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县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商南县财政局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快速发展的过去五年
    2003年以来,商南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万众一心谋发展,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可喜步伐。
    ——这五年,是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预计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2亿元,比2002年增长81.0%,年均增长12.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2:25:43,一产二产三产均衡发展。财政总收入850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20万元,分别是2002年的2.3倍和2.33倍,年均分别增长20.6%和22.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18.2亿元和8.3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加12.2亿元和3.8亿元。县域经济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已进入突破发展的加速快进阶段、爬坡攻坚的关键时期。
    ——这五年,是农村工作不断加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五年。认真贯彻落实四个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加强农村工作,持续加大农业投入,推动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7年,预计全县农业总产值6.05亿元,比2002年增长76.4%,年均增长10.7%。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持续加强,完成了5期农业综合开发和3期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群众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0.14万亩,建设天保公益林7.7万亩,飞播造林16.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2.5%,比2002年增加了3.9个百分点,大家明显地感觉到商南的植被更好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实施小流域治理23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9平方公里,农田基本建设卓有成效,2003年至2005年连续三年获得省政府“水利振兴杯”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茶、畜、果、油、药等特色农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基地建设水平和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全县茶叶面积扩大到10.9万亩,年饲养畜禽165万头(只),林果基地45万亩,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6个,组建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10个,预计2007年特色农业总收入3.1亿元,农民人均1320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任家沟、桑树、碾盘等试点示范村建设初见成效。防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顺利,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农村工作的加强、经济的稳步增长,有力的促进了农村面貌的改变、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这五年,是工业总量快速增加、工业产值大幅跃升的五年。大力开发矿产、生物、水能三大优势资源,实施工业项目23个,五年累计投入工业基建技改资金7.57亿元,投资规模是前五年的18倍,年新增生产能力12亿元;“一园三区”初具雏形,矿产建材、绿色食品等工业支柱产业已经形成,丹江梯级水电莲花台电站进入实质开发阶段;中剑公司、豪迪集团、朝阳集团等工业骨干企业迅猛发展,支撑带动作用日益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发展到9户,预计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将突破3亿元,是2002年的18.7倍,年均增长79.7%,工业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2007年预计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3.4亿元,总收入13.7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76%和73%,累计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784户,私营企业140户,非公有制经济已占据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这五年,是旅游产业从无到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五年。我们成功开发了金丝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从此改写了商南乃至商洛没有生态旅游的历史,实现了我县旅游产业零的突破。而且景区开发做到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短短几年间,荣获了国家森林公园、国家3A级景区、省级地质公园等称号。同时开发了丹江漂流,启动了闯王寨、泉茗旅游度假区建设,生态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跨越。成功举办了两届“旅游茶叶节”,旅游、茶叶两大品牌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金丝大峡谷景区对外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35.8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000余万元,带动了我县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五年来,新发展德盛购物广场、喜洋洋超市、王子鞋城等新型流通企业12家,新建海天金丝峡大酒店、凤凰山庄、金丝峡度假村等大型餐饮服务企业十多家;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促进了农村商业的快速发展。预计2007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38亿元,比2002年增长23.4%。生态旅游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建设的新亮点,成为商南一张响亮的“名片”,在提高商南知名度、增强商南影响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五年,是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城乡面貌变化巨大的五年。五年来,累计完成地方固定资产投资22.84亿元,是前五年的2.5倍,一大批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建设项目相继启动实施或竣工投入使用。交通建设实现突破发展,西合铁路商南段建成运营,圆了商南人民半个多世纪的铁路梦。商界高速公路商南段建设进展顺利,路基和桥隧已全线贯通,明年9月可望建成通车。五年累计新修改造县乡油路163公里,新建通村水泥路108条429公里,完成通达工程113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158公里,迂回成网、四通八达、快捷便利的路网体系全面形成。水利工程深入实施,完成了县河水库除险加固、县城供水扩建和丹南深山区万眼水窖群建设,五年解决饮水困难人口6.1万人。电讯建设有序推进,完成了城网和145个村的农网改造,城乡用电实现同网同价;新建通讯基站119个,固定、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每百人18.34部和26.1部,村村通讯目标基本实现。