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傅文彪
在信息产业部的总体部署下,上海按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克服汇率变动影响出口等不利因素,保持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势头。
产业总规模持续增长
2007年1-10月,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4707亿元,同比增长23.5%,实现利润112.7亿元,同比增长18%,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700亿元;1-10月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1257亿元,同比增长26.4%,预计全年实现经营收入1500亿元。前三季度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373亿美元,同比增长37.7%。前三季度信息产业完成增加值1182亿元,占上海全市生产总值的13.8%。预计2007年全年上海信息产业总规模将达到7200亿元,较上年增长24%,全行业从业人员超过50万。
产业重点领域继续较快发展。软件业:在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的基础上,加快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软件企业创新能力稳步提高,上海企业自主研发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桌面和服务器操作系统、基于构建的中间件,以及办公与文档处理等基础软件得到了推广应用。全市已有98家企业通过CMM三级以上国际认定,26家企业被列为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1-10月,上海软件业实现经营收入673.5亿元,同比增长30%,预计全年实现经营收入800亿元,出口额13亿美元。集成电路产业:2007年,国家批准上海建设国家级集成电路研发中心项目,至此上海成为目前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微电子产业基地和国家级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所在地。上海基本形成了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较为完整的产品链,特别是芯片制造工艺达到90纳米、12英寸技术等级。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在2007年公布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仅有的两个信息科技项目均由上海的集成电路企业获得;自主研发的12英寸等离子刻蚀和化学气相沉淀设备已上线应用。1—10月集成电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74亿元。其他电子产品制造业:上海笔记本电脑产量今年将超过3000万台;第三代移动通信领域具备了从核心芯片、终端到基站和网络核心设备的完整产业链。其他信息服务业:上海基础通信服务已实现按需提供,国际主流通信技术都得到了积极应用。1-10月,全市电信运营业实现经营收入337.4亿元,同比增长10%。特别是上海超过2/3的家庭实现了宽带接入,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商务、数字娱乐等服务迅速兴起,成为信息服务业中增长最快的门类。全市有18家信息服务企业在国内外上市。
信息产业发展环境得到了优化。针对信息产业高度国际化和创新密集化的特征,持续实施国务院“18号文”及其本地配套政策、鼓励留学归国人员创办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推动整机与芯片联动发展、支持软件企业CMM认定、促进信息产业基地园区发展等政策,滚动推进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计划,强化了产业政策在招商引资、鼓励出口、促进创新、建立公共服务平台、集聚人才等方面的导向作用。为更好地服务软件企业,今年上海市信息委专门开通了软件类企业相关资质“一站式”受理服务窗口。目前,上海信息产业在资源配置和市场定位上都呈现高度国际化。共有19家IT领域国家级研发机构和工程中心、60多家跨国IT企业的研发中心落户上海。
促进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
2008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在信息产业工作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要求,更加深入地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做强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根据技术进步和国际产业发展趋势,以落实国务院即将出台的《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为重点,做好政策措施的衔接与配套。支持行业协会、咨询评估、产权交易、教育培训等机构的发展,重点推进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研发、硅知识产权交易复用、软件开发测试、数字内容开发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国家级信息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公共服务功能,形成适应信息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软件方面,重点发展以操作系统、中间件等为核心的基础软件,以网络通信、汽车电子等为重点应用领域的嵌入式软件,以及金融、电信等领域的大型行业应用软件。集成电路方面,在设计上开展65纳米系统芯片的研发;在工艺上提高90纳米的大规模制造能力并开展65纳米的试产准备;在产品上加快高端微控制器(MCU)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领域的研制;在设备上争取12英寸等离子刻蚀和化学气相沉淀等关键设备的批量生产。同时,聚焦国家战略,加大配套支持力度,提高落户上海的国家重大专项的成功率。
三是抓住行业重点,促进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推动形成集成电路、软件、新型基础元器件、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音视频、汽车电子、半导体照明、数字内容等八大产业优势。顺应国际产业竞争趋势,推动企业集群式发展模式的形成。对一些同类企业,促进形成面向国际竞争的产业联盟;对一些大型制造企业,鼓励其在产业链上下游形成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压缩成本,扩大市场。
四是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形成与其他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格局。鼓励信息产业企业开发适用技术,为制造业企业实现设计研发数字化、制造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提供相应的产品与服务。继续做好芯片与整机联动发展项目;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推广传感技术和数字技术在节能降耗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