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加快建设和谐洛阳——市长郭洪昌在洛阳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一、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预计全年生产总值157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5%以上;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18.8%和1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8亿元、增长28%,支出135亿元、增长2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0亿元,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0亿元、增长25%,其中工业投资410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6亿元,增长18%。进出口总额13.4亿美元、增长28.8%,其中出口10.2亿美元、增长3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和11%。11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152.4亿元和620.1亿元,比年初增加93.5亿元和72.2亿元。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强力实施项目带动。建立项目例会、项目周报、市领导分包项目制度,狠抓项目谋划、协调和落实,预计全年实施各类项目2800个,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完成投资600亿元左右。其中,千万元以上工业结构调整项目400个,完成投资230亿元。中硅公司1000吨多晶硅、香江万基40万吨氧化铝、尚德公司90兆瓦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一拖集团大中马力轮式拖拉机等196个项目竣工投产。香江万基氧化铝二期、伊电集团50万吨连铸连轧、洛钼集团4万吨钼冶炼、阿特斯3000吨长晶及硅片、洛玻140万平方米低辐射镀膜玻璃、昇阳硅业20万吨工业硅等240个项目开工建设。洛阳石化1000万吨炼油扩能、45万吨PX、20万吨聚丙烯、100万吨二甲醚、华阳孟津电厂、渠里煤矿改扩建等重大项目前期取得实质性进展,获国家、省、市审批、核准、备案项目890个。华阳石化后加工、金堆城钼业电子玻璃、埃索菲通公司万吨多晶硅、伊电集团2×600兆瓦机组、新电集团2×300兆瓦机组和40万吨铝板带箔、永安特钢搬迁改造等一批新策划项目取得明显进展。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建立完善招商引资奖励机制,中博会、牡丹花会和豫商大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取得圆满成功。预计全年利用市外境内资金150亿元,增长34.4%。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3家;实际利用外资6.37亿美元,增长2倍。全年争取政策性资金有望突破6亿元。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六大优势产业日益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00亿元、增长25%;利税265亿元、增长1倍以上,利润170亿元、增长1.4倍,增速均居全省第一。预计全年六大优势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6%。新兴产业培育取得重大进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轴承、五车(机)零部件、纺织服装等高成长性关联产业、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总投资22.9亿元的41个五车(机)零部件项目已经备案。一批新策划的机械制造高端项目、精细化工项目、医疗设备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重点企业实力明显增强。新电集团、伊电集团、一拖集团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一拖集团等4家企业6个产品获中国名牌称号。预计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200家,其中超50亿元企业3家、超百亿元企业3家、超300亿元企业1家。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5项,其中超薄浮法玻璃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工业领域首个获奖项目。新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8个,市级研发机构52个。争取国家"863"计划项目5个,国家、省科技项目51个。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预计完成技工贸总收入485亿元,实现利税36亿元。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财政支农力度持续加大,落实粮食直补和各类专项补贴2.84亿元。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完成了666个村建设规划和757个村控制性规划。"村村整治、千村达标、百村示范"工程加快推进,村容村貌、路容路貌明显改观。农村沼气、安全饮水等公共设施建设进展顺利。主导产业不断壮大。预计粮食总产236万吨、水果45万吨、肉蛋奶总产80万吨,均创历史新高。烟叶面积、收购量和税收居全省第一。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循环农业示范市。发展龙头企业52家,新增省级龙头企业7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09家,带动农户65万户以上,产业化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48%。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孟西灌区即将竣工,前坪水库项目通过省级初审。治理水土流失205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0.6万亩。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完成10%的建设任务。
——旅游业发展态势喜人,服务业水平进一步提升。旅游强市战略加快实施。洛阳旅游被纳入《丝绸之路区域旅游规划》和《中部六省区域旅游规划》。成功举办第25届牡丹花会和第4届河洛文化旅游节。伏牛山生态旅游景区建设、白马寺景区规划和印度风格佛殿工程加快推进。积极参与隋唐大运河、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龙门石窟入选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和最受群众喜爱的十大风景名胜区,龙潭峡、神灵寨、木札岭、天池山入选4A级旅游景区,栾川县跻身首批17个中国旅游强县。预计全年接待游客4002.5万人次、增长42.8%,其中入境游26.2万人次、增长21.1%;景点门票收入5.1亿元、增长32.9%,旅游总收入194.7亿元、增长42.4%。服务业蓬勃发展。预计完成投资12亿元,新增商业面积30万平方米。中央商务广场等建成投用,沃尔玛即将开业,宝龙城市广场等10个项目开工建设。新区新增商户335家,营业面积已达4万平方米。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农家店1060家。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预计完成投资70亿元。商品房开工980万平方米、竣工28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开工45万平方米、竣工27万平方米。房地产交易额80亿元。归集住房公积金10.7亿元,发放公积金贷款5.8亿元。
