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静妆
摘 要:简述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变化,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馆藏资源数字化、深化信息服务工作、提高馆员的素质和信息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服务;信息资源共享;馆员素质 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下,社会各方面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图书馆也毫无例外地经受着巨大的冲击,校园网的开通,网络化的普及,自动化集成系统的采用,使读者对信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图书馆封闭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网络环境下读者对信息的需求,而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又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交换环境,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开创了一个广阔的前景。
1 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化 以电子化和网络化为特点的现代图书馆,馆藏资源不仅以有形的形式存在,更以电子信息这种无形的形式存在。Internet、光盘以及各类联机检索方式的普遍应用,使图书馆的服务在不断发生变化。图书馆服务从最初的手工检索、文摘服务发展到为用户提供远程全文多媒体信息服务。可见,图书馆成为了用户的信息代理人,为用户提供的信息源拓宽到外部的在线数字信息资源。也就是说,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将成为信息导航员,指导读者快速准确地在网上查找和获取信息。由于电脑的普及,网上检索费用越来越低廉,网上存贮和输出信息变得切实可行,图书馆不再仅仅依靠馆藏和实体场所服务,而是主要依靠在线资源为具体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在网络环境下,人们只要借助网络上任一终端,轻轻点击一下鼠标,就能获取所需的信息,而且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此时,图书馆的流通量即是在线资源利用的次数,到馆率将按访问图书馆网页次数计测。例如,借阅工作,以往用户必须亲临图书馆进行借阅,而现在馆藏资料大多已数字化,被存储在图书馆的服务器上,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终端进入图书馆网页,对馆藏信息进行检索,还可以将所需的信息复制到自己的电脑中进行“外借”。
2 网络环境给图书馆信息服务带来的变化 在网络环境下,由于馆际互借、联机访问、远程登录等资料共享方式能够顺利实现,图书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追求那种独立完善的实物馆藏体系,而是以网络资源为依托,广泛交换文献信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变化概括起来有3个方面。
2.1 信息服务方式的变化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的信息意识日渐增强,对信息需求和使用日益普遍,信息需求从单一型、专业型向各行各业及生活领域扩展,形成了全方位、综合化的态势,从过去单一的文件借阅服务,转向既要书本式文献借阅服务,又要有联机检索和光盘检索服务,还要有信息咨询和培训服务等一整套信息服务。读者从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中所获得的信息,亦不再仅满足于印刷型文献,而是希望能尽可能多地获得网络信息和多媒体信息,如数值型、图像视频型、软件型等各种数据库等。这种基于网络形成的信息需求,只能依靠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才能得以满足,所以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内容也从传统的印刷型事实馆藏转向以网络信息资源为主。这种变化要求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水平上,必须探索基于网络咨询服务的新路子,针对读者的需求,提供全程性、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包括信息内容和获取信息的技巧、方法等多方面的服务。
2.2 信息服务人员的角色变化 21世纪图书馆员的社会角色将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在人们正在从不同角度对图书馆员的社会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如信息资源的管理者、信息资源的传播者、信息识知的教育者、信息领航员等等。这些不同描述,说明了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也反映出了社会发展对于图书馆员新的期望和要求。在未来社会中,图书馆员所扮演的多重社会角色将由图书馆各个业务岗位的工作人员共同担任,既有相互交叉,又有不同侧重。对于处在图书馆工作前沿和直接面向社会的信息服务人员来说,其扮演的社会角色将由原来的“文献资料的传播者”向以“信息资源的导航者”为主的多重角色转变。当今网站繁多,网上信息五花八门,鱼龙混杂,要使读者在网上海量的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还真不容易。作为图书馆员,应将网上信息筛选、整理,使无序信息有序化,注意收集具体的检索网址,加大信息服务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并辅导读者进行自助式服务,使图书馆员在工作方式、工作价值和工作效率等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在此基础上建立导航站,将网上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使读者对其访问时,导航站指引读者到特定网址迅速、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
2.3 图书馆信息服务对象的变化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对象只限于本地区、本校的范围,而网络的兴起使得“无墙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成为可能,打破了用户范围的局限,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全球的任何用户都可以享受到网络上任何一个信息机构所提供的信息服务,可以从更广阔的范围内获得信息。
