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人们为“大城市病”带来的烦恼而愁眉不展之际,近年来我国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中也冒出一些具有“大城市病”特征的不良倾向,而且其“症状”随着城市的规模越大、等级越高而表现得越为明显。
对于这一现象,笔者将它称之为政府门户网站的“大城市病”。
症状
虚拟世界里的“大城市病”在性质、内容等方面与其本意绝然不同,但两者在表现形式上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
第一,信息庞杂,检索困难。
谈起近几年才声名鹊起的“大城市病”,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拥堵”。由于经济发展,人流、车流激增,才引发了交通、环境、生活等一系列问题。
而国内一些大城市似乎习惯了现实的喧嚣,以至于喜欢将这种车水马龙不夜城的气氛也带到网上。打开它们的门户网站,看到的是一个被各种各样信息塞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的首页。内容遍及政务、新闻、旅游、招商,大千世界,包罗万象。在信息的表现形式上,也无所不用其极,各种弹出窗口、旗帜广告、动态效果……,恍然感觉是商场在搞促销。与国外政府门户网站冷冷清清、简简单单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信息的大量堆积所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查询与检索的困难。美国对政府网站的要求是用户可以在三次点击之内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而在我国的政府门户网站上,仅从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丛中找到相关的内容便要颇费一番周折,有时顺着“指路牌”一路走下去,或迷失方向,或又回到原地。
第二,子网建设,杂乱无章。
城市建设往往特别强调规划的重要性,因为如果没有科学、统一的规划,不仅会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也会导致违章建筑的滋生,对城市环境、交通带来严重破坏。
同样,作为下属各职能部门面向公众的统一窗口,门户网站在建设时至少应对其旗下各部委办局“子网站”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使之尽可能采用一致的风格,这样既便于管理也便于使用。
而目前各大城市的门户网站中,“子网站”往往表现得极不规范。例如华南某著名都市门户网站,点开其首页上的委办局链接,竟出现三种“子网站”形式:独立域名网站、二级页面、网站子域。各部门的域名、页面设计风格皆无规律可循,访问者每到一处,就得花一番功夫重新熟悉“环境”。
相比而言,一些中小城市的政府门户网站反倒有着良好的规划。以浙江慈溪(县级市)为例,所有的下属机构全部用统一的二级页面形式列出,各个部门的域名都按统一标准规定,每一个页面均以统一的式样,列出该机构的编制职能、最新动态、历史资料、办事指南……,简洁明了而又一目了然。
第三,互动交流,反应迟钝。
在中小城市生活的人往往很难理解什么叫“堵车”。虽然城小路窄,但中小城市车流少、道路简单,没有那么多立交桥、单行道,通行反而畅捷。
网站建设同样存在着上述问题。如今的政府门户网站大都有信息的双向交流能力,但根据笔者在平时工作中经常跟政府网站打交道的经历来看,但凡有网上交互功能的中小城市门户网站,其信息交互的界面更加友好、反馈更加快捷,对一个问题的回复最快两个小时,一般不会超过一天。
而一些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虽然网站规模更大、功能更多,但交互性不见得比中小城市更好。由于结构复杂,交互界面的友好性不如中小城市,很多情况下,问题还不能直接提出,需转到对口的职能部门网站上方可进行。其门户网站仅起一个引导作用。信息的反馈时间也相对较长,石沉大海、杳无回音的情况也相对较多。
症结
纵观网络“大城市病”的三大表现,人们会觉得奇怪,大城市较小城市而言,对信息化的重视往往更足、投入往往更大,起步也往往更早,为什么在表现形式上会给人以一种适得其反的感觉?这里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主观上对政府门户网站的定位不明、思路不清是导致门户网站信息杂乱无章的根源。
对政府部门而言,建设门户网站,首先有必要搞清楚门户网站的定位和职能。政府门户网站代表着一级政府在互联网上的形象,是展现地方特色的窗口,是服务一方百姓的门户。因此,它的首要职能应是“服务”。具体来说,服务本地公众使之能通过网络了解相关的政令信息,办理一些简单事务,服务外地游客使之了解城市特色,了解有关招商引资上学定居的具体规定等。
