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共享的图书馆知识管理联盟
来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者:徐华洋

摘 要:从资源共享的角度,分析了图书馆知识管理联盟的主要内容,探讨了联盟的运作方式,以此推动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共享;知识管理;图书馆联盟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

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拓宽了图书馆的生存空间,知识经济的变革改变了图书馆发展的社会条件,对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知识管理联盟是图书馆之间通过一定的合作与共享协议,以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均沾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联合体,它是图书馆界为解决目前面临的决策复杂化,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短缺等问题在管理模式上所做的一种尝试,体现了知识管理的合作、交流、共享的管理思想,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功能环境。然而,由于图书馆知识管理联盟成员馆在馆藏资源、馆藏实力、管理体制、人才资源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对内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联盟组织通过求同存异,根据各成员馆不同的条件和要求,平衡它们之间的职责和利益,增强联盟整体对环境的应变能力,从而达到成员馆个体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   

1 知识管理与知识管理联盟   

1.1 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末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而产生的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并迅速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尽管目前对知识管理的概念还没有完全取得共识,但一般来说,知识管理就是为了使组织适应环境的非连续性变化,将知识看作是一种可开发资源,通过对组织知识的确定、捕获、收集、组织、存贮、共享和创新,提高组织的竞争力。知识管理以人为中心,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知识共享和交流为手段,以知识创新为目标。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组织对快速变化的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组织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   

知识管理从早期对于技术因素的过于信赖,强调组织内现有知识的共享,逐步发展到组织战略的高度,知识在个体层次上产生,然后上升到组织整体层次,成为共享的组织知识。   

知识管理的内涵非常丰富,它包含了知识组织与知识创新两个过程,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是一种激励创新并实现图书馆价值的战略思想,其本质是通过集体智慧与知识共享来提高组织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与竞争力。   

1.2 知识管理联盟    20世纪90年代中期,联盟成为全世界图书馆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国内关于图书馆联盟的论述并不多,关于图书馆知识管理联盟的论述更是少之甚少。其实,在国内,就图书馆知识管理而言,在实践层次上确有许多联合体,诸如早期以资源共享为出发点的馆际互借、联合采购,中期的联合编目、人员培训,到目前出现的委托查新,联合或协作咨询等等,并取得许多成功的案例。但它们大多是两个或少数几个图书馆,由于资源、人力、财力的欠缺,迫于外界环境的压力而采取的一种自觉行动,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联盟组织。    图书馆知识管理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书馆,为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就知识管理领域,按照自愿原则签定一定的合同或协议,为实现资源共享、知识创新而组成的合作组织。它包括4个方面:联盟主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书馆;联盟对象——知识管理;联盟的目的——资源共享,知识创新;联盟的方式——通过合同或协议等方式建立的合作组织。   

2 图书馆组建知识管理联盟的必要性   

首先,从图书馆的外部环境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的兴起逐渐变了社会的竞争和发展模式,知识成为主要的战略、管理、竞争资源。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兴起,就是为了适应多变的外部环境,争取有利的竞争地位。   

 其次,从联盟成员馆内部环境来看,一方面成员馆在发展规模、水平、管理模式、人才资源以及战略目标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图书馆知识管理联盟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整合,平衡各自的利益和需求,从而开展有效合作,使成员馆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成员馆个体在战略目标、管理方式、组织结构等方面为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自身的发展方式,联盟必须考虑各种因素,调整自己的结构,不断顺应形势的发展。    最后,从知识管理的内涵来看,知识管理强调合作与共享,最终达到知识创新的目的。知识管理联盟的出现正是顺应知识管理的发展需要,联盟在合作的基础上提高运作水平和效率,得到知识创新与增值,对推动成员馆个体知识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图书馆知识管理联盟的内容与任务    图书馆知识管理联盟,作为协作与联合的一种形式,首先,联盟要考虑成员馆个体在知识管理方面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均衡成员馆的利益与责任,实现联盟的核心价值。其次,联盟组织各项任务的实施,要具体落实到知识管理的各环节,逐步得到细部优化,最终实现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知识管理联盟的实施有赖于技术的支持,因此,我们从组织层次、技术层次和实践活动层次3个方面来探讨知识管理联盟的内容与任务。   

3.1 组织层次上的知识管理联盟    现代社会组织均具备由组织目标、使命和战略共同构成的核心价值准则。图书馆知识管理联盟作为一种协作与联合的组织形式,其目标和使命是在各成员馆的基础上形成的。成员馆个体在馆藏实力、人才资源、知识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加入联盟的目的、利益、要求也各不相同。联盟的根本职责就是在了解各成员馆知识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均衡各方利益,实现资源共享,知识创新,提高成员馆的服务与竞争水平,促进组织成员的整体发展。因此,在确定联盟的目标、使命和战略时,要充分考虑各成员馆的利益与分歧,整合他们的目标与要求,衡量各方利益,从长远的角度,形成建设性的联盟发展目标与使命。   

3.2 技术层次上的知识管理联盟   技术支持是联盟知识管理目标与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联盟各成员馆由于人力、财力、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差异,造成在文献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在自建数据库等方面技术参数运用的不规范,造成资源共享障碍。在这一层次上,联盟的主要任务就是规范各成员馆在知识管理领域的技术要求,形成无障碍知识交流。   

