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七大报告精神 推进我国基层民主发展
来源:中国人大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十七大报告在“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部分,对发展基层民主作了重要论述,阐明了发展基层民主的重大意义、发展目标、主要领域和基本要求。报告的论述高屋建瓴、立意深远、内涵丰富,提出了不少新论断和新要求,为我国今后发展基层民主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

  一、报告关于发展基层民主的新认识、新视野和新部署

  (一)认识更为深刻,凸显了基层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

  一是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了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在以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在论述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时,中国特色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三项制度,基层民主处于补充地位,并不能与上述制度并列。而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从而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上述三项制度并列在一起,将其纳入了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提升了基层民主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全局中的地位。

  二是将基层民主定位为“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这种新的定位深刻反映了基层民主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社会管理层次较多,人民生产生活的重心在基层,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发展基层民主,是提高人民群众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基础平台,是人民实现有序政治参与、保证合法权益的重要渠道,从而成为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把发展基层民主定位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既凸显了基层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全局中的基础地位和战略意义,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扩大民主的强烈意愿和现实要求的准确把握。

  三是从报告形式上增强了发展基层民主论述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报告在第六部分中把发展基层民主单独作为一节,与扩大人民民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等另外五节内容并列,这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尚属首次。同时,与历次报告相比,这方面文字篇幅更长,思路更清晰,论述更充分,体系更系统,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央对发展基层民主重大意义的认识已经提升到新的高度。

  (二)视野更为开阔,基层民主涵盖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基层政权机关和社会组织的宽广范围

  报告高度概括了基层民主的含义,科学阐明了基层民主的主体是人民,领域是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方式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和“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在明确了主体、领域和方式之后,从逻辑体系的角度看,基层民主的范围是应予以特别关注的重要方面。报告在分别论述了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基层政权机关的要求后,明确提出“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从而在继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基层政权机关之后,首次将社会组织也界定在基层民主的范围内。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新时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阶层结构、利益关系均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传统的单位治理转变为社会治理,政府的单一行政管理让位于公共管理。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开始在中国迅速崛起,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民间组织、中介组织、行业组织和社区组织等社会组织纷纷兴起,并在形成群众的公共参与机制、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社会自治机制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报告恰恰是认可了社会组织的良性作用,从而以更为开阔的视野将其纳入发展基层民主的范围,这必将使基层民主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三)部署更为科学,发展基层民主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基层民主的部署自然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报告的相关论述高度体现了上述要求。

  一是提出“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相比十六大报告,城乡社区的建设目标增加了“服务完善”的要求。在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的形势下,建设“服务完善”的社区,正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体现。

  二是提出“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这一方面是要求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防止管理缺位,从而导致出现政府管理和基层自治外的盲点和空白地带,实现“有效衔接”;另一方面又要求政府改变管理越位的状况,在不属于政府行政管理范畴的社会生活、社会事务等领域实行群众自治,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实现“良性互动”,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

  二、深入领会报告关于发展基层民主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十七大报告关于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央对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重视和不懈探索,对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值得深入领会。

  一是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民的民主意识逐渐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知情的要求、参与的要求和权利的要求都不容回避。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民主也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只有进一步发展基层民主,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报告关于发展基层民主的新论述、新思路恰恰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来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二是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基层民主通过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以社区居民自治为核心的城市基层民主和以职工代表大会为核心的企事业单位的基层民主等形式,将人民民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现实中,人民群众一方面可以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组成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一方面可以依法直接对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行使参与、管理、监督的权利,亲身感受到自己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本单位或本社区的主人。这样就把代表制民主与基层直接民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和整体合力,从而形成我国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是我国人民民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三是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径。报告指出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这种定位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基层民主先行”的发展路径。具体来说,就是从整个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全局来考量基层民主的位置,将基层民主作为思考、探索、部署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着力点,摸索规律、积累经验,并逐步向上扩展民主的规模、质量和层次,循序渐进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通过发展基层民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观念和民主素质,丰富民主实践,健全民主机制,推动全社会的民主法治进程。因此,只有基层民主发展良好,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有全面的巩固的群众基础,才能向更高水平和更广范围发展提升。

  三、以十七大报告精神指导我国基层民主发展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发展基层民主,倾注了巨大努力,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保障人民群众在基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务上当家作主的权利,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各级党委把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委领导、部门负责、有关单位密切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协助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照法律和政策的规定自主地开展活动,近年来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强化了基层政权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组织村委会、居委会选举工作;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公开办事制度,丰富和拓展了公开的内容,创新了公开的形式;广大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自我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当然,我国现阶段发展基层民主也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的有基层民主自治的法规制度建设仍然相对滞后,不能有效地将群众的参与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一些违法违规事件缺乏有效的法律救济,有法不依、无法可依的情况仍然存在;工作制度多为原则性规定,操作细则不具体,程序不严密;基层日益扩大的民主要求与传统的高度行政化的治理体制和方式冲突明显;随着政治参与深度和广度的增加,群众自身的民主法治素质也需要不断提高。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大报告关于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论述,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切实贯彻落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发展。

  一是要认真落实发展基层民主的新要求,探索新形势下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规律。报告对发展基层民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地要对照这些要求,找出差距和问题,认真加以研究落实。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方针,体现在基层民主自治之中,发挥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和群众的主体地位,健全各项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要转变政府职能,通过依法行政和依法自治相结合,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要引导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努力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努力将发展基层民主同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区、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等工作结合起来,探索完善制度、健全机制、规范程序等方面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规律。

  二是要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入手,让基层民主真正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要优先考虑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领域,在征地拆迁、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物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切实保障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快在基层形成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为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奠定坚实基础。要继续完善村民自治、社区民主自治和企业民主管理的各项具体制度,加强和细化操作程序,依法开展和规范民主选举,健全选举后的日常公共参与机制,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实现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全程有效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确保基层民主真正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而不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

  三是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扩大民主渠道。发展基层民主就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民主实践中学习民主、创造民主、运用民主。要按照十七大报告“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要求,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参与愿望不断增强的形势,使民主形式不断丰富,民主渠道不断扩大。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群众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参与意识、维权意识、自我实现意识日益增强,对政治参与和基层民主有更高的预期和要求,这既为我国发展基层民主提供了发展动力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也在客观上增加了压力和紧迫性。要在志愿服务、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物业维权、社区自治等方面有序扩大公民参与,探索和完善听证会、社区协商、网络对话等新的民主形式和民主渠道,合理引导,科学规范,在基层民主的广泛实践中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并以法规、政策或制度的形式加以总结与提炼,再推广开来用以指导实际工作,进一步推动基层民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