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交通科技规划
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更新时间:2012-04-14

 
  前言

  《河北省交通科技“十一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用来指导我省交通行业未来五年的科技创新活动,是以交通部《公路水路交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战略》和《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以及我省目前交通行业的实际为依据,在总结“十五”我省科技工作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十一五”期间,我省交通科技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本“规划”对全省交通行业“十一五”期间的科技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为河北交通科技工作有重点、可持续的发展确定目标,以指导全省交通行业的科技工作,全省交通系统各单位要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与时俱进,积极开展科技和机制创新,组织实施《河北省交通科技“十一五”发展规划》,推动我省交通事业的发展。

  第一章 “十五”期间我省交通科技工作的回顾与评价

  “十五”期间,全省交通系统广大职工和科技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交”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取得了一批重大交通科研成果,较好地完成了我省交通科技发展“十五”计划。为我省交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和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十五”期间交通科研开发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与发展

  “十五”期间,我省交通科技工作紧紧抓住我省交通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落实“科教兴交”战略,改善和提高科技自身的创新能力,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为我省交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证。

  (一)实施的科研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十五”期间,科研项目总体进展顺利,据统计,列入省厅科技计划项目完成164项,科研成果87%达到国内领先(以上)水平,96%达到国内先进(以上)水平。科研成果的应用,解决了一些重大关键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参加科研工作的单位更为广泛,课题研究的深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十五”期间,由于市县交通系统各单位积极参与承担科研课题,扩大了参与科研人员的范围,研究的内容更贴近实际需要;由于各单位加强与专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合作,科研成果的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有29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重视软科学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十五”期间,各单位相继开展了一系列软科学研究,在交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国(省)道和地方道路建设养护、结构调整、规费征收、职能转变等方面取得了一批软科学研究成果,如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养路费征收管理系统等研究成果的应用,为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了依据,极大地提高了各级交通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行政能力。

  (三)科研体制的改革,增强了科研单位的实力,提高了科研研发能力

  “十五”期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省交通科研单位的改制也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为了增强科研单位的实力,加快建立交通科技创新体系,省厅决定将省交通科学研究所与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合并,成立河北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以增强我省科研力量,使之真正成为我省交通科研的骨干。

  (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科研人员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十五”期间,通过加强基础建设,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和改善人才成长环境等举措,一支适应交通事业发展需要和交通科技创新要求的科研开发队伍得到壮大。通过实际科研工作的开展,特别是通过与高等院校合作进行科研工作,使我省的科研工作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从而为今后我省交通科研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二、交通科技工作充分发挥了对我省交通发展的支撑作用

  “十五”期间,我省交通科技工作者,以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成功地解决了许多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促进了我省交通事业的发展。

  (一)科技成果为保证工程和运营工作的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五”是我省继“九五”以来,在公路建设方面又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为了保证公路工程质量,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建设质量和运营质量,我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在设计、施工、养护、运营方面的关键技术上都立题进行广泛研究,如GTM设计沥青混合料的推广,为解决我省高等级公路的高温稳定性开辟了新的途径;冷再生技术的应用,在旧路养护维修工程中,解决了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既加快了工程进度,又节能环保;碳纤维加固技术的推广,为我省旧桥加固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这些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为争创优质工程、建设绿色交通,树立文明交通窗口形象,创造了条件。

  各高速公路管理处,在日常运营、管理方面应用自动化监控和计算机管理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水平和运营质量,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征稽系统开发的《基于WEB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与决策分析系统》推广应用后,使全省养路费收入大幅增加,为交通事业的发展储备了资金。

  (二)科技创新促进了道路运输的发展

  在“十五”期间,我省的公路运输有了很大的变化,客运车辆逐步向高档化、舒适化方向发展;货运逐渐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调整。计算机售票、车站和车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这些新科技成果的逐步应用,大大的提高了公路客货运输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省市运输管理部门和运输企业,在办公和各种业务工作中,普遍使用了自动化办公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GPS技术的运用,加强了交通运输的管理能力。

  交通运输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了较快速地深入发展。据对省内30家大型运输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情况显示,运输企业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80%的企业将信息化工作列入了年度计划,70%以上的企业制定了2~4年的战略发展规划。2002年~2004年底,被调查企业共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980余万元。其中硬件投入610万元,软件投入310万元,服务型基础设施投入60万元。76%的企业设立了专门的信息管理部门,65%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或网页。通过利用信息化现代技术,对信息资源深度挖掘、科学收集和高效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科技创新促进了港口、航运的快速发展