城镇建设高潮迭起,县城“东扩南移西延”建设步伐加快,滨河路及滨河公园、富兴路及火车站广场、茶艺街、朝阳路等新区建设相继完成,长新路东西段美化亮化、南大街霓虹灯美化、城区绿化、北环路和文化西路改造等工程相继竣工,东岗小区、朝阳小区、滨河新区、康宁小区、富兴路小区相继开发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县城品位不断提升,城区面积扩大到8.6平方公里,较2002年增加了5.2平方公里;清油河、白浪、太吉河等小城镇建设快速推进,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28%以上,“一心两翼三口一区”的城镇建设格局基本形成,城乡面貌发生了崭新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硬环境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逐步缓解。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深入推、发展活力力进一步迸发的五年。国企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农村综合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资体制改革、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顺利实施;土地征管改革不断深化,土地收储和招拍挂制度全面建立;部门预算、政府采购、乡财县管、收支两条线、会计集中核算等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公共财政体系逐步形成;“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和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圆满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参合率达到99.45%,名列全省前茅。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全民创业深入推进,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五年累计引进项目41个,到位资金4.83亿元,是前五年的4倍。全县经济发展的后劲不断增强,活力竞相迸发,突破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逐步破除。
    ——这五年,是高寒边远贫困村扶贫开发成果丰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的五年。移民扶贫、产业扶贫、信贷扶贫、科技扶贫和社会扶贫协调推进,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建设扶贫重点村94个、综合扶贫示范小区22个,完成移民搬迁10953人,全县贫困人口由2002年的5.54万人减少到3.76万人,8500余名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9400余名低收入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全县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尤其是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决策、县人大决议,2004年在全市率先启动实施了首批25个高寒边远贫困村扶贫开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380余万元,“五通一改善”、产业开发、劳务输出、扶贫救助、社会事业建设和科技培训六大工程同步实施,累计新修改造村组公路449公里,解决饮水困难人口9910人,完成农网改造8个村,消灭通讯、电视覆盖盲村16个,修缮危房1315户3290间,移民搬迁105户420人,贫困村群众最关切的“八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贫困村面貌有了较大改善,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预计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15元,比2002年增长3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260元,是2002年的2.5倍;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13.2亿元,是2002年的3倍。城乡群众吃、住、行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信心更坚定。
    ——这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的五年。五年来,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明显。五年改造中小学危房3.37万平方米,新建改造校舍8.66万平方米,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复验;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累计达2875人,万人比连续22年稳居全市之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控制在2‰以下,年终考核评比连续五年位居全市第一;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上验收。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实行了全额财政供养,全县农村卫生所基本达到标准化,城乡医疗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显著提高,地方病、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新建村级标准化文化活动室10个,全民健身点16个,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全民健身运动得到加强,城乡文体娱乐活动蓬勃开展。广播电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实现了村村通调频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改版为日新闻,广播电视质量明显提高。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资源和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全面完成了“四五”普法任务,全民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平安商南”创建活动成效显著,技防、物防、人防和财力投入全面加强,公安“三基”工程建设实施顺利。县人民政府支持县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两院”的基本建设和办公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信访和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县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这五年,是高度重视民生、城乡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制度逐步健全,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4891个,2454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城市低保达到3440人,农村低保扩大到10248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目标。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到位,“皇粮国税”成为历史,退耕还林、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计划生育奖励扶助、90岁以上老年人的生活补助、村组干部报酬、农业“四项补贴”等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并全面得到落实。公路客运事业蓬勃发展,开通了城区公交和金丝峡旅游客运专线,组建了鹿城汽车出租公司,城乡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这五年,是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的五年。紧紧围绕建设学习型政府、责任型政府、廉洁型政府、法制型政府、落实型政府和诚信型政府的目标,着力转变政府职能,严格依法行政,政府工作迈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认真执行人大决议,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监督,五年共办理人大议案2件,代表建议、批评、意见582件,委员提案614件,办复率达100%,满意率达96%。