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旗帜,阔步向前,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高度,阐述了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国防和军队的战略地位。报告特别强调,要坚持科技强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
为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提出的新要求,全军官兵需要进一步加速推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着力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努力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局面。
强烈的忧患意识,是推进军事训练转变的精神动力
兵者,国之大事。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科学命题。
当今世界,国际战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搅得世界不得安宁,和平与发展的车轮在坎坷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愈发展,安全问题就愈突出,加强军队和国防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大力抓好军事训练这个影响军队建设全局的中心工作,成了直接关系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一再告诫全军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着眼战略全局,努力适应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发展变化,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在去年6月召开的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胡主席进一步完整系统地提出了指导我军军事训练创新发展的科学理论。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适应。胡主席明确指出,军事训练作为和平时期生成和发展部队战斗力的基本途径,对于确保我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增强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军现代化建设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军事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应看到,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军事训练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新军事变革不断改变着战争样式和方式,我军的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还处于滞后状态,联合训练和实战化训练,包括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的水平还不够高;新技术、新装备要求战斗力生成模式迅速转变,而人才培养质量与之不相适应,训练保障标准、方式和设施建设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长期和平环境中滋生的懈怠情绪,影响了军事训练中心位置的落实,等等。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紧紧抓住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这条主线,对军事训练进行一场全面的而不是局部的、系统的而不是零散的、深刻的而不是一般的变革。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全军将士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
近年来,在军委、总部的统一部署下,各军兵种相继展开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试点工作,创新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内容,营造体现信息化战争特征的复杂电磁环境,不断拓展训练的领域和层次;培养适应联合作战的新型军事人才,建设信息化条件下训练的保障设施,探索推进军事训练转变的可行办法。一个以军事训练转变为主题的新局面迅速形成。
南北相映。去年,当成都军区陆空一体化研究性训练还在深入开展时,北京军区与沈阳军区共同举行的跨区域检验性对抗演练已经开场。
前后相承。继“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之后,今年8月,参加“和平使命-2007”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反恐演习的我陆军战斗群、空军战斗群,与俄罗斯等国的参演部队密切协作,圆满完成演习任务。
这些演习都是在信息化战争背景下展开的,它是我军近年来进行的众多重大军事活动的一个缩影,标志着我军训练转型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坚持改革创新,是军事训练转变的必然选择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军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这是军队转型、军事训练转变的前奏。1993年,军委确立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拉开了这场军事训练变革的序幕。从那时起,我军建设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军事训练开始由准备应对工业时代的战争,逐步转向准备应对信息时代的战争。进入新世纪后,我军进一步明确了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到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军事训练更加注重向信息化聚焦。全军在新时期战略方针统揽下,军事训练改革创新,经历了诸军兵种协同训练、合成训练、科技大练兵、一体化联合训练等阶段。改革成了一种常态,一种推进军事训练发展的内在动力。
训练场上的变化,折射出新军事变革的大势。新军事变革产生的巨大创造力,使军事领域正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冷兵器时代,集团拼杀的方阵作战维持了几千年;火器时代的散兵战术,维持了上百年;机械化战争时代,以时间表为依据的诸军兵种协同作战,到今天已经有几十年。然而,在新军事变革中,美军从提出“空地一体战”,到“海、地、空、天、电五维一体联合作战”,再到“网络中心战”,中间只有几年时间。新军事变革是一个持续创新的过程,一支军队的战斗力,离不开军事创新力。
