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高校图书馆环境建设要素解读
来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者:廖金翠

摘 要:从图书馆的建筑环境、管理环境、文化环境、信息环境、人文环境等要素出发,阐述了新世纪高校图书馆必须营造一个可以激发和提升读者的求知欲望与探索热情,提高学习和研究效率的优雅环境,使读者在舒适的环境中完成对信息的利用,并大大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环境建设;科学管理;读者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远程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给图书馆的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必须要营造一个可以刺激和提升读者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创建提高学习和研究效率的优雅环境,使读者在舒适的环境中完成对信息的利用,从而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1 建筑环境   

在外部造型设计上图书馆建筑要充分体现图书馆的个性。一般来说,图书馆建筑的外观应朴素美观大方,从空间造型上力求突出馆藏的特点,通过流畅的线条,将建筑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在内部使用方面图书馆建筑的设计要适应读者需求的多变性和多样性,在功能上具有时代性、灵活性和多元化性。读者对图书馆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图书馆的外在美。因而图书馆建筑要凭借其独特的空间形象反映其深刻的内涵,使读者远远看见图书馆就会联想到这里是知识的宝库、信息的海洋,步入图书馆就会产生一种步入科学知识殿堂的感觉。图书馆建筑从选址到内部设计上都应追求健康、环保,并具有人性化,为读者营造朴素、简洁、美观、优雅、舒适的学习和研究环境。美好而富有特色的馆舍建筑环境,不仅能激发读者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也能使他们在安全舒适、整洁、充满绿色、生态型的环境中,显得宁静、幽雅,让读者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调节和消除视觉疲劳,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启迪,陶冶性情,美化心灵,有利于促进读者身心健康发展和对信息的利用,大大提高馆藏文献资源的使用效率。   

 2 管理环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图书馆的管理机制、管理观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建立规范、科学的管理环境是图书馆管理功能发挥的基本条件。   

2.1 管理机制规范化   

图书馆要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由馆长决策层直接管理向二级(部、室)管理转化;要形成具有竞争机制的劳动人事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制,双向选择、择优录用、优胜劣汰,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平等竞争环境;建立定编定岗、责任到岗、工作量到人的管理机制;要具有激励机制的分配制度,让每个人的劳动报酬与优质工作、优质服务与考核、考评和晋级直接挂钩,以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来直接影响本人的报酬;要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和培训机制,现代图书馆专业队伍的构建,除引进和补充人才外,还应该对现有的馆员进行培训和轮岗,建立、健全图书馆人才培养的体系,鼓励馆员不断学习研究,不断提高知识层次和自身综合素质。   

  2.2 管理观念现代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管理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书馆管理观念应从原来的守业观念向社会化观念、创新观念、科学发展观观念、信息产业化观念、服务产业化观念和开放观念等现代管理观念转变。   

2.3 管理模式科学化   

 现代化管理模式应具有多功效性、独特性、先进性和科学性。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图书馆应改变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模式,为教学、科研和医疗提供主动、深层次的现代个性化信息服务。   

2.4 管理手段智能化   

现代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及数字模型方法的应用,为图书馆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服务手段,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加快了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速度。

    2.5 管理人才优化   

以人为本,人是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主体,为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团队作用,图书馆最佳的人才结构模式是由馆长、中层干部、专业人员而形成的“金字塔”式的优化组合。   

3 文化环境   

图书馆文化环境是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亚文化形态,是图书馆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良好的图书馆文化环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传统、科学精神、审美内涵和情感因素。它主要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环境。   

3.1 物质文化环境   

 丰富多彩的图书馆物质文化,清雅的校园环境,美观的图书馆舍建筑和丰富的馆藏,以及精美的雕塑、名人名句、伟人画像等,处处营造出一种浓厚的、高品位、高层次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对于读者舒展性情、陶冶情操起着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读者开拓思维、丰富知识、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以良好的适应能力去应对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社会。   

3.2 精神文化环境   

 精神文化包括文学、艺术、语言、宗教等特征,更表现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人生价值取向的特征。在精神文化的诸因素中,人生价值观处于核心的地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后,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竞争意识、风险意识、自主意识、前途意识、成才意识、创新意识、民主意识和忧患意识不断加强;学习兴趣、生活兴趣更加广泛;求知、求实、求乐的要求日益迫切,表现出对基础设施和生活标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3.3 制度文化环境   

