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
来源:广西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张明沛

  发展特色农业,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必须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重要任务,加快推进广西特色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继续抓好优质粮、蔬菜、水果、甘蔗等传统产业,重点加快桑蚕、食用菌、中药材、花卉等新兴优势产业建设,逐步构建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持续发展的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格局、加快发展木薯、甘蔗酒精为重点的生物质能源农业,力争生态循环农业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努力把我区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农业大省区。切实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延长农业产业链,把生态农业、生态文化、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思路,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强化我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二、抓好工农互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以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努力形成工业反哺、城市支持、企业带动、社会帮扶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农村进城务工转移就业,提升农村劳务产业,壮大劳务经济。积极发展农村工业,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农业原料产销基地建设,促进农民就地创业增收。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十百千万”工程,扶大扶强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广西合作之星”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完善“绿色通道”管理和农产品网上展销平台,提升全区农产品流通加工销售水平。

  三、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继续抓好新农村“百村示范”工程建设,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支持体系和投入机制,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服务支持。按照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的要求,以“建设中心农户、培育骨干农民、打造核心村屯”为载体,重点加强农民自我发展和自主建设的能力,大力推进以自然村屯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千万农民大培训,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一批“绿色证书”持证农民,形成“建好一户带百户,打造一村带万村”的发展格局。

  四、推广良种良法,推进农业自主创新。要按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加大投入,全面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研攻关力度,重点抓好超级稻、桑蚕、玉米、木薯等农作物良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千方百计提高良种覆盖率。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重点抓好生态农业、测土配方施肥、植保综合防控等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广,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和研究推广模式。继续加强与农业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快农业高端科技人才的培养,凝聚创新智慧,聚集创新人才,增强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力。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围绕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推进生态富民小康示范和“万家灯火”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大生态型、节约型、环保型生态农业新技术新模式的研究、集成和创新。加大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努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五、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农业多区域合作。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用发展的眼光、宽阔的眼界和战略的意识看问题,敢为人先,大胆开拓,锐意进取,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推进我区农业的多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特别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注重承接区外桑蚕加工业、生物质能源加工业和其他农产品加工业向我区转移,进一步扩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六、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把改善民生作为做好“三农”工作、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突出抓好部门服务、企业带动和社会支持三大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满足农民对信息、科技、购销、金融、政策法律等服务需求。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努力推进农村扶贫、保险救灾和医疗等公共事业,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路子,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文化大发展目标,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和“科技富民、生态兴村、产业强村”活动,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突出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活跃农村文化活动,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推动和谐农村建设。

  (作者系自治区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