  “十五”期间,我省港口建设向大型化、专业化、深水化方向发展;船舶运力取得突破性发展;船舶大型化、专业化、集约化趋势显著,航线遍及世界各主要港口。计算机网络技术、港口工程遮帘式板桩结构、大型油轮改造为散货船工程技术等在港口发展中的应用,推动了港航建设的发展。

  (四)科技促进了铁路建设和运营管理

  “十五”期间,我省铁路建设和运营管理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如:通信设备采用光电传输、程控交换和数据通信技术;信号联锁闭塞设备分别采用色灯信号机、6502电气集中、计算机联锁和半自动闭塞技术;牵引动力积极采用了内燃机车。从而在铁路建设和行车安全管理上,提高了我省铁路的科技含量,促进了省属铁路的发展。

  三、当前我省交通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十五”期间取得成就的同时,还应清醒的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一)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还不足,不能满足交通发展现实需求。

  (二)个别单位领导对科技工作重视不够,科技投入不足。个别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重视不够,管理不严,不能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

  (三)科技体制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多元化融资及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将有限的资金和人力资源集中到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的研究中来。

  (四)重研究,轻应用。科技成果鉴定验收后,成果推广工作力度不足,发挥不了科研成果的效益。

  (五)在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和绿色交通技术等方面研究不足。

  第二章 “十一五”期间,我省交通形势与需求

  一、“十一五”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交通发展的目标是:建立能力充分、组织协调、运行高效、服务优质、安全环保的公路、水路和省属铁路交通系统,与其他运输方式构筑布局协调、衔接顺畅、优势互补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经济、可靠的运输服务,实现和谐交通。计划到“十一五”未,全省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84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将达到4664公里。“十一五”期间,我省港口建设要上一个新台阶,新建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并进一步完善黄骅港等港口。全省港口设计通过能力要达到5.7亿吨,集装箱码头吞吐能力达到109万标准箱(TEU)。省属铁路方面,新建铁路865公里,货运量将达到7000万吨。

  总之,到“十一五”末,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将明显增加、网络结构明显合理、运行质量明显改观,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得到总体改善,服务能力和质量明显提升。基本适应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十一五”交通发展对科技的新要求

  (一)支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建、养项目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

  “十一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全省交通行业的重心,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529公里;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全面开工建设;迁安北至曹妃甸铁路建成并通车;农村村村通油(水泥)路工程要在“十一五”期间完成。

  随着我省交通的日益发展,原有交通设施老化、损坏日渐严重。如何加强交通设施的管理,降低养护成本,缩短养护大修施工时间,解决养护中的技术难题:如公路旧路面的大修;旧、危桥的加固改造;省属铁路运输设备、设施的维修使用;港口泊位的维修改造等方面关键技术,也亟需在科技支持下,加以攻克。

  (二)改善交通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对交通的要求也更高。到“十一五”末,全省民用汽车拥有量大为增加。人们对交通的要求由“走得了”,变为“走得好”。因此安全、高效、舒适、方便的交通价值取向增强,人们对交通的舒适性、安全性要求更高。要求交通的服务形式更为多样化,服务更为周全、及时,达到运输方式间的无缝衔接和零换乘。因此交通信息、交通安全工程将需要全面、快速的发展。

  在货物运输方面,现代物流技术、集装箱多样式联运技术、滚装船复式联运技术等一体化运输管理技术的发展,对运输的枢纽建设和物流网络规划、信息管理、共用平台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改造传统的交通运输业管理模式,使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十一五”期间,我省的交通运输业已由过去单一的国营运输公司,转为有国营、民营、合资、外资等多种形式共同参与的交通运输模式。交通运输管理将转为以服务为主,进行综合管理的新的管理模式,因此交通运输业的管理将是以公共信息服务为平台,监管、安全和信息服务为落脚点,交通电子商务为发展方向的交通信息化体系来服务社会,满足社会不同层次,不同单位的需要。

  (四)增强交通安全保障功能,建立安全保障机制

  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化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安全”成为大家在生活中的第一要求,减少交通伤亡,提高公众安全,成为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的首要职责。

  “十一五”期间,全省交通系统要逐步实施安全保障工程,改善公路交通工程设施和服务水平,减少因公路设施不完善导致的安全事故和人员伤亡。

  建立道路运输安全监控保障体系,减少道路运输的行车事故发生。

  建立水上安全监管预控体系,减少和防止水运系统安全事故的发生。

  建立和完善铁路系统的安全设施和事故预防机制,减少省属铁路的安全事故。

  (五)建立节约型的绿色交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面对我省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必须正确处理好保护耕地与加快交通建设的关系;高速发展的交通运输业,已成为我省的耗能大户;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交通运输带来了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因此,建立节约型交通行业,实现洁净运输和绿色交通,已成为交通行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第三章 “十一五”科技发展目标

