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秀勤
摘 要:介绍了民办高校发展的必然性,从重视程度、资金、信息化、人员素质等4个方面阐述了民办高校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
1 民办高校发展的必然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和经济结构的分化程度不断增强,许多新型职业和工作岗位不断涌现,社会职业和劳动结构在层次和类型上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这种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998年8月29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总则》的第六条规定:“国家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举办高等学校,并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国家鼓励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等社会力量依法举办高等学校,参与和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由此指明了我国民办高校办学的发展方向。民办高校在中华大地迅速崛起,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发生的最大变革之一,它是在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诸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得以复兴的,是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它不要国家投资,利用社会上的闲散资金或民营企业的经济支持,培养社会急需的各种技术人才。国家历来都对民办高校给以充分的关心和支持,《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更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也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认知程度。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生力军。其重要意义在于:它打破了近40年由国家包揽办学的格局,标志着我国教育开始走向多元化的办学道路;它拓宽了教育投资的渠道,弥补了国家教育投入的不足;它在教育领域引进了竞争机制,向公立学校提出了挑战;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所显示出的深远意义。作为学校办学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建设,在民办高校中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2 民办高校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领导不重视。一方面政府支持民办高教的政策尚不完善,使一些地方的民办高校在用地、用水、用电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得不到与公办学校同等的待遇;另一方面不少民办高校图书馆建设处于任意状态,是否设馆,设了又如何开展业务,往往只由办学者依个人意愿所为。创办者都有办企业的经历,或者早前办过企业(如西京大学),或者在办学的同时还经营企业(如外事学院、欧亚学院、思源学院、高新科技学院),因此,学校的创办者对市场的运作、资本的运作相当熟悉,他们都把招生工作放在首位,认为图书馆投资大、收效小,不影响学校的大局,因而不加注视。有的办学者办学属短期行为,图书馆根本不在考虑之列;有的院校设有图书馆,但实际上书刊极少,有名无实。即使办馆条件较好的学校也是为了评估升职高的需要买了一些书,但由于馆舍不固定,藏书的数量和质量、馆舍面积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2)经费短缺,藏书量少,书刊难以得到正常补充。民办高校是办学者个体、社会团体、企业集团、董事会等集资所创办的,走的是“以学养学”的道路,国家没有直接拨款,只是在办学政策和税收制度上采取了宽松的态度,鼓励民办高校的发展。因此,民办高校筹措资金比较困难。目前,自建校舍的多数民办高校生均占地面积和生均建筑面积尚不足;有的民办高校资金投入不足,仅仅依靠收取学生的学费支付房租和聘用教师的酬金,校舍以长期租赁、借用为主,根本就不考虑建立图书阅览室,加之书刊经费上涨,办学者又不愿在购书上多投入;有的民办高校虽然建起了数千平方米的图书馆大楼,又配备了暖气、空调等设施,阅览室灯明几净,而馆藏图书却仅有几千册,且大都为教职工捐赠或他馆剔除之图书,内容繁杂,有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或“文革”时期的出版物,有的破损严重,有的内容老化过时。即便如此,也不能达到全校师生人均一册。因此,为读者提供文献服务最基本的文献保障都做不到,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也就无从谈起。
(3)现代化建设落伍。民办高校由于办馆时间短,基础差,资金少,现代化程度低,网上资源、数字资源的建设几乎是空白。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社会,竞争将会十分激烈。如果培养的学生知识老化,没有现代意识,那也是无用之才。
(4)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民办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多是办学者的亲朋好友,也有兼职“打工”的本校师生,很少具备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基本上只能起“看门守摊”的作用。工作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又不稳定,以致有的馆连最基础的业务工作都难以开展。
