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小敏
摘 要:列举了当前高校图书馆员中存在的几种不良心理,分析了由不良心理引发的后果,并从提高馆员的社会地位、构建图书馆良性运行机制、加强图书馆员的自我调适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员;不良心理;心理调控 中图分类号:G251.6文献标识码:A
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说:“不管图书馆坐落在什么地方,开馆时间和设备怎样,也不管图书馆的方法怎样,一个图书馆成败的关键还是在于图书馆工作者。”由此可见,图书馆事业的兴衰、读者服务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员。然而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数字技术在图书馆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图书馆在注重“硬件”配置的同时,却忽视了“软件”的建设,尤其是对图书馆员精神层面和心理因素的关注,使得图书馆员的不良心理问题日趋严重,这不仅直接影响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还影响馆员自身的心理健康。为及时驱散心灵的阴霾,有效地遏制心理疾患引发的问题,图书馆应关注馆员的心理活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在图书馆事业中的作用。
1 高校图书馆员存在的几种不良心理
1.1 自卑心理 在我国,图书馆员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并不高。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重视图书馆的人比比皆是,尤其在高校,人们普遍认为图书馆只是教辅部门,有些领导甚至把图书馆看成是安置教工家属、病残人员的收容所。因此,馆员的工作被认为是无足轻重的。再者高校图书馆员服务的对象是那些有着高学历、高文化层次的教师,以及那些风华正茂、求知欲强、精力旺盛、火气也大的天之骄子,他们中的有些人往往自以为是,认为图书馆工作只是简单的、低层次的劳动,看不起图书馆员,不时做出一些不尊重馆员的事情。面对这样的事实,一部分馆员产生了自卑心理,在他们的心目中,图书馆工作毫无成就感和光荣感。
1.2 攀比心理 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大潮冲击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看到自身与别人的差距,于是出现攀比心理。目前,高校图书馆员攀比心理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图书馆员将自己的经济收入与校内其他部门的人员相比。一般来说,人们的劳动价值决定了人们所得的报酬,高校图书馆员通过自己的劳动为师生读者提供各个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对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应该有较高的劳动报酬和经济待遇。但现实表明,图书馆与校内其他部门相比存在着在时间上较紧,管理上较严,待遇上却偏低的状况。这种不平衡与不和谐,很容易让馆员感觉己不如人,造成馆员情绪低落,对工作不满意,进而影响到读者服务质量。二是图书馆员之间的攀比。在图书馆内部存在着不同的职能部门,各部门分工不同,工作量大小不一,劳动强度有大有小、工作条件有好有坏。即使在同一部门由于人员配置的不合理也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这些状况都加剧了馆员的互相攀比,部分馆员甚至主观地认为自己应与别人有一样的收入和待遇,对别人的劳动熟视无睹,而自己却在工作、任务面前讲价钱、讲条件、拈轻怕重,工作态度恶劣,工作效率极低。
1.3 恐惧心理 数字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人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欲望空前高涨,对信息服务的载体、手段、内容要求越来越高,这势必对馆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图书馆员不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创新的意识、较强的网络知识及操作技能,还要有丰富的图书馆学知识和良好的外语水平。可现阶段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素质与现代馆员相差甚远,面对着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的新技术、新技能,部分图书馆员缺乏必要的心理和知识准备,认为自己跟不上时代变革的步伐,担心自己很快会被淘汰,因而产生恐惧心理。还有一部分馆员因为年龄稍长,对新知识、新技能有一种抵触心理,不愿下功夫去学,即使学了,也因为在操作中遇到各种技术难题而感到束手无策,产生不适应感、陌生感,这种现象如果调适不当,产生恐惧心理也就顺理成章。
1.4 随遇而安心理 在高校图书馆中这种不良心理最为常见。由于高校图书馆人事权隶属于学校,工资和福利待遇、人事制度等相对稳定,而大多数员工“上有关系,下有背景”,裙带关系复杂,致使图书馆实行的竞争激励机制流于形式,人员的定编、分流、福利、待遇都没有很大的变化。长此以往在馆员心目中形成思维定势,认为“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这严重挫伤了图书馆员从事图书馆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久而久之,也造成图书馆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从业心态,图书馆变得了无生气。
