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十五”期间全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十五”期间旅游业的发展实绩
1.旅游发展目标更加明确
新世纪初,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无锡旅游发展“三大跨越”新的发展目标,即“实现旅游业从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到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跨越;实现无锡从旅游大市到旅游强市的跨越;实现无锡从华东旅游一般观光目的地到国内外著名旅游度假胜地的跨越”。“十五”期间,全市旅游业围绕这一目标保持既快又好的发展势头。
2.旅游发展指标持续攀升
“十五”期间全市旅游发展各项主要指标比“九五”期末翻了一番。
表一:
年份
指标 单 位 “九五”末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
年 “十五”
年均递增%
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 万人次 32.76 39.54 47.69 43.8 53.95 65.87 15
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 万人次 1127.77 1167.42 1501.27 1765.16 2201.56 2637.5 18.5
旅游总收入 亿 元 109.87 111.5 150.93 180.54 229.68 301.6 22.4
其 中:
旅游创汇 亿美元 0.98 1.18 1.48 1.29 2.07 2.63 21.8
“十五”期间,无锡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不断提升。
表二:
年 份
指 标 单 位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全市旅游总收入 亿 元 111.50 150.93 180.54 229.68 301.60
游总收入占
全市GDP比重 % 8.20 9.42 9.50 9.77 10.75
旅游增加值
占全市GDP的比重 % 4.92 5.16 5.18 5.38 5.59
3.旅游城市形象不断提升
1998年末,我市以地级市总分第一的成绩跻身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
2001年,江阴、宜兴两市均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率先实现全市“满堂红”。2001年春节,我市被列入全国假日旅游重点城市。
2002年,我市以全省最好的成绩通过国家旅游局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复核。2002年,中国电影金鸡百花奖颁奖仪式在我市举行,太湖旅游节、太湖经贸节、太湖文化艺术节“三节联动”,以节造势,成为展示无锡城市风采,塑造无锡旅游形象,拓展无锡旅游市场的重大契机。
2003年~2005年,我市连续三年举办太湖博览会和太湖旅游节,使无锡旅游名声大振。我市连续三年举办中国长江三角洲旅游交易会;2005年9月,我市成功地承办了’2005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高峰论坛,国家旅游局副局长顾朝曦出席论坛,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60个旅游城市的市领导、旅游局领导与会,长三角20个旅游城市共同签署《无锡倡议》。五年多时间的宣传推广,使无锡旅游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大为提升。
4、旅游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2002年,我市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无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并得到了以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吴传钧为组长的评审组的高度评价。
围绕《总体规划》,无锡旅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实施“三品战略”,着力打造“太湖美景精品、文化旅游名品、度假休闲新品”。“十五”期间,我市新增了一批高品位、有特色的旅游区(点),其中:灵山佛教文化园区,深受国内外游客的欢迎,成为我市旅游以及长三角旅游的又一亮点;薛福成故居、钱钟书故居、东林书院、秦邦宪故居等文化旅游景区的建成与开放,极大地丰富了我市旅游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太湖花卉园、龙寺生态园、九龙湾乡村家园、雪浪山生态景观园、江阴黄山湖公园、宜兴竹海、宜园、龙背山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点)的建成与开放,一批旅游度假产品脱颖而出,尤其是蠡湖新景以及太湖国际高尔夫球场的对外开放,顺应我市从单一观光型旅游向观光、度假、休闲复合型旅游的转轨变型。
五年来,在“大旅游”的旗帜下,旅游与其他产业紧密联动,促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游文化休闲等三大要素,特别是夜间旅游文化休闲得到明显改善。
5、旅游整体环境明显改善
城市是最大的旅游产品。“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和城市旅游功能的提升,太湖大道和环太湖景观道路的拓建,太湖广场的建成,火车站及广场的改造,古运河、梁溪河、五蠡湖的整治、蠡湖新城的建设,无锡机场的开通,会展中心的建成并投入使用,绿化亮化工程的全面推进,南禅寺、崇安寺、青石路旅游餐饮特色街等休闲度假要素集聚功能区的建成开放,以及城市旅游导向标志的设置等,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融为一体,我市旅游整体环境不断改善。
