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立场
就在专家提出中国的电子政务须向电子公务转型的时候,一份专业机构的调查数据亦提醒中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还亟待改进。昨日,计世资讯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57.5%的公众从未访问过政府网站。这已经是该机构连续第六年对政府网站进行评估,调查对象涉及北京、杭州、广州、南昌、哈尔滨和成都六大城市。(12月27日《北京商报》)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也从根本上改变着我们的社会。随着公共管理对象的日益复杂和信息量的膨胀,公共管理活动也日趋复杂,原有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已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公共管理环境,也无法满足公众对公共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更高需求,广泛吸纳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手段以充实公共管理理,已成为迫切的需要。电子政务对公共行政的应用,首先是对行政模式和组织的影响。传统的行政组织形式是科层组织结构,在马克斯•韦伯所设计的科层制中,组织内部层层授权,下级对上级严格负责,“只有处在金字塔顶端的人才能掌握足够的信息而作出熟悉情况的决定”。科层组织结构的最大优点是效率很高,其弊端在于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而且压抑组织成员自身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促使政府内部科层组织的不断革新,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政府逐步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电子政务的发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公共行政产生了积极影响和作用,推动了公共行政的现代化。电子政务不仅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部分,而且其发展还能够带动电子商务、教育信息化、社区信息化等全面发展,因此是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政务向着公务转变,这种换位于服务的理念和治理模式,就必然要求原先的电子政务向着电子公务演进,这是发展的趋势。问题的关键是,一度风行全国的“政府上网工程”现状令人堪忧,中国近半数公众从未访问过政府网站。“一张老脸,三年不洗。内容陈旧,文件过时。看过后悔,信则误事。现代工具,纯当摆设。”这首网民自创的打油诗,形象地刻画了一些政府网站的现状。中国电子政务要向建设高水准的电子公务方向发展,则必须认真思考在惠及全民的信息化发展理念下建设的方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我国的地区之间、信息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普通人和残障人之间在利用信息和服务方面的差距在不断扩大,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数字鸿沟”。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应该致力于缩小这个鸿沟,而不是任其扩大和发展。政府应该力求通过各种手段首先从电子政府的服务开始,保证在公平的原则下向大众提供信息化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让信息化真正惠及全民。一些外国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所提出的政府政策和工程实施项目,无一例外地都将普及信息化成果、鼓励全民参与、提倡人人受惠的基本思想实际上贯穿于始终。很多学者总结了欧美等国家开展电子政务的特点,他们发现这些国家发展电子政务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四个方面,即围绕民众的需求和选择来发展和提供政务,建立“以民众为中心的政府”;提高政府及其服务的的可接近性和易获得性;确保政府信息和服务的非排他性,消除数字鸿沟;注重信息的有效利用,提高信息利用率。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国外在建设电子政府的过程中,讲求实际和实效,电子政府服务于民众的意识很浓厚,它们力图做到“惠及全民”的一些努力和举措,值得现阶段中国政府借鉴和思考。
美国东卡罗来纳大学的罗纳尔多•梅斯教授提出“普遍性设计”的概念,普遍性设计是指“最大限度最大可能地便于所有人的设计”。不难想象,如果电子政务服务的设计对于所有的人而言,那么这种服务就是受更多人欢迎的服务。我国还缺乏类似的以“惠及全民”的服务理念为目标的,“惠及全民”的建设理念也是刚刚提出,还缺少配套的专门的国家政策以保证该理念得到有效实现。因此,在中国要实现“惠及全民”的电子公务发展目标,中国政府的任务非常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