1.5 怀才不遇心理 高校图书馆员来源广,专业杂,层次多,潜在人才资源丰富。但由于图书馆尚未形成健全的人员管理机制,图书馆的管理者在用人方面,缺乏对馆员工作能力、专业特长、心理品质的了解,既不能用其所长,也不能避其所短,反而使得一些能力与素质较为出色的人干着低层次的或与个人能力不相符的工作,这种繁杂、简单又乏味的工作,耗去了馆员的大部分精力,泯灭了馆员的创造性。馆员体会不到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更是无从谈起,因此一些馆员常抱着怀才不遇的郁闷心情,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对前途感到迷惘,从业积极性不高。
2 图书馆员产生不良心理的后果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讲,人们的活动方式是受心理特征支配的,不良的心理状态对人的身体健康、工作效率、人际关系以及正常生活等将会产生消极影响。
2.1 身心健康受损 馆员在不良心理的影响下,长期处于自卑、压抑、郁闷、焦虑等状态中,其心理和生理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在生理上会出现诸如失眠、食欲不振、内分泌失调、高血压、冠心病,消化道溃疡等多种疾病;在心理上,如果缺乏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有效的排解方式,就很有可能产生深层次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失去自信和控制感,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降低,好发脾气,对外界持敌视、抱怨的态度,更严重的会导致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由此可见,不良的心理特征使馆员身心俱损。
2.2 服务质量降低 馆员心理状态不好,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情绪不定,逃避现实等情况,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就难以发挥和调动起来,体现在对待读者毫无热情,更无耐心,在为读者服务时马虎敷衍,勉强应付,因而影响工作效率,降低读者服务质量,在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纰漏。
2.3 人际关系恶化 馆员心理不健康的身心症状不仅表现于个人的主观体验,而且还会渗透到馆员自身的人际关系网中,影响到馆员与同事、朋友、读者、家人的关系。由于长期处于自卑、压抑、郁闷的状态中,性格变得暴躁易怒,不经意的一件事都会诱发馆员与同事、朋友之间的矛盾,馆员会变得没有耐心,拒绝听从朋友或同事的建议,对任何事情都抱着挑剔的态度,对领导有抵触情绪,事事拧着干,造成与同事、领导关系紧张。在工作中由于体会不到成就感,对读者更是充满敌意,缺乏耐心,态度恶劣,常与读者争吵,严重损坏馆员与读者的关系。在单位里产生不良情绪的馆员,回到家里也很难恢复常态,与亲人也常是话不投机,甚至恶语相向,把家人当作出气筒来发泄怒气,导致家庭成员关系极不和谐。
3 调控图书馆员不良心理的措施
3.1 提高馆员的社会地位
3.1.1 国家和社会层面 一般来说,一种职业的经济基础和职业威望,决定了该职业的社会地位,也决定了该职业的吸引力和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那些从事高社会地位职业的人往往容易成为人们羡慕、尊敬、优待的对象,而他们自己也感到自豪,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因此,要使图书馆员热爱自己的职业,必须通过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舆论宣传等手段,促进社会公众重视图书馆事业,营造出人人尊重馆员、支持馆员的社会氛围,只有这样,图书馆员才会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光荣感和自豪感,进而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为读者服务。
3.1.2 图书馆员层面 国家政策再扶持,社会舆论再导向,如果图书馆员自身不努力,其职业威望的加强,社会地位的提高,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图书馆员更需要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赢得社会公众的支持和爱戴。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越来越高,图书馆员要彻底抛弃传统的服务观念,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大力深化服务内容、更新服务手段、扩大服务对象、拓展服务方式,全方位地满足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具体的服务工作中,要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读者权利,了解读者需求,关注弱势群体,实行开放式的服务,使图书馆真正成为知识传播和社会教育的主阵地,体现图书馆事业的价值,以此来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3.2 构建图书馆良性运行机制
3.2.1 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 现代科学管理强调:“只有无能的管理,没有无用的人才”。因此,如何管理已成为图书馆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图书馆领导在人才配置上要充分考虑馆员个体之间性别、年龄、气质、个性、能力、知识、智能结构等方面的差异,结合图书馆的工作特点,做到人员与工作的最佳匹配,这样不仅可以使每一位馆员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而且可以减少内耗和攀比,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利于产生和谐有效的群体效应。
