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推进农村信息化"三大瓶颈"
来源:中国电子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2007年中央1号文件第一次把农村信息化列入实现现代农业的思考之中。在新农村的建设推动中,农村欠发达、农民增收困难,原因方方面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有关信息的匮乏,信息的不对称。在党和政府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农村信息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城乡数字鸿沟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农村发展和过去比增速非常快,但城市以更快速度发展,数字鸿沟的客观存在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帮助农民兄弟解决信息缺失,国家政府部门、社会各界都应该为之努力。

  推动农村信息化形成合力

  信息产业相关企业非常关注农村信息化,企业热情高涨,跨国公司、龙头企业形成前所未有的合力。从跨国公司的战略来看,比较典型的有微软公司,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推进带来的是全球已经有10亿人用上了电脑,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捷。他们认为我们的信息化推进也走到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微软把它定义为金字塔战略。其从人口角度 划分了一个金字塔的三层结构,塔尖是已经用上电脑的10亿人,第二层 20亿人,第三层是30亿人,微软在下一步发展战略中,重点放在下一个 10亿人、20亿人的市场如何来开发。英特尔也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世界齐步走",认为全世界的人都应该用电脑,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实惠。而这些企业的战略在我国的实施,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群体就是9 亿农民。如今,联想、海尔也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联想下一步战略的制高点,就是把发展战略重点放在六级市场的普及上,也就是县及其乡镇、村市场。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对于农村信息化的关注,可见农村信息化市场对于企业的吸引力之大。这也和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农村信息化,形成了一个契合点,并在这个契合点上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

  五大工程推进农村信息化

  信息产业部在推进农村信息化的方面,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后,信息产业部结合职能职责和目标任务实施了五大工程。

  一是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大幅提升了农村通信基础设施水平。截止到2006年12月底,全国通电话行政村比重达到98.9%,有24个省区市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电话。预计,2010年将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的规划目标。

  二是邮政惠农工程,主要是邮政局在牵头,将传统的送信、送报纸企业改造成邮政连锁配送服务体系,重点开发农资类、快速消费品类和公共服务等配送业务,通过邮政储蓄支持农村信息化发展。

  三是农业信息化技术推广应用工程,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使信息技术在农村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大有用武之地,如测土施肥等。

  四是农村信息化教育培训工程,最终提高农民兄弟驾驭信息的能力,解决思想意识观念问题。

  五是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这项工作由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牵头展开,现在已经在全国16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6个地区开展试点工作。针对当前信息化推进中遇到的三大瓶颈问题,提出了破解"三大瓶颈 ",培育"三类"人,服务"三农"。

  破解"三大瓶颈"

  瓶颈之一是要解决信息进村入户问题。"最后一公里"的概念在城市和农村存在差异,从一个农户到自然村、到行政村的距离可能是几公里、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最典型的是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些地区,有的农户家到行政村距离80公里。要实现信息入户,就需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采取市场化运作,打造一个完整支撑中国农村信息化的信息产 业链,根据农民兄弟当地特色经济的需要,来安排电脑的购置,互联网的接入。构成了一个小的产业链,有终端,还有完整的解决方案,把运营商、系统集成商、软硬件设备开发商、服务提供商整合到一块,提供完整的方案。

  瓶颈之二是要解决信息资源问题,网络接通后,贴近农民需要提供信息服务,农村信息化的推进工作才能发挥作用。要与农业部门、林业部门、水利部门积极合作,真正实现信息服务农民。

  瓶颈之三是要解决机制问题。要建立信息服务长效机制。这里培训是关键,首先要培训相关领导,让他们明确如何组织实施具体的试点工作,之后是要培训走村串户的信息员,此外还要培训大户,让农村朋友体验到PC、互联网。目前看来按照这一思路,围绕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产问题,农村信息化推进工作前景将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