第二节 目前全市旅游产业规模
1.旅游景区景点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省级旅游度假区 无锡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
无 锡 旅 游 18 景 鼋渚春涛、灵山胜境、中视影城、二泉映月、善卷洞天、蠡湖烟绿、梅园香雪、霞客故居、薛家花园、寄畅清韵、锡山晴云、东林书院、运河古风、泰伯遗迹、鹅鼻揽江、宜兴竹海、太湖仙岛、龙头马迹
无 锡AAAA级 景 区 鼋头渚景区、灵山景区、三国水浒景区、
善卷洞景区、锡惠名胜景区、蠡园公园、
薛福成故居
无 锡AAA级 景 区 唐城景区、鹅鼻嘴公园、东林书院、
龙头渚公园、龙寺生态园、太湖花卉园
无 锡 AA 级 景 区 吟苑公园、泰伯庙、泰伯墓、徐霞客故居、
龙背山森林公园、渡江战役纪念馆、
龙池山风景区、九龙湾乡村家园
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 海澜工业园
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太湖花卉园、龙寺生态园、宜兴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天一度假村、华西村、
雪浪山生态景观园
2.旅游接待能力
(1)旅行社:全市共有旅行社99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5家,国内旅行社84家。无锡中旅、江阴市华西旅行社为全国“百强”旅行社。
(2)旅游涉外饭店:全市共有96家(客房总数12171间、床位总数20808张),其中星级饭店83家(五星4家、四星级17家、三星级37家、二星级以下25家)。
五星级饭店为: 无锡太湖饭店、无锡湖滨饭店、海澜大酒店、鸿昇苑大酒店。
四星级饭店为: 无锡大饭店、锡州花园酒店、锦江大酒店、太湖花园度假村、黄金海岸大酒店、舜天碧波度假村、锦仑大酒店、山明水秀大饭店、无锡国际饭店、新雅大酒店、锡海大酒店、江阴暨阳山庄、江阴国际大饭店、江阴兴澄大饭店、江阴假日大酒店、江阴法尔胜大酒店、宜兴国际饭店。
(3)经济型酒店:目前有爱迪速8、格林豪泰、锦江之星、如家快捷、新宇之星、国际青年旅舍等9个品牌经济型酒店落户无锡。
(4)旅游推荐单位:旅游购物商店16家、旅游餐饮单位13家、旅游休闲单位5家、旅游车船单位8家。
3.旅游交通条件
(1)无锡机场已通航城市:北京、广州、深圳、厦门、成都、昆明、重庆、张家界、桂林、沈阳、长春等。
(2)无锡始发的铁路旅游专线:无锡?北京、无锡?南宁、无锡?宜昌。
(3)途经无锡的高速公路5条:沪宁、锡澄、锡宜、宁杭、宁太。
(4)市内交通设施:全市公路总长3676公里、航道1656公里;市区中心城设公交线路89条、公交车1500辆左右、出租车近4000辆。
4.旅游服务体系
开通了无锡旅游网站和旅游咨询电话84016081,设立了市政府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并在全市开设了5个服务窗口,“85052599”旅游投诉电话和旅游质量监督体系已经覆盖全市;与市交通部门合作,建立了市旅游集散中心,开通了至周边城市10条旅游专线;与市卫生部门合作,在市五院建立了旅游急救医院。在市区主要道路设立了旅游导向标志,在各主要景区设立了中、英、日、韩四国文字的导向牌,方便游客。
第三节 主要的差距和突出的问题
1.我市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是科学开发与整合程度仍有待于提高。精品项目尤其是世界级的精品项目仍然较少,景区开发力度不小,但要素集聚仍显不够;产品结构得到调整,但度假休闲产品还不够丰富,不利于尽快实现我市从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向观光度假休闲复合型旅游的转型,也不利于提高我市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2.“无锡充满温情和水”。无锡旅游因水而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但一个时期以来,“水上旅游”文章做得不足。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加大对太湖、蠡湖、古运河、梁溪河的整治力度。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已初见成效。今后,要打好“太湖”牌、唱好“运河歌”,进一步做好“水”的文章。
3.近几年无锡市旅游的形象宣传、促销推广和品牌打造成效显著,无锡旅游融入国际化步伐逐渐加快。但相比而言,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品牌形象、影响力和招徕力仍显不够,接待入境旅游者总量与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4.无锡市旅游接待总量已经跨上一个平台,但是中外游客平均逗留时间、人均花费的提高仍不显著,无锡旅游要加快构建“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体系,要加快实现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5.无锡市的旅游企业虽大都已改制,但在市场主体中,缺少规模型旅行社和国内外知名品牌;市场开放度还不高;各类旅游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旅游业的发展不相适应;无锡旅游业的开放程度和集约程度,必须进一步提高。
6.旅游生产力迅猛发展,但生产关系,即有利于提高全市旅游资源整合程度、有利于提升全市“大旅游”格局、有利于提升全市旅游发展整体水平的旅游发展领导体制如何调整、适应和创新,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第二章 “十一五”无锡旅游业发展总体环境
第一节 宏观环境