联系世界近些年发生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联系当今新军事变革日渐明显的发展趋势,令人忧患和催人奋进的紧迫感油然而生:当我们开始思考信息化建设时,智能化已经离我们不远;当我们还在评说今天的战争多是从电磁场开始时,已有端倪显现明天的战争很可能是从太空发起;当我们还在为军事信息技术的战绩惊叹时,隐形技术已趋成熟,新概念武器正初露锋芒……军事技术日新月异,战争形态飞速演变。未来的战场风云,首先飘散在今天的训练场上。正是为适应这种急速的变化,我军第七代训练大纲采取了“活页式”。去年,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之后,军委、总部相继派出调查组,赴陆海空部队调查,摸清战斗力底数,组织专家开始修编新一代训练大纲。
在新军事变革的浪潮中,战争的变化尽管像万花筒般使人眼花缭乱,但总的趋势是一体化联合作战。为此,近年来,全军将士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全方位探索。在总部机关进行顶层设计的同时,全军基层部队结合自己所担负的任务,强化信息化条件下的专业基础训练。广州军区、第二炮兵等许多部队进行军事训练转变的专题研究和试点,并把研究探索的成果进行网上交流。
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训练实践中,全军各部队结合信息网综合集成建设,探索信息化作战的力量编组方式、指挥方式和保障方式,不断提高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
在华东平原,南京军区某部连续展开的实兵对抗演练;在南海海域,海军某新型潜艇支队缩短战斗力生成周期的演练;在中原腹地,济南军区某部进行的试验性演练;在雪域高原,兰州军区某部进行的“红蓝”攻防演练,武警某部组织的反恐处突演习;在东北空域,空军航空兵部队组织的联合作战训练……这一系列的演练都围绕着训练转变,在突破传统,改革创新上做文章。
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建设信息化军队,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改革与发展的支点。依靠这个支点,我军军事训练正在迈向新阶段。
提高人的素质,是军事训练转变的首要任务
十七大报告强调,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军事人才。人才是兴国之本,也是兴军之本。军事训练的转变说到底是训练人、培养人。胡主席深刻指出,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最根本、最紧要的是在提高官兵的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促使全体官兵知识结构的转变和能力的提高,努力把他们培养成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的现代军人。于是,军事训练转变的实践,催生出军营里学习的革命。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军兴起科技练兵时,总部就开始在国防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等高等军事院校,对军以上领导干部和作战部队的师级主官,有计划分批次进行高科技培训。去年,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之后,各部队指挥员进一步加强了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总参谋部先后组织了“信息化条件下院校教育研讨班”、由战区指挥员参加的“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集训班”。正处于“思想观念转型”中的将校军官们,从研究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入手,逐渐进入对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场的研究。学习、研究、思考,军事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围绕着军事训练转变“为什么要转”、“转什么”、“怎么转”产生出一批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各部队从将军到士兵,人人参学,人人参训,人人参改,成为我军教育训练史上的一大亮点。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军事科技竞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激烈,弄清信息化战争特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急迫。”总部机关用“三个从来没有”,来说明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在今天更显出它的特殊价值,信息化战争本质上说就是知识战争。以往,无论是农业时代的“体能军队”,还是工业时代的“技能军队”,信息、知识只是达到正确使用力量,赢得战争胜利的保障要素。在信息时代的“智能军队”中,信息、知识已经成为战斗力技术构成的核心要素。据统计,20世纪初,世界主要国家军队的战斗力增长,通过科技进步来实现的不足10%。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个比例在发达国家已经达到70%以上。与此同时,军队中的人才素质也必须随着军队科技含量的提升而提高。高素质军事人才,既需要在院校里深造,更需要在实践中锻造。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军队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主要途径。在我军军事训练转变的过程中,各部队不断增加军事训练中的科技内容,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训练效益,改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加速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战略眼光,能够把握世界军事发展趋势,懂得信息化战争指挥和信息化军队建设的指挥军官队伍;一支具有高科技文化素质和全面军事素质,善于对军队建设和作战出谋划策的参谋队伍;一支能够站在科学前沿,组织谋划武器装备自主创新的科技专家队伍;一支精通高新武器装备性能,能够迅速排除各种故障、解决复杂难题的士官队伍。
技术的进步固然是一支军队达成新军事能力的基础因素,但驾驭技术实现这种能力要靠人的高素质。信息时代,人仍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深入研究对手,确立军事训练转变的“参照系”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军队落实十七大精神,需要对多种安全威胁做出具体判断,结合军事训练,对多样化军事任务进行具体分析。总的来说,就是需要研究对手。
军事训练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显著区别,就在于它的对抗性。军事训练贴近实战,就是要贴近对手;打什么仗的问题,说到底是同什么对手打仗的问题;信息化的战场环境,本质上是由信息化的作战对手构成的;未来的仗应该怎么打,“蓝军”才是最好的老师。推进和实现军事训练转变,关键在于透彻地研究作战对手,塑造一支信息化的“蓝军”,营造一个信息化的战场环境。