3 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发展对策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已逐步地向电子化、虚拟化方向发展,面对网络化信息服务的发展,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方式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在网络环境下改变传统服务观念,拓展图书馆信息服务新的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1 转变观念并积极参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首先必须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旧的馆藏资源保障模式,建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新体系;其次,要加强虚拟图书馆的建设,积极开发利用网上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第三,要加强横向交流与协作,发挥图书馆界整体优势,走“分散建库、集中联库、分散服务、资源共享”的联合建库道路。这样既可节省书刊采购经费,避免重复劳动,又可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从馆外获取文献和信息,通过因特网建立与全世界图书馆联网的资源共享局面,实现资源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国际化。
3.2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 数据库、光盘和网络上的电子信息资源与传统的文献信息相比,其传递方式是不同的,信息资源必须转换为机器可读形式并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实现存取。因此,信息基础设施的改善是搞好信息服务最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也是实现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化的前提。高校图书馆拥有古今中外的文献珍品和世界各学科的尖端科学成果,要充分体现这些价值连城的馆藏资源,必须转变观念,实行从“借阅”服务到“检索”服务的转变,从单纯文献管理向开发知识信息转变,实现“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方向转变。建立馆藏数据库,实现馆藏资源数据化,通过建立完整的书目和文献数据库,把这些馆藏资源揭示出来,为读者所利用。要以重点学科为中心,以原始收藏为支撑,将馆藏特色和珍贵文献数字化,构成图书馆具有特色的藏书体系,并将其整理为适应教学科研需要的书目、文献、文摘、全文数据库,并提供上网服务。
3.3 深化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目前图书馆面临着传统信息服务和网络信息服务的双重任务,传统图书馆对信息揭示与加工,仅限于一般性、浅层次的文献服务,读者一般只能获取一次文献,远远满足不了广大科研工作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因此要求图书馆员对信息文献进行深加工,将检索获得的各类信息分门别类,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过滤、分解、梳理以及综合归集,并编制与之相配套的二次、三次文献,通过加工、整合,形成特定用户需要的序列化的有效信息,为科研人员提供高深的专业情报数据和信息服务。建立特色数据库,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创造一个适合网络化需求的信息服务方式,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计算机检索服务、远程服务等,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速度和效率。
3.4 提高馆员的素质和信息服务能力 现代化的网络需现代化的人员来操作,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员来驾驭网络技术,再先进的网络也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现在因特网上的信息90%以上是外文信息,如果专业人员只懂得图书馆学专业知识,而缺乏外语知识,就很难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外最新科技信息,其信息服务的能力将大打折扣。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抓图书馆学专业培训的同时,要加大力度抓外语培训,培养既懂网络,又懂图书馆学专业,还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用户需求,提供高质、高效的现代信息服务。只有加强继续教育,提高馆员的素质和信息服务能力,图书馆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参考文献 [1] 王建平.网络化信息服务的特点、趋势及图书馆的对策[J].中国信息导报,1999(8):27-29. [2] 张利,吴慰慈.21世纪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发展趋势[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4):47-49. [3] 曹冲凌,张爱萍.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所面临的挑战[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0(5):28-29. [4] 董秀敏.大学图书馆的信息与信息资源建设前瞻[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2):53-55. [5] 曾蓝芳.网络环境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与对策[J].图书馆论坛,2002(3):81-82. [6] 林慧英,刘昕.试论现代信息情报服务对图书馆人员的要求[J].现代情报,2002(10):26-28. [7] 张岳伦.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0):141-142.第一作者简介:郭静妆,女,1963年9月生,1987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外语系,讲师,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图书馆,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燕岭路495号,5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