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电信生产力的当务之急是尽快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全业务运营商。只有这样,我国电信业才能真正发挥好信息产业的龙头作用,才能在国家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中不辱使命
-本报记者 沈加军
又快听到新年的钟声了,按照惯例,又到了年终盘点的旺季。回顾2007年的中国电信业,应该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市场失衡不断加剧,使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受制,电信业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中走过主要以积蓄力量为特征的一年,而且为明年电信业继续改革留下了诸多悬念。
当然,中国信息产业在面临巨大现实挑战的同时,也即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经济指引了科学发展的方向,将信息化加入五化无疑为信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这也使解决电信业的失衡问题变得更加迫切。
失衡导致行业“空心化”发展
中移动、中联通、中电信及中网通等四大运营商日前公布了其11月的运营数据。中移动、中联通的用户增速较10月相比有所放缓,数据显示,中移动11月新增用户数为650万户,而10月该数字为660万;中联通新增用户139.7万户,而10月增量则为149万户。
随着移动替代的不断加剧,中电信和中网通的固话用户本月继续下降,其中中电信用户减少了75万,而中网通用户则减少了76.09万户,比上月的37.04万增长了一倍。电信业重组方案杳无音信,移动电话则继续高速蚕食固定电话业务。
中电信在公司网站中强调,今年用户净增较2006年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竞争加剧,特别是来自移动运营商推出的被叫免费通话套餐。该公司又指出,为促进有效益发展,同时积极加强管控对低端用户的营销投入,均导致8至11月份用户出现负增长。
瑞银发表报告指出,虽然近日再有声音称中国政府将在明年第一季展开电信重组,但据瑞银了解,重组事宜在奥运前将不会发生,因为TD-SCDMA仍是重组主要瓶颈。
值得一提的是,受新增用户的低端化趋势和单向资费方案的影响,中移动每分钟使用量收入已呈下降趋势,第三季度首次跌破0.2元/分钟关口,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6.46%。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曹淑敏曾表示,移动通信运营业“大而不强,有空心化的趋势”。愈演愈烈的电信业竞争趋势表明,“空心化”并非杞人忧天。
电信业迫切需要解决大而不强的问题
明显的市场失衡格局演绎出的,是空心的资源配置。面对“力挫三英”背后的竞争质量、企业自身技术和服务创新压力的锐减,看着一家独大背后“大而不强”的“空心化”趋势,资源拼杀堪忧的不仅是中移动,更是整个中国电信业的未来。
可以说,一家独大所引发的优良生产要素的单向集中,导致的是市场机制的失调、行业竞争和创新活力的下降乃至整个产业价值链的扭曲和产业活力的减弱。
中国的信息化实践已经证明,信息化在带动工业化、改造生产方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首先就是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但问题是分业经营下的失衡将当前整个电信业的竞争重点局限在了语音业务领域,而电信业从以语音业务为主到数据业务“掌门”需要一个相互补贴的过程,这在分业经营下的中国电信业出现了断层。需要宽带建设高投入的固网的语音业务大量被移动通信分流,而聚敛起巨大财富的中移动却没有拓展移动以外业务的资格和压力,电信业的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循环,结果只能是付出中国信息化进程减速的代价。
加快解放和发展电信生产力
电信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客观上就要求电信业在国民经济中必须具备基础性、支柱性和先导性地位。电信技术是最活跃的生产力,电信业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近年来,各大电信运营商,尤其是固网运营商积极整合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推进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
在电信领域,固网和移动网的融合已不再是一个新概念。自2005年以来,全球主要的运营商通过部署固移融合实现了优势互补,产生了规模效应。可见,在我国电信业ARPU值日渐下滑的今天,实现固移融合势在必行。
一旦固网话音市场崩盘,固网运营商将无力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国资委统计数据显示,固网运营商的部分省公司业务收入已出现负增长。仅靠中移动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不现实的。毕竟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是综合化的信息解决方案。况且,虽然我国移动通信运营业发展得很快,但大而不强,有“空心化”的趋势。
因此,解放电信生产力的当务之急是尽快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全业务运营商。只有这样,我国电信业才能真正发挥好信息产业的龙头作用,才能在国家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中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