完善了县政府工作规则和常务会议事制度,建立了与县政协的联席会议制度,工会、妇联、共青团、工商联等群众团体的工作得到全面重视和有效的支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校务公开等多层面活动,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和依法行政能力显著增强,工作透明度不断提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政府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特别是经受住了2003年“非典”、2006年“7?23”和2007年“7?29”抗洪抢险、2007年“1?17”富水黑漆河特大刑事案等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县政府驾驭全局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与此同时,民兵预备役、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审计、统计、物价、气象、质量监督、食品药品监督、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档案管理及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新的成就。我县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茶叶百强县和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计划生育先进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县、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县、平安创建先进县、国防教育先进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县、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等一系列荣誉。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和多次重大自然灾害的严重冲击,面对加快发展的重重困难,面对保稳定、保平安的巨大压力,我们积极应对,妥善处置,迎难而上,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确实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科学引领,市级部门加强指导、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县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县人大依法监督、大力支持,县政协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知识分子、解放军、武警战士、公安干警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克服困难、埋头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商南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政协委员和所有与会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县人民和所有关心支持商南发展的各级领导以及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深切的体会到:要实现商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要保证我县社会大局的稳定,要全面建设小康商南、和谐商南,就必须坚持县委领导核心不动摇,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广泛吸纳政协建议,不断改进政府工作,强化科学决策能力,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效率;就必须坚持五大带动战略不动摇,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推动城镇化,实现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以大开放促大发展,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动摇,加强环境保护,厉行资源节约,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埋头苦干抓突破,实实在在干事业;就必须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深化全民创业;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不动摇,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群众“最盼”上办实事,在群众“最急”上解难题,在群众“最难”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从一件件具体事和行为上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突出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二产发展缓慢,主导产业尚未凸显,效益拉动型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过低,这是造成全县经济总量偏小,人均占有率不高,财政增长慢的根本原因。二是农村发展不够平衡,丹南丹北区域间差异较大,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小,批量少,在短期内很难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农民生活质量不高,文化生活单调,没有形成新型的农业农村投资“热点”,注入发展资金不足,新农村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农村穷、农民苦、农业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三是建设资金投入不够,发展环境不够宽松,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公路仍然是影响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因素,给矿产、水能、茶叶、旅游深度开发造成了许多障碍和困难,影响投资商注入更大更多的资本投入商南。同时,我们还面临着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和土地、资金、环境、人才等多方面的制约。四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化解就业再就业和财政收支矛盾、保持社会稳定以及解决民生问题的压力很大,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繁重艰巨。五是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职能转变不到位,部分干部思想解放程度、发展理念、创新意识、精神状态、领导方式、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上这些问题,将是县人民政府今后始终研究和把握的工作重点,是实施突破发展过程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在未来的几年工作中认真解决。
    突破发展的未来五年
    新一届人民政府肩负着带领全县人民,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突破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展望未来,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面对未来,我们的发展与困难并存,但发展大于困难。只要我们善于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省委省政府“建设西部强省”和“加快陕南突破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机遇,沉着应对各种挑战,就一定能实现经济发展的新突破。特别是历届领导班子,一届接着一届干,为我们已经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商南实际的突破发展之路、特色发展之路和促进发展之路。全县上下形成了思发展、谋发展、求发展的浓厚氛围,影响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将逐步得到突破,蕴藏在全县人民中的创业激情将进一步迸发释放,推动商南发展的强大动力已全面形成。