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测绘发展规划
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更新时间:2012-04-14

 
  一、前言

  测绘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具,测绘工作事关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测绘成果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现代测绘技术是国家高新技术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测绘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事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

  测绘工作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宏观上看,无论是确定发展战略和经济布局,还是制定城市与国土资源规划和管理,都要以测绘信息为基础。从微观上看,无论是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选址,还是社会活动的安排和举办,以及人们的出行与旅游,也都需要应用测绘信息。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测绘信息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对测绘工作十分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大测绘统一监管力度,加强基础测绘工作,全面提升我国测绘保障服务能力。温家宝总理也多次对测绘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十五”期间,河北省测绘局坚决贯彻中央领导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测绘局的正确指导下,在依法行政、法制建设、测绘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测绘、产业发展、科技人才、国际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了传统的模拟测绘技术体系向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转变。

  当前,正在深化规划体制、投资体制和财政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政府管理模式正在从项目管理转向规划管理,规划日益成为政府部门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成为事业发展的总纲和各项工作的龙头。因此,正确估计和分析在新的形势下,测绘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我省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科学确定“十一五”期间我省测绘事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河北省测绘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全面总结分析“十五”期间测绘事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省测绘事业的发展方针和原则、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及项目布局和重要保障措施等,是我省“十一五”期间测绘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二、“十五”回顾

  (一)法制建设和行业管理

  “十五”期间,全省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测绘法》和《行政许可法》,高度重视测绘法制建设和测绘行业管理,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在各项工作中充分体现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积极探索新的测绘管理模式,提高测绘立法质量,加强测绘工作统一监督管理。在测绘立法、测绘执法、法制宣传、测绘市场管理、行业管理、地图市场整顿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1.加强测绘法制建设

  五年来,从全省测绘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完善与《测绘法》相配套的地方法规、政府规章和行业管理政策。

  一是依据2002年8月29日全国人大颁布的新《测绘法》,制定了《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办法》,同时废止了《河北省测绘条例》。

  二是省政府相继出台、修订了《河北省地籍测绘管理办法》、《河北省地图编制出版管理办法》、《河北省测量标志保护办法》、《河北省基础测绘管理办法》等四部政府规章,逐步将测绘工作的主要内容纳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三是制定了《河北省测绘资质管理办法》、《河北省测绘作业证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加强测绘工作统一监督管理,全面提高测绘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

  经过几年的立法实践,我省的测绘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从单一到多样,形成了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各层次法律文件并存发展的格局。

  2.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十五”是测绘依法行政工作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实施以后,测绘依法行政进程不断加快。

  一是在为期3年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我省取消省级测绘行政审批事项35项,经省政府公布保留的测绘行政许可事项9项,取消事项占清理总数79.5%。

  二是为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果,规范测绘行政许可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先后制定了《河北省测绘局行政许可(审批)公开承诺制度》等10项配套制度,编制了《行政许可办事指南》,明确了行政许可的审批程序,开设了网上行政许可专栏,设立了行政许可办理窗口,最大限度地方便了行政许可申请人,基本上实现了行政程序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三是制定了《河北省测绘局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实施纲要》,确立了我省测绘主管部门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任务。

  四是认真落实测绘行政执法责任制,向全省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印发了29项测绘行政执法文书和13种行政复议文书,开展了测绘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活动,规范了测绘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了测绘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

  3.建立健全测绘管理机构

  在2002年市、县(市)机构改革过程中,我省的测绘行政管理职能从原来的建设、规划部门划入国土资源系统。2004年河北省政府关于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市、县(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本行政区域测绘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能,要求加挂“测绘管理办公室”的牌子。各市、县(市)基本落实了测绘行政管理的机构和职能,形成了省、市、县(市)三级比较完善的测绘行政管理体系,并明确了乡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测绘管理职能。

  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测绘法》,切实加强测绘行业管理。全省已具有各等级《测绘资质证书》持证单位440家,有近10000人持有测绘作业证件,覆盖全省建设、土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地矿、地震、海洋、电力、水利、冶金、林业等20多个行业,测绘统一监督管理职能正逐步得到落实。