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为建设一流的国家旅游目的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旅游目的地是一国综合实力的标志之一。欧美等国的经验表明,一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影响力对一流的国家旅游目的地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世界重要的增长极,中国在国际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综合国力的提升将推动中国国家旅游目的地建设。2004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次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已跻身世界前五位;中国“健康安全”的国家旅游目的地形象倍受世界瞩目。这一宏观背景为我市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也对市域旅游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构建和谐社会引领旅游大发展
“十一五”期间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阶段,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使各级政府更加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提升。旅游的生活方式对加深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处、提倡不同区域人群的和谐交往起着重要作用。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作为和谐社会生活形态的要素之一,旅游业在“十一五”期间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无锡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先行地区,旅游业也将有一个大的发展。
三、区域旅游一体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进入21世纪,区域一体化是国家与地区发展的主旋律。长三角地区已成为拉动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地区,人均GDP全面达到现代化标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中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长三角都市圈、城市圈、城市带的增长与发展已经成为区域一体化的内生动力。
第二节 产业环境
一、“旅游强国”“旅游强省”目标和无锡城市发展定位为无锡旅游业发展注入了内在动力
国家旅游局提出要在2020年建成世界旅游强国的发展目标。江苏省政府明确提出2010年在全国率先建成“旅游强省”。无锡市未来城市功能定位主要目标就是建成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打造“山水名城、休闲名城”和“文化名城”。适应无锡市城市国际化的步伐,旅游业发展方向将更加明确,旅游经济结构也将进一步调整。
二、无锡市经济社会发展“两个确保”进程的加快,为建设“旅游强市”,打造国内外著名旅游度假胜地创造有利条件
无锡市在“十一五”期间将更快更好地发展,当好全省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军,确保到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苏南模式的先导区,确保经济社会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建设全省和谐社会的示范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为旅游业发展形成强大支撑,并将加速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将为建设“旅游强市”和打造国内外著名旅游度假胜地创造先决条件和奠定雄厚的经济社会基础。
三、长三角区域旅游“内需”拉动无锡旅游业迅速成长
根据国际旅游业发展经验,区域性近距离移动将成为旅游消费行为的主导形式。长三角地居民的人均GDP在全国领先。2005年无锡人均GDP7600美元,上海地区已达8000美元左右。长三角都市圈中短途旅游需求量大、频率高、个体消费能力强,对旅游消费的品质要求高。强大的长三角区域“内需”为无锡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和举措为加速发展无锡旅游业提供有力
保障
江苏省委、省政府颁布施行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和无锡市委、市政府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为激活和释放旅游业内生动力和发展后劲,推动无锡旅游业既快又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三节 重大机遇
一、北京奥运会契机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把中国的国家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到全新的高度。北京奥运会巨大的宣传效应将带动无锡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市场知名度提升,带动大量的国际人流。
二、上海世博会契机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提升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形象,也将会全面提升长三角都市圈的区域旅游目的地形象。世博会带来的巨大客源将促进区域旅游市场增长。世博会的示范效应将促进无锡提高旅游产品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深化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旅游服务与国际接轨,推动旅游业增长。“世博在上海、旅游到无锡”,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同样将给无锡旅游业带来无限的生机。