在新的征途中,我们将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不失众望,以新的理念、新的姿态、新的作风、新的业绩,奋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未来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项目活县、科技兴县,扭住发展第一要务,紧扣突破发展、团结稳定两大主题,加大力度开发矿产、生物、水能三大资源,着力培育矿产、水电、茶叶、旅游四大特色产业,大力实施产业带动、项目带动、城镇带动、旅游带动、开放带动五大战略,全力抓好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工商经济发展、城镇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招商引资、社会事业发展、关注和改善民生等八项重点工作,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突破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认真做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努力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美好的新商南,让全县24万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新成果。
    未来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到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1.55亿元,年均增长12%,力争年均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45亿元,是前五年累计的2倍;财政总收入达到1.87亿元,年均增长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500万元,力争达到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20元,年均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40元,年均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内。
    为了实现上述预期目标,新一届人民政府将始终集全民之智,举全县之力,集中力量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加快建设新农村,实现农业稳县
    坚持以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不断加大“三农”投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认真抓好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和新型农民培育为重点,整合各类资源,积极推进具有商南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把任家沟村培育成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把桑树村建设成全市新农村示范点,每个乡镇建成一个县级新农村示范点,到2012年,全县30%的村实施新农村建设,20%的村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监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逐步将全县各村建设成为文明富裕民主的新农村。
    坚持不懈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继续按照“综合开发、整体推进、提高质量、消除贫困”的工作思路,综合运用各种扶贫手段,多渠道增加扶贫投入,全力抓好高寒边远贫困村、扶贫重点村、移民新村建设,着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到2012年,全县所有高寒边远贫困村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户户通水、通电、通电视、通电话的目标,重点村达到建设标准,所有缺乏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逐步移民搬迁,贫困人口基本脱贫,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
    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以建设基地、组建协会、培育龙头、打造品牌为重点,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为突破口,围绕特色下功夫,做大茶叶产业,做强畜牧业,做优林果业,做好油产业,稳定发展中药产业,努力构建促农增收的长效机制。到2012年,村村有比较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全县茶园巩固发展到20万亩,年产值突破3亿元;茶畜果油药五大特色产业规模和效益实现翻番增长。同时,毫不放松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求;大力推广无公害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极力打造商南特色农业品牌,提高农业产业效益。重视和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健全劳务输出组织体系,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实现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
    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积极争取并认真组织实施好各类农业项目,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土地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水利建设,巩固“双一亩”成果;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确保耕地保有量达20万亩。加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造林育林等生态工程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0平方公里,营造生态林24万亩。大力实施安全饮水和人饮解困工程,85%以上的农村群众用上自来水;开辟县城第二水源,加强水源保护,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抓好防洪保安工程建设,完成试马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实施好沼气能源工程,到2012年,全县沼气建池突破2万口。
    (二)加快发展骨干工业,实现工业强县
    把发展壮大骨干工业作为扩张经济总量、实现突破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按照“突出特色抓工业、围绕重点上规模、打造品牌占市场、加强管理提效益”的思路,以资源为依托,以园区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建技改项目为抓手,集中力量发展硅钒工业、绿色食品、水电能源、茶叶加工等支柱产业,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精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支撑力的骨干企业,努力实现工业强县。
    突出抓好万吨工业硅、万吨钒精粉等10个万吨级项目和丹江梯级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总量的翻番增长。坚持抓大限小、扶优扶强,加强矿产资源整合,引导企业合资、合作,实行强强联合,组建大集团、大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增强工业企业的整体实力。积极推进工业技术进步,搞好金红石、钒等资源深度开发和多晶硅等新产品研发,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竞争力。到2012年,培育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8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8家,全县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24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到GDP的30%以上。
