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时代的图书馆创新文化
来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者:梁立凤

摘 要:探讨了网络时代图书馆创新文化的意义,论述了网络时代图书馆创新文化的特征,提出了网络时代图书馆创新文化的举措。    关键词:网络时代;图书馆;创新文化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俄罗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事务委员会的文化革新委员会主席A·尼古拉耶夫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纪之交的创新文化”国际论坛会上强调:人类社会进一步的发展不能没有创新文化,人们对于经济、教育、管理和文化领域创新的敏感性,以及理解、支持这些创新并把它们转变为商品、服务的愿望与能力已经成为取得社会成就的决定性因素,创新文化——这是新世纪的战略资源。创新文化的潜力是多方面的:在经济方面,创新文化能够快速有效地利用新的科技技术;在教育方面,创新文化能够充分挖掘个人的创造力;在文化方面,创新文化能够优化传统事物和新生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图书馆借鉴这些创新文化,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   

 

1 网络时代图书馆创新文化的意义    文化作为人的创造物,是特定时代的人群在特定条件下生活方式的总和。因此,任何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定的时代背景。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火车头,信息取代能源成为社会最重要的资源,信息技术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引起了一系列高新技术革命。当今网络时代图书馆创新文化具有其特定的意义。   

1.1 激活图书馆的活力    图书馆自身的每一次变革,不管是全局的或是局部的,都给图书馆带来新的活力,如文献缩微化、视听化,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网络化都有力地推动了图书馆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只有进一步优化和深层次开发图书馆信息资源,使其成为数字化图书馆,才能满足信息化的需要。正如密歇根大学图书馆管理员约翰·威尔金所说的:“这是世界改变的一天,也许有人会担心,这是图书馆终结的开始,但我们必须这样做,这样才能使图书馆业恢复活力,更有意义。”   

1.2 提高互联网的价值并发挥互联网更大作用    现在的互联网上已有大量的数据库可供检索、查询、在线阅读,但主要内容是电子期刊、书目、文摘、信息、评论,系统的文献并不多,因而不能满足人们在网络上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系统科学研究的需要,互联网的价值无疑受到影响。如像美国网络搜索引擎巨头Google公司牵头与世界著名的5大图书馆合作,筹建全球最大的网络图书馆那样,读者储存的信息量特别大,选择的范围特别广,将吸引更多的读者上网,互联网的使用率、点击率会更高,其价值就更加明显。正如纽约公共图书馆馆长保罗·勒克来尔所说:“网络的发展对人类智慧的发展是一巨大的贡献。”   

1.3 充分发挥现有馆藏为社会服务的作用并实现资源共享    也许很多人有这样的梦想:足不出户,就可浏览世界各地图书馆的各种典籍。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个梦想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了。由单一的传统图书馆进入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相结合的复合型图书馆以后,利用图书馆的读者范围扩大,人群增多,限制减少。斯坦福大学图书馆负责人迈克尔·凯勒表示:“在未来20年内,全球知识绝大部分数字化,人们希望能在互联网上免费阅读,就像现在图书馆免费阅读一样。”   

2 网络时代图书馆创新文化的特征      网络创新文化产生于人类的网络活动,是人类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发展,因而它除了继承文化的共性之处,还具有自己的特性。   

2.1 开放性    网络文化是一种全球文化,计算机网络从最初的一个实验网发展到今天的全球因特网,其用户遍及全球各个角落,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计算机网络。因而,网络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者,没有国界,如果不加限制,全球所有的网上信息都可以“尽收眼底”。在网上,由于技术的原因,很难做到严格的审查,也不可能对所发布的信息进行逐一核实,人们都在一个绝对的环境下接受和传播信息,使得有用与无用的、正确与错误的、先进与落后的信息充斥网络,淫秽、色情、暴力、丑恶内容也在网上广为传播。   

2.2 多元性    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多样的文化,计算机网络分布区域广,用户庞杂,各用户都受各自的传统文化影响,各个国家、各种民族、各种背景的用户都自由平等地交流。这对接受新鲜事物迅速,崇尚自由民主平等的读者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促使读者多元化价值观的形成。    

2.3 快捷性    网络文化是一种发展迅速、传播迅速的文化,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获得迅猛发展,其原因就是因为其信息传播方便、快捷、传播效率远高于传统传播媒介。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全世界的任何大事,这种优势是电视、广播等传媒难以比拟的。   

2.4 免费与公平服务性    免费查询、阅读符合图书馆目的。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将它“视为一个提供公共利益的机会”“使之让全世界读者可免费获取”。这是对传统图书馆公益性原则的充分肯定,它有利于科学技术文化的交流与普及,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5 资源共享性    网络文化突破了一馆发展的旧模式,建立了一个多馆合作、多行合作、多国合作、跨区域合作的新模式,将人类几千年来的信息资源集合于一体,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使一馆资源不仅供本馆图书馆读者使用,同时也供互联网上的全球读者使用。   