  4.加大测绘行政执法力度

  “十五”期间,我省测绘行政执法以整顿和规范地图市场秩序为重点,加强国家版图意识的宣传教育,加大对其他测绘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共查处各类测绘违法案件230起,收缴各种违法地图及地图产品累计35000册(幅);查处各种违法地球仪708件,拆除各种有严重政治问题的附有国家版图图形的广告、标牌230余块;查处各种测量标志违法案件21起;查处无证测绘案件11起。有力净化了我省测绘市场环境。2003年,河北省整顿和规范地图市场秩序工作领导小组获得全国先进集体。

  5.深入开展测绘法制学习、宣传活动

  制定了《河北省测绘行业“四五”普法规划》。规划提出了“十五”期间全省测绘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在省人大城建环保工委、省司法厅的大力配合下,全省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测绘单位利用测绘法集中宣传日和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声势浩大的测绘法宣传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测绘法制环境。

  (二)基础测绘工作

  “十五”期间,我省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认真履行政府职能,高度重视基础测绘工作,依靠科技进步,按照基础测绘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级政府逐步加大对基础测绘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测绘管理,坚持以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中心,紧紧围绕构建“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的总体战略目标,不断加快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的步伐,基础测绘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1.省级基础测绘工作

  (1)完成了全省18.8万平方公里8108幅1:1万数字正射影像(DOM)的数据采集及建库工作;

  (2)完成了丘陵及山区的1:1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采集5524幅;

  (3)完成了1:1万数字线划地图(DLG)1470幅;

  (4)完成了电子政务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一期工程的建设;

  (5)完成了河北省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化工程;

  (6)开展了河北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十五”期间省级基础测绘经费投入3800万元,其中:省财政基础测绘投入1600万元,省国土资源厅数字国土建设投入2000万元,省信息办电子政务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投入200万元。

  2.市、县级基础测绘工作

  按照国家基础测绘分级管理的要求,各市、县(市)重视基础测绘工作,紧紧围绕当地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积极开展1:500、1;1000、1:2000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和数据建库工作,尤其是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廊坊、张家口、承德等市先后完成了本市规划区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数据采集和部分数据库建设工作。

  3.界线测绘、地籍测绘及其他测绘

  完成了全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界线测绘,地籍测绘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他测绘工作也取得了较大成绩。

  (三)测绘服务保障

  1.基础测绘服务保障

  “十五”期间基础测绘服务保障主要涉及到水利、国土资源、无线电管理、交通、人防、气象、信息产业、测绘、林业、电力、环保、地质、民政、规划等行业和部门,数据量达到450GB,提供纸质地形图累计34765幅,达42334张。

  2.测绘社会服务

  利用已有的地理信息数据,根据省领导的工作方式和需求,编制了省领导工作用图;编制出版了我省11个设区市地图和城区平面图;编制出版了我省139个行政县的县域地图。“十五”期间,我省测绘行业服务总值约15亿元。

  尤其是在2003年的SARA疫情防治过程中,省测绘局及时提供了相关地理信息数据并开发了相应的管理系统(河北省农村返乡人员实时监控网络系统、全省城乡主要道路出入口车辆监控网络系统),及时、准确的向省政府报告我省返乡人口、车辆以及发热人数等情况,满足了政府对SARS疫情信息的需求,也为测绘对服务于应对突发事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测量标志管理

  “十五”期间,全省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对国家四等以上测量标志进行了普查维护;投入12万元组织对全省相对独立坐标系统的普查;建立了军地共同保护测量标志的机制,使测量标志为各种测绘工程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全省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及科学研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测绘成果保密管理

  为加强测绘成果管理,保障测绘成果的完整与安全,维护国家利益,通过2次对涉密测绘成果及各类信息系统的专项保密检查,测绘单位的保密制度不断完善,保密意识进一步提高,有效地防止了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四)测绘科技

