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当时间迈向2008年之际,新都区捧出一件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改革成果——这就是耗时半年、动用了政府部门与相关专家极大精力完成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系统。直观地说,有了这个系统,原来需用124个工作日才能办完的建设项目审批手续,现在只需35个工作日;原来办理者需要面对11个部门的13个窗口,现在只需面对一个综合服务窗口;办理者原来需要在上一个部门办结后跑回政务中心领取证照并传递给下一个部门,现在这一流转由各部门之间自行完成,不须办理者再来回奔波。
与过去相比这是巨大的改变。改变的起因是,作为全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试点区,新都区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今年率先在全市各区(市)县中启动了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工作,由市政务中心(市规服办)、市信息办直接指导,新都区规服办牵头,委托四川大学课题组进行流程再造方案设计,该区规划、建设、环保、国土等11个相关部门全程配合,日前终于完成了建设项目的并联审批系统,目前这一系统已进入试运行状态。据川大课题组负责人、规服建设专家姜晓萍称,对建设项目审批进行全程的流程再造,此前在国内尚无成功先例。
半年辛劳终成硕果
隆冬时节,夜幕降临。新都区政务服务中心办公室灯火通明,方便面、饮料、一次性纸杯……堆满了墙边的角落。喝一口茶,揉揉眉间酸涩的眼角,再次聚精会神地紧盯电脑屏幕,让手中的鼠标“跑完”一道道行政审批的程序……这是笔者于系统试运行前在并联审批工作组见到的工作场景。
选择:
报建问题成改革突破口
并联审批流程再造前,一般报建项目的各种图纸和手续重叠放置有近一米高,对于企业来说是最为复杂的手续,企业报建既费时间又费精力。这是因为部门间相互封闭、分割导致工作流程阻塞,协同性差等问题而导致的。
今年上半年,在新都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翼刚的带领下,政府办、区纪委、规服办、人事局等部门到部分镇(街)、区级部门和企业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召集了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所了解的问题认真进行分析,提出将建设项目审批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之后,又组织四川大学行政管理专家与规划、建设、环保、国土、房管等部门的领导和区内的万科、宝钢等建设施工单位就如何进一步改进办事流程和审批进行了座谈,提出了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的改革建议。
攻城莫畏坚,攻关莫畏难。从今年6月起,新都区开始了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网络平台的建设。区委书记杨羽提出了四个机制建设要求:全程跟踪服务机制、现场协调服务机制、窗口授权服务机制、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新都区的此项改革以建设项目流程再造为抓手,探索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的实现路径,以突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机制障碍,提升政府服务能力与服务品质,优化区域内的投资软环境,营造统筹城乡发展的比较优势。
筹备:
精兵强将共谋改革
为做好前期各项筹备工作,该区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区长屈建宏亲自挂帅,负责组织和协调本项目的实施。在调研阶段,邀请了四川大学成都科学发展院的院长姜晓萍教授对该项目进行把脉,从专家的角度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8月初,新都区又与四川大学地方政府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签订了课题委托研究协议,由姜晓萍等四川大学知名专家成立课题组,对该项工作进行整体设计。与此同时,该区成立了由区规服办、建设局等11个部门抽调的业务能力强的同志组成的项目工作组,具体负责项目建设中的事项清理、流程环节把关、基础数据收集整理等工作。在软件设计方面,新都区委托市信息办信息化技术应用发展中心对软件设计工作的招标、建设、验收等工作进行把关,以专业的角度来确保配套软件建设的质量。
实施:
多方调研反复论证
值得一提的是,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涉及规划、建设、环保、国土等11个部门,内容非常复杂,改革难度大,目前国内尚无成功先例。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专家组和工作组一起,对整个流程进行了认真筛选、整合,取消了不合理环节。同时还邀请区内企业代表、窗口工作人员代表和专家进行座谈,征询意见,优化内部流程;将建设项目审批工作分段并联,具体分为选址用地审批、建筑方案审批、施工图审批、竣工验收审批四个阶段,在政务中心成立并联审批综合协调服务办公室,负责整个过程的协调工作,并在每个阶段确定一个具体牵头单位,协助负责各阶段的协调;建立现场协调机制,实行联合会审、联合勘察;为克服多头管理和管理缺位、重复审批、反复检查的弊端,采取多个部门对报批材料进行联合会审、联合勘察等方式,解决了反复审查、反复勘测等问题,实现了流程设置标准化。
节约是怎么实现的?