    按照“布局合理、特色突出、产业关联、设施完备、环境良好”的要求,集中力量抓好“一园三区”建设,制定优惠政策,落实项目审批、用地供给、融资扶持、税费优惠、环境保障等各项措施,整合生产要素,增强聚集效应,形成全县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到2012年,“一园三区”初具规模,主干道路全部硬化,水电供应充足,通讯设施完备,发展环境良好,入园企业达产达效,园区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一半以上。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垄断行业、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等行业和领域,促进规模扩张、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努力实现乡镇企业的快速崛起,再显异军突起的“雄风”。
    (三)加快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实现项目活县
    城市建设以山水园林式旅游山城为目标,按照“区域最美,人居最佳,产业最强”的要求,着力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以基础设施工程、商贸载体建设、房地产开发为重点,着力加快县城建设步伐。重点抓好县河综合治理、塘坝新区开发和县城生态科技工业园区建设,县河两岸建成十里休闲长廊,河上建起县河、东关、琥珀三座大桥,河道建设梯级橡皮坝,将县河打造成两岸阡陌相通、河中碧波荡漾、桥上霓虹闪烁的亮丽风景线;建成迎宾大道、人民广场,全面完成塘坝新区开发建设任务。建设县城生态科技工业园,打造工业企业集群,将县城逐步南扩到三角池。以长新路为主线,东至五里铺马槽沟,西至党马乡政府,重点实施西入口拓宽改造、街景美化工程和东南入口两侧移民新村建设,将城西入口道路拓建为40米宽的世纪大道,将东南入口建成农家乐集群。加快老城区改造,全面完成背街小巷硬化、亮化工程,改造政府广场,规划建设西街改造工程,建成县城垃圾、污水处理厂;加强城市管理,争创国家级卫生县城,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把县城真正建成生态城、花园城、不夜城、美食城和人居最佳城。同时,按照“小城镇、大战略”的要求和“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的建设标准,全部完成建制镇的“五化”建设达标任务。着力培育各具特色的工业大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边贸强镇和特色产业示范乡镇,形成“三路”沿线集镇群,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到2012年,县城城区面积扩大到12平方公里,人口力争达到6万人;全县城镇化水平达35%以上。
    交通建设按照“抓大路、带小路,抓产业路、带一般路”的思路,全力配合商界高速公路、西南铁路复线建设;以断头路、迂回路、产业开发配套路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通乡油路、通村(组)水泥路工程建设,完成开赵路、寺白路通乡油路工程,金丝峡、上苍坊旅游专用公路改建工程,富穆路、商卢路、过水路、水庙路等出境路、迂回路油路铺设工程,以及郭山路、商郧路干线公路改造工程,每年新修通村(组)水泥路100公里;同时,加快客运站场建设,建成县城二级客运站、金丝峡三级客运站和14个乡镇五级客运站。到2012年,全县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通班车、组组通公路,其中将一部分村民小组的道路修成水泥路。
    电力通讯建设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建成鹿城330KV输变电工程,形成安全可靠、运行灵活、经济合理、应变能力强的电网体系,实现户户通网电目标。扩大无线通讯覆盖面,实现无线通讯零盲区;创建“数字商南”,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实现县乡政务数据传输,增强各级政府决策、管理、应急指挥及公共服务的能力。
    (四)加快开发旅游产业,实现旅游名县
    围绕打造全国生态旅游百强县目标,积极聘请国内外知名旅游专家编制全县旅游开发总体规划,修编金丝大峡谷深度开发建设规划,广泛借鉴国内外生态旅游开发成功经验,深入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将以金丝峡为品牌的生态旅游业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力、全省最具有活力、全市有示范性的特色产业。
    运用市场化手段和行政推动的办法,着力建设精品景区,启动建设金丝峡休闲园,全面完成金丝峡丹江源景区开发、专用公路改建、旅游环线和景区新大门停车场建设,扩大景区范围,实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地质公园创建目标;完成闯王寨、上苍坊景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力争2010年“五一”正式对外运营;加快泉茗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步伐,按照“全国一流、省内最佳”的要求完成茶博物馆、仙茗茶街、泉茗山庄、景观茶壶、茶主题广场等十项重点工程项目,将其建成全省一流旅游景点。
    依托丹江梯级电站建设,开发水上游乐项目,打造丹江文化旅游长廊。借助商界高速路通车这一商机,开辟新的旅游线路,构建路景相联、串点成线、迂回便捷的“两日游”、“三日游”旅游专线,积极发展假日游、休闲游、乡村游。理顺景区管理体制,实行政府所有权、部门管理权、企业经营权“三权分离”,切实提高旅游开发效益。加大旅游宣传力度,适时举办高规格、大规模的旅游推介活动,进一步提高商南生态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度研发具有商南特色的旅游产品,进一步延伸旅游链条,提高旅游综合收入。力争到2012年,全县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实现旅游门票收入2000余万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逾亿元。
    加快商贸载体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县城和旅游景区为重点,大力培育农家乐,全面开展星级宾馆创建活动,积极培育住房、通讯、娱乐等消费热点,扩大社会消费,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力争到2012年,三产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
    (五)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打造魅力商南
    坚持把精心策划项目作为吸引投资的第一抓手,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提高招商成果的第一要务,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研究制定扩大开放优惠政策,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吸引外商投资商南。搞好政府政务公开大厅建设,从行政审批部门抽调一批业务精通、责任心强、清正廉洁、办事高效的干部实行“一厅式”办公,切实解决“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加大投资环境整治力度,及时、严肃查处破坏投资环境、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人和事,努力营造优惠透明的政策环境、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稳定安全的治安环境和诚信文明的人文环境,切实把商南建设成为客商生活的第二故乡、投资的首选热土、兴业的第一发祥地。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适应新形势,设立招商局,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项目引路、服务促进”的工作思路,采取多种途径、各种手段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把招商领域从工业类向农业、城镇建设和第三产业拓展;坚持引进资金与引进项目、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并重,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对外招商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强与上级包扶部门、友好县区和大企业集团、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争取更多的战略投资项目落户商南,五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16亿元以上。
    精心做好项目工作,每年递增100万元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按照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要求,精心谋划一批重大项目、论证一批重点项目、储备一批后续项目、实施一批成熟项目、启动一批新上项目,确保项目建设接替有序,突破发展动力强大。