  实现了传统的模拟测绘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转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省测绘队伍充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遥感(R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完成了从传统的模拟测绘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转变,使测绘生产的技术方法、生产流程、组织结构、产品形式、提供方式、服务的领域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建立了河北省基础测绘数字化生产体系。依托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工程的建设,充分利用各种软硬件设备,建成了河北省基础测绘数字化生产基地,并形成了基础测绘数字化生产体系。在此基础上,河北省测绘局研发的河北省基础测绘数字化技术体系项目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完成了河北省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程。该工程建立了河北省C级GPS网,利用河北省的地面和临近海域的重力资料、高分辨率地形数据、卫星测高数据、GPS数据、水准资料和最新地球重力场模型,确定了河北省高精度的垂直基准面,进而满足了地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迫切需求。该项目已通过由三院士及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的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十五”期间,我省测绘行业共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河北省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8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1项;河北省优秀测绘成果奖一等奖13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23项。一大批优秀的测绘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五)国际合作

  坚持改革开放,广泛地开展国际合作。“十五”期间,我省测绘科技国际合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开创了省级测绘与国际合作的典范。

  1.与瑞典的项目合作

  在“九五”期间河北省测绘局与瑞典国家土地测量局第一个合作项目圆满完成的基础上,“十五”期间,又在我省秦皇岛、保定和邯郸三市开展了城市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合作。项目于2001年开始,于2005年5月完成,项目共利用瑞典政府赠款908.444万元瑞典克郎,政府优惠软贷款1250万元瑞典克郎。

  项目建立了先进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极大地改善了三市规划局的办公环境和办公效率,促进了各市的政务办公公开;通过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和技术交流,极大的提高了我省国际测绘合作系统水平,促进了我省测绘管理和科技水平的发展。

  2.积极拓展与其他国家的联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省测绘局积极地同国际上的相关机构建立联系,相互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先后同南非共和国国家测量总局、俄罗斯圣彼德堡市城市建设委员会、瑞典空间技术公司、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德国GGS公司等建立了联系。

  “十五”期间,省测绘局共组织全省测绘行业出国访问15批,143人次;接待来访28批,73人次,有效地促进了我省测绘界与国际间的技术、文化交流。

  (六)质量监督

  “十五”期间,全省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大力推进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全省27家甲级资质单位、约30%的乙级资质单位通过了认证,建立了乙级资质省级质量体系的认定标准和丙、丁级市级质量体系的认定标准。

  对全省所有基础测绘项目明确要求必须由政府授权的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机构进行验收。2003年、2004年,按照国家测绘局的总体安排和部署,通过开展对我省测绘资质证书持证单位产品质量检查和房产测绘专项质量检查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测绘产品质量的提高。“十五”期间,共对74项基础测绘项目和523项其他测绘项目进行了省级质量检查,合格率分别为100%和99% 。

  (七)人才战略和职工队伍建设

  1.制定了人事人才工作的各项制度

  先后印发了《河北省测绘局科技带头人管理办法(试行)》及教育培训工作等有关文件,注重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知识结构得到改善。仅省测绘局直属单位有79人提高了学历层次,其中5人取得了硕士学位,12人硕士学位考试合格,47人取得了本科学历。引进研究生1人,本科生42人。

  2.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选拨了国家测绘局青年科技带头人1名,省测绘局科技带头人6名。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组织了两届研究生课程进修班,62人完成研究生班进修学习。

  3.加强复合型人才和领导人才的培养

  一是举办领导艺术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引进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聘任制,创造了良好的用人环境。

  4.开展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自2000年成立省测绘职业技能鉴定站以来,共培训鉴定全省测绘技术工人1375人,其中技师167人,为提高测绘行业整体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4年该站被国家测绘局评为优秀测绘职业技能鉴定站。

  (八)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加快河北经济发展和服务全省建设的重点,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全面加强测绘单位党组织的思想、作风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扎实有效地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动“三个文明”建设,为河北测绘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三、形势分析和存在问题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已成为同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并列的当代最重要的三大技术之一。现代测绘技术已经成为国家高新技术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当前,我省测绘事业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又面临着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地理信息相对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言,已经形成战略性短缺。一方面,随着我省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结构调整逐渐趋于合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飞速发展,信息化进程继续加快,对地理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测绘法治建设和测绘统一监督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测绘市场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基础测绘步伐缓慢,基础测绘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省18.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共有1:1万比例尺地形图(DLG)8108幅,“十五”期间仅更新完成了1800余幅,其余4300余幅地形图大部分为70年代和80年代的产品,张家口、承德地区41°以北还没有1:1万比例尺地形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刚刚起步,“数字河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四、“十一五”规划