——节能减排深入推进,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大力实施碧水蓝天青山绿地工程。完成环评审批项目529个、环保验收72个、区域环评2个。中信重机窑炉改造等7个节能项目获国家奖励资金2966万元。关闭取缔重污染企业6家,限期或停产治理27家。关停小火电34万千瓦,对省定25家落后生产能力企业实行了差别电价。县(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全部建成投用。资源集约利用成效明显。扎实开展矿产资源集中整治,关闭非法矿山、矿点366个,小煤矿由215家整合为64家。新建标准化厂房95万平方米;完成土地"三项整治"3万亩;拆除粘土砖瓦窑厂611个,在全省率先完成任务。生态建设加快推进。完成生态洛阳建设规划,积极推进北邙绿化、城郊绿化、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荒山造林17.8万亩,植树造林21.6万亩。隋唐城遗址公园二期、洛浦公园东延伸工程基本完工,新增城市绿地90万平方米。全年削减化学需氧量1.4万吨、二氧化硫10万吨,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超过300天。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国有企业战略重组顺利推进。洛玻与中建材完成股权划转和变更登记,洛铜与中铝重组后新建10万吨高精度铜板带项目进展顺利,凌宇与中集重组后搬迁改造项目进入施工高潮,安龙钢铁与永通特钢成立的永安特钢生产经营良好,一拖集团与国机集团战略重组加快推进,黄河水泥等战略重组取得新进展,洛轴政策性破产近期有望获国家批准。企业上市步伐加快。洛钼集团在香港上市募集资金81亿港元,中航光电A股上市募集资金4.8亿元,一拖股份在香港完成配股、募集资金2.3亿港元。其它领域改革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和规范津补贴工作进展顺利。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不断深入。部门预算改革、国库收付体系和政府采购制度日趋完善。农村公路养护、城市环卫等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县域经济实力增强。预计县(市、区)实现生产总值1330亿元左右,增长17%,占全市的8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56亿元,增长60%,占全市的52%;其中工业投资246亿元,增长6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亿元,增长31%,占全市的66%。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预计实现增加值680亿元、税收80亿元,分别增长38%和35%。营业收入超亿元民营企业有望突破100家,其中超5亿元企业16家、超10亿元企业4家。
——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城市形象大幅提升。城市规划修编进展顺利。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通过省级评审。洛阳市近期建设规划、南站地区概念规划、洛河两岸景观规划及城市设计等基本完成。新区建设步伐加快。预计全年开工项目180个,完成投资80亿元。滨河百栋高层累计开工111栋175万平方米;开元大道东西延长线、定鼎门街等6条道路竣工通车,豫能阳光热电联产、定鼎门污水处理厂等32项公共设施建成投用,瀛洲桥、关林路西延长线等项目进展顺利,新区博物馆、新区医院等开工建设。洛北城区改造稳步推进。预计完成投资60亿元,武汉路、石油路等13条道路竣工通车,衡山路、七一路雨水泵站建设进展顺利。155个地块改造项目完成投资48亿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预计完成投资16亿元。洛阳至南阳高速汝阳段路基工程基本完工,旧邓线白河至栗树街、大青沟至内乡交界等公路建成通车,改造县乡公路107公里、通村联网水泥路1178公里。偃师至洛宁、洛阳至吉利快速通道获省核准。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完善市容巡查机制,深入开展"五城联创",荣膺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加快社区建设,新建住宅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我市成功入选"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和"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加强。20件实事按期完成。建成农村户用沼气20.3万座、是去年的3.4倍,成立乡级服务站117家、村级网点687个;硬化通组通户道路3292公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24.5万人,搬迁扶贫1.2万人;新建、改扩建农村敬老院70所,五保户集中供养率30.7%;新增城乡低保对象7.8万人,累计为30.9万名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63亿元;建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4个、服务站70个,改造农村标准化卫生所409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覆盖,参合农民428万人、参合率90.5%;"两免一补"资助贫困学生248.3万人次1.9亿元;培训农村劳动力25.5万人次,转移131万人次;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601个、乡级便民服务中心52个。改造城中村道路和背街小巷172条;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1365户城市困难群众享受廉租住房补贴;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再就业4.9万人,安置零就业家庭就业4174人,在全省率先完成任务;新增城镇基本养老保险5.9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总数73.9万人。城市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全面完成,全部免除低保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学校达77所。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预计征集社会保险费22.1亿元、发放25亿元,退休金标准提高到人均835元。企业养老保险费率再降1个百分点,为企业减负2.5亿元。我市被列为全国首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已参保42万人、缴费40万人,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成为全国餐饮业卫生监督公示制试点城市。