  本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不断深化“科教兴交”和“人才强交”战略,形成完善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和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紧密结合交通建设和发展的实际,突破重大科技技术关键,在交通基础设施建养技术、决策支持技术、运营管理技术等领域达到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交通科技队伍,注重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科技成果的及时转化,全面提升我省交通的科技含量,为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具体目标是:

  1、建立一支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科研梯队。到“十一五”期末,通过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培养出10个左右省内一流,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交通科技领军人才和精英。

  2、建成1~2个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使之具备承担重大交通科研攻关和从事交通应用基础研究的基本条件,成为我省交通创新的主力。

  3、在公路、港航、省属铁路的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施工技术和运营管理方面解决一批关键技术。做到重点突破,力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实施。

  第四章 “十一五”交通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

  “十一五”期间,交通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是做好交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和科研项目的研发、组织和成果推广工作。以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启动交通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改善交通科技工作条件,完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调动全省交通行业力量对涉及交通发展的重大专项课题开展科技攻关,优先支持一批前瞻性、关键性的科研项目;深入开展科研成果的推广,提高全省交通行业的科技水平,支撑我省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一、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优秀科技学术带头人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我省是一个交通大省,但我省的交通行业中,无论是管理部门、设计研究单位、施工单位乃至高等院校,仍缺乏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因此,在“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在公路路面工程、桥梁结构工程、交通工程、港口建设工程、省属铁路建设工程等方面以重大技术攻关的科研项目为舞台,以实施工程项目为基础,通过五年的努力,培养出上述领域的技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并在国内外交通行业中有较大的影响力。

  二、建设重点实验室,使之成为科技项目的孵化器

  我省科研项目以应用研究、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为主要任务,而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是必不可缺的一个关键环节。我省目前交通行业实验室多而小,只能承担工程施工的普通试验工作,缺乏综合性的、试验设备齐全的、先进的、高层次的实验室。因此建设重点实验室是下步发展科研工作的重点。

  “十一五”期间,要选择基础好、试验人员学识层次较高的一个(或几个),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投入必要资金,改善其基础条件。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一部分科研项目,使它们逐步成为我省科技创新、科研项目的孵化器。

  三、重点科研项目

  (一)公路科研重点

  研究重点是:提高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设计和修建技术水平,不断加强高速公路的养护和营运管理能力。大力研究和开发道路、桥梁、通讯、收费等设施的养护和管理新技术,建立起比较适合我省的公路网发展规划和研究预测体系。

  公路重点研究方向:

  1.高速公路路基高度与投资效益分析;

  2.公路路面厚度和典型结构的确定;

  3.路面早期破坏的处治和高速公路养护技术及装备;

  4.筑路材料的再生利用技术;

  5.旧桥加固技术以及桥梁结构与荷载关系;

  6.公路交通安全与防护工程设置;

  7.隧道养护技术和规程;

  8.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引进与开发;

  9.公路交通信息化体系建设;

  10.全省公路网建设、管理、规划;

  (二)道路运输科研重点

  研究重点是:着力建设和研究社会化运输信息共享平台,在智能化道路运输体系、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上要重点突破并加以应用。

  道路运输重点研究方向:

  1.社会公众信息共享平台(客运、货运、站场);

  2.智能道路运输系统模式;

  3.道路运输网络信息系统;

  4.道路运输指挥调度系统(GPS、GIS);

  5.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

  6.全省客运汽车站联网售票系统;

  7.公路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技术;

  8.全省驾校、汽车维修厂、汽车性能检测站网络信息化管理;

  9.道路运输枢纽规划和优化建设;

  10.汽车应用节能技术研究。

  (三)港航科研重点

  研究重点是:开展行业发展战略、管理新技术等软科学研究,围绕港口建设、改造、扩建,船舶技术改造、港航电子商务、港口生产作业自动控制技术等课题深入研究,进一步优化营运结构,提高经济运行成效,加速有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加强船舶检验和水运工程质量监督。

  港航重点研究方向:

  1.水路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技术;

  2.航道信息管理系统;

  3.粉沙运移规律及淤积预报;

  4.港口信息化系统工程;

  5.唐山港10万吨级泊位遮帘式板桩码头结构型式创新研究;

  6.港口煤炭堆场环保设施项目;

  7港口煤炭主要装卸设备状态检测方式及方法;

