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桂梅
摘 要:简述了书目数据制作社会化的表现形式和发展趋势,探讨了书目数据制作社会化对书目信息共享的影响,指出利用CIP数据将有益于我国书目数据制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书目数据制作;社会化趋势;CIP 中图分类号:G254.36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的书目数据制作中,不同文献信息机构编目员对同种图书从事着相同的、重复性的劳动,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由于各单位水平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标准,形成了书目数据不规范、难统一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书目数据制作的社会化呼之欲出。近年来,我国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大部分文献信息机构在技术上已由手工编目成功过渡到计算机编目,文献书目数据的制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分散式个体编目逐渐转变为集中编目和联机编目,各种书目数据制作中心蓬勃发展,推动了文献信息资源网络的建设,书目数据制作的现代化成为文献资源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书目数据制作社会化已成明显之势。
1 书目数据制作社会化的主要表现
1.1 书目数据制作的多头现象
随着集中编目和联机编目方式的扩展,社会上出现了书目数据制作的多头现象,各式各样的编目机构应运而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区域性图书文献联合采编中心。自20世纪90年代起,全国各大城市相继成立了区域图书文献联合采编中心,他们对成员馆实行联合采购,集中统一编目,送书上门,免费提供书目数据。联合采编中心是独立的经营实体,自负盈亏,通过图书发行获取稳定的收入,同时支付统一编目的书目数据制作费用。采编中心以采养编,依托、服务高校图书馆,采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具有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信誉以及较高的数据质量。
第二,政府支持下的联合编目中心。由国家投资、教育部组织实施的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核心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CALIS)项目,是高校图书馆的全国性联机编目中心。它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为依托,于1998年启动。CALIS首先征集到41个图书馆的书目数据,作为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初装数据源。目前,平均每天由各成员馆上载的新记录在1 000条以上。一期建设期间已有177所高校图书馆受益,25所高校图书馆向CALIS中心提交了完全级书目记录。国家图书馆在文化部的支持下,于1997年成立并启动了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项目,到目前为止,有成员馆164家,并建立了联合编目的地区分中心。
第三,书商、出版商参与的书目数据制作。书商、出版商为了争夺图书发行市场,也开发书目数据的制作业务,同所售图书一起赠送。北京图书大厦作为国内最大的一家书店,同北京丹诚软件公司合作,组织和培训了一批专门人员从事书目数据的制作。数据制作依据统一标准,聘请知名专家审校把关。它到书迅速,制作数据速度快,数据覆盖面广,且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第四,数据公司的建立和发展。随着图书馆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书目数据的需求量增大,特别是各馆回溯建库的量很大,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了专门经营书目数据的公司。它具有高效率的数据制作,更讲究经济效益。 1.2 书目数据制作的形式多样化 集中编目。集中编目(Centralized cataloguing)亦称为统一编目,是社会化编目的主要形式之一,指由一个中心机构按照统一的分类法和编目规则制作书目数据,同时负责向多个机构提供书目数据的制作服务。实行集中编目,可以节省人力,降低成本,避免重复工作,提高目录质量,使分类和著录格式一致,有利于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联合编目。联合编目(Cooperative cataloguing)也叫协作编目,是社会化书目数据制作的另一种主要形式,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由多个图书馆或情报单位共同编目,合作建立具有统一标准的书目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实现联机共享编目,从而大大减少了书目数据制作中的重复劳动,加快了编目速度,提高了文献信息分编加工的效率和书目数据质量,扩大了文献覆盖面,从而实现了书目数据资源的共享。
1.3 书目数据品种及著录标准的多样化
目前国内中文书目数据品种多样,CNMARC各具特色。现列举有代表性的3种类型:
第一,出版社加印于图书版权页的在版编目(CIP)数据。自1999年4月1日起,全国各出版社发排的图书(初版新书及修订再版图书)均向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原中国版本图书馆)填报“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工作单”。重印图书凡未编成并印上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的,亦应在重印前补充填报。每种图书都按“工作单”规定的项目逐一填写,并及时报送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依据“工作单”提供的有关项目内容进行数据审核、分类和主题标引,并编成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的印刷格式,返还出版社。出版社按照CIP数据印刷格式,印在该种图书的主书名页背面的中部位置。
第二,文献信息机构制作的书目数据。这类数据的制作一般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通常采取联合编目方式。成员馆使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联机合作编目的功能,不但可以从联合目录数据库实时套录和复制记录,而且可以访问外部数据库,完成数据下载,为合作单位之间实现书目数据共享,促进馆际互借、合作咨询等提供了良好的在线平台,对一定范围内的文献资源共享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由政府支持的项目一般具有较雄厚的启动资金,合作的成员馆本身技术力量较强,还经常通过有组织的人员培训等方式,达到数据的统一和较高的质量。因此这类书目数据在文献信息行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及使用率。
第三,企业向各文献信息机构提供的书目数据。书业销售部门为了争夺图书发行销售市场,吸引文献信息收藏机构,也开展书目数据的制作业务,同所售图书一起赠送,用户只要对随书配上的书目卡片和机读数据做简单的加工就可投入使用,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缩短了分编时间,也节约了人力物力。