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两基"迎国检工作扎实推进,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普通高招创历史新高。洛阳理工学院顺利挂牌。隋唐城定鼎门遗址、宫城核心区和汉魏故城阊阖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顺利实施。各大公园、博物馆免费开放。"河洛欢歌"、"欢乐新农村"等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9‰以内。我市在全国第七届残运会和世界特奥会上取得好成绩。统计、审计、外事、侨务、人防、地震、气象、地方志、民族宗教、新闻出版、发展研究等都取得了新成绩。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平安洛阳建设扎实推进。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100%、满意率99%以上。"五五"普法顺利实施。提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地方性法规4件,颁布行政规章10件。高度重视信访稳定,建立完善了连线政府、市长信箱、市长热线、市长短信、群众反映突出问题办理周报等制度,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解决了一大批信访积案。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强化农村和社区警务建设,大力开展打黑除恶和命案攻坚专项行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反腐倡廉取得新成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有望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2007年是国家宏观调控进一步趋紧、发展压力明显增强的一年,也是我们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理清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我们坚持工业强市、旅游强市、科教强市和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着力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我们坚持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狠抓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利用,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我们坚持加强效能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讲正气、树新风、建绩效"活动,严查"四乱"行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积极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洛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洛阳发展的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资源性、初加工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高技术产业仅占2.41%;农业基础相对薄弱,第三产业比重低且逐年下降;服务业总量偏小,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重大投资项目偏少,部分项目推进缓慢;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环境保护压力大,节能减排任务重;自主创新和成果就地转化能力弱,研发投入仅占生产总值的0.7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还需进一步深化,一些深层次矛盾需认真研究解决。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劳动就业、就学就医、土地征用、城市拆迁、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等方面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个别工作人员法制意识淡薄,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低下,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政府职能转变、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8年工作总体要求
2008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加快,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洛阳比照东北老工业基地享受优惠政策等,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经过多年积累,我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形象显著提升,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压力。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抢抓机遇,趋利避害,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200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旅游强市、科教强市和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力推进结构调整,继续扩大改革开放,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努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出口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利用市外境内资金18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上述目标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经过认真测算确定的,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确保完成,而且还要完成得更好。