2.6 高科技性    网络文化是一种高科技的文化,网络文化以网络及网络行为为载体,与传统文化相比,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高科技性,这不仅是因为计算机网络本身就是一种高科技产物,而且与传统文化相比,它要求行为人也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    3 网络环境对传统管理文化的冲击    20世纪中期以来,传统图书馆就处于不停的变革之中。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的影响更是全面性的,图书馆的工作方式、服务方式、组织方式、馆藏发展、人员角色以及运作方式等都受到强烈的冲击。因此,稳定了相当长时间后的图书馆管理文化也处于调整和变革之中。    (1)在图书馆管理的目的方面,传统图书馆对网络技术基本上表现出积极接受并全力推广的态度。另一面,网络时代的图书馆馆藏观念发生了变化,图书馆物理馆藏的地位下降,但新馆藏观念遭到图书馆传统管理文化的抵制,大多数图书馆馆藏方面仍然以印本文献为主,对文献传递等馆际互借活动仍然有所疑虑。但网络技术已经为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    (2)在图书馆的决策模式方面,图书馆管理的金字塔结构在网络环境下日益显现出僵化、缺乏灵活性的弊端,由于图书馆处于变化多端的环境中,管理必须能够随时增添新的功能和服务方式,如果仍以层层汇报方式来沟通,用高层决策模式来应对不停变化的工作,那么,传统的决策模式将会使网络技术的运用效应大打折扣。为了适应网络环境,图书馆必须提倡自我参与式的决策模式。    (3)在对图书馆员的评价和管理制度方面,由于网络环境对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提高,因此,图书馆对一个好馆员的定位再也不能仅仅是按时上下班等要求,而必须以能力和工作效率为导向,鼓励发展能力,以适应时代的新要求;组织和个人两者都得到发展是图书馆在新环境下更为现实的管理策略,那种依赖监督,把员工视为现实目标的工具的管理方式已经过时,图书馆应该改变对员工的不信任方式,提倡组织和个人共同发展的“双赢”式管理。    (4)网络环境对图书馆员的形象产生了较大的冲击。由于信息的存储方式和读者需求的改变,导致图书馆员角色多样化。仅仅作为文献的保管者和传递者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图书馆员在新环境中必须充当网络导航员、信息专家和信息素质教师等等。换句话说,图书馆员必须成为通才,学习能力应成为图书馆员的基本能力。   

 4 网络时代图书馆创新文化的举措   

 4.1 信息的监控与管理    面对网络上汹涌而至的信息潮流,有必要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尽可能控制信息源头,做到正本清源。一是要建立国家级的“信息过滤”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严格控制和检测国际互联网入口。二是要加强对国内骨干网、区域网的管理,规范网络运作,建立网络责任机制,实行局部网络严密控制。三是要积极推行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立法和执法,大力打击信息网络领域中的不法行为。   

 4.2 塑造读者的网络道德人格    在网络文化的熏陶下,一些读者身上出现了伦理认识的冲突与裂变、伦理情感的疏远与隔阂、道德意志的紧张与无奈、伦理规范的滞后与滥用、道德行为的失衡与异化等现象,因此塑造读者网络道德人格刻不容缓。一是要加大网络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二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网络不道德行为乃至犯罪行为的发生。   

4.3 优化制度并形成激励创新的体制    优化制度应以开放的心态,从与其他图书馆的相互联系、依存和合作的视角思考自身的发展问题,制定本馆发展的战略和政策。首先,在全馆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特别是形成重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及创新人才的风气,激发馆员的创新兴趣,鼓励新思路的开拓;其次,创新需要高度健全的法制环境为其提供保障,应通过政策及法规的制定来促进和保护馆员的创新激情和创新成果,从而使员工努力的方向和图书馆发展的方向达到高度的统一。   

4.4 构建和谐的图书馆创新文化    图书馆的创新文化是图书馆业务活动和文化活动交融形成的混合体,是管理者在管理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理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等的复合体文化。首先是图书馆管理物质文化。构建和谐的图书馆创新文化离不开“硬件”的支持,如:馆舍环境、文献资源等。其次是图书馆管理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协调社会各方面关系、规范人们行为的各种法规和制度。再次是图书馆管理精神文化。指图书馆员从事图书馆事业的精神,主要表现为:对图书馆的热爱、事业的执著追求、甘为人梯的人文精神、艰苦创业的献身精神、海纳百川的知识精神等。    5 结语    图书馆从来就是文化的富有者,在网络信息时代,我们更应该成为文化的收益者。管理文化作为一种核心竞争力,在未来图书馆的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文化的创新,又赋予网络鲜活的生命。在网际交往中,人们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和思想交流,大量信息的激发和多种观点的碰撞,正是民族文化创新的不竭动力之一。

参考文献    [1] 佚名.网上图书馆Google的创新和挑战[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2):83-84.    [2] 程亚男.制度 文化 管理[J].图书情报知识,2005(5):18-19.    [3] 肖希明.图书馆管理文化的核心精神[J].图书情报知识,2005(5):21.    [4] 柯平.图书馆管理文化三论[J].图书情报知识,2005(5):24-26.第一作者简介:梁立凤,女,1957年生,2003年毕业于聊城大学(函授本科),副研究馆员,现为德州学院图书馆期刊部主任,山东省德州市,25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