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来源:中国计算机世界 更新时间:2012-04-14

最近几年,我坚持对下一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做一个趋势性的分析和展望,尽管这样的预测不一定准确,但通过这样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作一些思考集中思考,另一方面,也为全国关注电子政务建设的各方人士提供一个参考。2007年马上就要过去了,那么,2007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有那些主要特点,2008年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又可能呈现什么样的趋势呢?以下是我的一些基本判断和分析。

一、2007: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特点

如果要高度概括的话,我认为,2007年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总体似乎表现出以下六个特点:

——电子政务的侧重点,总体上从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注重应用与服务,转向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电子政务的应用与服务,由注重内部应用,转向对外服务与应用,应用与服务从潜层次转向深层次;

——电子政务应用由过去的外部驱动转向内在需求驱动,政务信息化对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整体上正在从注重纵向系统转向更加重视跨部门的协同;由过去更多关注条条的系统建设,转向越来越重视横向系统的对接;

——政府部门网站建设,整体上了一新台阶:由一般信息服务向信息服务、办事服务和政民互动服务的方向发展;

——保障电子政务的法规、标准、信息安全、运维等一系列重要环节,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二、2008: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

在新的一年里,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整体走是什么?我的总体看法是,党的十七大的顺利召开,对未来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的一系列新的思路,这些思路,必将对电子政务的整体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说来,2008年中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有可能超以下十个趋势发展:

第一,服务型政府改革目标的确立,对以服务为宗旨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提出了更大的空间。大家注意到,在十七大的政治报告,对我国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就定位为服务型政府。我理解这个服务型政府首先应该是在法制框架下运行的政府,也是对社会承担责任的政府,当然也应该是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这个目标整体上反映了我们政府的宗旨、理念和价值,是一个大服务的概念和目标。这个大目标的确立,必将对服务为宗旨的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前景。这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有更多的应用于社会、服务于大众、服务于企业,或者服务与应用相结合的信息化系统被创建,有更多有创意的电子政务服务系统将会诞生。这对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适应政府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调整,将成为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中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新课题。大家看到,这次在十七大政治报告在阐述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时,一个重要思路,就是按照决策、执行、监督三者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建立政府权力结构,确立政府的运行机制。这种改革思路的变化,意味着将来有可能通过整合,把政府不同部门的功能相对分化,有的的部门主要行使决策权,有的部门行使执行权,有的专门行使监督权,使三者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按照这样的思路,构建政府的权力结构,确立政府运行机制,意味着我们的政府组织架构和过去传统的组织架构可能发生一些比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我认为会很深刻影响到电子政务的系统构建。假如这样改革思路在一些部门付诸实施,这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构建的一些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也要随着部门调整,进行系统调整,这可能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我们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能不能按照政府组织架构的调整,做出相应的反映,这是未来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三,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政府要按照大部制管理的要求,也会深刻的影响到电子政府政务系统的模式和信息资源的采集、共享和利用。那么,什么是大部制的管理思路呢?我们认为,大部制的管理就是按照政府职能交叉,业务相近的政府部门进行适当的整合,使其由一个部门来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同时在一个大部内,又可能进行功能分化,有的机构行使决策权,有的行使执行权,有的执行监督权,等等。我们前面讲是一级政府结构中的部门相对分工,这个意思是,整合以后大部内部,也可能从功能上合理分工。可以肯定地讲,大部制管理思路的确立,必将对未来电子政务系统构建产生影响。特别是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开发,信息资源的利用以及信息资源整合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契机。按照大部制的要求,统筹政府的信息资源,将受到更多的关注。

第四,顺应调整中央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关系,为进一步解决电子政务信息化的条块分割,实现上下对接提供了重要机会。如果我们注意的话就会发现,十七大报告里对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条块关系,提出了明确的改革思路。这几年,我们感受到的一个基本情况是,中央垂直管理的部门越来越多,如海关、税务、工商、质检、环境、药品食品监管等,所有这些机构都实行了垂直管理或者省级以下的垂直管理。那么,对地方政府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可动用的资源越来越少,很多被中央垂直管理了,我们这些主要垂直管理部门构建运用系统的时候大部分是条条的,甚至是各自为政的。如何解决条条和块块的权力关系,如何解决条条和块块的电子政务系统关系,一直在困扰着我们。值得关注的是,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解决“条块”方面的权力关系,并进行改革,这为解决电子政务系统方面的“条块”系统对接,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契机。换句话说,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从根本上找到一条有效的解决电子政务系统条块分割的办法和思路。

