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高军事学府的光辉历程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黄笃华

  国防大学的发展历程,纪录了中国共产党重视关心军队院校建设的重要史实,记载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办学治校的丰富经验,反映了人民军队不同历史时期高级指挥院校的光辉业绩,是我军高级指挥院校近一个世纪教育发展史的集中展现。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总结血的教训,决定组织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中国共产党从此进入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造红军的新时期,同时也揭开了人民军队创办军事学校的序幕。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在刚刚站稳脚跟之后,就于11月下旬亲手在江西省宁冈县砻市的“龙江书院”创办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军官教导队,并亲自为教导队学员讲课。为部队和地方武装培养了急需的军事指挥员,这实际上是人民军队初创时期的“高级指挥学校”。1928年4月,朱、毛红军井冈山会师后,成立了红四军军官教导大队。后来,随着战争形势变化,红军相继创办了随营学校、红军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红军大学校等,为红军的发展壮大培养输送了大量指挥干部。这些院校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8年多的办学实践中,为部队培养了1.4万余名干部骨干,其中不少人成为人民军队的著名将领。

  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夕,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举世闻名的抗大。毛泽东亲自担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为抗大制定了著名的教育方针,并经常给学员讲课。抗大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最高军事学府,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抗大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和毛泽东制定的教育方针,培养了10多万名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培育了不朽的抗大精神,为锻造和光大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打败日本侵略军作出了卓越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各战略区创办了军事政治大学,培养了大批人民解放军急需的各类人才,为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国防大学的直接前身院校,华东军政大学、华东军区军政大学和华北军政大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生死决战的关键时刻创办的,伴随着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不断发展壮大。毛泽东十分关心学校的教育和建设,陈毅、叶剑英亲自担任学校的校长。他们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从解放战争的需要出发,坚持“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办校方针,前方需要什么人才,就设法培养什么人才,前方需要多少,就努力培养多少,不仅担负起为部队培养造就合格军政人才,还担负着培养教育青年知识分子、改造起义解放军官等艰巨任务,为部队培养输送了6万余名军政人才,为夺取华东、华北两大战场的胜利,乃至为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加强人民军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发展军队院校,提高各级指挥员的军政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一大批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优秀军事指挥员,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1950年11月,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军事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为建设高度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培养中高级军事指挥员而创办的第一所最高军事学府。刘伯承元帅担任第一任院长。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学院视察,接见教职学员,合影留念。1951年1月15日,军事学院举行成立大会暨第一期开学典礼,毛泽东题词:“努力学习,保卫国防。”朱德题词:“为建设近代化的强大的国防军而奋斗!”1952年7月10日,毛泽东为军事学院工作人员和高级速成系、上级速成系第一期毕业学员发布训词。军事学院建院办学19年,为人民解放军培训一大批干部,为新中国人民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了培育新一代适应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中高级政治干部,1951年12月,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罗荣桓元帅亲任第一任院长。1956年7月2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陈云等中央政治局成员,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速成系第一期高干轮训班学员和全院校以上军官并合影。12月18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政治学院先进教学工作者并合影。政治学院办学18年间,培训一大批骨干,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培养新一代人民军队中高级政治干部作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培训共和国高级军事将领,1955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刘伯承、叶剑英元帅先后担任院长。1963年2月27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全体学员和在职校以上军官并合影。高等军事学院办学14年期间,为全军培训一批高级干部,在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文化大革命”时期,军队院校受到严重破坏。1969年2月,中央军委决定在高等军事学院、军事学院、政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军政大学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九一三事件”以后,中央军委调整了军政大学领导班子,老将军萧克担任军政大学校长。调整了学校的体制编制,组建了军事系、政治系、后勤系,重建了军事教员队伍,为全面恢复高级军事指挥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邓小平、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视察军政大学,接见教职学员,合影留念。军政大学在8年多办学的过程中,轮训一大批治军骨干,为提高军队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开展军队院校对外军事交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培养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中高级军事干部,造就新时期军队建设合格的中高级政治干部,1977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恢复重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和政治学院,为培养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中高级军事干部作出了贡献。根据现代化战争和国防现代化的要求,邓小平于1985年做出重大决策,合并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组建国防大学,并亲笔题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校名。1985年12月,国防大学在北京正式成立。国防大学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为依据,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办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人民解放军特色的合同指挥大学。进入新世纪,国际战略格局处于新的调整阶段,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加深。在军事领域,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军事变革正在世界范围进行。国防大学担负着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培养高素质新型高级军事人才的使命,地位重要,责任重大,担负起培养输送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创新发展军事理论的光荣任务,为切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大学正以崭新的姿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培养高素质新型高级军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工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努力发挥学校的高级军事人才培养职能、军事理论创新职能、为军委总部决策提供咨询职能、国防教育职能和对外军事交流职能。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念、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复合型知识结构、领导建设信息化军队和指挥信息化战争能力的高素质新型高级指挥人才、高级参谋人才、高级理论研究人才,同时培养军队院校领导干部,承担部分地方高中级干部有关国防建设的培训任务。努力把国防大学建设成为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我军特色的综合性联合指挥大学而奋斗!

  (作者为国防大学科研部编研室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