3 民办高校图书馆建设中应采取的对策
(1)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颁布规范性文件,使民办高校图书馆建设能够有章可循。同时国家要给予一定的支持,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并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也要积极考虑吸收民办高校图书馆的代表作为成员馆,将民办院校图书馆建设纳入有关机构的管理之中,以加强管理来促使办学者提高认识,对搞好图书馆建设予以足够的重视,高校之间建立起协作关系,如可使民办高校在合理支付一定酬劳的前提下,得到办馆所需的人力、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帮助,双方互利互惠,以利共同发展。
(2)多途径筹措购书经费,拓宽书源,为办馆提供基本的文献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在规范性文件中,对民办高校须从所收费用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图书馆建设的规定,要争取得到落实。民办高校自身也要群策群力,一方面要争取吸引企业界、爱国华侨、港澳台同胞投资办学;另一方面要坚持藏书补充,采取收费提成买一些、师生读者集一些、鼓励社会捐一些的办法,多途径拓宽书源。另外也可与普通高校图书馆取得联系,设法从那里购买一些有相当使用价值、价格又比较低廉的“剔旧书”作为藏书补充。此外,应制定一套严格细致的采购程序,有计划、有重点地采集具有本校特色的文献入藏,并保证图书的品种和数量,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效益。
(3)建立数字图书馆,加大电子文献收藏与馆藏资源数字化的力度。清华CNKI学术期刊网站的镜像站点,拥有1994年至今出版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提供5 300多种期刊的电子资源以及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数据。重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包含1989年以来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医药卫生、经济、教育和图书情报等学科8 000余种期刊。这两大综合性全文数据库的购置就可以充实现有民办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民办高校还可以与超星公司合作,建立超星数字图书馆。一方面通过购买与本校专业有关的电子图书,充实馆藏;另一方面,通过超星公司采用TRS信息技术,结合教学、科研的需要,自主进行本馆专题文献如教学参考书、重点学科文献的数字化建设,并将各种多媒体电子读物和随书配盘内容上载到校园网络服务器上,从而改变传统图书馆的借阅方式。读者可以不受时间、地域以及复本量的限制进行借阅,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利用率,满足扩招后读者的文献需求。 此外,民办高校可以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使大学生了解各自专业及相关专业文献的基本知识,学会常用检索工具书、参考工具书的使用方法,以及懂得利用计算机如何在网上获得与利用信息、知识、情报和文献,增强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
(4)提高民办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图书馆要实现知识管理,离不开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高质量的服务,来自高素质的人才。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要从过去单纯资料采集、编目、流通的单一型人才向如今需要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笔者认为:民办高校图书馆可培养3种人员,一是一般业务人员,能解答一般性咨询问题和在网上帮助读者查找所需要的资料;二是研究人员,这种人员可以是某一学科、某一领域的专家,他们研究的成果可以作为图书馆资源与世人共享;三是咨询专家,这是一种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需要具有对文献进行二次开发的能力,能对文献知识进行分类、加工、筛选和系统化组织,不仅能向读者提供表层知识,还能为读者提供深层开发的文献信息,指引读者阅读方向。民办高校图书馆应立足对后两种人才的培养,努力增加这两种人才的数量。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应采取措施,举办民办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基础业务培训班,本着重基础、重应用的原则,使他们能够了解有关文献整序、资源建设、读者工作、现代化技能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对符合图书资料专业职称评聘条件者,有关部门应允许其参加职称评定。图书馆学会等学术团体也应当在他们当中发展会员并吸收他们参加学术活动。通过这些措施鼓励其立足本职工作,为图书馆事业及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使图书馆的队伍建设得到稳定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雪梅.略论民办高等院校的办学特色[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3):6-8. [2] 赵小荣.探索中国特色民办院校发展道路[J].理论导刊,2004(10):66-67. [3] 郭建如.民办高等教育的市场化与民办高校的组织管理特征[J].高教研究,2003(7):68-74. 第一作者简介:王秀勤,女,1969年6月生,1994年毕业于西安统计学院,馆员,西安财经学院图书馆,陕西省西安市小寨东路64号,71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