    (六)加快全民创业进程,打造活力商南
    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改善创业环境推进全民创业的决定》,大力开展以“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为主的全民创业活动,放手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各类经济主体竞相发展,为突破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力营造支持全民创业、参与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大张旗鼓地宣传推进全民创业的重大意义,大力宣传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辞职创业、回乡创业、自主创业等创业典型和事迹,让创业有功、致富光荣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让支持企业、勇于创业的激情空前高涨,使艰苦创业、合法致富成为新时期的社会风尚和商南人民的自觉追求。努力拓宽全民创业的领域,按照非禁即行、放开搞活的原则,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一律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不论身份,不拘形式、不限规模,人人都能当老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只要对商南发展有利就提倡,只要能增加群众收入就鼓励,只要是合法致富就支持,让每一个商南人都成为创业的主体,把每个乡镇、每个企业、每个家庭都变成创业的战场,让社会财富以更快速度超常规增长,实现强县富民目标。
    着力构建全民创业的支持体系和服务体系,全面落实促进全民创业的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强化创业指导和培训,建立创业激励机制,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业激情和创造活力。重视和加强商会、行业协会、科技协会等民间组织建设,发挥其在行业规划、行业自律、行业服务、沟通政企关系等方面的作用;严格依法行政,为全民创业提供法治保障,推动全民创业顺利开展。
    (七)加快解决民生问题,打造阳光商南
    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具体办好十件实事:一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困难群众“低保”全覆盖,确保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不出问题。二是着力实施移民搬迁和石板房改造工程,有效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三是进一步改善基层干部办公条件,所有乡镇政权建设达到标准化,所有村(社区)级组织活动场所实现规范化。四是加快通村通组水泥路和便民桥建设,方便群众出行。五是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就业,每年新增就业岗位900个,全面消除“零就业”家庭。六是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和沼气池建设项目,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七是新建一所完全中学,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八是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并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确保人民群众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九是倾力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健身房以及老年人活动中心、县科技教育文化广播中心,丰富人民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十是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集中供养所有“五保户”;向85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助,探索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养老保障机制。
    (八)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打造和谐商南
    深入实施科技兴县战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宣传普及科普知识,多渠道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大教育投入,实施好中小学危房改造、寄宿制建设、师生食堂改造、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工程,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不断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支教、助学”政策,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创建教育强县。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规范医院内部管理,切实让群众享受到优质、价廉的人性化医疗保健服务。积极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严厉打击计划外超生、人为选择胎儿性别等违法生育行为,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实施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实现组组通广播,户户通有线电视,让家家户户的群众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加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加快“两馆一室”建设,改造县体育场,丰富城乡干群文化体育生活。更加重视发展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和儿童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深入推进“平安商南”建设,扎实做好安全生产、信访和社会治安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逐步健全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体系,为突破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高度重视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监督权,最大限度地为“两院”工作提供物质和财力保障。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有益的精神文明活动,把各类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全县人民共同建设新商南,共享突破发展新成果。
    各位代表,发展蓝图已经绘就,神圣使命催人奋进。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有历届领导班子探索总结出来的符合商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经验和工作思路,有一大批善谋肯干能打硬仗的干部资源,只要全县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奋发有为,五年后,我县的经济实力将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条件将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将全面发展,社会保障将更加完善,民主法制将更加健全,人民生活将更加殷实,一个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和谐稳定的新商南必将呈现在全县人民面前!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商南工业发展的关键年、项目建设的推进年、旅游产业的突破年、突破发展的提速年。我们将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牢牢把握重要机遇期,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努力实现高点起步、良好开局、首年得胜。