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凌云
摘 要:阐述了研究信息需求的现实意义,介绍了对信息需求特点的各种认识及关于信息需求的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信息需求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信息需求;图书馆;信息服务;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信息需求的意义
传统的图书馆以本馆为中心,习惯于谈论如何吸引读者、如何拥有读者。图书馆可以有读者意识,却不会以读者为中心。因特网在迫使人们改变行为方式的同时,将行为主动权转移到了读者手中。在网络环境下,知识是分散于社会中的,而读者用户群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图书馆充当了“信息中间人”的角色。读者的需求及其行为模式,对图书馆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应采取一切措施去探究读者当前乃至潜在的需求,并能够满足他们不断变化的要求。日本的渡边正亥在《图书馆用语集成》一书中指出:“参考事务是以为读者的研究提供最新的、准确的情报为中心的图书馆事务 [1]”。调查了解读者的信息需求,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础。
2 信息需求的内涵
信息需求是信息消费的四个基本阶段之一,信息消费的过程包括信息需求、信息获取占有、信息吸收处理和信息创造4个阶段。信息消费始于信息需求,信息需求是引发信息消费的原动力,是信息消费者必备的要素。信息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现代心理学的一项实验表明:一个人处于一切信息隔离的状态中,其忍耐程度远小于其忍受饥饿的程度。信息需求是有层次的,科亨(Koxhen)曾将消费者的信息需求状态划分为客观状态、认识状态和表达状态3个层次。 韦尔效仿马斯洛(AbrahamMaslow)用需求等级结构来分析人们的信息需求。马斯洛的需求等级是从人类的最基本需求——生理需求开始的,然后往上为安全需求、爱和归属需求、自尊需求,最顶端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以马斯洛的理论为借鉴,韦尔提出了一幅信息寻求行为等级图(hierarchyofin formation—seekingbehavior)。韦尔认为,一个人在等级中的位置决定着他的信息寻求行为,而且只有在一个层次的信息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会致力于获取更高层次的信息,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暂时得到满足,个人才会短期内在更高层次往返。当指向人们的某些信息在某些个人的需求等级位置看来无关紧要时,知识沟就出现了,即知识差距。
3 信息需求的特点
随着对信息需求研究的重视,研究各种用户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信息需求特征也越来越具体:有针对科研工作者、高校教师的研究,有针对普通用户的研究,还有针对学生、农民等不同社会群体的研究。进入21世纪,网络的发展导致图书馆资源电子化,乃至复合型图书馆出现。那么在网络环境下,利用复合图书馆的用户群又呈现什么样的特点?近几年一些学者对这些问题都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田桂兰认为,在网络环境下,读者的信息需求有如下特点:一是所需知识信息不再是一书一刊,而是关于某一问题的全部有关的书刊和声像资料,即要求信息的全方位化与综合化;二是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不再以人工为主,主要依靠自动化和电子化;三是所需获取的知识信息不仅要求完整而系统,同时要求获取过程要十分简便 [1]。 朱卫东等人认为,新时期用户信息需求的特征是:信息用户趋向多元化;信息类型趋向全方位和多层次;信息内容趋向专深化;信息需求求新求快;信息获取手段自助化 [2]。 对于具体的用户群,不同的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黄智武等人提出,高校教师信息需求及满足程度,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只有大量获取信息,高校教师才能完成高质量的科研任务,才能创造性地将科学的理论、扎实的知识和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其信息需求有如下的特征:专业性、个性化、综合性;全面性、系统性;新颖性、前沿性;知识性、权威性;现实性、潜在性 [3]。 王庆前等人提出复合图书馆读者群的需求特点是:读者信息需求的复合性;读者信息需求的即时性;读者需求的针对性与广泛性;信息需求的全面性;读者需求方式多元化[4]。 张学军在文章中提出潜在信息需求的概念。潜在信息需求是指用户目前没有被满足、或未能表达的属于潜意识下的一种需求,是与显性需求相对应而存在的。它的特性有:隐蔽性、随机性、模糊性、短暂性、冗余性、创造性、可转化性 [5]。
4 信息需求的实证研究 综合众多学者对信息需求的研究论著,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术界对信息需求研究的现实意义有了较为统一的认识。虽然仍有人对信息需求的研究热潮持否定的态度,但是更多的学者却认为研究信息需求具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开始关注信息需求在不同领域的表现形式、发挥作用的机制以及利用的途径等实证研究。