  (一)发展方针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我省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快我省测绘事业的发展步伐,加强测绘统一监督管理和基础测绘工作,推进测绘成果共建共享,全面提升我省的测绘服务保障水平。

  (二)基本原则

  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统一监督、分级管理、依法行政,基础保障、需求牵引、项目推动,资源共享、开拓创新、服务社会”的原则。完善测绘的政府服务职能,建立测绘统一监督管理机制,增强基础测绘保障服务能力,丰富社会服务产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初步形成“信息测绘、公共测绘、全面测绘”的现代测绘格局,统筹全省测绘事业发展。

  (三)奋斗目标

  基本建成“数字河北”地理空间框架,初步形成信息化测绘体系,实现公益性测绘事业与地理信息产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测绘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适用、及时的测绘保障。重点是完善法律体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强化行业管理,规范测绘市场;加强基础测绘,提升保障能力;统筹区域发展,推进成果共享。

  ——建立与《测绘法》和《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办法》相配套的相关法律制度,为加强测绘工作统一监督管理,规范和培育健康的测绘市场,全面提高测绘公共服务水平,提供基本的法律保障;

  ——以测绘科技为先导,促进测绘数字化技术体系向信息化测绘体系转化。建立新一代的河北省大地测绘基准,建成三维、动态、多功能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立覆盖全省的公益性测绘信息服务交换网络体系,形成为电子政务、社会公共服务的网络化机制;

  ——实现全省陆地2.5米分辨率遥感数据覆盖率达95%,平原地区1:1万和城镇核心地区大于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覆盖率达80%,领海内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覆盖率达80%以上。实现15米至2.5米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对局部重点地区的准实时覆盖,基本保持我省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

  ——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线两厢战略和两大支撑方针,基础测绘保障形成一线两面多点的格局。一线石家庄、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等市,测绘数据更新周期为2至3年;两面即北厢张家口、承德市,南厢邯郸、邢台、沧州、衡水市,数据更新周期为3至5年;多点指22个经济较发达的扩权县,地理信息数据更新为3至5年;为省级重大工程提供及时测绘保障。

  ——充分利用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加大基础地理信息产品开发力度,不断开拓测绘应用服务领域。为各级政府的管理决策服务,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加快信息化进程服务,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

  (四)主要任务及项目

  1.法制建设和行业管理

  (1) “十一五”期间法规建设目标

  1、河北省测绘成果管理条例

  2、河北省房产测绘实施细则

  3、河北省测绘项目监理管理办法

  4、河北省基础测绘管理办法

  5、河北省测绘市场管理办法

  6、河北省地图管理办法

  7、河北省测量标志保护办法

  8、河北省测绘成果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9、河北省地籍测绘管理办法

  10、河北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使用许可管理办法

  (2)全面加强市、县(市)测绘行政管理职能

  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测绘行政管理方面的职责,理顺测绘行政管理体制,强化市县级测绘管理职能;推进测绘管理政务公开制度,有效提高测绘行政管理部门在规划、管理、执法与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3)进一步培育和规范测绘市场

  一是完善测绘资质审查程序,严格测绘市场准入制度。

  二是建立健全测绘市场招投标制度,加强测绘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三是加强地图市场监管,强化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巩固地图市场整顿成果。

  四是加强地理信息产业政策研究,引导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积极营造公平、公开、竞争、有序的测绘市场环境。

  2.基础测绘工作

  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基础测绘工作,加强基础测绘管理,加大基础测绘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深化基础测绘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基础测绘的定期更新机制。以服务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中心,以建设“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为目标,依托科技进步,加快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数据库建设、测绘基准建立和完善、公共产品开发和测绘成果应用,全面提升基础测绘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1) 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①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与更新

  ——建立更新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基础测绘成果应当定期进行更新,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基础测绘成果应当及时更新。因此,必须建立基础测绘更新机制。

  “十五”期间,我省1:1万地形图更新范围主要集中11个市区和石家庄市、保定市和廊坊市经济发达地区。基础测绘工作要适应经济的高速发展,必须不断的进行定期更新,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线两厢战略和两大支撑方针,基础测绘保障形成一线两面多点的格局。一线石家庄、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等市,测绘数据更新周期为2至3年;两面即北面张家口、承德市,南面邯郸、邢台、沧州、衡水市,数据更新周期为3至5年;多点指22个经济较发达的扩权县,地理信息数据更新为3至5年;为省级重大工程提供及时测绘保障。

