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公务时代到来 奏响和谐社会序曲
来源:赛迪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12月17日上午,作为第四届数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暨信息主管峰会中重量级的分论坛——“电子公务与数字城市”分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

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电子公务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数字城市研究中心和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电子公务研究室等单位联袂主办,北京城市管理科技协会、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等单位协办。论坛上,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教育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的领导、专家、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围绕“电子公务与数字城市当前的发展状况” 、“电子公务与数字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电子公务与数字城市应用成功案例”等主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结合数字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广泛应用,总结电子公务建设中方方面面的实践经验,为我国信息化建设创新之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作为实现政府管理最有效的技术手段,电子政务已经走过了初级发展阶段。在这阶段,通过把现代化的电子技术来应用于政府管理过程,提高了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效率,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同时方便了普通民众,意义非常重大。

但是,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其所赖以存在的客观环境、技术条件、管理理念和法律政策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电子政务的内涵、方式等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因此,一种以公共管理为背景、以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为核心内容,以信息集成为载体的信息化领域——电子公务已经出现。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政务向着公务的转变,管制换位于服务的理念和治理模式,就必然要求原先的电子政务向着电子公务演进,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光南在论坛上表示,电子公务的提出,是一次有益的创新。与电子政务、电子党务、电子金融等相比较,电子公务在参与的主体、工作目标和流程、服务的对象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推行电子公务,在理论上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在实践上也拓展了一片应用的天空,对于提高政府办公透明度与资源共享,企业的再造与流程重组,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提高百姓的知情权具有重要意义。他相信随着电子公务的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必将会在悄然间改变我们的生活,也必将为公共管理与服务的和谐,为把城市营造成为美丽、宜居的理想家园而做出更大的贡献。

众所周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机遇和挑战,这也要求我们必须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去思考和处理好各类公共事务。电子公务就是依托信息技术,围绕公共产品的提供,充分考虑政府、企业、公众三个角色,展开的全要素公共事务管理。电子公务的核心驱动力为公众的需求,政府监管与企业服务的目标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其精神实质完全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因而电子公务必将成为发展和创建公正、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之一。

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的市容环境处(G)在统筹协调市区两级环卫作业工作中,借助信息化手段,运用网格化思想,分别针对日常道路保洁和冬季扫雪铲冰两种任务,划分了市属环卫集团和区属环卫中心两类企业单位(B)的责任区,明晰了行业服务的权责边界。

市容环境处还邀请了社会专业单位对环卫清扫作业情况进行专业评价,以及通过征集、分析公众(C)的调查问卷和网上评议进行社会评价。这些评价,回过来又指导着政府部门和环卫作业部门相关工作的改进。

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基于统一的网格载体,借助信息化手段,政府(G)、企业(B)、公众(C)三类要素,围绕北京市容环卫问题,闭环互动了,这就是“电子公务”的典型应用。

电子公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催生了以依托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向社会公众提供创新服务为核心目标的现代公共服务业。这一产业的聚集和壮大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长期以来对构建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视,顺应了使社会公众广泛分享科技创新成果的国家信息化建设目标。电子公务将开启一个“数字民生、人人信息”的时代,电子公务理念将把信息技术进一步推向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使每个普通市民都成为信息时代的受益者。

论坛上,众多专家一致认为,电子公务已经超越了传统电子政务所遇到的种种障碍,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大潮,在继承电子政务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把信息技术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推向深入,也使电子政府的发展获得了进一步提升,从此步入电子公务发展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