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国华副部长3G在中国2005全球峰会上致辞
来源:新浪 更新时间:2012-04-14

科技时代_图为: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致辞
图为: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致辞。(骆磊 摄)

     2005年9月14日-16日3G在中国2005全球峰会和全球3G设备和业务展示在中国北京凯宾斯基饭店举办。会议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主办,会议旨在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中国3G产业的发展。新浪网为指定门户支持。9月15日会议进入第二天。

 以下为其致辞全文:

  奚国华(信息产业部副部长):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参加这次会议。

  当前全球移动通信的发展正进入了网络演进的关键时刻,电信研究院举办这样一个活动使各界、各方人士能够有机会,就大家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在此我代表信息产业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与会的各位来宾和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昨天晚上我上了一下网,这个会被炒得很热,网上有很多信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通信信息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固定移动电话的用户总数已经达到了7.08亿户,无论是移动还是固定的用户规模数都双双居位世界第一。我们的互联网发展非常之快,到现在为止,互联网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1.03亿。而且令人很可喜的是,我们一亿多用户中将近五千多户是采用宽带上网。而且我们国家境内的中文网站数发展也非常之迅猛,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了65万。与此同时我们的电子制造业发展也非常之迅猛。根据去年的统计数字,我们电子制造业的销售收入达到2.65万亿人民币。出口做得特别好,去年电子产品出口达到2千亿,占整个国家出口的三分之一。成绩很大,但是也还是有差距,关键无论是电信运行还是电子制造,我们有大而不强的感觉。比如在座的可能更多是来自制造业的,我们的核心技术、专利比发达国家和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相比还有差距,我们还要迎头赶上。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到,信息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间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移动通信的持续高速增长尤其引人注意。我们做了一个统计,近几年来中国每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数在6000万户以上,目前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经达到3.68亿户。从去年开始,我们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已经超过了固定电话用户数。根据我们统计,现在移动是3.68亿户,固定是3.4亿户。但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3.4亿固定电话用户中还包含8000万小灵通,我们现在把小灵通归到固定电话中,实际上带有一定的移动性。移动通信业务收入保持每年15%左右的增长速度,在整个电信业务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移动的收入已经达到了45%左右,跃居为第二位。

  与此同时移动通信网的增值业务发展迅速,目前全国经营移动通信服务业务的运营企业已经超过5000家,移动数据业务收入也占到移动通信业务收入的15%。中间发展特别好的是手机短信,据统计去年一年手机短信的发生量是2200亿条。外行业的同志看了很羡慕,也很眼红,简单算一下一条手机短信1毛钱,一下子赚了220亿。所以,移动通信不仅成为信息通信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是国民经济一个重要的增长点。

  当前中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大力促进信息化,加快发展农村经济,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举措正在加快实施,信息通信业面临非常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发展前景广阔。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信息通信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如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地区发展也不平衡,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今年随着新技术、新业务的快速发展,使得原有各种信息通信业务之间的界限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技术、业务和网络的融合对行业现有盈利模式、竞争格局、监管模式的影响和冲击也日益明显,3G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用户对个性化多媒体业务的需求与日俱增,3G已经成为全球通信业下一步发展的热点,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如何迎接这些挑战是需要政府、运营企业、设备厂商、研发机构等各方面共同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下面我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正确认清形势,牢牢把握新技术、新业务发展带来的机遇。

  新技术、新业务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它对于现有网络、技术、业务及政府监管造成的冲击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正常现象,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这里我做一个说明,我们一直在分析、在研究,在我们这个行业发展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特点,很明显的特点是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非常之迅猛,可以称得上是日新月异。而且新技术、新业务对我们整个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我们一直在说整个发展的原动力来自于市场需求,这是毫无疑问的。当然在我们这个行业里,新技术的驱动力也是不可或失的。尤其是在移动领域,我们很多需求都是靠用新技术和新业务拉动的。所以,在我们讨论过程中间,我们认为应该提双驱动,市场的需求和技术的需求。充分认识这一点,无论是对我们的运行业寻找下一个增长点,对我们的制造业寻找下一个增长点,对于我们的运行业和制造业的转型,应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当然我们同时也要认识到,对于这些变化只能是我们去适应新业务、新技术的发展,而不能让新技术、新业务来适应我们。另外,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涌现,在拓展信息通信业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使我们能够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更加低廉的成本向老百姓提供更加方便、快捷、更加丰富多彩、更具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通信消费需要。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准确把握技术和业务发展的趋势,并主动地从应用模式、监管方式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在发展3G的问题上,由于当前整个行业都处在一个重大的转型时期,因而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发挥3G对技术进步和业务发展的推动作用,使其成为促进行业转型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加强研究分析,认真解决业务运营模式调整、技术业务更替等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为3G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二,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务实地推进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

  我们认为对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不仅要考虑技术本身,更要考虑业务应用,注重市场培育,将技术的先进性与适用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对3G的发展,中国政府一直采取理性务实的态度,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我们组织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参与厂商最多的3G网络技术试验,对W-CDMA、CDMA2000以及TD—SCDMA等三种国际主流标准进行了全面的测试,掌握了有关3G技术成熟度的第一资料。不是自吹自擂,也不是骄傲,我可以自豪地说,现在中国政府对于3G技术发展演进的掌握,应该说在世界上与其它政府相比是比较全面的。我们在2002年完成了中国3G的频谱规划工作,并积极研究不同系统间的干扰及3G的频谱分配。2004年我们又组织实施了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形成了TD—SCDMA系统设备终端、芯片等多厂家参与的产业链。最近测试表明,TD—SCDMA的系统、终端、专用芯片在功能、性能、产业化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前两天我到我们的软件院听了汇报,听了以后很有感想,感想很多,总的感觉是为之一震。最近半年到一年中我们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3G技术和设备的成熟度有了进一步提高,网络运营和规划的经验也逐步丰富。当前随着技术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发展3G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适时提出决策建议。很多人可能关心的是什么时候发、发几张、怎么发,现在还没有一个结论,我今天不能说。等到一旦确定下来,我一定第一时间告诉大家。我们不说并不等于我们没做工作,实际上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只是时机未到。

  第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为新技术、新业务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当前技术业务的发展环境比较复杂,这就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加强研究分析,准确把握技术和业务发展的趋势。通过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业务政策,加强对网络演进、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管理和规范,从市场准入、资源配置、标准制定等方面给予支持,为技术发展和业务应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这些方面中国政府已经为推动3G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我们组织制造企业、运营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对3G发展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各种推动工作,对中国3G的市场特征和用户需求、3G业务和应用模式以及3G监管政策等方面展开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我们也一直在积极研究借鉴国外3G发展的经验,研究3G对中国的电信运营业、设备制造业以及整个信息通信领域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今天我们将继续加大政府支持和规划指导的力度,努力为中国3G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今天,新技术、新业务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是各个信息通信业界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因而,加强国际合作,共同迎接挑战就显得尤为重要。2005年3G在全球已逐步进入规模发展阶段,长期影响3G发展的终端问题也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整个产业在网络建设和运营中也逐步探索和积累了经验,形成了一些成功的盈利模式。但要看到尽管如此3G发展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还有大量的研发和推进工作要做。我们愿继续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在3G领域的合作,交流彼此经验,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推动全球3G的发展。也希望参加此次峰会的专家、学者利用这次机会交流各自的成果,深入探讨3G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为推动中国乃至全球信息通信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发展3G是各个通信业界面临的一项共同任务,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意味着严峻的挑战。相信通过这次研讨会,大家的深入讨论,将会对中国未来3G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为推动全球信息通信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而共同努力。

  最后,预祝峰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