  ——数字线划图(DLG)的采集

  “十一五”期间需要更新和采集的数字线划图共约6500幅,每年应完成1300幅的生产。可按重点城市及重点工业、重点经济及农业开发区、经济发展区及农业区的顺序进行。

  计划2006年完成秦皇岛、唐山、沧州地区的更新,2007年完成邯郸、邢台、衡水地区的更新,2008年完成测制承德地区,2009年完成测制张家口地区,2010年完成测制张家口地区。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更新

  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在高新技术的支撑下,测绘产品基本上完成了由模拟产品向数字产品的转变,数字测绘产品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测绘服务保障。“十五”期间已完成全省数字正射影像图的生产。“十一五”期间将根据数字线划图进度同期安排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更新,每年计1300幅。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更新

  “十五”期间与全省数字正射影像图的生产同期完成了山区和丘陵区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生产,平原地区的高程模型也进行了简单的技术处理。“十一五”期间将根据数字线划图进度同期安排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更新,每年计1300幅。

  ②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与更新

  ——建立航空遥感影像数据库

  根据国家局的计划安排,完成历年积累的航空摄影像片的扫描入库工作,作为数字档案记录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根据基础测绘的更新周期,及时建立航空摄影影像数据库。至2010年底完成全省遥感影像数据库的建库及影像的空间定位、镶嵌、数据库设计等工作。对进行城市建设现状、土地利用现状、城市环境、城市绿化、道路交通设施状况、旧城改造中的危简房源、废弃物堆场、城市灾害及城市综合特征等各项资源调查创造有利的条件。

  ——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库的建立和更新

  利用卫星影像数据资料,充分发挥卫星影像数据时间快、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建立快速更新体系,以及时为我省社会、经济等各方面服务。实现全省陆地2.5米分辨率遥感数据覆盖率达95%,平原地区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覆盖率达80%,领海内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覆盖率达80%以上。实现15米至2.5米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对局部重点地区的准实时覆盖,基本保持我省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

  ——数字线划图(DLG)数据库的建立和更新

  在已完成的数字线划地图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同期完成的数字线划地图,建立1:1万比例尺数字线划图(DLG)数据库,并做好更新工作。

  ——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库的更新

  在已完成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同期完成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对已建立的1:1万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库进行实时更新工作。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据库的更新

  在已完成的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基础上,结合同期完成的数字正射影像图数据,对已建立的1:1万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据库进行实时更新工作。

  ——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

  2006-2007完成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海量数据的管理、数据的维护与更新、共享与发布、综合查询、统计分析、历史对比、数据表现与制图以及针对政府和社会的需要开发的GIS功能等。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子系统:

  1)数据库管理维护子系统;

  2)数据分发服务子系统;

  3)政府服务子系统;

  4)业务部门服务子系统;

  5)公共服务子系统(基于互联网)。

  ⑦地图地名数据库

  2006年建立一套完善的、便于管理、利用和共享的全省地图地名空间数据库,最终实现地名快速查询和动态管理。

  ——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界线数据库

  2006年依据省民政厅县界勘界资料,建立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界线数据库,为测绘各行业今后的工作提供详实的界线资料。

  ——沿海海岸带1:10000比例尺基础测绘数据采集与建库

  河北海域地理位置优越,战略地位重要,海洋资源相对丰富。海洋经济的发展对我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海洋经济地位的凸现,沿海海岸带利用开发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然而由于沿海海岸带的地理条件、气候环境和过去测绘技术装备水平的限制,至今没有1:1万基础地形图,严重制约了沿海海岸带总体开发的规划,影响了沿海海岸带开发的集约利用,也影响着可持续发展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为进步加强对全省沿海海岸带利用开发的综合管理,统筹协调各沿海海岸带利用开发的行为,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地开发利用沿海海岸带,实现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实施沿海海岸带l:1万地形图空白区测绘工程。