做好明年工作,必须把握以下重点:一是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按照农业优质高效、工业优化升级、服务业优先发展的思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逐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农业方面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品牌农业,提高产业化水平,构筑现代农业体系。工业方面要发展壮大六大优势产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高成长性关联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新型工业城市。服务业方面要完善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功能、提高质量。二是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三是着力加快城镇化进程。按照完善功能、突出特色、提升形象的思路,在城市建设中更多地注入历史文化元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工业化为主导、特色产业为支撑、园区建设为载体,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四是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城市建设,努力营造最佳人居环境、最佳发展环境、最佳旅游环境和最佳创业环境。五是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拿出更多精力,投入更多资金,办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三、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好字优先,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在优化结构、产业升级、提高效益、自主创新、协调发展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突出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954个,总投资2198.1亿元,完成投资725.9亿元。加快推进在建项目,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一批重大项目如期竣工投产。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早完善土地报批、环境评价、安全评价、消防评价等各项手续,争取项目尽快开工。立足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事关长远发展的高成长性关联项目,确保项目有序接替。坚持项目例会、领导分包项目等制度,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加大项目协调、服务力度,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二)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结构调整项目335个,总投资1025亿元,完成投资375亿元。加快发展六大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业重点抓好一拖工业园、中信重机特大型选矿设备产业化、LYC风力发电轴承等在建项目;开工建设中信新重机工程三期、北玻低辐射镀膜玻璃设备、河柴重工新能源气体发动机、轴研所精密重机轴承等项目,确保中色科技重大技术装备扩建、中信重机冶铸基地、南车集团大型铁路养护机械等项目竣工投用。铝精深加工产业重点抓好伊电集团50万吨连铸连轧、中铝公司20万吨热连轧等在建项目,开工建设新电集团40万吨铝板带箔等项目。能源产业重点抓好华阳孟津电厂2×600兆瓦、偃师嵩山及焦村各60万吨煤矿、洛宁和嵩县秸秆发电等项目,争取新电集团、豫能阳光二期2×30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尽快获国家核准;积极推进伊电集团压小上大2×600兆瓦、永骏新能源100万吨二甲醚等项目前期工作;确保义煤孟津、义安、新义各120万吨煤矿、黄河同力纯低温余热发电、禹门河水电站等项目竣工。石化产业重点抓好洛阳石化1000万吨炼油扩能等项目,争取45万吨PX、60万吨PTA项目获国家核准,加快20万吨聚丙烯等项目前期工作。硅光电产业重点抓好中硅高科2000吨多晶硅、阿特斯3000吨长晶及硅片、613所光电研发基地、上海超日一期50兆瓦太阳能电池片、昇扬硅业20万吨工业硅等项目;开工建设中航光电连接器产业化基地、5715光电基地、中硅高科新2000吨多晶硅等项目。钼钨钛产业重点抓好洛钼集团4万吨钼精深加工等在建项目,开工建设725所2万吨钛板带等项目。着力培育高成长性关联产业和特色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光电、生物制药等产业集群,抓好炘源晶太阳能、洛玻太阳能玻璃、普莱柯生物新疫苗产业化、伊龙药业1000吨生物制品等项目。加快发展汽车、拖拉机、摩托车、电力机车、飞机零部件和钢制办公家具、纺织、陶瓷、黄金等特色产业。加强经济运行协调。认真分析宏观经济走势和市场变化,做好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跟踪监控。加强煤电油气运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供需衔接。狠抓企业扭亏增盈,最大程度地降低消耗、提高效益。重点抓好洛阳石化、中铝公司、洛玻、大唐洛热等大户的扭亏减亏工作。
(三)加快新农村建设,繁荣农村经济。加大涉农投入。全年市财政安排支农专款7700万元,比2007年增加945万元。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优质粮食面积达到350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200万吨左右;大力发展工厂化畜牧养殖业,搞好重大疫病防治,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扩大烟叶、中药材、水果、牡丹种植面积。叫响崤山烟叶、上戈苹果等一批品牌产品。发展涉农龙头企业20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50家。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抓好循环农业示范市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前坪水库前期工作,抓好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节水灌溉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00平方公里。深入开展"村村整治、千村达标、百村示范"工程和文明村、卫生村创建活动,建好200个示范村和300个重点整治村。根据村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农村饮水、道路、沼气、电力、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典型引路,逐步推动有条件的村庄发展成为农村新社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突出旅游业,发展壮大服务业。发挥旅游业带动作用。精心办好第26届牡丹花会、第5届河洛文化旅游节、中国旅游交易会洛阳分会场。认真筹备2009年世界邮展。重点抓好龙门、隋唐城、汉魏故城等文化旅游产业园和伏牛山生态旅游区、小浪底-西霞院旅游度假区等建设,新增3A级以上景区5家。加快旅游资源整合,深化景区体制改革,吸引更多资本投资旅游业,形成文化旅游核心区和产业集群,打造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和国际最佳旅游目的地。全年接待游客4245万人次,其中入境游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6亿元。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重点抓好申泰新世纪广场、亚威卓越国际广场等项目建设,新增商业面积30万平方米。加快中储和一拖物流园区、一运小浪底码头等项目建设。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扩大农村消费。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证券、通讯、计算机服务、中介服务、法律咨询等新兴业态,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产品设计、研究开发、市场营销、仓储运输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工业、农业、服务业联动发展、相互促进的格局。稳步发展房地产业。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完成房地产开发70亿元以上,开工商品房1000万平方米、竣工300万平方米。加快发展新区服务业。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商贸流通、文化体育、娱乐休闲、金融保险、邮政通讯、公共交通、医疗卫生等服务业向新区集聚。积极引进便民超市、农贸市场、社区服务中心等服务项目,构建便民利民的服务体系。
