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化建设——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来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者:梁洁

摘 要:对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与方向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走特色化建设道路是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必然趋势,并重点讨论了高校数字图书馆特色化建设的内容及原则。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特色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地的文献、数据等信息资源通过因特网进行全球性的共享与交流。目前高校数字图书馆由于缺少特色信息资源和特色信息服务,造成文献资源利用率低,很难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要树立精品意识、特色意识,建设独树一帜的数字馆藏,才能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和利用率。   

 1 走特色化道路是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充满竞争的时代,高校数字图书馆如果没有特色信息资源就无法吸引读者,无法在互联网中承担部分职能,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与价值。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生命力,高校数字图书馆只有坚持走“专而精”的特色化道路,才能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才能在信息化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应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学科建设、科研重点,充分利用人才优势与资源优势,遵循全社会共享共建原则,建设有本校特色的数字馆藏,形成多学科、多层次、优势互补的文献资源格局,开展特色服务,以便更科学、更合理地利用文献资源,实现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2 数字资源特色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从单一的传统文献数字化向数字资源多样化发展。要提供特色化的信息服务首先要建设本馆特色的数字馆藏。总的来说,数字资源特色化建设主要有四方面的内容:   

2.1 建立和完善本馆的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采用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其中书目数据库和读者信息数据库是图书馆的基础信息库。根据各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可以针对不同读者群的不同需求,开展比传统图书馆服务内容丰富、准确、便捷的网上个性化服务,其内容主要有书刊目录检索、新书通报、读者信息查询、图书网上预约和催还和馆际互借等服务。   

2.2 对特色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    开发特色数据库是实现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的最佳方法,是在信息化社会中立足的有力保障。高校图书馆经过多年建设,在馆藏文献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它们都是围绕本馆的服务对象、研究范围进行搜集、贮存的。因此,在馆藏资源数字化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根据本校重点学科、科研方向和发展规模,有选择地对特色馆藏图书、期刊及“非书籍”的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对特色文献进行整合及深层次加工、分析,建立专题性资料库、全文特色数据库,并提供目录体系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供读者使用。   

2.3 有选择地购置大型电子文献数据库    大型电子文献数据库可以快速扩充图书馆的数字馆藏,有利于实现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和实现资源共享。目前,我国高校大多数图书馆都购入一定数量的电子图书、网络期刊。在网络出版物采购过程中应注意基础性与专业性的兼顾,既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的综合性的电子文献,如《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超星数字图书馆》、科学技术成果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数据等大型数据库,也要根据本校的重点学科和专业特色购置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特色数据库。   

2.4 充分开发专题性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往往内容多、时效性强,但稳定性差、良莠不齐。为了使读者能够快速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高校数字图书馆必须对网络资源进行采集、整理、开发和利用,这样不仅拓展了本馆的数字馆藏,而且可以提高网络信息的有序化程度和利用率。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高校科研力量雄厚的优势,与一些科研人员一起,围绕学校的重点学科、特色与方向,根据本校读者的重点需求,遵循专业化、专题化、特色化的指导思想,利用搜索引擎、下载工具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采集、筛选,加以专业化的组织与整合,就不同的专题组建设各种专题数据库,同时要设立相关索引、摘要与链接,方便师生寻找到有效的信息。由于网上信息内容更新快,应定期进行跟踪发展动向,对各类专题数据库加以更新与补充。   

3 高校数字图书馆特色化建设原则    高校数字图字图书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个高校都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进行数字化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1 要因校制宜与因需制宜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要定位准确,做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将有限经费投入到各馆的重点特色化建设中。要充分利用高校的学术优势、强大的科研优势,紧紧围绕本馆的资源优势与核心读者群实际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首先要结合本校学科特色、专业特色和教学研究的重点,选择与组织建立特色数字馆藏,开展特色信息服务;同时还应结合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满足本地区读者的需求,为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3.2 要统筹安排共享共建    目前,各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尽管投入较大,规模也不小,但是往往缺乏宏观上的统一管理与协调,造成一种各馆相对独立,相对分散的状态,存在较多的信息重复建设,造成信息资源浪费严重。高校数字图书馆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对此进行宏观管理,建立起相应的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体制,统筹安排,共享共建。各高校数字图书馆之间不断地协调资源建设,走联合之路,互通有无,发挥高校图书馆界的整体优势,以因特网、中国教育科研网和校园网为依托,建立与社会之间、校际之间、馆际之间的共享通道。    

3.3 要统一标准严格规范    数字资源的标准化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实现共享的关键。标准化建设主要指在数字化文献的采集与一次、二次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守网络传输协议、数据通讯格式、数据加工标准和有关文献分类标引、著录规则等标准化原则和要求,确保数字信息资源符合网上传输与资源共享要求。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统一的标准规范各项数字化项目。只有按标准建设的数字资源才具有通用性、开放性和共享性,才能在网络上流通无障碍,真正实现“虚拟馆藏”的共享服务。   

3.4 要重点投入且重视人才    数字图书馆是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技术与人才是实施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一方面高校要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加强图书馆计算机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才培养,两者缺一不可。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对图书馆员信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又有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加大高级专业人员的比例,鼓励工作人员自觉加强学习,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不断创造人才进修与培训的机会,做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4 结语    高校数字图书馆特色化建设意义深远,各高校应抓住机遇,循序渐进,加强资金投入与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馆际交流与合作,建设好有本馆特色的数字图书馆,为学校及社会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大力促进我国信息化事业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吴志攀.移动阅读与图书馆的未来[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1):2-5.    [2] 黎枫.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7):70-71.    [3] 李华.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的特色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21-22.    [4] 周玲.略论数字图书馆的特色化建设[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190-191.    [5] 陈丽.浅淡学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2):27-28.    [6] 许小红.大学校园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实施策略和方案[J].科技论坛, 2005(2):36;45.    [7] 曹德斌.高校图书馆特色化建设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17-18.    第一作者简介:梁 洁,女,1978年2月生,2001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计算机系,现为浙江大学计算机系在职研究生,助理工程师,浙江财经学院图书馆,浙江省杭州市天城路文晖大桥东蓝天公寓29-1-701,3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