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信息产业局局长 沐华平
2007年,重庆市信息产业喜事不断。批准为首个全国统筹城乡信息化试验区;IBM、HP、NTTDATA等世界五百强企业接踵而来,成功落户;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基础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渝共建国家顶级科研机构重庆基地,实现了重庆市国家顶级科研机构“零”的突破……
信息化建设步伐稳健
全市信息产业发展再创新高。紧紧围绕集成电路、软件及信息服务、通信产品、数字化仪器仪表(含数字医疗设备和产品)、数字家电和新型元器件(含汽车电子)等领域,大力发展信息产业。1-10月,全市信息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46.17亿元,同比增长25.99%。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46.17亿元,同比增长32.06%。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电子制造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22.39亿元,同比增长31.62%;软件产业及信息服务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23.78亿元,同比增长32.85%。预计到年底,全市信息产业可完成销售收入(营业收入)570亿元,其中: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可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40亿元,比上年增长30%。
投资促进工作成绩喜人。截止到10月底,重庆市信息产业招商引资共签订合作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约303亿元。预计到年底,重庆市信息产业招商引资可签订合作项目40个,计划总投资400亿元;其中以重庆市信息产业局为主引进项目20个,计划总投资200亿元,实到资金7亿元。NTTDATA、AMD、IBM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落户重庆市,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重庆分部、重庆中科方德软件有限公司暨基础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相继落户重庆。
全国首个统筹城乡信息化试验区成功落地。今年9月,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正式批准重庆市作为全国首个统筹城乡信息化试验区,并于9月25日与重庆市政府共同签署了《共建城乡统筹信息化试验区》的协议。建设国家统筹信息化试验区的“268”工程随之启动,即:着力打造信息化人才实训平台和信息化投融资平台,力争在劳务经济信息化、农民工信息管理与服务、乡镇企业信息化、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化、城乡业务流程重组六大领域取得新突破,创新建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信息产品使用与服务成本分摊、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首席信息官制度、农村信息技术应用、低成本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城乡业务流程重组与区域信息化合作、新型信息化管理体制八大机制,形成以“集约式、开放型、低成本、人文化、可持续”为主要特点的后发地区信息化发展模式。
全市信息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先后出台《重庆市引进软件中高级人才的优惠政策规定》、《关于加快重庆市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启动了10个“信息产业重大专项”的策划工作,帮助企业申请国家电子信息产品发展基金项目和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36个项目,已有14个项目获得立项,获得支持资金1340万元;利用重庆市信息产业资金对30个创新项目进行资助,资助总金额达2258万元;全年完成三批共23家软件企业和74个软件产品的认证、10个软件产品的延期登记、5家软件企业的更名和213家软件企业的年审工作,全市软件企业认证数达236家,软件产品登记认证数达555个;加强了系统集成资质的组织认证工作。
全市信息化建设步伐稳健。600个新农村信息服务站已经建设完成;“城市一卡通”累计发卡量达到270万张,应用领域已覆盖了公交客运、索道交通、水电缴费、医疗就诊等17个领域;实施了“百镇建网工程”,率先在全国整体推进乡镇建网工作,发布政务信息6万余条,招商引资信息2000余条,特色旅游、农副产品信息1万余条,100个乡镇网站的常通率为78%,网站点击率已超过180万次;开展了“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区县行”活动,先后对1000余人次进行了信息化培训;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进入试点阶段,在4个社区启动了重庆市社区信息化标准规范研究与试点工作。
无线电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共受理新设台申请42例,完成了290个单位或个人电台执照年度验证工作,干扰排查率达到100%;组织实施了无线电对讲机销售市场专项检查、无线电卫星干扰器销售专项检查等专项整顿2次,完成生产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初审13批次;启动实施了全市无线电台站清理整顿工作,共收集整理224个单位的台站数据;全力做好了重要经济社会活动的应急保障工作。
“123”战略促发展
2008年是重庆市信息产业发展和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关键的一年。其工作思路概括起来就是“123”思路,即:锁定一个目标,实施两大工程,着力三线建设。
锁定一个目标。全市信息产业争取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0亿元,增长23%以上。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争取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0亿元,增长30%以上;全市信息化总指数在全国排名争取进入前23位。
实施两大工程。一是启动“IT三百计划”,即:IT百亿产业链打造计划、IT百名人才培育计划、IT百家企业跨越计划;二是启动国家统筹城乡信息化试验区建设,着力实施“268”工程,选择有条件的区县进行试点。
着力“三线建设”。一是大力开辟IT招商引资第一战线,切实增强投资促进工作的实效性。建立和完善全市信息产业投资促进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年争取吸引协议资金200亿元;二是扎实推进行业服务管理第二战线,不断提高行业服务管理水平。进一步理顺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行业管理体系,加快信息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完善信息产业政策环境,积极推进信息化条例立法工作;三是筑牢巩固服务保障第三战线,着力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在全行业大力倡导廉政和创新文化建设,造就一支敢打敢拼的创新团队,为全市信息产业及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