御同样表现了一度的辉煌。再后,随着二战中各种大型作战平台的广泛应用,使得攻击的效费比显著提高,便再次体现出机械化战争的进攻的辉煌。不难理解,防御的辉煌是以防御与攻击能力的相对平衡为基础的,而攻击的辉煌则在于不断地打破这种平衡。
在发展至目前的网络战中,这些基本的判断还仍然存在吗?
审视网络攻击特点,树立“网络积极防御”作战思想
由于网络作战的瞬时性、交互性、脆弱性和复杂性等,网络攻击也具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
一是作战行动的无时空限制性。网络战几乎不受自然时间和天候的影响,具有全天候、全时域等特性,使得网络攻击更加主动、突然,只要能进入对方网络并发出指令,哪怕万里之遥,也能一击中的。此外,网络及其空间的大小随计算机网络的延伸而拓展,只要计算机网络可及的地方,就是网络作战空间的延伸之处。
二是作战手段的多样性。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复杂性,使得网络攻击的作战手段还具有超越网络的多样性。既可以利用电磁压制、病毒攻击、木马植入、网络渗透、拒绝服务等进行“软瘫痪”,也可以利用电子武器攻击、特种兵力破坏、火力打击等实施“硬摧毁”。
三是作战的效费比畸高。网络攻击的范围广、速度快、破坏力强,攻击本身的成本却相对较低:研制一种新型病毒进行网络攻击,费用远比研制其它高技术武器装备低得多。
当前网络战中普遍存在的“重攻轻防”思想,可能也主要是基于网络攻击的这些特点而产生的。这样的考虑也许有一定道理,但其偏颇之处也在于过分夸大了主动网络攻击的可操作性。
第一,无法确保己方能够首先对对方实施网络攻击作战。通常,主动的网络攻击应基于“敌对双方明确开战”这一条件,但历史上不宣而战的战例比比皆是,谁能保证对方也不会不宣而战呢?即便是敌对双方同时宣战,由于网络战的瞬时性等特点,谁又能保证己方的网络攻击一定会比对方早那么“一个瞬间”呢?
第二,即便占有先机,也难以确保对方不会进行有效的反击。如果对方的网络防御能力稍强,己方的首次网络攻击便未必能全部摧毁对方的网络反击能力,因而也就无法确保对方不会进行有效的反击并被一击“致命”。
所以,“进攻是最好的防御”这一经典论断,在网络战中的合理表述就应修改为:当对方还没有发动网络进攻时,己方的网络进攻可能是最好的防御。之所以只是“可能”,是因为当己方第一波次网络攻击完毕或在己方发起第一波次网络攻击的同时,对方就可以凭借稍强的防御能力启动应急方案施以精确反击;此时,如果己方自身的网络防御能力跟不上,则必会遭受对方的网络反击而损失较大。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网络防御太难就忽视防御,更不能因为网络防御的建设成本较高就将网络作战主要寄望于进攻,只有积极防御下的进攻才可能真正握有主动。
所以,越是在网络防御很难的情况下,越要加大对网络防御的研究,建设和保持一支符合足够原则的网络战反击力量,保证在遭受对方首次网络攻击时仍能实时进行网络反击,这正是积极防御的网络战作战思想,即必须强调在网络总体防御的态势下,寓攻于防,攻防结合,以积极的攻势作战达成防御目的,使网络战在开局上是防御,但在作战过程中却又不局限于防御。
创新理论研究,加强系统建设,追求新的攻防平衡
除少数强国的军队之外,当前的网络防御作战研究,还大多徘徊在重技术、轻管理,重平时建设、轻实战运用的初始阶段;对网络防御作战的指挥控制、战法谋略、训练保障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还没有一套科学实用的理论指导。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战争对网络依存度的飞速提高,必须适时地提出“网络防御作战”概念,深刻认识并把握计算机网络防御作战的发展规律。
网络防御作战是以积极防御的作战思想为指导,为保护和增强己方实时、准确、可靠的收集、处理及利用信息的能力,而采取的一系列连续性军事行动。网络防御作战应可分为评估侦查、拟制计划、应急处置和精确反制等必须的阶段。作为从实战视角提出的网络防御作战,其研究内容除了应科学地界定网络防御作战的概念、系统地分析网络防御作战的特点、合理地提出网络防御作战的指导思想和作战原则、实用地区分网络防御作战的作战阶段,更应系统地研究网络防御作战的指挥活动,有效牵引网络防御作战的技术开发,不断创新网络防御作战的战法和谋略,积极探索网络防御作战的训练模式和保障思路。
尽管目前网络防御作战方面的研究还很不成熟,但随着网络战能力和社会对网络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网络战威慑。消除信息网络霸权国家的网络战威慑,不仅要注意提高网络战攻击作战能力,更要注重提高网络战的防御作战能力。因为按照一般的理论推断,只有网络防御作战能力的提高,网络攻防作战能力大致相对平衡,才有可能带来网络攻防双方的相互遏制。因此,在“无网不在”的信息社会,只有扎实地搞好积极防御,才能确保在网络战中赢得主动。而从网络技术和系统建设及相应的网络防御作战研究和应用上不懈地追求先机,才有可能尽快实现网络战攻防的新的平衡态势,创造信息社会的新的相对和平。(张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