3.2.2 完善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 由于缺乏健全的激励机制,部分馆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慢慢滋生了一种惰性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斗志渐渐被消磨掉,进取心也一天天减弱。这既不利于馆员自身职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因此,图书馆要完善激励机制,使图书馆的工作目标、岗位职责与馆员的利益紧密相连,这样馆员才有动力、有压力。在工作中对同一岗位不同职称的馆员要制定不同的工作标准,真正做到职称与职责相当。要建立有效的赏罚机制,彻底根除“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皆一样”的现象,充分体现公正、公平的原则,由此激励馆员争优创新,不断进取。
3.2.3 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 图书馆文化建设对于馆员心理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良好的图书馆文化不仅能对图书馆员个体的心理、行为起导向作用,而且能对员工的思想、性格、兴趣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使馆员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图书馆的共同信念和价值观,从而把个人融合到集体中,减少内耗,使馆员产生对图书馆的归属感,增强凝聚力;它还能使馆员看到图书馆的特点和优点,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产生荣誉感、自豪感,激发出巨大的工作热情。因此,图书馆不仅要在新时期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图书馆文化,而且要使这种文化和理念在图书馆上下得到认同,促使图书馆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图书馆领导者要为馆员提供一个宽松、和谐、合作的文化环境,平常不应只限于制定计划、检查工作,要主动关心馆员的生活,耐心倾听馆员的心声,热心帮助馆员解决实际问题,协调馆员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树立榜样的作用,努力营造和睦相处、相互支持谅解的良好氛围,使每位馆员都保持愉快的心境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3.2.4 加强图书馆员的技能培训 培训既可以使馆员学到专业技能、提高工作能力,也能满足馆员的心理需求。图书馆培训要根据新世纪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有的放矢,既要开展图书馆学知识的培训,又要进行计算机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提高馆员的业务技能和素质。
3.3 加强图书馆员的自我调适
3.3.1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作为馆员,对自己的职业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认识到为读者提供周到、细致、耐心、专业的服务,是馆员的职业范畴;提高服务质量,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馆员应尽的义务。同时读者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接受咨询服务,是读者应享有的权利。意识到这一点,馆员就会积极主动地通过自己的服务,弘扬他人的学术精神,成就他人的研究成果。
3.3.2 提高自身的修养
由于人的个性修养各不相同,看问题的角度、处事的方法会截然不同。素质高的人,总相信人性是善良的,喜欢将人或事往好的方面想;而修养差的人,总觉得人性是邪恶的,往往将人或事朝坏处想。对于工作中的分工亦如此,同干一件事,有的馆员怨气冲天,消极怠工,而有的馆员则充满信心,豪情万丈。所以,馆员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我修养,这样遇事就会看得远,才能摒弃自卑、忧郁、急躁等不良情绪,从而以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 总之,当前高校图书馆员存在的不良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馆员自身职业发展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应引起领导和馆员本人的高度重视。图书馆应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对症下药,馆员应树立崇高的理想,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工作。只有这样,馆员才能以朝气蓬勃的姿态去为读者服务,从而促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参考文献 [1] 孙东升,黄晓静.图书馆品牌应以文化为支撑[J].图书馆论坛,2004(6):267-269. [2] 赵安.管理心理学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图书情报知识,2003(4):23-24. [3] 侯富芳.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心理失衡问题试探[J].河北科技图苑,2004(4):67-68. [4] 徐瑞清.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心理状态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0(4):51-52. [5] 方方.试论图书馆文化的要素构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1):14-15.第一作者简介:卢小敏,女,1969年11月生,200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专业(函授本科),馆员,集美大学图书馆,福建省厦门市,3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