第四节 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一、重大变化
进入新世纪,旅游市场、消费需求迅猛扩张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在“十一五”期间,这些变化将更加明显。主要是:
(一)、旅游目的正在从单一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旅游转变
随着旅游者经济条件的改善和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加,旅游者已经不满足于一般的单一观光旅游,必然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转变。
(二)、旅游方式正在从“跟团出游”向自驾车旅游、自助式旅游、家庭式旅游多样化转变
旅游者个性化的要求更加突出,旅游者也逐步成熟,随着私家车的急剧上升,自驾车旅游、家庭式自助旅游应运而生。
(三)、旅游消费正在从“门票经济”向旅游要素综合消费转变
单一的“门票经济”格局正在改变,旅游文化、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消费日益上升,需要完善旅游休闲要素配套,丰富旅游产品,引导和拉动旅游综合消费。
(四)、旅游形态正在从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转变
网络旅游方兴未艾。目前,部分游客正由一般的传统旅游向高尔夫、俱乐部会所、游艇、空中观光、探险、保健等高端式旅游转变,消费行为逐渐接近国际化。
二、“十一五”期间国内外市场的基本分析:
1.国内市场
核心客源市场。拥有1300万常住人口且规模不断膨胀的上海市场及有近1000万人口的南京市场以及苏州、常州等周边市场仍是无锡近期的核心客源市场。在近中期(2010年以前)以大众化的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为主;远期(2010年前后)则借助上海世博会的带动,将主要转向高档次的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和观光旅游并存发展。
基本客源市场。包括江、浙、沪以及安徽、江西、山东部分地区在内的长三角洲地区,即3小时车程内的长江三角洲客源市场。区内交通十分便捷。每周2天的休息日和便捷交通组成的出游距离与时间,以及收入水平的档次,皆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居民短距离出游的极大机会。同时,我市处于长三角州的中心位置,极有可能成为该区域市场的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这既为我市的旅游资源产品开发明确了方向,又为我市提供了一个更大的旅游度假市场空间。
潜在客源市场。主要是开发国内远程市场,随着“太湖明珠——无锡”城市知名度的提高,交通条件的优越,自驾车旅游的兴起,无锡区位优势将崭新凸现。而区域旅游合作的推进,以及国内市场的一体化,国内远程市场将成为我市旅游市场的主攻方向和后劲所在。
2.海外客源市场
港澳台地区、日韩和东南亚是我市海外客源市场的核心市场和传统市场。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特别是无锡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城市地位的不断提升,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和日本、韩国的客商和游客进入长江三角洲和无锡的将数量越来越大,呈持续上扬趋势。欧美、澳新以及中西亚和中东地区市场也在不断升温,这是我市今后需重点开发的客源市场。
3.按旅游目的的市场细分
主题市场:观光游览市场、休闲度假市场、商务会展市场。
辅助市场:体育健身旅游市场、家庭休闲市场、老年旅游市场、保健康疗旅游市场、青少年科普修学旅游市场、生态旅游市场、文化旅游市场、职业培训市场、旅游购物市场等。
第三章“十一五”全市旅游业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根据我市加快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旅游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以创新为动力,围绕打造“最适宜旅游度假的休闲名城”,实施“旅游即城市”战略,以提高旅游核心竞争力为重点,高效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实施旅游优质工程,强化旅游公共服务,加快旅游国际化进程,全面提升无锡旅游发展的整体水平,全面提升旅游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贡献份额,全面提升无锡旅游在全国全省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提升无锡旅游城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力争到2010年,全市旅游业主要指标力争进入全国前10位。加快实现“三大跨越”,即旅游业从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跨越;无锡从“旅游大市”到“旅游强市”的跨越,从华东旅游一般观光目的地到国内外著名旅游度假胜地的跨越,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建设“旅游强国”和“旅游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节 发展目标
无锡今后五年旅游发展目标分为二步走:
第一步:2007年在全省全国率先建成旅游强市
2007年,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全省和全国率先建成旅游强市。具体目标为:
