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点鼠标,分布在20多个营区的情况一目了然,所有重点目标实现远程可视化监控,足不出户就能准确判断上千公里通信线路上的故障,通过视频即可指挥工程技术人员远程排除故障……济南军区某通信总站充分发挥网络功效,将“网络神经触角”延伸到不同工作要素,实现了技术支援“远程化”、训练教学“可视化”、值勤管理“网络化”的目标。
建网:连通“信息孤岛”
“维修中心,济南方向通信设备发生故障,请求远程技术支援!”
“我是维修中心,请把摄像头对准告警设备。”随着镜头一闪,投影屏幕上显示出告警部位一幅幅通信电路图,维修中心会诊组在工程师孙建东的带领下,分析故障、实施排除。3分钟后,告警解除,线路畅通。这是笔者在该站三级维修中心看到值班人员利用“值勤训练综合网络管理系统”进行远程技术支援的情景。
几年前,当总站着眼部队建设发展,提出建设本站值勤训练网的设想时,曾引来一片怀疑甚至反对的声音。党委会上,总站政委李士伟慷慨陈词:“我们地处大城市,有先进的通信装备,有一批高素质通信技术人才,我们不能无所作为!”
借助兄弟单位和驻地装备生产厂家的资源技术优势,立足现有的通信网络以及各营连、哨所已有的计算机终端,充分发挥冗余通信信道资源,总站投资100多万元,铺设了一套集值勤管理、远程技术支援、视频会议、网上教学、视频点播于一体的综合管理网络系统,把一个个彼此分散独立的“信息孤岛”链接成一座“训管大陆”,由网络中心这个“中枢神经”统一训练、管理、监督,工作效益明显提高。以前单独驻防的班排哨所因为单位小、人员少,往往成为“两个经常”工作中的“边缘地带”。如今,通过“值勤训练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小、远、散、偏单位共用网络信息资源,下载文件、点播多媒体教学课件,拓宽了官兵获取知识的渠道,“两个经常”得到了加强。
用网:便利官兵生活
“那不是咱们连的王晓锋吗?”四营二连战士饶成一眼认出了屏幕上的战友。
11月下旬总站组织了“庆十七大卡拉OK大家唱”比赛,考虑到偏远哨所的官兵无法现场收看比赛,总站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将比赛画面及时传到各单位。
近两年来,总站始终围绕“如何提高军网使用效率”做文章。能通过局域网办的事、开的会,就在网上进行;不管是一般性的通知、公告,还是车辆派遣、请销假、工作安排等,都通过网络来完成。同时,立足现有条件,加大对野战条件下信息化指挥手段的研究探索,研制开发便携式多功能业务综合一体机,实现了野战条件下通信、网络、数据交换一体化,不管部队走到哪里,网络、视频就能通到哪里。
该站还充分发挥网络系统的教育、学习、训练、咨询、监督和娱乐六大功能,认真抓好应用。他们设置网上教育课堂,运用视频系统组织教育实施;建立网上图书馆,官兵足不出户就可以“博古通今”;设立“律师信箱”、“心理咨询台”,开展法律、生理、心理咨询,维护官兵权益,建立“公告栏”,对战士考学、入党、学技术、士官选改等热点敏感问题,上网公布条件、程序、数量和结果,接受群众监督。为及时掌握官兵的呼声,他们还在网上设立了总站领导和机关部门信箱,通过网络与官兵“对话”。
管网:确保信息安全
前不久,一场带有实战背景的综合演练在野外展开。指挥所通过网络下达作战指令时,突然告警铃声急促响起。几秒钟之内,指挥所与一线作战分队联系中断。技术人员迅速启动应急机制隔离病毒源,逐项进行数据备份,对病毒库进行检查,使各要素很快恢复正常,一项项指令迅速下达。
“安全连着战斗力。必须严密防范,排除各种可能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和隐患。”为此,他们从设备维护、人才培养、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举措。
设备的良好性能是保证网络安全运行的基础。在有线室,网管中心坚持对所有光缆干线线路、传输信道、通信设备进行在线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交换室,网络管理员则对重要部位24小时不间断检测。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在全站广泛开展计算机、网络知识学习,并通过定期举办信息化工作能力大比武,培养出一批网络人才。
与此同时,总站对全站微机统一编号备案,对文件存放统一管理,设立专门用于技术交流的BBS,对局域网的硬件和软件及时进行升级优化,确保军事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