  主要任务:综合利用航天、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等新技术,完成沿海海岸带1:1万地形图测绘及数据建库任务,从而填补我省沿海海岸带1:1万地形图的空白,形成覆盖我省国土的完整基础地理信息。

  (2)现代大地控制网的建设

  ①河北省卫星定位综合服务体系的建设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已经成为常规的测绘技术,河北省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是以连续运行网站为核心,通讯网络为骨干,以用户接收站为终端的集成系统。具体内容为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一个GPS基准站网,并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将这些基准站的观测数据传送至一个数据处理中心,以集中进行数据处理和监控,然后通过通信网络,将处理结果分发或发布给用户,向社会提供服务。

  综合服务系统是将空间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测绘技术与气象学、水利学、地震学、城市规划、城市交通等多种学科相结合、相融合的实用化系统。满足各类不同行业、不同用户对精密定位、快速和实时定位、测速、测方位、测量位移及测量气象参数的要求。主要用于:城市规划、市政建设、交通管理、城市基础测量和工程测量、气象预报、地震及地面沉降、灾害监测、国土资源、精细农业等方面。

  系统建成后,将为以上用户提供高精度、及时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同时系统的建立也将为各行业提供比现在更准确、更迅速、更先进的数据服务。系统对相关行业的运营手段和管理手段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多个行业的技术应用水平都将同时产生一次质的飞跃。

  ②河北省大地测量垂直基准的建立

  建立大地测量垂直基准,其目的是建立和维持一个高精度区域大地测量坐标基准、高程基准及高分辨率大地水准面,是一项具有重要军、民实用价值和长远效益的高科技工程项目。我省现有似大地水准面成果优于8CM,改变了多数测绘工程的高程测量模式,但对于控制测量和高精度工程测量仍不能完全满足要求,所以非常有必要在已完成的省似大地水准面成果基础上,根据最新的国家高程成果对原省级似大地水准面做进行进一步精化。同时开展设区市区域内的精度优于2CM的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程,优化我省的高程测量模式,让卫星定位等新技术应用到日常测量工作中,提高全行业高新技术应用水平和生产效率。

  ③大地控制数据库的建设与更新

  2006年建立全省大地控制数据库,加强数据的实时更新工作,实现数据综合查询和发布功能。同时,适时更新大地控制网,保证大地控制点的精度和可用性。

  (3)基础测绘设施建设

  ①建设基础测绘成果存储与服务设施

  该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交换网络服务体系,主要由国家级、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交换中心,相关的计算机网络设施以及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构成。各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交换中心之间采取树状分级的网络结构进行连接;各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交换中心与政府以及其他部门的数据交换中心采取分布式的网络结构进行连接。实现数据的存储、管理、分发、远程通信和传输;建立起各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交换中心与同级政府部门数据交换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网络,提供数据的网上适时服务。

  ②建立数据异地备份保存基地

  2007年建立基础测绘数据异地备份保存基地,包括同城异地和省内异地,内容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室内数据保管设施建设,以便做好数据安全保密工作。

  (4)重点项目

  ①全省国土资源动态监测

  充分利用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全球定位技术(GPS)和网络通讯技术,根据我省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利用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图像,针对各地市国土资源动态监测的重点,分别建立不同周期的定期更新机制。按照相应的监测体系,获取真实的土地利用现状与变化信息,为土地资源的变更调查、合理规划、耕地保护、土地利用提供可靠的信息;获取矿产资源开采信息,提供客观的开采矿点情况,为矿产资源管理和执法监察提供依据;获取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的变化信息,为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评估、防灾减灾工作、绿色矿山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获取海洋环境和海域使用的相关信息,为海洋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对取得的动态监测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提供国土资源变化信息和相关图件,为管理部门掌握国土资源变化信息和执法监察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服务。

  ②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

  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是突发事件地理空间定位的基础,为政府决策、防灾减灾、资源环境监测、公安警务、公共事业等专业信息整合提供空间数据支持,是政务信息化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急系统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是采用GPS定位测量、遥感技术、遥控飞艇数字航摄、雷达干涉测量等技术手段,快速获取突发事件所在区域的空间定位和地面影像数据,实现与1:25万、1:10万、1:5万、1:1万以及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的集成,为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及时的地理信息数据保障。