一、2007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以上,旅游就业人数占全市就业总人数的比重达10%左右;城镇居民出游率达150%,农村居民出游率达85%,人均旅游消费支出增长50%;旅游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位居前列。
二、旅游产品具有显著的领先优势。形成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主导,专项旅游为补充的旅游产品体系,满足境内外不断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适应各类旅游细分市场发展趋势,成为境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三、旅游市场主体具有强大竞争力。“三旅”并举,互动发展,旅游市场营销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旅游产业具有相当规模,旅游经营主体硬软件强,拥有几个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品牌,拥有一批旅游强县(市)、强区、强镇、强村。
四、旅游管理和服务达一流水平。具有较完善的旅游无障碍体系、服务体系、标准化体系、数字化体系、诚信经营体系、安全保障体系,以游客为本,为民、便旅、亲客,处处体现亲切、舒适、便捷、安全。
五、旅游环境发展和谐。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5%,市中心绿化覆盖率达45%,旅游区环境达标率90%,真正做到山青、水秀、天蓝、地美,本地居民对游客友好、和谐、融洽。
第二步:2010年全面实现“三大跨越”目标。
全市建成国内外著名旅游度假休闲胜地,争取主要发展指标在全国位居前10位,期间力争在2009年实现旅游业发展主要指标在2005年基础上“翻一番”。
附:无锡旅游业“十一五”发展主要目标预测表
指 标 单 位 2005年实 绩 2006年预 测 2007年预 测 2008年预 测 2009年
预 测 2010年预 测 “十一五”年均递增%
接待入境旅游 人数 万人次 65.9 75 88 103 120 135 15.4
接待国内
旅游人数 万人次 2638 3100 3500 3900 4300 4800 12.7
旅游总收入 亿 元 302 360 430 520 620 750 20
其中:外汇收入 亿美元 2.6 3.1 3.6 4.3 5.1 6.1 18.3
国内旅游收入 亿 元 280 334 400 484 578 699 20
旅游总收入占
全市GDP比重 % 10.8 11.4 11.7 12.2 12.6 13.1 ――
旅游增加值占
全市GDP比重 % 5.6 5.8 6.0 6.1 6.2 6.3 ――
第三节 发展战略
一、国际化战略
以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为目标,积极推进无锡旅游国际化进程,在发展理念、运行机制、管理模式、人才培养、环境质量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全方位加快与国际接轨;推进建成国际化旅游城市的硬件建设;加强对国际市场的形象宣传和促销推介,加快构建国际市场网络,推进与主要客源国(地区)的旅游合作,引进国际旅游知名品牌,提高无锡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实施接待入境旅游者的“倍增计划”,促进无锡城市和经济的国际化进程。
二、品牌化战略
以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品牌为目标,积极推进无锡旅游的品牌化战略,在城市、产品、企业、文化、服务等几个方面全力打造无锡旅游的特色、个性和品牌,提升无锡旅游的综合竞争实力,使“太湖明珠、山水无锡、霞客故里、休闲名城”这一旅游品牌成为无锡的“城市名片”、国内乃至世界的知名品牌。
三、产业升级战略
以实现无锡旅游从观光型向观光度假休闲复合型的转型,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型为目标,积极推进无锡旅游产品和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提升无锡旅游文化品位,提升无锡旅游产品的档次,提升无锡旅游的休闲度假功能,提升无锡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延长产业链,培育产业群,努力延长游客在锡逗留时间和增加游客在锡消费。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节约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转变旅游经济的增长方式,实现全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旅游即城市战略
把无锡建成中外游客旅游度假休闲的终极目的地为目标,积极推进“旅游即城市”战略实施,使旅游发展与城市化建设融为一体,与城市经济结构调整融为一体,提升整个城市的旅游度假休闲功能,优化整个城市的旅游度假休闲环境,打造整个城市的旅游度假特色和个性,把城市打造成最大的旅游景区和休闲基地,并进一步发挥旅游产业在整个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拉动作用。
第四章 旅游市场
第一节 旅游市场开发计划
一、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十一五”期间,无锡将集中力量打造和推广“太湖明珠、山水无锡、霞客故里、休闲名城”的城市形象以及“古运河牌”、“吴文化牌”、“灵山牌”、“霞客牌”和“陶都牌”等特色品牌。采用差异化营销策略,个性化的旅游产品组合,开发高端和潜在客源市场;采用品牌营销策略,使城市形象和品牌产品、品牌服务、品牌企业深入人心;采用总体营销策略,多形式、多途径综合运用,并创新营销策略和方法,引入网络营销、邮件直销、短信平台等营销新技术,将无锡旅游目的地形象和旅游信息快捷传送到旅游客源地和旅游客户。
二、旅游营销方法
