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5日讯(记者刘丹)记者近日从建设部获悉,《城市地下管线条例》目前已经完成初稿。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城市地下管线管理规则。
在近日召开的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上,建设部发言人介绍说,《城市地下管线条例》从2004年开始由建设部5个司局主持起草,目前初稿已经完成。不过,他并没有透露这部条例将何时正式出台。
此次年会的主题为“城市地下管线与信息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郑明坤介绍了我国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郑明坤说,我国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技术已经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郑明坤认为,地下管线信息化技术改变了传统管理方式。“普查之前,我们对城市地下管线现状不清,管理上存在资料不全、不准确、不现实,管线档案以纸介质存储,以人工管理方式为主的问题。”郑明坤说,“普查查清了地下管线现状,实现了管线信息的数字化与信息化管理,促进了地下管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据介绍,中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地下管线的现实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并且能够及时为城市建设与施工提供信息服务。“这避免和减少了多起挖断地下管线事故,同时对改善城市面貌和投资环境产生积极影响,为构建数字城市创造了条件。”郑明坤说,“同时,管线信息化将为制定应急抢险方案、满足防灾和应付突发性重大事故的需要等提供条件,对保证城市地下管线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随着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也带动了城市地下管线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专家介绍说,目前我国地下管线运行监管信息备受关注,管道泄漏探测、腐蚀检测与评价等地下管线安全与健康状况检测技术的应用相对日益活跃,利用检测技术所获得的运行监管信息将丰富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的内涵。
郑明坤表示,自1996年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相继在全国各地展开以来,我国已经建立了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并且促进了地下管线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同时形成了地下管线探测一体化生产技术流程和数据采集、处理与建库、同步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
郑明坤同时强调,尽管我国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不容否认的技术问题”。
第一是探测技术问题。“我国各城市地质条件差异较大,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不一,非开挖技术敷设管线仪及非金属管线特别是小口径非金属管线的大量使用等,都对探测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郑明坤说。
第二是数据质量问题。“地下管线属隐蔽工程,并且部分管线如燃气管线、电力管线属高危管线,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所以保证管线信息数据质量至关重要。”郑明坤说,“实践证明,实行工程监理,进行过程质量监控是保证管线信息数据质量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管线探测工程的特殊性,目前尚未建立相应的监理技术标准。”
第三是数据标准问题。管线数据标准的缺位将导致成图软件缺少标准依据,管线信息系统因数据标准不统一,影响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
第四是信息链完善问题。目前,地下管线运行监测与检测信息尚未纳入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郑明坤建议,应加强包括地下管线在线巡检、定量评价在内的管线运行监管信息快速、智能化获取技术方法研究,提高建立管线基本信息数据库和管线专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技术水平,完善城市地下管线信息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