  ③编制河北省资源图集和河北省地图集

  以我省最新的地图数据库为基础,使用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数据,采用数字制图技术、地图数据库技术、数字地貌晕渲技术、遥感影像处理与应用技术编制我省最新的《河北省资源地图集》和《河北省地图集》(模拟版和电子版相配套)。图集将以形式新、资料新、内容全面、实用性强等特点,全面、准确、形象的反映我省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区域分布特征、数量及构成、现状与规划等内容,充分展示国土资源在我省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为各级政府及政府部门宏观决策,为全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资源信息保障服务,为专业管理部门制定规划、资源开发、科学研究提供准确翔实的资料。

  ④全省重点区域地面沉降监测

  雷达干涉测量是一种新型的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地面的高程信息。“十一五”期间,已与澳大利亚、泰国有关方面合作,利用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对我省重点区域的地面沉降和地下矿山活动进行动态监测,为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⑤河北省政府服务GIS系统

  政府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在统一建立的河北省地理信息平台上,加载我省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研建河北省综合省情地理信息系统,为全省各级政府提供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科学决策工具。

  (5)其他项目

  ①基于位置服务的电子地图开发与应用

  基于位置服务是利用GPS技术和地理信息数据为人们提供实时的、关于所处位置信息的服务。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以制作车辆导航、基于位置查询服务的公开版电子地图,满足交通、通讯等行业对定位的需求,广泛为人民生活、工作提供便利服务。

  ②建设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据库技术,开展我省经济发达区域重点城市的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由二维GIS向三维GIS的转变。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全新的可视化支持服务平台。

  ③全省数字航空摄影

  应用数字航空摄影技术定期对全省重点区域进行航摄。为各市县大比例尺数字地图产品的采集和建库提供基础资料;建立利用机载雷达干涉技术快速采集地理信息的技术体系。

  (6)市、县级基础测绘

  各市、县(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测绘工作的重视程度,认真履行基础测绘政府职能,加大基础测绘经费的投入力度,依靠科技进步,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会同有关部门,科学制定基础测绘规划,将基础测绘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及财政预算。建立定期更新机制,加快本区域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数据库建设以及大地控制网的建设工作。“十一五”期间,要力争完成本区域的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3.其他测绘

  (1)地籍测绘

  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共同编制地籍测绘规划。采用现代地籍测绘技术手段,力争完成全省设区市城建区的地籍测量和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开展农村地籍测量试点工作。

  (2)房产测绘

  完善房产测绘管理政策,加快房产测绘体制改革,规范房产测绘行为,保障房产测绘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3)海洋测绘

  海洋测绘是测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海洋权益、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对我国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十分重要。“十一五”期间,开展我省沿海滩涂区域1:1万比例尺地形测绘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逐步开展海洋基础测绘工作,为推动海陆测绘统筹发展打下基础。

  4.测绘成果管理

  (1)测量标志管理

  落实乡镇国土资源所的测量标志管理职能,使全省测量标志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积极探索军地联合保护测量标志的新模式。

  (2)测绘成果安全与保密

  各测绘涉密单位和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测绘成果保密制度,加强测绘成果保密设施建设,强化测绘成果保密法规和技术培训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测绘成果保密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我省测绘成果的异地存储设施。保障测绘成果的完整与安全,维护国家的利益。

  (3)重要地理信息审核发布管理

  加强地理信息审核发布的统一管理,建立重要地理信息的审核发布制度;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地理信息发布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4)建立共建共享机制

  测绘成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十一五”期间,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大力推广测绘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各个领域及社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完善测绘成果有偿使用制度和价格政策,严格测绘成果汇交制度,形成测绘成果共建共享机制,提高测绘成果的应用水平。

  5.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引导和支持省内测绘部门和测绘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外资、技术、人才等,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利用与瑞典长期的合作契机,积极引进技术,创建新的合作机制。

  6.加强质量监督管理

  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坚持“质量第一、质量兴业”的方针。建立健全符合现代地理信息产业结构和管理模式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产品检查验收体系。建立我省测绘产品定期监督检验和质量抽查相结合的质量监督管理运行机制,定期发布测绘产品质量公告。根据分级管理原则,继续作好测绘持证单位测绘质量体系的认证工作,确保我省测绘产品质量。