(五)推进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全年市财政安排科技专项经费2810万元,比2007年增加346万元。加强创新能力建设。鼓励科研院所与大中型企业产学研联合,加快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新建全国、省、市级研发机构30个,进入省百户重点企业、50户高成长性企业和市30户重点企业要全部建立研发机构,争取一批企业列为国家、省创新型试点。支持中信重机、河科大联合申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加快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实施科技攻关项目100个、关键技术60项,专利申请突破1600件;培育高新技术产品60项,高新技术企业40家,力争高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省平均水平。加快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专项风险投资基金及退出机制,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加快产业高地建设。做好伊洛工业园发展规划,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全年高新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630亿元,工业总产值550亿元。
(六)搞好节能减排,提高发展质量。认真落实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建立完善科学的节能统计体系,将节能减排指标分解到县(市、区)和企业,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完成20家重点排污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装置建设。严格执行项目环境准入制,科学制定能耗标准,严把项目审核关。综合运用产业政策、环境容量、差别电价等措施,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做好机关办公楼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工作,加快推进建材节能与小区节能改造。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推广多层标准化厂房,建成标准化厂房38万平方米,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切实保护耕地,完成土地"三项整治"2万亩。深化矿产资源整合,基本完成小煤矿生产系统改造、省骨干煤矿与地方国有煤矿的整合。优化重点矿山资源配置,规范开采秩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推广循环先进技术,加强废旧资源再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启动煤炭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抓好示范企业、园区循环经济试点。
(七)发展县域经济,增强综合实力。立足比较优势,坚持工业兴县,加快培育骨干财源企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不断提高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和工业占县域经济的比重。支持县(市、区)加快工业园区和标准化厂房建设,引导特色产业、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集约发展。加快贷款担保体系建设,拓宽县域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各县(市、区)在区域竞争中加快发展,晋位争先。
四、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以国企改革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非公有制经济为突破,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加快改革步伐,增强发展动力。抓好国有企业战略重组,通过增资扩股、股权转让等形式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重点做好洛铜、黄河水泥、中昊化肥、永安特钢等企业重组后的后续工作,积极推进一拖集团战略重组,加快实施洛轴集团和春都集团政策性破产。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全面完成企业中小学分离任务。继续推进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改制,搞好资产处置和职工安置,妥善解决遗留问题。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城市公用事业、水利、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养护等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二)狠抓招商引资,提高开放水平。创新招商方式,建立职业化的招商引资队伍,积极开展驻地招商、上门招商和以商招商,不断提高招商水平。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体系和经费保障机制,调动各级招商引资的积极性。拓宽招商领域,紧盯国内外500强和知名企业搞好推介,在重视工业项目招商的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和文化、旅游、商贸等服务业项目的招商力度,严禁引进高污染、低水平项目,实现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注重招商实效,突出抓好牡丹花会、中博会、豫商大会、中国国际投洽会、香港豫洽会等招商工作,搞好项目后续服务,不断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电子、机电、矿山、冶金等高新技术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扩大铝、钼、人造刚玉等资源性深加工产品出口,培育一批新型出口企业。引进国外先进装备、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促进产业升级。