  8.河北省船舶检验质量管理体系;

  9.河北省内河小型船舶标准化船型;

  10.超大型单壳油轮改造成散货船技术研究。

  (四)铁路科研重点

  研究重点是:健全我省铁路营运、管理网络,提高铁路的营运能力和使用效能。研究制定铁路行业的相关技术,推广铁路科技成果、适用技术的应用。

  铁路重点研究方向:

  1.省属地方铁路路网结构及接轨站交接现状;

  2.省属铁路车站至厂(矿)、港(口)铁路运输通道;

  3.省属铁路系统相关技术标准;

  4.道口无源磁感应自动通知装置的推广应用;

  5.机车无线列调的应用技术和机车自动停车装置推广;

  6.线路维修养护小型机械化推广应用;

  7.车站微机联锁和6502电气集中的推广应用;

  8.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工程(TMIS)应用技术;

  9.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系统。

  10.铁路半自动闭塞技术推广应用。

  四、加大建设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交流平台力度,大力开展科研成果推广

  进一步完善河北省交通科技信息网站,加强全省交通科技成果共享和交流;推进交通科技成果网上展示;鼓励技术人员在网上发表科技论文,要逐步实行科研项目的技术报告网上公告制度,促进技术交流和成果共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除外),避免重复研究和技术资源的浪费;通过网络介绍省外、国外的先进成果,包括新材料、新工艺、新理论、新设备,供全省从事交通行业的人员借鉴。

  技术性难题可以通过网络与全省乃至全国交通行业的人员进行切磋,互相交流经验,实现有效互通。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多渠道筹措科研资金,确保科技投入稳定增长

  为保证科研资金的落实,在稳定省厅科研基金的基础上,要广开融资渠道,鼓励我省交通行业职工参加交通部科研项目,吸收国家科研资金;鼓励各业主单位、管理单位、施工单位和社会经济实体投资进行技术研究开发活动。省厅科研基金随着我省交通事业的发展,要逐步增大投入比例,争取在“十一五”期末达到交通部要求的“每年提取交通规费1~1.5%用于重大专项技术研究开发”的规定。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深化交通科技体制改革,加速建立适应交通科技创新和发展的新型科技体制,结合交通行业特点出台相应政策,加强公益性研究。要在实施各种科技创新活动中,贯彻公平、公正和鼓励竞争的政策,打破传统的部门间、地区间、不同所有制单位间的界限,广泛吸纳社会科研资源。

  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要以工程建设和生产的实际需要为目标,努力做到科技工作为生产建设服务、为市场服务。

  三、充分依托工程项目,造就优秀科技人才

  在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中,在实际科研项目的研究中锻炼和发现人才,并从政策,管理和待遇方向,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稳定、吸引、培养其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加大学术带头人培养的力度,要从工程和科研实际中来,又回到科研创新中去。没有工程项目和科研课题,就无从谈人才培养。因此在工作实际中,既要善于发现人才,又要切切实实加以保护、培养。

  四、调整交通科技管理体系,做好科技工作的分类管理

  对科研项目按照政府主导型、政府倡导型和政府引导型等方式进行分类管理,实现项目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对交通科技研发活动进行全过程管理。把好科研工作的项目立项、合同管理、过程评价、质量监督、项目后评估等关键环节。

  要加强行业管理部门对本行业科研项目的统筹、协调作用。行业管理部门要积极参与和本行业有重大关系的课题的研究工作,在项目落实、资金保证、人员安排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要动态评估科研项目的急需程度、科技成果的成熟程度,按照不同类别科研计划的特点,及时调整完善年度科研开发计划,抓好组织管理。

  加强科技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完善交通科技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和使用的相关规章制度。按照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建立科技信息统计发布制度等。

  高度重视交通科技统计工作。要在科技数据、科技成果、科技基础条件、科研人才、科技投入、科技文献、国外科技等方面明确统计范围、严格统计方法和建立完善的统计指标体系,使广大管理者和全社会都能及时把握交通行业科技活动和科技成果信息,为交通科技政策的制定、监督和评价,交通科技计划的制定和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五、通过支持持续性科研项目,解决长期影响交通行业的技术问题

  对于某些交通行业的技术问题,需要长期进行试验观察,才能得到解决,如路面厚度和结构形式等。在“十一五”期间,对这类项目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同时要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作用,在这些技术问题上,开展原始性创新,力争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六、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以及科研联合体的重要作用

  发展行业协会(学会),普及科学技术和科普知识,发展科研联合体,重点解决科研难点以及关键性技术问题,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利用社会力量推动和促进交通科技发展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