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艳芬
摘 要: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培养和提高馆员的人文素质需要从5个方面入手,一是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二是业务技能与素质的提高,三是图书馆文化的培养,四是馆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五是馆员的终身教育。 关键词:人文素质;高校图书馆员;网络时代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异常迅猛,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革命正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生产、存储、传递和利用信息的方式。高校图书馆逐渐由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方向转变,数字图书馆将成为信息时代图书馆建设的主流。为了做好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飞跃的准备工作,仅凭借现有的高校图书馆硬件设备和固有的信息资源是远远不够的,首要的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员队伍。 个人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和能力的积累,馆员的素质形象是馆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等素质的综合体现。一个人吸取了渊博的知识,他在处理读者的问题上就能得心应手,馆员在对读者的服务中所体现的学识和才能,将通过读者对馆员的信任、敬佩、接受、赞扬中折射出来,高校图书馆应该注重对馆员进行素质方面的引导与培养。
1 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高校图书馆是时代的学术部门,是知识的殿堂。高校领导应注重强化职工的思想理论素质培养,不断地组织馆员学习活动,并定期联合召开读者座谈会,搭建读者和馆员之间的桥梁,使高校图书馆起到传导信息、教育读者的目的,净化读者的心灵。一位高素质的员工,他(她)在工作中所体现出的价值,并不仅仅是完成了现有的本质工作,还在于他(她)是否用自己一定的思想境地去启迪、引导、说服、教育读者的理论修养。假如每一位员工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最平凡的服务、最朴实的语言、最高尚的情操、最得体的举动、最美丽的微笑,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位读者和每一位同仁。另外,自己也要不断留心学习和关心政治,具有坚定的立场,尤其在网络时代,知识庞杂,要时刻保持明晰的思维,不断地加强自己的鉴赏和辨别能力,学会对知识的吸收与扬弃,将对读者起到正确咨询和导航的作用,真正把高校图书馆的学术文化氛围准确、充分地发挥出来,实现高校图书馆的价值。
2 业务技能与素质的提高 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加强高等教育的信息资源建设、采取现代化信息技术、提供高水平的文献信息保障和服务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不但要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它本身也将是素质教育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另外,根据情报专家的统计,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隔4年就有75%的知识被更新,也就是说一名大学生进校第一年所学的知识到大学毕业时已有75%需要更新。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如何把不断更新知识传输给读者,怎样传输,方式如何,值得我们去思考。馆员不仅应具有解答各种类型读者的疑问和咨询的能力,还要有信息处理、加工、整合、筛选等网络技术处理能力,真正成为高水平、高素质的多学科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另外,图书馆的所有工作是持续的、系统的,是每位图书馆员都要重视的,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地借借还还。过硬的图书馆业务素质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馆员不懈地学习与努力,自学或是系统学习图书馆专业知识,经常浏览图书馆网页和图书馆发展学术动态。馆员应运用最新的学术思维和眼光共同关心图书馆发展,经营图书馆事业,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思维能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自己已有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和不断探索的新知识结合起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不断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外语水平,注重开发外文原版图书。此外,需要借鉴并学习国外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工作经验,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用动态的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来思考和分析学术内涵,培养一批专业学术队伍,让图书馆在高校的地位得到提升和重视。
3 图书馆文化的培养 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中,有许多因素与图书馆发展共存亡,但是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所体现的文化素质却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作为馆领导要不断强化职业理想、群体意识、价值观、奋斗目标,明确馆员的工作职责和要求,使每位馆员在本职岗位上都有明确的定位,既要有分工,又能够密切协作,把工作打点得井井有条,把科学化的管理与精益化的管理结合起来,把爱岗敬业精神贯穿于每个馆员的岗位责任中去。同时,在工作中,馆员之间、馆员与读者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是进取的力量,馆员生活在一种温馨、团结、协作、向上、追求并举的高校馆文化氛围中,将会进一步激发和提升高校馆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另外,不断开展树新风、学先进、比先进、超先进的活动,要充分利用模范效应,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和带动馆员的积极性,从而使图书馆文化增添新的魅力。敬业的力量将是一块无形的磁石,深深吸引着读者,当读者走进图书馆时,将感受到的是优雅的礼貌用语、人文的细微服务、多层次的解答咨询、得体美丽的馆服、统一的挂牌服务、秩序有加的图书馆文化制度,在既有灵活性与制度性并举的协调统一下,实现我们高校馆的价值理念并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地位。
4 馆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所谓心理素质是人在感知、想象、思维、观念、情感、意志、兴趣等多方面心理品质上的修养和能力。在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中馆员与读者的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馆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注重与读者的沟通与交流,在规范自己的行为与语言中,树立一切为读者的理念。人是一种带有情感的主体,如何更好地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如何去对读者做到一种关怀,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用自己工作的真情实意和奉献体现对读者的关怀和热爱。尤其是在对待读者的态度上,关系到图书馆的对外形象与声誉,因此要建立和谐的主客体关系,提升服务档次和管理水平。馆员应做到充分了解读者的心理需求,建立尊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即是严师,又是朋友,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真正做到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时刻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的氛围不仅是学术的,还是温暖的、优雅的。和善与细腻、周到与热忱的读者服务,就像星星之火,却能够形成燎原之势。 5 重视馆员的终身教育 知识是什么?知识是一种力量,它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馆员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知识面,能够给读者释疑解难、益智增效,给读者以知识的力量。馆员的知识越丰富,专长越多对读者产生的影响力越大。另外,广博的知识和娴熟的专业能力可以进一步丰富人格内涵,形成个人独具的人格魅力。网络时代对我们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工作中,始终如一地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信息咨询,是我们每一位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作为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就不能坐等读者上门,应当具有竞争意识,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让自己的思维、智慧、学识跟上时代的步伐;具有紧迫感和时代感,不断加强继续教育。第一,高校馆员不能闭门造车,要走出馆门,学习和借鉴先进馆的经验,对需要系统培训的专业可以通过自学或是集中培训的方式;第二,高校馆可以针对自己员工的素质水平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讲课;第三,聘请有关专家与权威人士进行讲座,以利于开拓馆员的文化视野;最后,还可以利用引进图书馆专业人才或是高层次学历人才,唯有如此,图书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才会大有作为。 总之,时代在进步,高校在发展,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重视,为了与网络时代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相辉映,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就要用高瞻的思维、渊博的学识、无私敬业的精神、精益的人文关怀与服务理念、崇高的追求与进取来共同打造我们未来辉煌的图书馆事业。相信,经过每一位馆员的不懈追求与努力,高校图书馆将会有更加灿烂和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金珠.图书馆的核心能力源于职业精神[J].图书馆杂志,2005(9):6-7. [2] 赵红.图书馆公共关系概论[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第一作者简介:李艳芬,女,1965年8月生,1996年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电气化专业,1999获得中国农业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在职研究生证书,馆员,山东理工大学东校区图书馆办公室,山东省淄博市,25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