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市:信息化为工业化插上翅膀
来源:永川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编者按: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传统工业化道路虽然使我区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新的历史时期,传统工业化道路很难再培养出新的竞争优势。因此,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加快我区经济发展“上档提速”,实现永川经济腾飞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

  在永川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区委书记刘强针对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培育壮大机械加工制造业,振兴发展轻纺食品业,择优发展能源化工业,改造提升冶金建材业,增强主导产业支撑力”。

  近年来,我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突破口,不断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和建设步伐,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区的信息网络体系,建成一批有特色的信息应用平台并发挥作用。信息化建设也提高了我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了全区工业化进程。

  信息化促进工业化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用信息化推动工业化是新世纪我区的必然选择。在向信息社会前进的过程中,加快信息高科技发展及其产业化、提高信息技术在经济与社会各领域的推广应用水平,对推动我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作用。

  去年,我区人均三次产业比重从2002年的19:36.2:44.8调整为14.7:40:45.3,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二、三次产业比重的增加,也使得信息化推进至关重要。目前我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覆盖到全区所有镇(街)以及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形成了多业务、多功能的信息服务网络,满足了企业的需要,推进了企业信息化建设。重庆紫光化工有限公司、重庆新泰机械有限公司、重庆红江机械厂等一大批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提高了对外影响力,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加快信息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化效果明显

  我区作为重庆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县之一,在20家重点示范企业进行了信息化建设,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投入,在企业中大力推广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为主的信息技术以及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使企业在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仓储管理、市场营销方面效率大幅提高。截至去年底,我区累计投入4500万元,实现新增工业产值12亿元,新增税金12000万元,新增利润6800余万元,节约成本和财务费用6300余万元,12家企业步入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行业,紫光化工成为重庆50强、中国化工企业500强企业。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企业培养了一批亟需的信息技术人才。

  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进了企业的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较大发展,今年,我区3个企业获重庆市级以上技术中心,其中,重庆紫光化工有限公司还被评为国家级技术中心。重庆航凌电路板有限公司被评为重庆市级高新技术企业,我区重庆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3户。记者从区经委了解到,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32.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0.1%。

  强化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

  今年,我区成立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领导小组,负责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宗旨,采取政府推动、企业为主、政企联动的方式,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分段推进,全面加快我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全区信息网络的工作将紧紧围绕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工业各个领域的应用步伐,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工作重点放在鼓励和扶持骨干龙头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努力提高生产和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逐步向产品信息化和产业信息化迈进。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相适应,应用于企业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及资源配置,实现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集成和优化,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据悉,我区将用2至3年的时间,使全区中小企业达到行业信息化应用以上水平。2007年底前,全区30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行业信息化应用(指针对行业特定的生产、业务或管理流程而定制的信息系统应用),全区中小企业基本实现信息化基础应用,即依托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对通用信息资源的基础管理,包括基础办公管理、电子邮件、网站、信息发布、信息共享等。

  2008年至2009年,全区100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电子商务应用,即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信技术,实现商务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全部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行业信息化应用,75%以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