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科进 王雁翔
弹指之间“键”通三军,屏前点将瞬间得令。初冬时节,记者走进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
能力评估考核现场,亮点扑面。一组组在网络间高速流动的信息,像一只无形的手,指挥和控制着从空中到地面、前方到后方、有形空间到无形空间的每一次作战行动。该集团军领导告诉记者,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快速准确地获取、传递、处理各种战场信息,是制胜的关键。
在登陆兵团集结地域,某高炮团团长刘水华足不出“帐”,战场空情信息尽在眼中:无论“敌机”来自何方,通过陆、海、空三军联合防空网,“敌机”的各种目标参数在指挥所信息处理中心和阵地作战单元终端都能同步显示。
“靠单一军兵种情报侦察力量,很难应对未来复杂的信息化战争。”刘水华告诉记者,这些年部队与其他军兵种扎扎实实开展联战联训,通过规范主战装备间的沟通协议、开放信息化系统的数据接口等办法,实现了信息流动的无缝链接,有效解决了以往空情报知中漏情、错情和时间延后等老问题。记者看到,高效、准确的信息获取渠道,让作战指令瞬间就传到了各作战单元。
记者走进指挥部气象中心,看到十多台计算机一字排开,卫星云图在屏幕上不停闪烁,有关工程师和气象专家正紧张地对新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演练期间,每天的气象信息都通过这里整理发布,每隔半个小时,就会有一份气象报告传向作战指挥控制中心。
“指挥部掌握战场信息越全面,决策就会越科学、准确。”某师作训科长任征宇告诉记者,在指挥所每天收到的数千份“战场”情报信息中,气象信息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
面对战场上巨大的物资需求,信息化手段使保障更加有力。远程机动中,记者在后装指挥所电脑屏幕上看到,各战斗群行军路线以及物资消耗情况全程实时显示。某师后勤部长吴留珍告诉记者,为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战场保障效率,他们为主战装备、保障基地以及保障分队加装了信息采集系统,指挥所根据“战场”变化实施“精确保障”。据了解,在这次考核演练中,后装指挥所利用信息化保障系统成功完成了300余次保障行动,没有发生任何差错。
信息获取渠道的增多、信息传递方式的快捷以及各种信息的“海量”流动,给各级指挥员的素质带来了新挑战、新考验。演练一结束,集团军参谋长张践就与司令部的参谋人员坐在一起,针对考核演练中参谋人员在驾驭、处理信息能力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制订补差训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