3.3 实践活动层次上的知识管理联盟    知识生产、知识组织、知识创新与人力资源共享贯穿于知识管理联盟的全过程,图书馆知识管理联盟成员馆在这一层次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联盟战略的实施,就是借助各实践环节的合作与联合,做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在实践活动层次上,知识管理联盟的具体任务是:分析各成员馆知识管理过程中的共性与个性,找出各环节协作与联合的切入点;分析各成员馆知识管理的优势与劣势,优胜劣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实施共同的人才培训计划,共享人力资源;构筑联盟的网络管理平台,实现知识的有效流动,得到知识的创新与增值;打造联盟内各具特色的知识产品,形成联盟的组织文化与品牌效应,发挥联盟产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从而增强各成员馆个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   

4 图书馆知识管理联盟的运作方式    图书馆知识管理活动中最具竞争力的就是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因此,我们从联盟组织的构建入手,围绕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这两个核心要素来探讨联盟的运作方式。   

4.1 联盟组织的构建与运作方式    图书馆知识管理联盟根据组织结构模式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虚拟组织模式、中心图书馆模式、非正式法人组织形式、正式组织形式及官方与非官方组织形式等。由于图书馆知识管理联盟是由多个具有独立组织机构的图书馆组成的合作性组织,联盟与成员馆之间的关系是协作与契约关系,因此,联盟与成员馆组织之间并不属于行政隶属关系。联盟的这种特性与星型组织模式的特点相吻合。在星型组织模式中,只有一个核心管理机构,其工作任务是协调和控制外部关系,在核心机构周围辐射以虚拟的组织部门,核心管理机构由联盟理事会,联盟执行委员会及各专业委员会等组成。    联盟理事会是联盟的决策部门,负责制定联盟目标、战略计划与决定、评价联盟运作等职责;联盟专业委员会是知识管理各实战环节的核心管理机构,各实战环节构成一个微型的星型组织模式,联盟专业委员会作为这一微型星型组织模式的核心管理机构,负责监督合作项目的实施与验收。同时,联盟各成员馆知识管理的具体实践活动又隶属于各专业委员会的监督与指导,这样联盟的各成员馆在联盟中又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网状结构。   

 4.2 文献资源管理运作方式    文献资源共享是构成图书馆知识管理联盟的核心要件之一,在文献资源管理领域的知识管理,主要指知识生产、知识组织、知识共享与创新。   

 4.2.1 知识生产管理运作方式    知识生产管理指对知识的数字化存贮、信息化加工、网络化传递过程的管理。主要包括:传统馆藏文献的数据库生产及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再利用。在知识生产管理过程中,联盟负责该领域的专业委员会,具体分析各成员馆知识生产的深度、广度及技术规范的运用情况,对知识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指导与监督,形成知识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  

  4.2.2 知识组织管理运作方式    图书馆知识组织管理指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来支持与控制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活动。联盟的知识组织管理,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管理规范、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均衡各成员馆的知识管理活动,共享成员馆的知识管理成果。    (1)根据馆藏知识优势分布,对联盟成员馆进行学科分组。由于用户信息需求结构的差异,联盟成员馆藏结构上各有不同,存在知识优势分布特点。联盟为实施合作项目,须确定项目承担者总体范围,在馆藏结构、馆藏优势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学科知识分组。    (2)相同资源共建,特色资源互补。在联盟内文献资源总体布局的基础上,联盟针对各成员馆相同资源部分,采取联合招标或集团采购等方式,实施共建,这也是节约成员馆财力资源的一种有效措施。针对成员馆自建特色文献资源数据库,尤其是知识型数据库,联盟均衡成员馆的利益与责任,在共享的基础上,互惠互利,利益均沾。   

 4.2.3 知识创新管理运作方式    知识创新管理就是对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及其由相关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的管理。它包括知识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3个方面。联盟的知识创新管理就是联盟通过知识在成员馆之间的有效流动,形成新的理论与方法、新的管理理念,反之指导成员馆知识管理实践,得到知识增值。   

4.3 人力资源运作方式    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图书馆的人才作为知识的创造者、知识的中介者、知识的提供者,需具备较高的信息素质和知识素质。由于人才散布于各成员馆内,联盟成员馆人才知识结构、知识水平等差参不齐,专业人才分布也不均衡,因此联盟的主要任务是:    (1)配置必要的联盟组织人员。配备一定的具有较高决策能力、协调能力、专业能力、控制能力的联盟组织人员,对建立、完善联盟的管理机制十分必要。    (2)建立联盟的人才与绩效评估体系。联盟人才库为联盟开展合作与项目实施调配人力资源提供依据。绩效评估体系有助于激发参与者的合作能动性,有利于从长期发展的角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3)建立人才培训机构。制定共同的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人才培训制度,有利于联盟内人才的共同发展。    知识经济的到来引发了一场全面学习热潮,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图书馆作为知识仓库,知识管理悄然兴起,在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础上,组建图书馆知识管理联盟,全面实施“知识管理工程”,必将为图书馆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张民,梁战平.论知识管理和信息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战,2003(5):400-405.    [2] 柯平,高洁.信息管理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55.    [3] 王蕾.图书馆联盟知识管理浅论[J].图书情报工作,2004(7):27-32.    [4] 林嘉.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联盟建设与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2):32-34.第一作者简介:徐华洋,男,1985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图书馆学系,副研究馆员,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图书馆,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856号,230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