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推广“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经验
来源:科技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本报讯(刘成刚  左朝胜)  “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简称“直通车工程”),历经5年,目前已覆盖全省近万个行政村,惠及农民2000多万,取得了巨大成效。最近,科技部认定广东为全国农村科技信息示范省之一,重点支持并向全国推广“直通车工程”的经验和做法。

  广东近30年来的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已发展成为工业和服务业大省,全省城镇化率超过了60%。但是,在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的农村,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非常明显。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广东省科技厅紧紧把握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把构建适合新时期广东农村、农民和农业发展要求的现代信息服务体系,全面提高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积极创新思路和模式,于2003年启动和实施了“直通车工程”。科技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直通车工程”的发展定位、目标、思路和对策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设计。形成了“一个平台、两个体系、三个机制”的内容和模式。

  一个平台,就是建立综合强大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平台的功能模块覆盖了信息采集、监控、分发、传输和接收的各个环节,集农业信息传播、科技服务、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等功能为一体。“农村信息直通车”网站已经打造和开通了农业科技、物价、农贸、教育、健康等10多趟信息直通车“专列”。目前,“直通车工程”综合服务平台已经建立了30多个数据库,建立了涉农网站180多个,拥有1000多万条信息,信息服务内容涵盖了农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两个体系,就是建立健全信息站服务体系和信息员服务体系。信息站服务体系,以村为单位,形成了突破“三农”信息化障碍的“桥头堡”,各个信息站都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数码相机等现代化设备,提供生动、易懂、活泼的学习信息和课件。目前,全省已经建立村级信息站1000多个,并为5000个村建立了网站,通过信息网站,广大的农民群众可以直接与外部的市场、技术、政策、人才等信息实现零距离。信息员服务体系,培养和建立了一支层级健全、服务高效、进村入户的基层信息传播和信息采编队伍,目前,全省20个地级市和67个县(市、区)已经发展农村信息员上万人。2005年以来,广东省科技厅还与广东团省委合作开展了“信息直通车———广东青年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行动”,选择优秀团干部担任信息员,发动近万名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农情信息调研、网站建设等帮扶工作。三个机制,就是积极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市场运营机制和三网合一机制。在资源整合方面,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民间机构、经营实体和农业专家密切合作,建立了“直通车工程”强大的信息联盟。在运作经营方面,“直通车工程”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营的发展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农村信息化难以持续发展的问题。“信息直通车”工程组织成立广东村村通科技有限公司,在提供优质“三农”信息服务和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市场运营主体与各通信运营商、农资信息和产品代理机构等合作开拓增值服务,获取农业资源开发、农业产品交易、投资融资等上游服务费,以及其他信息服务收益。在信息服务方面,建立了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单一和信息入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三网合一”机制的核心,就是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方式。“直通车工程”支持语音、数据、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利用语音网、移动网、卫星网、广电网等多网方式覆盖全省,支持固定电话、短信电话、手机、电脑和电视机等多种终端,同时,充分发挥镇村信息服务站、信息员队伍的作用,形成立体式的、全天候的“三农”信息服务网络。通过“三网合一”机制,“直通车工程”因地制宜地发挥各种信息服务方式的作用。

  “直通车工程”初步走出一条以信息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子,已经惠及2000多万南粤农民,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