(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强发展实力。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放宽市场准入、改进金融服务、促进技术创新、健全服务体系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资本调整和战略重组。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抓紧组建创业投资公司,为民营企业搭建融资平台。力争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6%,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10家,其中超5亿元企业20家,超10亿元企业6家。
(四)抓好财税金融,增强支撑能力。积极研究宏观政策,争取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努力搭建融资平台,筹措更多发展资金。理顺市县财政体制,大力培植财源,完善非税收入管理机制,优化收入结构,确保应收尽收。调整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投入,确保法定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深化财政改革,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发挥金融支持地方发展的作用,加强银企合作,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城市建设、项目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全年新增贷款90亿元以上。积极吸引域外金融、保险、证券机构在洛设立分支机构,争取引进1-2家股份制银行。加快筹建地方保险机构。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有条件的联社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开展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发展多种形式的信贷组织。搞好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和旅游景区保险试点。加强金融监管,优化信用环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加快企业上市步伐。重点支持中信重机、北玻公司完成上市,中硅高科、普莱柯生物、凯迈机电、亚洲啤酒、天源集团等省定重点后备企业加快上市步伐;支持市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好上市准备;抓住创业板推出后中小企业上市机遇,认真筛选上市后备企业,积极推进中小科技企业上市工作。
五、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加强规划指导,强化基础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一)科学编制规划,提升城市品位。突出城市特色,注重文化内涵,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统筹城乡规划,继续做好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对县乡规划的指导,高标准做好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不断扩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面。严格规划审批,切实维护规划权威。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强力推进新区开发。全年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实施项目115个。重点开发开元大道两侧和开阳湖南侧组团,抓好中心区T形商业街、宝龙城市广场二期等项目。加快沿河百栋高层建设,确保累计开工135栋。高标准开发洛阳南站及周边区域,抓好关林商贸区组团升级改造。抓好太康路东延长线、瀛洲路污水处理厂及排污管网建设、瀛洲桥续建等工程,加快新区医院、新区高中和新区博物馆建设。力争完成洛宜铁路迁移改线工程。加快洛北城区改造。投资83亿元,实施128个项目。抓好亚洲城C区、中泰世纪花城三期、曼哈顿广场等续建项目和南昌路、长江西路交叉口地块等新建项目和城中村改造项目。出台补贴政策,引导各城市区加大道路建设力度,新开工、改扩建一批城市道路,重点抓好滨河路、瀛州北路、孙辛路、道北二路、衡山路和华山北路、九都西路打通等项目,积极谋划一批城市立交桥项目。加快涧西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垃圾处理及中转站等52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步配套各项基础设施,城市集中供热率达到25%,燃气普及率60%。
(三)加强城市管理,提高精细化水平。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突破口,巩固创卫成果,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快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完善市容巡查制度,集中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创造整洁、优美、有序的城市环境。加强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建设停车场,努力缓解交通拥堵现象。完善社区功能,启动市级社区服务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搞好物业五级管理,积极创建国家、省物业示范小区,建立规范、公开、透明的物业管理秩序,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
(四)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打造最佳人居环境。继续实施碧水蓝天青山绿地工程,全面开展污染源普查,大力推进环保治理工程,确保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2000吨和2万吨,全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300天。强力推进林业生态市建设,加快环城和通道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带、城郊森林建设。完善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二期、洛浦公园东延伸工程,抓好广场改造、街头绿地建设,新增绿地83公顷。完善新区景观水系。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生态能源林等项目,完成营造林28万亩。
(五)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达能力。完成投资26亿元,重点抓好洛阳机场、连霍高速洛阳段改造,洛阳至吉利、偃师至洛宁快速通道及省道331改建等公路建设,建成洛阳至南阳高速汝阳段和宜阳、洛宁洛河大桥,改造省道323丁流至上天院段,建设县乡公路120公里。做好武西高速石人山至栾川、洛阳至栾川高速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建设。
