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技术在现代火灾调查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消防在线 更新时间:2012-04-14

 河南平顶山消防支队 |作者: 王 宇


火灾事故调查工作不仅是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基础性工作,而且由于火灾本身的破坏性和人为的破坏性(救火、伪造现场等)等原因,也是一项艰苦、细致和十分复杂的工作。加之各种新技术、新产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火灾事故呈多发趋势,火灾事故调查的任务越来越重,火灾原因也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一旦发生火灾,要及时、科学、准确地调查、认定火灾原因,就必需提高火灾原因的鉴定能力。作为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消防工作,只有把现代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火灾事故调查中去,为火灾事故调查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彻底改变凭经验、凭主观开展火灾事故调查的旧模式,才能提高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这就对当前的火灾事故调查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就新技术在现代火灾事故原因调查中的应用作以下探讨:

一、 现代信息技术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对社会生活影响的日益加剧,而作为消防工作前沿的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受到的影响也更加显现,当前的火灾事故调查只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1、 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为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火灾现场勘查记录中的应用

根据火灾现场勘查程序(简称4431程序),在火灾现场勘查中,要对勘查作好记录,包括整理现场勘查笔录、制作现场图片、绘制现场图。对一些较大火灾现场往往呈立体状态,火灾蔓延痕迹有时很难确定,在火灾补救后,火灾调查人员利用照相机、摄象机等工具很难真实地反映当时火灾现场的实际情况,无法完整全面记录。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的远程摄相头技术,在火灾扑救过程中消防员通过头盔自带的摄相头全程记录火灾扑救过程的情况,利用先进的红外照相机拍摄下火灾蔓延的真实画面,火灾补救后再使用先进的数码照相、数码摄相机,全面完整地拷贝火灾现场真实的情况,将所有信息资料输入计算机通过整理绘制成立体资料,再配上语音说明,能够完整地、客观地、形象地反映现场情景和具体事物的状态,对于准确、定位地反映火灾现场位置和周围环境,以及现场内部平面结构、设备布局、烧毁物的状态、起火部位以及它们相互关系等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与传统简单的火灾现场图和现场勘查笔录形成鲜明对比,能让人对现场情况达到一目了然,对认定火灾原因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 现代计算机信息网络在火灾原因认定中的应用

火灾调查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物理、化学、电工、传热、摄影、摄像、法律、刑侦等诸多自然学科和边缘学科,火灾调查人员不可能对所有的知识都掌握的很牢固,特别是对一些新型工艺、一些新产品性能及技术指标并不了解,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咨询专家或者上网查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解决这个问题,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中国消防在线、消防人、天津科研所等网站),建立网上解决难题和疑问的平台。为迅速、科学认定起火原因提供技术保证。

3、 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火灾档案中的应用

火灾档案是纪录火灾事故的原始资料,它客观地记载了火灾原因认定的根据和火灾损失、人员伤亡以及经验教训等内容。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火灾事故的原始资料数据转换成数码影像资料,刻录成光盘,便于保存和携带,通过网络可以方便交流研讨,通过播放数码实况影像和图片能够起到教育群众、加强消防法规宣传、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

二、化学识别模式技术在火灾调查中的应用

火灾的残留物以其存在的成分、状态、形貌、特性等参数来证明火灾发生的原因和事实。对火灾残留物进行分析,就是要研究各种物证的形成过程,找出它们的本质特征,并利用这种特征证明火灾发生发展过程的事实真相。火灾现场是多参数、多变量的复杂环境,在进行火灾调查时,同时进行多种火灾残留物成分分析,并考虑多种影响因素,这样得到“多变量”数据系统,这其中包括有用的数据和无用的数据, 这增加了从中获取有用信息的难度。化学模式识别正是通过“多变量”数据的内在相关特征信息进行分类判别,建立了一种适用于物质本身特征的类识别方法,识别过程用精确的数学模型予以表达。模式识别技术最擅长的就是处理“多元”的“二维数据”,常用的方法包括Fisher判别分析法、Bayes判别分析法、相似分析法(SICMA)、聚类分析法、KNN法、最小生成树法等。将模式识别技术应用于火灾残留物分析的复杂数据处理,通过提取和处理数据,对高维分析数据系统进行缩减,排除干扰,确定目标,进行数据挖掘,解释模式并将知识用于实际的火灾残留物分析结果的评价。具体方法可以通过显示方法技术通过数学变换,使得多维数据结构能在较低维数的空间重新描述;应用无监督模式识别技术对样本间的相似性进行样本分类;应用有监督模式识别技术,使用已知类别的样品作为学习器导出分类规则,并用于对未知样本进行分类;建立火灾残留物分析判断模型,实现在复杂火场分析数据库中的有效数据挖掘;将判断模型应用于未知样品的分类判别的预测并验证。

三、数值模拟技术在火灾调查中的应用

用数值模拟技术计算壁面燃烧痕迹,通过模拟壁面痕迹对火灾调查提供依据,并用于火灾调查。通过程序计算得到计算结果,直接通过smokeview软件显示,使其结果显示更加直观、方便。通过计算壁面热解痕迹,初步总结痕迹形成规律,通过多种工况的计算与文献比较,再现火灾蔓延过程,建立火灾场景,用于作为调查室内火灾起火点位置、火源功率、原始环境的依据,为火灾调查提供帮助。并把该方法试用于真实的火灾情况,计算结果与现场调查是否一致,验证调查结果。不仅可以给火灾调查提供理论支持,还可以为现场火灾调查提供大量数据库,为火灾调查逐渐实现定性向定量研究发展实现转化,以指导火灾调查。

四、显微分析技术在火灾调查中的应用

电气短路火灾是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如何鉴别是短路引起的火灾,还是火灾引起的短路,是当今火灾鉴定技术中十分重要的内容。20世纪末,各国充分利用显微技术对痕迹物证进行分析,美国用其外观形貌和金相组织特征来鉴定短路熔痕和火烧熔痕;瑞士利用对导线熔痕外表面进行成分分析,来鉴别,我国80年代以来也完成了短路痕迹形成原因技术鉴定方法,提出了六种代表性的技术鉴定方法,即:宏观法、成分分析法、剩磁法、金相法、微观显微法、模拟实验法。自从1933年德国Ruska和Knoll等人在柏林制成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后,几十年来,显微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并运用到科学领域。如透射电子显微技术、扫描电子显微技术、场电子显微技术、场离子显微显微技术、低能电子衍射显微技术、俄歇谱仪显微技术、光电子能谱技术等。这些技术在火灾鉴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LEED及X射线衍射等衍射方法要求样品具备周期性结构、光学显微镜和SEM的分辨率不足以分辨出表面原子,等都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的缺陷。 随着扫描针显微技术的出现,使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