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将突出抓好以下六项工作:一是全面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稳步推进新农村试点村和示范小区建设,进一步发展壮大五大特色农业,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组织实施好农业项目,促使农民持续增收。继续加强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实行项目、资金、工作倾斜,落实包抓责任,明确重建要求,确保重点工程基本恢复到位。二是发展壮大骨干工业。组建专门办公室,全面启动“一园三区”建设,抓好高纯硅扩建、钒矿开发、莲花台电站、茶叶加工等工业项目建设和工业生产,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展,企业生产达产达效,产值收入、财政贡献份额大幅度增长。三是狠抓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县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和塘坝新区开发建设,建成滨河路综合市场。全面完成太赵路油路铺设工程,加快赵白路油路铺设工程步伐,新建200公里通村水泥路,建成金丝峡客运站。协助做好鹿城330KV输变电工程建设,新建通讯基站32个。四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全面完成金丝峡二期工程和旅游专线改造任务,加快泉茗生态旅游度假区、闯王寨和上苍坊开发建设,打造旅游文化一台戏,加快重点商贸载体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应对高速路通车后的新形势,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五是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卫生、计划生育、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重视老年人、残疾人和妇女儿童工作,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六是扎实做好民生工作,不断健全民生保障机制,提高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人员的生活水平。加强安全生产、信访和社会治安工作,进一步提高社会面的控制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增进社会和谐。
    目前,距年底仅有两个多月时间,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和工作头绪很多,但当务之急就是要以十七大精神为强大动力,集中精力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和年初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重点是集中精力做好高速路通车后的应对工作、2008年重大项目衔接和启动工作、县河拓宽改造、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和塘坝新区征地规划开工建设、以钒业小区和中剑公司为主的工业企业达产提效、灾后重建和冬季农田基本建设、2.3万亩茶园建设和森林资源管理、丹江莲花台电站建设、矿山秩序整顿和资源整合、扶贫工赈移民搬迁、信访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等十项工作,确保2007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确保2008年工作实现首季开门红,确保为新一届政府的各项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还要认真做好明年政府工作的调查研究和提前谋划工作,统筹兼顾、科学安排的做好年度考核、计划生育、群众生活安排和春节慰问等方面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为我们绘制了宏伟蓝图,站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一届县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将按照科学理政、为民执政、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和高效施政的要求,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改进作风,狠抓落实,为县域经济突破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保障。在政府自身建设上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第一,营造诚信环境,坚持诚信行政。把诚实守信作为“立身之本、务事之基”,信守承诺,勤勉履职,对向群众承诺的事项、对县委决定的事项、对人大形成的决议、对上级安排的工作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准确把握决策的权威性、前瞻性和连续性,坚持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长远决策。加大对决策落实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做到决策落实有力、有序、有效。
    第二,深化政务公开,坚持阳光行政。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广播电视、政务公开栏等阵地建设,拓宽公开渠道,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关心的事项做到真公开、常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虚心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不断提高政府为民理政的工作水平。
    第三,推进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全面实施依法行政纲要,不断健全行政责任体系,强化政府法律责任。积极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决取消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的审批事项,切实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把依法办事贯穿到行政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大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力度,确保行政执法规范高效。
    第四,强化反腐倡廉,坚持廉洁行政。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从源头上防范腐败的体制和机制,强化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廉政教育,强化对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树立并维护政府勤政廉洁的形象。
    第五,提高管理水平,坚持高效行政。创新管理经济社会的方式方法,完善工作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系统、公正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激发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充分施展才华。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制和延时办结惩诫制,强化作风建设,规范工作程序,加快工作节奏,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不断完善抓落实工作机制,强化督办落实,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好的办法和最硬的手段把事关发展全局、事关群众利益的一切事项逐一抓紧抓实抓出成效,用改革发展的成果赢得民心、争取支持,推动政府工作持续规范高效运转。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豪情万丈;展望未来,我们激情满怀、信心百倍。蓝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加鞭。让我们在十七大精神的鼓舞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行动,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以坚定不移的信念、百折不挠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勤政务实的干劲,进一步开拓创新,奋发作为,为建设文明富裕、团结和谐的新商南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