  7.实施科技兴测,搞好人力资源开发

  (1)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成果转化

  以建立信息化测绘体系为目标,以空间数据快速获取与更新、遥感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存储与分发、共建与共享等技术问题作为重点,加强重点测绘应用工程建设和信息化测绘产品开发。围绕环京津的技术优势,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测绘成果的应用水平。

  (2)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开展以公共管理为核心内容的培训,推进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增强公务员行政意识,提高行政能力。结合测绘工作的特点,继续推进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等更新知识的培训。建设学习型公务员队伍,提高公务员的创新能力、公共服务能力。

  (3)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测绘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积极开展岗位培训,保证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更新知识,拓宽思路,以适应测绘市场发展的需要;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评选10名左右测绘行业科技带头人,力争增选国家测绘局青年学术和科技带头人。

  (4)建立教育培训投入机制

  教育培训是人才资源开发的基础,经费投入是教育培训的保障。按规定的比例提取人才教育培训经费,建立教育培训基金。

  (5)开展注册测量师的认证工作

  加强测绘专业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管理,积极开展注册测量师的认证工作。

  8.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提高全省测绘队伍素质,使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执行中央、省委有关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和世界观。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努力提高吸引力、感染力,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激励广大干部职工的爱国热情和创业斗志。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的作用,为河北测绘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五、重要保障措施

  为确保“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努力创造有利于测绘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一)深化测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建立和完善依法行政、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统一监督、分级管理的测绘行政管理体系。进一步落实市县测绘管理办公室及乡国土资源所的测绘管理职能,加强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测绘行政效率。

  统筹公益性测绘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的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测绘、国土资源、交通、水利、农业、气象、民政、林业等部门公益性测绘信息的交流、交换与整合,建立和完善公益性测绘的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建立军地结合、寓军于民的军事测绘与民用测绘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机制。

  (二)完善测绘发展政策与法制环境

  根据测绘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构建我省公益性测绘发展政策、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政策、测绘市场准入政策、国际合作与交流政策等为核心的测绘政策体系。完善测绘技术创新政策、地方技术标准政策、保密政策,健全测绘单位资质政策、测绘产品价格政策、测绘工程监理政策。

  进一步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使用管理、电子地图、地图著作权、地图网上发布等相关法律配套规章,建立有利于测绘事业发展的法规体系和法制环境。

  (三)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测绘投入机制

  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公共财政对基础测绘稳定投入和增长的机制。根据基础测绘的公益性特征,按照基础测绘分级管理的要求,将基础测绘投入纳入省市县三级公共财政预算,建立公共财政投入持续增长的机制。进一步规范基础测绘专项经费的管理及使用,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资金使用监管机制,确保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经营性测绘,对于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经营性和竞争性测绘领域,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开拓商业资本进入测绘市场的渠道,建立多元化测绘发展投入机制。

  (四)强化测绘科技创新与人才资源开发

  牢固树立测绘事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的观念,以科技为先导,创新为动力,把测绘科技创新和提高测绘人员素质作为推动测绘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根本途径。明确省级测绘科技创新立足于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继续发挥与瑞典的国际合作优势,深化国际合作领域,引进技术,培养人才,开拓新的合作项目和新的合作途径。

  积极推进河北省测绘青年科技带头人评选活动,培育科技创新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政策、注册测量师认证、测绘科技人才继续教育等政策,提高测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建设高素质的测绘领导干部队伍、高层次的经营管理队伍和高水平的科技队伍。

  (五)提高基础测绘管理水平,加强成果质量监督

  基础测绘的实施与管理是政府测绘管理部门的职责,以科学发展观审视和编制测绘事业发展规划,依据省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基础测绘年度计划。切实组织好基础测绘项目的实施,认真执行基础测绘项目管理细则,保证公共财政投入的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及时的测绘保障。

  加强基础测绘质量监督力度,从基础测绘队伍质量管理体系入手,提高作业员质量意识,认真执行测绘技术规范和要求,规范作业方法。强化基础测绘项目的质量管理,严格基础测绘项目由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验收的机制,建立过程检查、抽查、验收三位一体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基础测绘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