4.1 网络环境下普通图书馆针对信息需求的服务对策
4.1.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
政府应采取措施,在全民中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降低上网费用,刺激人们对信息产品的购买欲望;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不断完善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法、网络个人隐私权保护法等,保证用户获取信息的平等权利,真正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4.1.2 建设特色信息资源并实现资源共享
各图书馆应调整馆藏资源结构,在藏书建设上形成自己的特色,使整个社会的图书馆体系按比例协调发展。应加大西部地区特色化数据库的建设,加大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力度。
4.1.3 深化传统服务并构筑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信息服务方式 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文献传递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提供实现自我服务的自助服务方式,开展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参考服务。
4.1.4 实现用户教育和用户培训工作的转变
实现从用户教育到用户信息能力教育的转变,从馆内用户教育到网上用户教育的转变,同时要提高承担这一工作的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
4.1.5 培养高素质的信息服务人才
图书馆的服务人才队伍是做好信息服务的重要软件因素。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网络基础知识和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及文献检索能力,具备数据库知识和某些学科知识,精通外语等。图书馆应该对馆员进行有层次性和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将短期培训、学术交流和学历教育有机结合,逐步建立起一支创造型、复合型的人才队伍。
4.2 高校图书馆针对教师信息需求的服务对策
4.2.1 深入调查研究教师的信息需求
这是开展教师信息服务工作的前提和依据。教师信息需求的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信息需求心理、面对的信息环境等等,既是我们研究的基本内容,也是我们为教师提供针对性信息服务时需要经常观察、调查和探索的问题。调查工作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与院系“图情教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建立并保持联系,不断征询他们的需求,在教师中逐步建立起比较稳定的咨询队伍;通过院系资料室经常性地了解教师的需求和意见;精心为教师做好各项信息服务,确保服务质量以取得教师的认可和信任,从而发挥教师自身的宣传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定制服务,跟踪和挖掘教师的信息需求,等等。
4.2.2 加大服务力度以满足教师的现实信息需求
一是主动性服务。建立健全“学科馆员”制度,主动深入与“图情教授”建立并保持联系,收集教师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服务建议,促使更多的教师了解并利用信息资源;提高服务层次,主动为教师提供“定人、定项、定题”和跟踪等较高层次的参考咨询服务;拓展服务范围,主动为一些教学科研任务重而又年迈的老教授提供上门服务;提升服务深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定制、信息推送服务,主动将教师所需信息呈上他们的“书桌”。
二是全方位服务。结合传统和现代服务优势,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和一切可能的设备,利用本馆的资源优势和咨询馆员的专业优势,为教师提供学科导航、定题定向、主题跟踪、馆际互借、文献传递、代查代译、信息推送、用户培训等多项咨询服务。 三是知识性服务。知识服务是基于专业化和个性化的综合集成性服务,馆员必须依据教师特定的需求,深入文献内容和专业领域,提供学术层面的服务,比如在开展定题定向、主题跟踪等服务时,应该从大量的信息中去粗取精,对每一条有用的信息,要挤出“水分”,留下“精髓”。针对教师信息需求的权威性、前沿性,还应该对教师所属专业领域的热点问题、前沿动态、核心期刊、专家学者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4.2.3 以需求为导向建立特色馆藏
特色资源建设是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高校图书馆应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分析和研究本校专业特点、教师的特点以及信息需求的特殊性,以需求为导向,突出专业特色,确定特色资源建设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把能够反映这种特殊性的信息资源和最具优势的信息资源加以收集、加工、整理和筛选,使之成为整个信息资源中查阅率、点击率最高的一个亮点,形成特定用户需要的最有效的信息资源。