网络营销。充分发挥因特网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借助无锡旅游信息网和国内外知名网站,全面展示无锡旅游资源和特色旅游产品,宣传无锡旅游目的地形象,开发网上旅游市场。
会展营销。选择境外重点客源市场,参加国际旅游交易会和展览会。积极参加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并选择参加国内重点客源地区的区域性旅游交易会。办好长三角旅游交易会。统一策划,统一布展,集中展示无锡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资源、产品和品牌。
媒体营销。围绕宣传无锡旅游,建立和完善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内到境外的新闻媒体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营销无锡旅游。
旅游公关。策划和组织国内外旅行商交流项目,与旅行商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与境内外旅游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促使我市旅游产品进入其销售渠道。
宣传推销。创新宣传推销方式方法,开展以“走出去”“请进来”为方法的推销活动;通过购买客源地杂志、报纸、广告屏的版面和电视、广播的时段来宣传无锡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和旅游产品;组织编印、制作旅游宣传资料,通过多种途径向旅游者发送。委托本地和客源地的专业旅游咨询机构为无锡旅游进行策划、包装、推介。
以“节”造势。大型节庆活动是旅游的重要载体,也是旅游营销的重要手段。我市要更高起点、更高水平地策划、组织重大特色旅游节庆和会展活动,“十一五” 期间重点办好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活动,集中展示无锡旅游形象,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
三、国内旅游市场营销
国内旅游市场分为近程市场和远程市场。“十一五”期间要巩固和扩大进程市场,着力开拓远程市场,提高无锡旅游在国内的覆盖率。近程市场包括江苏本省以及上海、浙江、安徽、山东、江西等周边省市,远程市场包括珠三角、环渤海湾、中南、西南、东北、华北、陇海铁路沿线等省市地区。近程市场重点推广休闲度假、商务旅游、观光,营销方法以企业营销为主体,政府推动。远程市场重点推广观光、商务旅游,营销方法以政府主导,企业协同。
四、入境旅游市场营销
主攻入境旅游市场,实现入境旅游市场新的突破,是“十一五”我市旅游市场开发的重中之重。入境旅游市场,分为洲内近程市场和洲外远程市场。洲内近程市场主要包括港澳台、日本、韩国、东南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主推休闲度假旅游、商务旅游,以及修学、体育健身专项旅游。要重视长三角地区常驻外国人旅游市场,以需求为向导,广泛吸引外资机构雇员及其家属到无锡旅游,形成口碑效应,有效开拓其派出国旅游客源市场。洲外远程市场主要指欧洲的德、法、英、意和北欧;北美洲的美、加和大洋洲的澳、新,以及俄罗斯、中东等地区,主推观光旅游、文化体验旅游和商务旅游。洲内近程市场是我市入境旅游的主体市场,洲外远程市场是扩大入境旅游市场的关键,要充分运用客源地主流媒体、旅游专业营销机构以及分销渠道,建立完善的海外营销网络,从而洲内进程市场有较大的增量,洲外远程市场有较大的提升,提高我市在入境旅游市场的占有和份额。
五、出境游市场
出境旅游是旅游强市的一个标志性指标。随着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完成,随着全球众多国家对我国开放旅游市场,我市的出境旅游市场将会迅速增长,将成为我市旅游发展的一个亮点,也将成为国外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争相招徕的对象。这对改变我市过去单一的入境旅游买方市场的“弱势”和被动地位,拉动入境旅游市场增长,逐步形成入境旅游市场与出境旅游市场良性“互动”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推动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就是推动入境旅游的发展。
第二节 旅游区域合作
积极发展区域旅游合作是提升我市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互惠互利、互促共赢的有效形式,也是推进旅游大市场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环太湖城市旅游合作
“同饮一湖水,共唱太湖美”。牵头构筑环太湖旅游圈,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方针,与苏州、常州及湖洲等市建立合作机制,定期研究环太湖城市合作方针大计,共同打造“环太湖旅游圈”的品牌,共同为江苏乃至全国旅游发展作出贡献。
二、泛长三角地区旅游合作
要与泛长三角地区20多个城市共同努力,办好一年一度的长三角旅交会,精心组织好长三角旅游城市高峰论坛,在坚持“资源共享、市场共促、客户共有、管理共抓”的基础上,旅游合作从市场促销向其他领域拓展,合作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我市重点要以2010年世博会为契机,主动与上海接轨,融入上海,接受上海辐射,做好对接工作。
三、国内旅游合作
我市已和全国60多个城市建立了旅游互动合作关系,要进一步扩大合作网络并深化合作措施,要启动互动城市每年互访制度,建立网络信息互通平台,试行旅行社分片联系制度。在市政府驻北京、深圳、成都等三个办事处,派设无锡旅游联络代表,具体负责推进与大北京、大西南地区和泛珠三角地区的区域互动合作。“十一五”期间与国内100个主要旅游城市建立互动合作关系和1000家旅行社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四、海外旅游合作