据姜晓萍教授介绍,流程再造要追求革命性的彻底重构,而不是形式化的修修补补,它要求转变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发挥组织的创新能力,突破现存的结构与流程,重新发明完成工作的新思路。课题组清醒地认识到流程再造不能够简单地依靠减少几张申报表、缩短个别环节,来提高办事效率,更要在把握建设项目流程规律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大胆引入公共管理最新理论与工具,不仅追求量的变化,更要追求质的飞跃。通过问卷调查、现有流程的问题诊断、设定再造目标、设计流程再造方案等过程,实现了流程的彻底优化。姜晓萍教授称,再造后的流程有以下特点:
遵循科学规律 务求实效
按照建设项目流程的内在规律与相关性, 将整个流程整合为四段:即:选址用地审批、建筑方案审批、施工图审批、竣工验收审批,全过程共有27个流程环节,是迄今为止审批环节最完整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流程。
其直接效果是:其一, 办理时限大幅压缩。并联前,办理一个基本建设项目需用124个工作日;并联后,只需35个工作日。整整节省了89个工作日,节省率达72%。其二,办理环节大大减少。并联前,办理一个基本建设项目需要经过37个环节;并联后,只需要27个环节。整整减少了10个办事环节,减少率达到27%。
坚持需求导向 方便公众
整个流程设计建立在科学客观的需求调查基础上,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设计符合公众需求的流程与程序,使公众递交材料减少。通过删除中间生成材料及重复提交材料,达到了以下效果:并联前,要递交178项审批材料;并联后,只需要146项材料。整整减少了32项材料,减少率达到18%。
降低了公众与办事部门的交易成本:并联前,公众逐个部门、逐个窗口来回跑,一共要跑11个部门共13个窗口;并联后,公众只需要在1个并联综合窗口递交申请及领取结果证照,方便了公众,减少了公众的路途时间,大大提高了公众的办事效率。
实现了中间结果证照自动流转。并联前,前一个部门办结后,由申请人来现场领取证照,再传递给下一个部门;并联后,前一部门的结果材料可通过系统自动流转到下一部门,纸质材料则由政府内部传递,不需要申请人再次跑回现场领取,减少了公众的路途奔波。
促进部门联动 创新协作机制
再造后的流程涵盖了建设项目的所有行政审批环节,过程完整,整体效率更高。基本实现了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各阶段之间的流程控制,能够从整体上对各阶段进行全程监控,充分体现了整个建设项目的完整性特点。并且系统对流程的处理实现“内并外联、全程共享”,即不仅实现了各阶段内部审批环节的并联(内并),同时,实现了各阶段之间审批信息的“全程共享”,即申请材料、办理结果证照在各阶段之间的共享,阶段间不需要重复提交材料。
一窗式办理报建便民利民见新意
目前,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已开始试运行。几天来的试运行显示,流程再造后的并联审批系统给企业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它的每一步都体现着尽可能为公众简化办事程序的新意,每一步都蕴含创新的影子。
新都区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网络系统,由并联审批公众服务门户网、并联审批业务办理系统、行政审批业务系统、并联审批监督管理系统、并联审批后台管理系统、并联审批信息库组成。具有以下特色:完全满足成都市“一窗式”并联审批改革总体要求和二十八字原则:“许可预告、服务前移、一窗受理、内部运作、并行审批、限时办结、监控评测”;实现建设项目并联审批“阶段审批、内并外联、全程共享”的整体控制。
在改革的同时,新都区制定了《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实施办法》,使并联审批做到有章可循。根据实施办法成立了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工作协调服务办公室,负责并联审批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以及整个并联审批范围内的综合协调工作,杜绝“互为前置”;负责组织、协调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现场监管工作,杜绝“多头分散管理”。
笔者在新都区政务中心看到,前来报建手续的企业对于目前试运行的并联审批系统表示出极大的赞许,润扬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部经理敬德平表示,新的审批流程运行后,给企业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使新都的投资软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新都区政务中心主任张红建表示,“对我区来说,平台一旦启动,整个后台审批流程绝大部分将通过网络‘会诊’,而无需集齐各部门集中召开认证会,为政府和企业节省大量时间;对企业而言,他们的项目进展如何,也可以点一下鼠标,就能动态查询到项目审批进展情况,从而实现审批方式由纸质化向电子化的转变。”
出席汇报会的市政务中心(市规服办)相关负责人评价:新都实施的建设项目审批的流程再造,既大胆创新,又不违背现行的法定程序,达到了简便易行的效果,使该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采写 李娟
关键词释义
阶段审批:将建设项目审批过程分为“选址用地审批、建筑方案审批、施工图审批、竣工验收审批”四大阶段,按阶段审批;
内并外联:阶段内部进行并联,阶段之间互为关联;
全程共享:实现整个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各阶段、各环节审批信息全过程共享;
系统对具体并联审批事项实现动态无关化设计,即实现动态流程定义、动态表单设计、动态材料映射、动态进度跟踪等,因此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并联审批事项和流程进行自定义;
系统对并联审批流程涵盖的行政审批事项办件的处理,遵循该行政审批事项既定处理原则和要求,完全不影响该行政审批办件的办理逻辑和处理流程;各部门原有处理方式、信息、流程和业务系统不发生变化;
系统能够与新都区政务中心信息系统无缝对接和数据交换;同时能够与相关部门的专业业务办理系统通过标准国标接口、数据交换平台进行对接和数据交换;
系统可通过新都区政务中心信息系统实现并联审批办件同成都市政务中心之间的“上下协同”、窗口和部门之间的“前后协同”等整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