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信息产业厅 邹生
广东省在加快信息产业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信息产业总体实力不断提升,但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
由于对产业研发的投入不足,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水平不高,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匮乏问题仍然突出,关键零部件、重要材料和专用设备基本依赖进口,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产品利润率低,研发能力薄弱,长期停留在加工和组装阶段,对外依存度高,企业根植性低。
二、信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但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结构性矛盾依然是制约全省信息产业发展的瓶颈,软件业比重偏低,集成电路产业整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基础电子产品发展相对滞后,总体上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行业整体效益不高。
三、现代信息服务业得到较大发展,但结构层次和技术水平还不高
由于产业引导力度不足和管理规划不规范,全省现代信息服务业核心技术不多,产品配套层次和附加值还较低,支持产业发展的资源分散,产业布局还不够合理。增值服务和创意设计产品创新水平不高。影视制作、数字内容和游戏动漫等产业开发能力不强。
四、企业信息化取得很好的进展,但容和发展程度参差
由于应用意识、资金投入等因素,全省企业在区域、行业中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和水平参差,东西两翼和山区建设应用水平普遍不高,全省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效果还不够明显。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企业网络应用深度不足,电子商务开展缓慢。
近年来,广东省认真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加快信息产业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取得一定成绩和经验,主要表现在: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基本建成了国内领先、初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电信通信网络体系。全省有线广播电视传输骨干网实现光纤联网,光纤覆盖了约60%的镇、50%的行政村,广东电信提前实现全省12.8万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目前74%的行政村通宽带互联网。
二、信息产业快速协调发展
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出口等主要指标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是目前全国唯一产值超万亿元的省份,预测2007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将分别达到约1500亿元和3000亿元。软件产业发展迅速,2007年1—9月,全省软件收入671亿元,同比增长24.5%,软件出口额达到30亿美元,同比增长27.7%,居全国前列。
三、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原始创新并重,通过构建自主创新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发展产业基地和产业平台、实施关键领域重点突破等措施,有效引导产业集聚,在一些原创性关键信息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信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明显
2005年底,广东省启动了新型平板显示和数字家庭行动计划两个战略项目,以此为龙头推动全省经济结构从偏轻型向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转变。其中平板显示产业发展迅猛,奇美一期工程已经投产,年产模组1000万片,将成为全球最大电视夜景模组生产基地。数字家庭行动计划进展顺利,在广州、佛山南海等地启动试点,并建立了数字家庭公共实验室和数字家庭公共服务技术支持中心,取得多项发明专利成果。
五、企业信息化应用广泛
全省100%的大型企业和80%的中小型企业应用财务电算化系统,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使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50%以上的企业使用了管理信息系统,74%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局域网。全省确定110多家企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单位和360家省市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和广东电信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服务的中小企业数量从2004年的5万家增长到2007年的40万家。
六、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程加快
制造业信息化程度提高,广州、东莞、佛山和深圳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信息化在清洁生产和企业节能降耗中的应用成效显著,企业通过应用信息化和智能化设备,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物资消耗率和环境污染,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促进跨境污流及通关便捷的应用初见成效。
七、电子商务应用发展迅速
2005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1150——1200亿元,占全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的14—16%。出现一批覆盖面广泛的行业应用电子交易平台。广州本田、宝洁、雅芳、深圳华为、中兴,惠州TCL、德赛电子等成为全省制造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龙头企业。
八、现代信息服务业不断壮大
现代信息服务业规模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06年,全省现代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达1048亿元,约占全省GDP的4%。全省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6.4%和96.7%,居全国第一。新兴信息服务业如数字内容创新产业、互联网服务业、增值电信业务等迅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