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的信息素质教育
来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者:徐厚凤

摘 要: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对读者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高职院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指出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读者素质;信息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在21世纪处于战略主动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知识经济的浪潮正扑面而来,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未来信息社会中信息利用的主要群体,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在大学生中加强信息素质(1nformation Literay)教育与培养,以带动全社会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因此,图书馆应高度重视对读者信息素质的培养。   

1 对读者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信息素质就是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分析、利用、创新的能力。在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不仅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也是其肩负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   

1.1 对大学生读者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权国的转移》一书中指出:“谁掌握了知识和信息,谁就掌握了支配他人的权力”。可见,在信息社会中,人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的能力,已是人们在信息社会中不被淘汰的必备素质。因此,加强信息素质教育已成为大学生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在信息社会里,谁的技术创新能力强,谁拥有创新型人才,谁就能赢得发展优势,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要勇于创新。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而且有利于加快全面建设我国小康社会的步伐。   

1.2 对教师读者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的责任    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加快,知识和信息的时效性越来越强、半衰期日趋缩短,大学所学的知识很快会过时,所以,增强自学能力和终身接受教育是人们必备的基本素质。大学教师在教育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本专业信息获取的途径,变“授人之鱼”为“授人以渔”,使大学生在思想上变“学会知识”为“会学知识”,以培养出具有高信息素质的学生。这就要求所有授课教师不仅要具备高深的专业知识,更要兼通图书馆知识、外语、计算机理论、光盘检索、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等知识,使自己首先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人。   

2 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    我国信息素质教育起步较晚,从一开始就和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使信息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行和实施。而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明确提出“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人的生存能力之一”,强调了信息素质对于个人、企业乃至社会的重要性。并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开始对从幼儿园到12年级直至高等学校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信息素质教育。    在我国,信息素质教育曾一度被片面地理解为是文献检索课教育,各高校开设文检课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文献检索方面的知识,课程设置大部分为考察课或公开选修课,课时设置多的为一个学期,少的仅仅为“扫盲”性质的讲座。虽然目前国家级重点大学已经把文检课列为必修课,但由于教材滞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单一、陈旧,更由于各高校对文检课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其他课程,而使文检课备受冷落;一般大学绝大部分把文检课列为考察课或公共选修课;而高职院校的情况就更糟: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1万余人,开设文检课的只有经济管理系所属的文秘专业,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1/200;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直到2005年才第一次在化纺系开设文检课,同样它也被列为考察课。    另外,一些高职院校师生获取信息知识能力比较差,信息意识淡薄,缺乏计算机检索文献知识,英文阅读能力不强,所以有限的资源利用率不高,一些老师在图书馆咨询的都是简单的一般性问题,查询资料也比较盲目,很难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   

3 高职院校图书馆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   

3.1 加快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高职院校一般多有中专升格或由大专、中专和成人高校合并重组而成,历史不太长,图书馆原有馆藏基础较差且随着学校的转型而不完全适用了。如: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创办“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随市场需求,面向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调节专业设置,由此引发了读者群体的不稳定和文献信息的短期效应。所以“短、频、快”成为高职院校信息需求的新特点;同时,“双师型”教师读者和能力型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也是多方位的。因此,高职院校的图书馆除重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外,还应加大对电子阅览室、光盘数据库、网络资源信息检索系统的建设,从不同角度满足教师学术型和技术型双重信息需求以及学生读者的基本需求,为他们良好信息素质的培养提供重要保障。   