4.3 潜在信息需求的开发策略
4.3.1 用户需求调研法
作为信息服务工作者,必须深入用户群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用户对信息和潜在信息的需求量,才能开展好信息的服务工作。对用户进行调查研究有两个基本任务:首先是了解用户需要什么,要从总体上把握信息市场的需求状况,了解用户现有的和潜在的需求量;把握需求的动向及种类,需求的热点与重点;分析用户类别、使用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的途径以及影响用户利用信息的因素等。其次,要了解用户还有哪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是为开发潜在需求而进行调研的重点工作,只有清楚地把握用户还有哪些需求还未得到满足或还未意识到,才能采取相应策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地开发用户的潜在需求。
4.3.2 信息重组法
信息重组,顾名思义就是信息的重新组合。它需要循环往复,是在一个交叉渗透的过程中,形成针对性很强的、完全可靠的、能发挥作用的新信息的方法。信息重组是为了获取某种有价值的信息,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针对经济或社会领域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或某种设想、某种预测与决策而进行信息的重新组合,达到开发用户潜在需求之目的。
4.3.3 创造用户需求法
用户对信息的潜在需求及其满足,与信息人员开发信息的能力和程度有关。其实用户的需求,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任何时候都不会饱和,有不少空白等待信息从业人员去开发。创造用户需求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指用户对信息的消费在数量上有新的飞跃;其二是指信息工作者要采取各项有力措施,积极开发新的信息产品,满足用户的新需求。潜在需求是一种未被满足的需求,相对于现实需求来说,它是一种全新的需求,信息人员应做到能使更多的潜在用户转变为当前用户,同时使更多的潜在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扩大信息服务的范围。
4.3.4 反馈用户需求法
所谓反馈用户需求法是指输出需求信息或信息的某个函数作为输入信息的一种控制方式。用户需求的满足过程像一条长长的链,每一需求环常常不是一次信息的输出所能满足的,没有满足的需求又会作为需求信息反馈,成为控制系统的输入信息。即使用户需求环经控制系统一次输出就得以满足,用户还会产生新的需求反馈到下一个循环过程中,成为控制系统的输入信息。由此可见,要积极寻求用户的潜在信息需求并加以开发,就应当对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经常性的或定期的信息反馈,从而得以发现用户的潜在需求和新产生的未被满足的需求。
4.3.5 增强信息服务人员和用户探索潜在需求的能力
信息服务人员信息意识和服务能力的强弱,是做好信息服务工作的关键。培养信息服务人员的超前意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就能在日常生活中不被人们注意的信息里发现新的信息源;同时用户的信息意识和素养、知识结构和知识积累程度等也直接影响他们接受信息的能力。
5 结语
总的来说,目前研究信息需求的热潮仍然是方兴未艾,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投入的规模和力量也越来越大。研究的内容既是前期研究的历史延续,同时也有了相当程度的深化。信息需求研究由纯理论的研究逐渐转化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并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参考文献 [1] 王红玲,张齐增,林宁.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调查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5(2):29. [2] 张海红.社会科学研究的信息需求及对策[J].青海师专学报,2005(1):123. [3] 刘海霞,李后卿.信息消费心理及行为分析[J].情报杂志,2004(2):53. [4] 渡边正亥.图书馆用语集成[M].大阪:近畿大学出版社,1983. [5] 田桂兰.试论图书馆读者的信息需求[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0):46. [6] 朱卫东,姚慧君,徐庆有.新时期用户信息需求的特征与满足[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5(3):81. [7] 黄智武,付小爱.高校教师信息需求特征与图书馆服务对策[J].图书馆论坛,2005(1):136. [8] 王庆前,刘波.复合图书馆读者信息需求特点及变化分析[J].图书馆,2005(2):69. [9] 张学军.略论潜在信息需求[J].情报探索,2005(1):39.第一作者简介:孙凌云,女,1979年11月生,200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助理馆员,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采编部,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中环西路100号,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