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昨日,笔者在旅顺档案局了解到,近年来,旅顺档案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新路径,改善外部环境,加快信息化建设,强化基层业务指导,征集开发档案资源,推动了全区档案工作的法制化、信息化进程,为建设和谐旅顺作出了贡献。
旅顺档案局以行政执法为切入点,深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使社会各界了解档案和档案工作,懂得每个公民不仅有利用档案的权利,而且有保护档案的义务。他们根据省市要求及时制定了《旅顺口区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为全区档案行政执法提供了制度保证。今年9月,对区直事业单位、村、社区和企业的228个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了全面量化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基层档案工作发展。
信息化建设是档案部门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逐步改善办公设备,购置了密集架、防磁柜、复印机,微机增加到现在的11台,基本达到人手一台。建立了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目前共完成文件级和人名133万余条,录入量占馆藏档案总量的70%以上,实现了部分档案计算机快速查询,查询时间由过去的十几分钟减少到一两分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全区共有73个单位使用档案管理软件,实现了档案案卷与目录数据同时移交进馆。开通了旅顺档案信息网站,及时更新和完善内容,开辟新栏目,方便社会利用,较好地发挥了区档案馆政务信息公开场所的作用。
在档案工作中,这个局注重抓基层打基础,保证全区档案工作的全覆盖和均衡化。与市档案局联办的档案干部岗位和继续教育培训班,全区各街道和村、区直机关、直属事业单位以及企业的文书档案员全部参加了档案岗位培训,273名从业人员取得上岗资格证书。在做好日常指导的同时,注意抓好重点领域档案工作。抓好国债项目档案的监督指导,协同区发改局召开“旅顺口区国债项目档案工作协调会议”,对五个承担国债项目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检查,其经验在全市推广。抓好社保档案的规范化建档,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倾力做好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下属单位的档案升级指导。医保中心档案管理晋升为省一级先进单位,其他六个单位全部达标。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合同的归档工作。根据省、市农委和档案部门关于接收第二轮土地承包合同档案进馆的文件要求,各街道农经部门限期将土地承包合同档案整理移交,各街道共接收19,000份,立卷367卷。
这个区档案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许多馆藏资料蕴含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他们有针对性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出版了《旅顺纪事·开放篇》。真实记录了旅顺由封闭实现局部开放的全过程,荣获辽宁省2004年度档案编研成果一等奖。举办了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系列活动。利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和大连(旅顺)解放六十周年的契机,利用馆藏珍贵影像资料,与市委组织部联合摄制了爱国主义教育专题片《铁证》,并召开了首映式新闻发布会,国家、省、市、区等多家新闻媒体发布了消息,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很多海外华人表示了热切的关注。专题片《铁证》获辽宁省2005年度优秀档案科技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