第五,配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信息公开对电子政务将提出更高的要求。200851,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正式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对所有政府机构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基本精神,今后基本上要作到“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这就意味着,不仅政府要主动公开大量的政务信息,而且老百姓、企业可以主动要求政府公开一些需要知道的信息。我认为这政府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挑战。如何应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对整个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很重要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从理念、手段、方式等各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当然,首当其冲的,就是政府门户网站建设。过去,在信息化公开方面,应该说政府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用老百姓的话说,政府想公开就公开,不想公开就不公开,这种思维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后,就完全行不通了。因此,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不仅影响政府信息服务手段和方式,更重要是要直接影响到政府的行为。否则,政府随时可能成为被告的对象。这也同时意味着,政府将按照条例、的基本要求,大量主动地公开政府的各种法律法规、办事程序、原则、结果等诸多信息,而且要随时接受社会成员或机构对一些可以公开信息的特定服务,从而使政府提供信息服务的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这对电子政务的信息服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第六,配合大部制管理模式的推进和跨部门应用的协同,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业务线”思路将被越来越多的机构所认同。“业务线”思路是目前解决电子政务中跨部门业务协调的一种重要解决方案。其基本要义是,将一些受众面广、多个政府部门共同完成的审批或者办事项目,提取出来,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最大限度地避免部门各自为政,每个业务线有可以包含若干个重点系统,以此保障各个部门在网上实现无逢对接,实现网上协同。比如,美国在解决网上跨部门业务协同问题时,就采用了这样的方式,按照业务线、重点系统等不同的类型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我认为随着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的深入,有关运用“业务线”的思路解决跨部门业务系统建设的思路,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只有这样,才真正有可能实现,电子政务的一些重要服务项目,不因为政府机构的合并、整合而废弃,使其具有可扩展性和弹性。这是我们有可能解决中国管理体制下电子政务跨部门业务应用的一个重要途径,也可以避免结构性浪费,值得我们认真探索。

第七,为了提升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能力,电子政务围绕决策支持、应急管理等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将会有新的发展。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未来的政府管理中,将特别强调政府的决策、执行、监督三者功能上的分化。这种功能分化,将要求我们在重视电子政务服务应用的同时,要把电子政务的决策支持系统和应急管理系统的构建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这些系统虽然主要是为领导机构指挥管理服务的,但都是跨部门的,甚至是跨系统的。可以预期,2008年,有关这方面的系统建设,将受到更多的重视。因为在一些地方,这方面的系统已经发挥了重要成效。比如,北京市构建统一的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就发挥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从这几年北京之所以再也没有因为下雨、下雪等恶劣天气出现全城性瘫痪,就与这套系统发挥的作用直接的有关系。如果你开车,北京的某一个地方出现了严重的交通拥挤,你就可以收到相关的短信息,提示你现在什么地方堵车,这套系统把手机短信与整个应急信息平台整合到一起了。

第八,为了改变电子政务系统运行中的双轨问题,2008年,有关电子政务建设中法规的清理和修订,将会有明显的推进。一个基本事实是,许多地方都构建起很多的网上受理和办事系统,但在运行中,基本仍然是“双轨制”:一方面网上可以受理、查询甚至办理,但在法律法规没有跟进的情况下,纸质的文件还无法取消,法制建设滞后于电子政务的系统建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需要在实践中改进。

第九,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前台统一,体现以人为本”,“后台整合,强化互联互通”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将受到更广泛的重视和关注,而关注的内容不仅仅体现在要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而且要进一步体现“前台统一、后台整合”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就是说,政府门户网站前台有多大功能,最终取决于后台的整合和互联互通。要构建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不能各自为政;而后台要通过互联互通提供强大的支持,这样的门户网站才有更强大的三重能力。这就是要真正提高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服务能力、网上办事能力和政府与公众的互动能力。

    第十,探索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律,将在实践中不断深入。应当看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实践,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总体来说,探索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律,才刚刚开始。如何在实践中走出一条“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的电子政务建设道路,如何在中国这样一种体制下探索中国电子政务的基本架构,依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前几天在北京大学举办了一个“电子政务架构”的研讨会,大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看法,值得总结。这中间,既包括电子政务建设道路,电子政务的基本架钩,也包括电子政务的安全、标准、管理体制等保障体系。因此,探索在中国体制下电子政务的“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的电子政务建设道路,做到少花钱,办大事,并让这条建设道路与我们保障机制有效对接,是我们在2008年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