明白了这一点,门户网站上应该放哪些信息?网站结构该如何规划?等等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相反,如果忽视这一点,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做新闻、娱乐、商情等信息上,显然是颠倒了门户网站的“本”与“末”,不仅使网站逐渐丧失其功用,也会给政府的日常维护造成严重负担。
在去年召开的中国政府电子政务论坛上,已有专家提出质疑——“政府网站有没有必要放新闻?”。除了一些政府对门户网站的定位认识不清以外,好大喜功、贪大求全思想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大城市的自身特点是造成“大城市病”的客观因素。
中小城市在建设门户网站时同样也存在好大喜功、定位不明等因素。但是中小城市网站上“信息爆炸”现象要好于大城市,这是由于不同城市等级的特点决定的。规模越大、等级越高的城市,其视野往往更加广阔,其心理上可以承载的信息量就更多。例如,全国各地的天气预报放在任何一个省会城市网站上不会令人意外,但放在一个县级市网站上就会给人以牝鸡司晨的感觉。
因此,“大城市病”之所以成为“大城市”的特产,跟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密切相关。
大城市领风气之先,信息化开化较早,其信息化水平、程度要普遍高于中小城市。但也正是这一点,客观上为门户网站建设造成了困难。一些城市在筹建门户网站时,其下属的一些机构早已有了自己独立的网站,甚至已有了一定影响。这些基础好的单位自然不愿意因为建立统一的政府门户放弃自己已有的应用,各方妥协的结果往往是——已建成的网站可以保留,未建的不再新建而由市里统一部署。这就造成了上文中症状的第二点表现。相比之下,很多中小城市在搞门户网站时,整体信息化水平基本上是白纸一张,新建比整合要容易得多。
门户网站建设是政府各部门之间关系的一次总协调、总梳理,与其说它是一项技术工作,不如说是一项管理工作。级别越高、规模越大的城市,其下属机构、人员也更多,在建设门户网站、沟通协调各方关系时,遇到的问题和阻力也成倍增加。而且网站建成以后,日常的运行、维护也不免繁文缛节、效率低下。一些中小城市门户网站为什么建得好,就是因为它分发挥了“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在获得地方领导的强力支持下,很容易把规划、指令推行下去,实现对下属机构的统一管理。而且由于部门少,机构简单,往往一个只有几个人、十几个人的信息中心便可撑起网站包括网上交互在内的日常维护工作。
出路
了解了病症、病因,再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但是,主观认识上的不足容易弥补,导致“大城市病”产生的客观因素又该如何解决呢?
不久前,北京市为治疗自身日益严重的“大城市病”,开出了一张“两轴两带多中心”的药方。其本质是要重新梳理城市功能,改变过去将城市的主要功能集中在几个主要城区的做法,通过建设“多元中心”的城市格局来消弭“大城市病”。
笔者认为,这一思路对解决互联网领域的“大城市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大城市家大业大,各部门信息化程度、水平参差不齐,管理、协调难度十分艰巨。
因此,建设门户网站时首先应考虑有一个总体的规划,保证各部门在不同条件基础之上能按照一个相同的方向前进。特别是要对各“子网站”的建设风格、功能结构等细节问题作出统一规划,以前我们在这一点上考虑欠周。
在此框架下,可以考虑改变过去由政府某一部门独立负责网站运行、维护工作的局面,多建几个“中心”。使它们可以不必到网站总体管理机关汇总,可直接负责门户网站相应领域的信息发布、管理、更新,并直接负责负责领域的信息交互工作。这样,既可以分散网站原运维机构的压力,也有助于增加各部门的积极性。当前不少地方已经在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目前的实践来看,由此带来的工作难点,是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分工规定、管理规定、监督机制、奖惩机制,这也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话题。
本文用很多笔墨谈了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在信息化建设时的差别,应该说,在信息化领域,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存在着很多共性,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总体来看,大城市的影响力、资源优势往往是中小城市所无法企及的。中小城市风景再好,却总不免“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真正能体现我国城市信息化最高水平、让更多民众享受到信息化的福祉、负载更多社会价值的——最终还是东西南北各大都市。因此,防治我国门户网站建设领域出现的“大城市病”,不仅是大城市自身的责任,更应引起全社会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