2 书目数据制作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不同机构编辑书目数据在传递速度、覆盖面、标准化程度等方面各有千秋,著录项目、标引质量和深度不一,某种程度上给书目数据的共享带来一定的障碍;网络环境下信息交流日益广泛,文献收藏利用机构、出版发行机构、书业销售机构之间的信息实时交流成为可能,互动能力也得到极大提升;全新的信息服务方式的产生、普及和发展,要求信息的整合、加工、传递能与之相匹配;互联网的发展,为书目数据制作的社会化发展营造了一个网络平台,打破了书目数据制作由文献收藏利用机构一统天下的局面;图书馆为了减少重复浪费,提高书目数据质量,纷纷建立联合书目数据库;出版发行机构以实施在版编目和网上发布征订目录来加强图书宣传活动;书业销售部门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争相为图书馆提供图书配送书目数据的服务等。与此同时,传统的书目数据制作方式得以拓展与延伸,由分散式个体编目方式逐渐转变为集中编目和联机编目,书目中心也因此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书目数据制作的社会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2.1 网络技术的发展
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下,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20世纪90年代建成的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ChinaPAC)、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ChinaNET)等,为我国高校、公共和专业图书馆开展联机编目、合作编目创造了良好的网络环境。近年来,我国电信部门又陆续推出了ISDN,ADSL等多种较高网络传输速度的新型数据传输方式,为书目数据制作提供了较过去更好的书目信息传递工具。
2.2 编目业务外包
业务外包(Outsourcing)是一种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20世纪80年代源于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把产品的一部分非关键性部件通过分包合同让公司外或国外工厂来供货,以集中力量做好关键性的业务。20世纪90年代后,Outsourcing含义已包括从外部合同购买专业服务。最近10年,Outsourcing方法已被西方图书馆界吸收和采用。一些图书馆将非核心功能通过合同外包给社会机构来完成,以便集中自身力量搞好核心功能的工作。面对信息服务社会化的挑战,促使图书馆将工作重心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业务重心从内部加工向对外服务转移,服务重心从事务性和反应性向诊断性层次的信息服务转移,编目业务外包正是图书馆想从事物性服务中将专业人员解放出来从事个性化服务,增强自身竞争力的一种反映。编目业务外包同时使书目数据的制作不再是图书馆的专项工作,有实力有需求的机构都能进行这项工作,这一状况促使了书目数据制作的社会化发展。
2.3 商家的求利与求廉心理
文献信息机构在提高自身服务水平的同时,对与本身息息相关的书业销售部门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具体做法一般是在采购文献时要求书商提供与文献相对应的书目数据记录,书目数据记录随同文献接受验收核查。商家如果不具备提供书目数据的能力,就会失去书业销售市场的竞争能力,如果从文献信息机构的标准联合书目数据库下载有关书目数据,其费用比文献信息机构合作者之间下载的费用高。为了降低提供书目数据的成本,求得供货的最大利益,有实力的商家大多采取聘请专业编目人员为其开展此项编目业务的方法。商家的求利求廉心理,促进了书目数据制作的社会化发展。
3 书目数据制作社会化对书目信息共享的影响
书目数据制作社会化的初衷是为了实现书目数据能异地制作、存储,并能方便、快捷地为各类用户所传递与利用,达到书目数据的共享。由于书目数据制作中存在着质量与数量、资源配置、扩散程度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书目数据向网络共享方向的发展进程。
第一,书目数据制作中达不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会影响书目数据的共享。目前,我国编目社会化的主要形式是集中编目和联合编目,两种书目数据制作方式,特别是联合编目对网络、通讯设施、人员、技术等方面有较高要求。如果每个书目数据制作中心都投入大量的经费与人力资源,却无法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发挥书目信息资源的最大效益,这无疑是一种浪费。
第二,书目数据制作的质量和数量影响书目数据共享的有效性。书目数据制作的社会化发展,使各种书目供应中心或书目网络能为文献信息机构提供大量的可供直接使用的书目记录,使文献信息机构在书目数据的作业方式上产生了相当大的改变。由于采用书目中心的数据,只需要进行简单的编修工作,从编目成本考虑,在处理时间与单位编目成本上都获得了较好的效益。书目数据社会化制作的情况下,一个书目数据制作中心的书目数据品种数量是确保其信息资源共享的外在条件,它与书目数据的质量因素一起共同影响本系统进行资源共享的有效性。
第三,书目数据非标准化影响书目数据的互联性。书目数据的非标准化不仅影响文献信息机构的书目工作,还阻碍着全国出版物大市场内书目数据的交流与扩散,限制了书业供应链信息化通道的互联性。尽快建立统一的国家书目数据制作标准,并设立专门的出版物书目数据录入机构,使图书馆和书业单位能在节省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共享其书目数据,集中精力进行各自的高端信息化建设。 利用在版编目(CIP)数据制作在文献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传播源头的有利位置及CIP中心掌握的图书品种齐全的特点,提高CIP数据的质量,以CIP数据作为其他书目数据制作的基础,使CIP数据成为书目数据制作的领头羊,将有益于我国书目数据制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对加强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合作以及加强国际信息交流,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姜新年.编目社会化与编目员角色的新定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5):9-10. [2] 喻乒乒,谢琴芳,潘筠.CALIS联合目录书目数据质量评估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5):30-33. [3] 周文骏.图书馆学情报学词典[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4] 赵美娣,吴蓓珠.编目工作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0(2):43-46. [6] 黄凯卿.网络环境下书目信息资源共享的思考[J].图书情报知识,2003(2):2-6.第一作者简介:邱桂梅,女,1966年10月生,1988年毕业于湖北广播电视大学,馆员,湖北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北省黄石市,43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