3.2 加强文献检索课的建设    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肩负着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任,必须有条不紊地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教育。为了减少学生查阅资料以及获取信息而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图书馆工作人员就必须给予必要的指导,以便学生能从纷繁的文献信息资料中“准、快、精”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图书馆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对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和不同层次的信息素质教育。如对刚入学的新生,可以由图书馆专业人员开设相关的讲座,重点进行图书馆的应知应会教育,使新生掌握基本的文献信息检索方法,初步学会利用图书馆的各种文献检索工具,培养他们最基本的获取信息能力、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修养;对二、三年级的大学生则开设文献检索课,培养学生在专题调研方面的能力和对文献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学会利用计算机检索电子信息和获取网上信息的技能;对于高年级学生,图书馆则应面向他们开设各种高层次的专题讲座,结合毕业设计和相关课题,为他们作信息导航,向他们通报、介绍最新数据库及其使用方式,不断更新他们掌握最新信息的方法和途径,满足大学生对各种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并提高他们运用信息的能力。   

3.3 开展个性化服务    读者的性格各异,能力不同,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根据读者的特点,开展个性化服务,使其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如:年龄偏大的老师,他们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但对于近几年飞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困难,图书馆员则需比较细致地介绍图书馆新的信息结构,耐心指导他们上网检索;中青年老师既掌握本专业知识领域的最新信息、发展动向,又有较强的网上操作能力,图书馆员则需要为他们推荐专业书刊,介绍本馆新购进的数据库的检索方法,提供热门网站的链接等;大学生初涉专业领域,信息检索能力相对较弱,图书馆员则需要面对面地给予指导。图书馆在个性化服务中,不知不觉就培养了读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3.4 加强用户教育    互联网上丰富的情报信息资源使很多读者感觉无从下手,图书馆应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用户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阅读查询知识普及宣传,对老师、学生及时进行网络图书馆学和上网获取各种知识的技能的培训,帮助读者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读者本身的素质影响着他们利用图书馆的效果,因此,提高读者获取信息的能力应成为图书馆读者工作的重要部分。   

3.5 加强读者信息道德素质培养    信息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固然重要,但信息道德教育也不容忽视。图书馆的期刊阅览部和图书流通部,普遍存在着书刊被毁、被盗的现象,有的读者为了得到书刊上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为了省去抄写的麻烦或是为了节省复印经费,竟在阅览的书刊上开起“天窗”,更有甚者一偷了之;而在阅读的书刊上,随手记录家庭住址、电话、手机号码,随意标注、圈点画线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生、蔓延,这将是图书馆的不幸,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不幸。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开设一些法律课程是难以完成的,而应该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这个第二个课堂,在信息检索课中增加知识产权法规教育内容,定期举行知识产权法、大学生道德修养等方面的讲座;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宣传栏定期发布有关信息法律和保密法知识;由图书馆制作有关的法律知识不定期放入学校的局域网中,使学生能时常接触和了解有关方面的法律知识,使他们能自觉遵守一定的信息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犯罪等。   

3.6 与其他部门共同承担起信息素质教育重任    信息素质教育是一项长远持久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高校图书馆的责任,也是高校其他部门的责任。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在2002年由校人事处牵头,由计算机系的老师主持,为全校教职员工培训计算机操作及网络知识,随后举行“一级B、发E-mail、课件制作”等竞赛,效果显著,为全校教职员工的信息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在高校,应以图书馆为主,积极配合学校其他部门开展丰富多彩的信息咨询活动,如在学校校园网上开设信息咨询栏目,为大学生答疑解惑、指点迷津;在各院、系举办各种信息知识讲座,设立信息宣传周、读书宣传月活动;在图书馆主页上建立网上信息导航系统,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为读者提供便捷的网上查询途径。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信息意识,并且使他们快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创新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维佳.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6):54-55.    [2] 陈京莲.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5(1):178-179.    [3] 杜道.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1):79-81.    [4] 刘波.高校图书馆咨询馆员的素质要求和服务理念[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1):77-78.    [5] 易朝玲.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与信息素质教育初探[J].图书馆论坛,2005(2):214-215.    [6] 曾清秋,肖莉.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读者工作[J].图书馆论坛,2005(2):177-178.第一作者简介:徐厚凤,女,1962年2月生,1988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馆员,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江苏省江阴市锡澄路168号,21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