要重点加强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在旅游信息、人员培训、投资咨询、市场推广和旅游规划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拓展与日韩旅游机构和旅行社的更加紧密合作;并抓住机遇,加强与欧美、澳新一些旅游发达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十一五”期间与境外1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第五章 空间布局与产品建设
第一节 空间布局
“十一五”期间,无锡旅游将构筑“七区一体、一体两翼”发展格局,整合旅游资源,高度集聚要素,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品结构,提升整体功能,培育规模特色。
一、总体布局
以建设长江三角洲旅游的区域中心和“新江南游”首选目的地为目标,整合旅游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旅游功能,注重规模特色。 2010年底前,在全市基本建成八大特色旅游板块:
一是打好“太湖牌”。这是战略重点和核心区域。以太湖为中心,以滨湖区为主体,加快建设环太湖旅游度假休闲区。努力建成、建好 “三区一带一中心”,即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马山)、山水城省级度假旅游区、“太湖第一名胜”景区、环太湖度假休闲带和蠡湖旅游休闲服务中心。重点要提升观光产品,挖掘文化内涵,开发休闲度假产品,集聚旅游休闲要素,强化公共服务功能。并策应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和江苏省旅游总体规划,参与并启动环太湖体育旅游圈的开发建设。五年内,将环太湖旅游度假休闲区基本建成与国际接轨、国内一流水准,能集中反映无锡城市品牌和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区域。
二是唱好“运河歌”。整治开发、修复古运河和梁溪河,在改善水质的同时,着重河道两岸空间景观和民居风格的修复改善,以及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挖掘,重点突出南长街、清名桥的“枕河人家”和江尖、南尖、黄埠墩、西水墩的历史文化精华段,全面提升观光旅游和体验旅游的层次,形成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气息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的观光游览带,使“水上旅游”重新成为无锡的特色,以旅游带动城区的综合性消费。
三是弘扬“吴文化”。作为提升我市旅游的人文底蕴和城市品牌的重要举措,整合“三泰一址”(泰伯庙、泰伯墓、泰伯渎、鸿山遗址)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有序地开发吴文化特色旅游产品和线路,使之成为“十一五”期间内新的亮点和品牌。
四是奏响“二泉曲”。以“天下第二泉”、《二泉映月》品牌为依托,进一步提高我市锡惠名胜古迹区的文化品位,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有序开发惠山古街和古祠堂群,“以名家、名曲、名园、名人、名居、名街、名建筑等历史遗存为资源”的历史人文景观旅游。同时开发建设惠山森林公园,拓展新的旅游空间。
五是都市休闲旅游区。在城区增设吸引与方便游客和市民的文化、休闲、休憩、购物、餐饮等旅游功能设施。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逐步形成一批集餐饮、娱乐、休闲、购物于一体的旅游休闲区和餐饮一条街、咖啡、酒吧一条街、购物一条街、历史古街等一批特色街区。在崇安区,要重点建设好崇安寺旅游商贸休闲区;在南长区,要重点建设好南禅寺旅游文化商贸区;在北塘区,要重点建设以吴桥文化广场为中心的旅游商贸休闲区,高起点建设通惠东路商贸步行街、做强做特青石路旅游餐饮街、高品位开发民主街宗教文化区和三里桥咖啡、酒吧风情街。在新区,要以新东坊为重点,集聚休闲要素;在滨湖区,重点建设好湖滨路旅游休闲特色街。
六是都市农业旅游圈。作为“十一五”期间的一个重点,积极开拓农业生态旅游。与《无锡市“十一五”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解决“三农”问题、增加社会就业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创新相结合,按照“规划、规模、规范”的要求,在城郊结合部、在滨湖区、惠山区、锡山区、新区等地区,积极引导和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开发“农家乐”、“渔家乐”等特色旅游项目,推进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和农业生态休闲度假区的建设,实现都市农业旅游的新突破。
七是江阴人文旅游休闲区。策应沿江旅游开发战略,打好滨江休闲旅游品牌。依托一人(徐霞客)、一村(华西村农业旅游示范点),一厂(海澜工业旅游示范点)、一桥(江阴大桥景观区)、一街(学政历史文化街)、一园(黄山湖公园)、一区(城中休闲功能区),构筑具有滨江特色的现代度假休闲区。在江阴板块中,“十一五”期间要打好“霞客牌”,规划开发建设徐霞客旅游区,使其成为江阴乃至无锡和江苏旅游的一张新的名片。
八是宜兴陶都生态旅游区。依托宜兴独特的资源优势,以陶都为品牌,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题,以绿色和生态为重点,整合“陶、竹、茶、洞、山、水、果”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建成华东地区一流的生态旅游基地和江、浙、皖三省交界的区域旅游中心,构筑新的区域优势和品牌优势。
二、打造文化旅游板块
“十一五”期间,无锡旅游要突出打好文化牌,为旅游提供浓郁的文化氛围,提供无锡旅游的内涵竞争力。科学保护、利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力发掘和利用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业遗产,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板块。
1.古街古镇