图书馆制度文化是指图书馆在长期的服务管理活动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为目的,是图书馆精神文化以图书馆规章制度为载体的文化现象。图书馆健全而易行的规章制度,创造并维系了其制度文化环境优势:思想活跃而又井然有序,独立自主而又开放兼容,自由轻松而又严肃紧张。它包括日常行为规范、部门岗位职责、业务工作细则、奖惩制度、图书借阅保护规则等各项管理制度。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不同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使图书馆的制度文化有章可循。制度文化环境既提供了统一的行为道德规范,又提供了个人创造性发挥的空间和实践体验机会,是自觉、自由与纪律约束的统一,共性规范化与个性多样化的统一。通过图书馆,读者不仅获得学习方法的实践体验和能力训练,而且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也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自主学习意识及自立自学能力、与众共生意识及协同共进能力、自我教育意识及自控自律能力等都能得到锻炼提升,是一种德与智、知与能、行全面发展的、新型的“完全教育方式”。   

3.4 行为文化环境   

随着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时间会越来越多,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图书馆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教育者的行为是无声的语言。比如馆员助人为乐的热情服务态度和甘为人梯的无私奉献精神,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人间的爱心温暖和世界的和谐美好;馆员群体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及读者群体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对每个人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这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自身及相互之间互动联动的“群效应”,对于受教育者的教育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4 信息环境   

以网络为基础的社会信息大环境中,一方面用户获取各类信息的广度、深度和速度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另一方面作为信息资源中心的图书馆,在生存环境、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也将产生巨大的变革。而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最大的信息资源集散地,是校园网中最大的信息源,是高校师生进行教学、科研和学习的知识园地。因此加强高校图书馆信息环境建设,不仅对高校图书馆事业本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高校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人们已深刻地认识到知识、信息财富的宝贵。只有不断地获取信息、追求知识、积累知识,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高校图书馆信息环境建设,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为读者开发和拓宽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领域,改革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手段,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创建良好的服务模式和信息环境。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开辟信息服务高速公路,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加速信息传递,为读者营造一个多功能、多元化、高效率的信息服务平台,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人们向往的科学知识的殿堂。   

5 人文环境   

所谓图书馆人文关怀,就是要在图书馆服务中营造人文关怀氛围,倾注人文情愫,弘扬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是图书馆服务文化的特征,图书馆服务中的人文关怀,是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图书馆人文关怀的对象是读者,对读者施以人文关怀,是图书馆服务必须体现的一个基本内涵。在图书馆服务中实施人文关怀,就是要关注人类的知识自由命运,营造具有图书馆特色的人文意境,即营造充满人性化的学习与阅读环境,为读者提供人性化信息服务。图书馆服务所体现的这种人文关怀,具有知识性、人文性和服务性相结合的特点,因而有别于其他服务行业中的人文关怀,由此体现了图书馆服务文化的特色。具体地讲,图书馆服务中的人文关怀,就是要尊重读者,平等对待读者;理解读者,宽容对待读者;关爱读者,体贴和帮助读者。只有关心和爱护读者,才能取悦和取信于读者,才能体现图书馆服务的人文关怀精神。   

总之,图书馆优美的环境建设是读者和图书馆的共同需求,它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总的一个原则是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读者创建一个舒适、宽松、和谐的学习和研究环境,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与环境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志秀.浅谈新世纪图书馆环境建设[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1):19;48.    [2] 卢盛华.解读图书馆文化[J].图书与情报,2003(5):31-33.    [3] 朱立芸.论高校图书馆软环境建设要素[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4,22(1):26-28.    [4] 罗益群.信息社会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3-33.    [5] 廖金翠.刍议医药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J].医学情报工作,2004,25(6):441-443.    [6] 孟默涵.把人文关怀引入高校图书馆环境建设[J].晋图学刊,2002 (4):58;71.    [7] 蒋永福,李集.论图书馆服务文化的三大要素[J].图书与情报,2003(5):9-11.第一作者简介:廖金翠,女,1955年11生,1999年毕业于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副研究馆员,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湖南省怀化市锦溪南路148号,4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