在我军训练史上,大凡战略目标清晰,作战对手明确的时候,也是军事训练长足前进的时候。上个世纪80年代前期,“蓝军司令”这个名字曾叫响一时,从而引发了部队研究外军的热潮,战术技术训练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在上世纪90年代的科技练兵中,“新三打三防”的提出,也是基于作战对手可能发生的变化。经验证明,军事训练没有对手就失去了目标,就失去了针对性,就可能练无用功。广大官兵从练兵实践中认识到,抽象地讲打赢信息化战争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将信息化战争具体化;把战略口号当战术口号喊是会误事的,必须对战略目标进行分解细化。
基地训练、网络训练、计算机模拟训练,是提高训练质量、实现军事训练转变的重要手段,也是研究对手、培养和打造新“蓝军”的基本场所。训练基地设施齐全,便于集中人力财力和技术能力,培养一支真实的“蓝军”;计算机模拟节约经费,有利于在战斗实验室里塑造一支“虚拟蓝军”。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军一些训练基地已初具规模,各军兵种都有了一支专业化的“蓝军”,这些都为我军加速训练转变提供了“磨刀石”。
一流拳师陪练,必能练出一流水平;三流拳师陪练,只能练出三流水平。只有把对手设强,才能在与新的“蓝军”过招中,提高部队的素质和作战能力。在军事院校,研究敌军应当变“静态研究”为“动态研究”,既研究敌军现有的武器装备、指挥方式、战术战法等,又在新军事变革的背景下,研究敌军转型后的技术装备、组织结构、指挥与战法等;在部队,只有塑造出武装精良的“专职蓝军”,才能逼着官兵在危局、险局、难局中,练指挥、练战术、练保障,适应信息化战场,学会打信息化战争。
如何评估部队的战斗力、如何检验部队的训练质量,一直是个难题,难就难在平时不打仗,没有客观依据、客观标准作评判。实践证明,把对手研究透了,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对“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军事训练转变为“抓手”,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富国是强军的基础。在今天,强军的出路是变革。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出了战略框架描述:“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发展新要求,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这一切,都应当以军事训练转变为突破口。
我军的军事训练史,是一部与时俱进、波浪式前进的辉煌史,是一面体现不同时期部队全面建设水平的镜子。
建国50多年来,我们坚持以党的军事创新理论为指导,站在时代变革的前列开拓进取,保持军事训练的生机与活力;适应使命任务的要求,增强军事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战斗力标准,提高军事训练的质量;激发官兵的练兵热情,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等,形成了一套宝贵的具有我军特色的训练经验。
训练场一端连着战场,一端连着军队建设,是军队发展的枢纽。军事训练是一个整体性和互动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与思想政治工作、后勤保障、武器装备建设环环相扣,互促互动。胡主席特别强调要发挥军事训练对新军事变革、军队全面建设的“抓手”作用。什么叫“抓手”?“抓手”就是关键环节,就是主要矛盾。全军部队各级党委在统一思想、统一决策、整体谋划中,注意发挥整体合力,围绕“抓手”调整各个方面的工作思路,研究各个方面的改革。理论工作者适时迈开双腿,到训练场研究需求、发现需求,创新军事理论,创新作战方式;领导机关组成调研小组,到训练场研究作战编组、体制改革;科技专家奔波于试验场和训练场,论证新技术,检验新装备……水到渠成,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之路,正从训练场走出,从训练转变突破。
以训练转变为突破口,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需要瞄准信息化战争,进行军事理论创新。理论是变革的先导,成功的军事变革需要有成熟的理论准备。理论创新需要吸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既要注意研究信息化战争的一般规律,更要注重研究信息化战争的特殊规律;既要看清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把握好“世界性”,更要深入研究我军准备应对的安全威胁和军事斗争任务的实际,突出“中国式”。理论准备本质上也是顶层设计,成熟的理论准备表现为:代表国家和军队意志的理论出现,把理论转化为规则、转化为条令,让理论成为全军官兵参与军事变革的自觉行动。
以训练转变为突破口,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需要以作战需求为牵引,进行军事技术创新。军事技术创新,是军事变革的第一推动力,是战斗力生成链条上的重要环节。推进军事技术创新,就是要进一步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把提高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基点。依托国家创新能力,坚持走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的军事技术创新路子;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实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围绕核心作战能力的转移,形成科学发展的创新机制。
以训练转变为突破口,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需要基于新的军事功能,进行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军队的信息化,首先要求组织结构合理化。结构决定功能,军事组织结构决定军队的作战功能。武器装备发展决定作战方式变革,新的作战方式必须和新的作战编组相一致,我军经过几次大的编制体制调整,从数量规模型逐步转向质量效益型,军队的机械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但要看到,从军队信息化建设,到建设信息化军队,是一个革命性转变,推进军事组织体制创新,是军队转型的重中之重。
以训练转变为突破口,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需要着眼提高军事系统的运行效率,增强部队的战斗力,进行军事管理创新。军事管理创新,既是新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新军事变革目标的重要保证。在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的同时,必须深入研究信息时代的治军特点和规律,创新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增强战略管理、部队管理和资源管理的科学性。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人民解放军为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正在凝聚意志、勇气、智慧和力量,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创新,加速推进军队的全面转型。
我们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我们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