(六)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加快农民进城步伐。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机制,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缩小城乡差距,力争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2%。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县域城镇体系。制订优惠政策,加快城中村、城郊村改造步伐。出台就业、住房、医疗、养老等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城郊农民进城定居。搞好偃师、栾川、嵩县城乡一体化试点,吸引更多农民向县城和小城镇集中。
六、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塑造城市精神,不断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一)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彰显城市魅力。抓住国家实施大遗址保护机遇,积极申报洛阳片区大遗址保护项目,搞好隋唐城、汉魏故城保护规划,完成隋唐城定鼎门、汉魏故城阊阖门和偃师商城城墙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启动隋唐城明堂、天堂及汉魏故城城墙保护展示工程。开工建设河南壁画馆和洛阳匾额博物馆。积极开展文物普查,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继续做好丝绸之路、大运河河南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竞争力。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充分挖掘民俗文化、特色文化,整合文化资源,加快建设地域特色鲜明、产业优势明显的文化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加快曲剧团综合演艺中心建设,创作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精品。积极发展广告艺术、文化创意、网络动漫等新型文化产业,支持发展娱乐休闲、艺术培训等社会文化产业。深化体育场馆管理体制改革,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体育产业。大力发展体育彩票、健身俱乐部、体育中介等相关产业。加快发展广电产业,打造品牌栏目,力争产业化收入1.2亿元。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认真落实配套政策,加快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引导文化团体走向市场。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行聘用制和劳动合同制,加快建立有利于调动文艺工作者积极性、创造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多渠道培养高素质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
(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文化生活。深入开展广场文化狂欢月、全民读书月、送书下乡等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好"欢乐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等公益性文艺演出。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全年放映公益性电影2.8万场;积极利用国家政策,加大基层文化设施投入,抓好23个综合乡镇文化站建设。
(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文明新风。积极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景区,扎实开展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活动,建设诚信洛阳、礼仪洛阳、魅力洛阳。做好新时期双拥工作,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充分发挥部队、民兵预备役在促进地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弘扬厚重、包容、文明、开放、创新的城市精神,使之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实践。
七、加快建设和谐洛阳
更加关注民生民情,更加注重和谐社会建设,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全力办好市委、市政府承诺的20件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为农民办的十件实事:一是搞好烟叶、奶牛等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继续实行对农民的种粮直补和综合直补政策。二是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1.4万间以上。三是建设通组通户道路5000公里、通村公路306公里、通村桥梁34座1934延米,解决113个行政村的联网道路;完善农村道路安保工程100公里。四是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20万人次,转移130万人次;扶贫搬迁9000人。五是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0万座,实现沼气服务网点全覆盖。六是解决农村2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七是新增乡级便民服务中心50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00个,完成村镇规划500个。八是增加农村高学历教师比重,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教科书费,为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解决部分农村学校饮用水困难。九是建成标准化村卫生所150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435万人以上、参合率92%;免费为城乡群众治疗白内障1万例。十是新增农村低保对象1.5万人;低保补助标准不低于30元;新建、改扩建敬老院42所,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40%。为城镇居民办的十件实事:一是投资500万元,实施"菜篮子"工程。二是大力发展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三是完成棚户区改造25万平方米、国有大企业住房改造12万平方米。四是改造背街小巷与城中村道路166条;开工建设孙辛桥,完成积翠路、启明南路、滨河北路南昌路至王城大道段工程;建成新区第一公交停车场。五是投资43亿元,加大城中村和旧城改造力度;建成城东区临时热源地,启动南关热源厂项目前期工作。六是完成城市区12所学校标准化建设,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为城市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七是实施涧河污染治理工程,解决市区河渠污染问题。八是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再就业4万人,保障困难群体就业1.5万人。九是对60岁以上老年人乘公交车实行优惠。十是实施民警驻勤制,强化社区平安建设。
