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 以信息化助推又好又快发展
来源:新华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姚万华  

  信息化是党在新形势下审时度势之后投下的一着带活全盘之棋,它既是未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现实途径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论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将通常所说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并首次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崭新命题,意义十分深远。全面贯彻十七大报告中关于信息化的战略思想,对于我们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演变成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全面、深刻。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产业分工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深刻改变着全球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重塑着世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

  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由此可见,信息化是党在新形势下审时度势之后投下的一着带活全盘之棋,它既是未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现实途径。

  信息化将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在现行的测算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许多的综合指标都与信息化直接相关,如发展动力指标、收入指标、教育指数、农村生活、幸福程度、公共管理等。在我省确定的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值中,提出了居民信息化普及程度的指标,具体包括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和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信息化已融入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众多领域,成为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标,并呈现出进一步扩展和渗透的态势。因此,信息化将成为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离开信息化谈小康和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的。

  信息化将渗透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十七大报告对信息化建设提出许多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在发展民主政治方面,强调要求“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坚持“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进一步明确了电子政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文化发展方面,将网络文化作为“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提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要求有关部门管好网、用好网。在民生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要求“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和“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充分显示出信息化对于公民教育、党员教育的重要作用深受关注;发展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将成为信息化应用重点突破的关键领域。

  信息化将是破解众多关键难题的切入点、突破口。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又好又快的轨道,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如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解决得不够好,政府自身建设存在一些问题等。十七大报告将信息化作为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并举的重大战略任务,有助于各级政府重新审视和评估信息化战略的作用,有助于社会各界把信息化作为对当前工作有着普遍意义的任务来认识、思考、推动,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发展和管理理念,促进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社会和谐、文化繁荣。

  信息化是促进其他“四化”的重要基础力量。在十七大报告中所蕴涵的“五化”战略任务中,“信息化”除了本身是基础性战略外,对其他“四化”具有融合、渗透、覆盖及互动等作用。从工业化来看,工业化与信息化互相融合,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城市化来看,信息化与城镇化互为基础,城镇化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发展空间和场所,而信息化则是城镇化的提升机和倍增器。从市场化来看,信息化对市场化进程进行全面渗透,更好地发挥引导生产、组织流通、市场辐射、自我调节的四大基本功能,更加快捷地优化配置资源,更好地发挥市场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国际化来看,信息化对国际化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服务上,通过信息化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当前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尤需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深入学习,重新认识信息化的重要地位。首先要解决好对信息化战略认识不够的问题,将信息化事业当成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系统工程来抓好、做好、用好和管好,防止把信息化当成利益牌、政绩牌来打的倾向。其次要深刻理解信息化对其他“四化”战略的基础作用,正确对待信息化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性。最后要全面认识信息化对小康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覆盖性,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活化剂”、“润滑剂”和“催化剂”作用,使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真正融合、渗透、互动起来。

  深入思考,重新评价信息化的发展位势。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明确信息化是覆盖全局的重大战略,需要重新认识信息化战略的发展位势、内在动力和外部环境,全面衡量信息化发展水平、判断所处的发展阶段、发现存在的问题,客观评价区域信息化发展差距,正确认识信息化发展水平是否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匹配、相适应,更好地解决信息化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深入研究,重新审视信息化的规划计划。《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对全国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方向、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进行了全面部署。各地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相继制定了适应本地信息化发展需要的战略规划。各地要对照报告要求,认真研究信息化发展趋势,正确把握信息化内在发展规律,重新审视本地信息化发展规划,判断是否存在标准过高或者要求过低的发展思路,认真修订不符合报告要求的内容,使之成为既符合报告精神、又符合本地实际的刚性要求。

  深入发展,着力加大信息化的推进力度。信息化重大项目建设是信息化事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事关信息化建设的全局和大局。要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加大必要的资金投入,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继续建设和完善金宏、金税、金财、金关等重点业务系统和四大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加快实施统一政务网络和标准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政府部门在经济调节、环境监测、社会信用、公共安全、应急响应等领域中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形成政策合力,提高决策质量。要妥善化解各方矛盾,加强金融、能源、食品药品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信息化重大应用系统建设,提高政府监管市场、服务公众以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真正发挥信息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体现信息化的特点和优势,让全社会共同分享信息化带来的好处。

  (作者为江苏省信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