(二)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全年市财政安排教育专项经费5.67亿元,比2007年增加9907万元。巩固"两基"成果,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初中入学率达到98.5%。加强新区学校、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建设。积极开展双语教学试点。抓好边远山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试点。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障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升入高中阶段比例达到72%。落实政府公共卫生补助政策,重点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抓好县级医院建设。坚持医疗卫生公益性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提高体育竞技水平。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启动县(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扩大市、县级广播电视有效覆盖面。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发展老龄事业。依法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加强统计、审计、人防、气象、地震、地方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新闻出版等工作。
(三)全面加强社会保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全年市财政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资金1.29亿元,比2007年增加1634万元。抓好"菜篮子工程"。坚持一把手负责制,积极发展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畅通农产品进城绿色通道,保障蔬菜、肉蛋奶等副食品供给;加强价格监管,依法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违规行为;充分运用价格调节基金,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认真解决好影响民生的价格问题。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创业服务体系,以创业促就业。重点解决好失地农民等困难群体、大中专毕业生和军转人员的就业问题。做好企业养老保险征缴、扩面、清欠工作,确保参保总数达到70万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城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
(四)加强平安建设,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完善平安建设工作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打整治体系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狠抓公安基础工作,完成公安"三基"工程建设任务,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争创全国同类城市中最安全的城市。健全信访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畅通诉求渠道,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排查机制,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加强应急管理,增强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快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效能政府、诚信政府、廉洁政府、服务政府。
(一)严格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坚持依法治市,加强政府立法,全年提请市人大常委会法规草案3件,颁布政府规章5件。全面落实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制度。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行为,强化执法监督,搞好行政复议。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促进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二)创新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能。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网站和电子政务建设,推行网上申报、网上预审、并联审批,扩大网上行政服务范围,缩短基层、企业与政府打交道时间。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听证、质询制度,使政府决策更好地体现民意。
(三)加强诚信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加快政府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失信惩戒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和赔偿机制。对省、市确定为群众办的实事,要明确责任,按期完成。认真落实对企业和外来投资者的优惠政策,全面兑现对人民群众的各项承诺。
(四)坚持从严治政,加强廉政建设。完善绩效考核,加强效能监察,确保政令畅通。落实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强化行政问责,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作风不实等问题。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认真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五)强化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完善10项优化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坚持无缺位工作制、双休日正常办理请办事项等制度,保证基层请办事项有报必理、有理必果、有果必复。坚持首席服务官、企业直通车、行政执法绩效考核制度,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活动,不断优化政务环境。清理和规范各种收费、检查、评比和表彰活动,及时受理企业投诉,严查各种破坏发展环境的案件,倾力打造负担最轻、秩序最好、办事最快、信誉最高、群众和企业最满意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