结合古运河、泰伯渎和环太湖整治,充分挖掘和利用沿河、沿湖的历史遗存,修复荣巷、惠山古镇、日晖巷、小娄巷、清名桥沿河五大历史古街;修复荡口、严家桥、周新镇、黄土塘、丁蜀南街等五个历史古镇(村),注重古城历史街坊的保护,凸现江南名城的文化底蕴。
2.名人名居
弘扬无锡名人文化。合理利用好已修复的一批名人故居,启动修复建设新一批名人故居,规划保护好其他名人故居。列入“十一五”计划的主要为:阿炳(华彦均)故居、荣德生故居、华蘅芳故居、华君武故居、薛暮桥旧居、孙冶芳故居、陆定一祖居、陆定一故居等。
3、文化遗产
对列入各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要科学加以保护与利用。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要求,将鸿山遗址公园建成世界一流的公园,与兵马俑、三星堆媲美。要挖掘和利用我市丰富的工业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要打造民族工业发祥地品牌和吴文化发源地品牌。建设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中国乡镇文化博物馆、中国泥人博物馆、古运河博物馆、丝绸博物馆、古窑博物馆、阳山地质遗址公园等。
三、提升和创建旅游度假区
(一)继续提升现有旅游度假区的特色和水准。“十一五”期间,在现有两个度假区要重点增加度假休闲设施,着力提升度假休闲功能。将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为世界著名的佛教文化圣地、中国一流的旅游度假胜地;将无锡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建成以湖光山色、港湾半岛、影视文化为环境特色,以度假休闲、旅游观光为主体的国内知名的湖滨休闲胜地。
(二)争创两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1.华东大竹海度假区
以现在的宜兴竹海景区为依托,整合竹、陶、溶洞等资源,建立华东大竹海省级旅游度假区。华东大竹海旅游度假区将建于宜兴市南部山区,与浙、皖的崇山峻岭相连,占地30平方公里。其主要建设目标有:五星级度假酒店或四星级度假酒店一座、云中漫步观景长廊、观景索道缆车、竹文化园、茶文化园、野外生存训练基地、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长寿旅游基地、“人生之路”拓展训练基地等。
2.江阴市要塞旅游度假区
策应沿江开发战略,整合江阴沿江旅游资源,创建要塞旅游度假区。江阴要塞旅游度假区西起韭菜港,东至黄山港,南靠滨江路,北临长江,包括鹅鼻嘴公园(含大海、小湾)、黄山湖景区、春申商住会展旅游区、申达皇冠假日酒店、江阴外滩娱乐旅游区、国际乡村俱乐部和君山宗教文化区等6个功能分区,总面积达12平方公里。
第二节 旅游产品体系
1.着重提升观光旅游产品
“十一五”期间观光旅游产品仍是我市旅游的主打产品。要以体验为核心,文化为载体,在打造精品的指导思想下,整合和提升传统观光资源。提升环太湖及梅园、蠡园等近代园林等观光旅游产品的品位;挖掘“水文化”内涵,打造太湖、古运河、梁溪河水上体验旅游特色;完善一批名人故居等文化观光景区(点)。开展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红色旅游、科技观光旅游。开发吴文化、民族工商业文化等文化观光产品。
2.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产品
“十一五”是我市旅游产品重要转型期,要按照打造“休闲名城”的要求加快发展休闲度假产品。在重点建设现有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基础上,要积极创建休闲度假要素集聚点,提供大规模、超级复合的度假、休闲、观光、居住、商务会展、体育、康体、教育、生态旅游产品。同时,在环太湖周围和市中心区,增设旅游休闲度假设施。在江阴、宜兴和滨湖、新区、惠山、锡山等区积极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争取再建一个高科技、参与性强的主题公园和一个温泉度假产品。
大力发展商务会展度假、公司会议度假旅游、生态度假、康体度假、体育度假(如高尔夫、自驾车或游艇)、温泉度假、教育度假、医疗度假、减肥度假、美容度假、美食度假、观光度假等多种类型,形成多样化的休闲度假产品体系。
3.积极拓展商务会展产品
商务会展旅游方兴未艾。我市要抓住机遇,建设会展中心,提升商务酒店,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旅游,使其成为一个新的特色和增长点。
4.认真培育城市旅游产品
“旅游即城市”、“城市即旅游”将在“十一五”期间呈现新的格局。要积极提升我市城区和江阴、宜兴市区的城市旅游休闲功能,推进要素集聚,构成集聚观光游憩、购物餐饮、商务会展、文化娱乐、休闲度假多种要素的城市旅游产品。
第三节 重点旅游项目
一、重点旅游项目的确定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继续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充实完善全市旅游项目库,强化滚动管理和项目跟踪,重点推进优先旅游项目建设。优先旅游项目主要突出四个方面,一是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旅游资源开发、整合和旅游区(点)建设项目;二是有利于我市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旅游增长点;三是必须具有较大的投资与建设规模、较强的可行性与较好的示范性;四是体现要素集聚,区域内旅游功能性项目要同时开发。原则上,项目总投资在1亿元以上。根据项目的规模、作用及对我市旅游发展的作用和影响,确定为重点旅游项目,在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招商引资,以及项目规划、用地、投资引导、市场开发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二、列入“十一五”期间的我市重点旅游项目
我市“十一五”规划重点旅游项目42个(详见附表)总投资估计为219.75亿元,投资额最大的为太湖水景公园(即太湖第一名胜),投资为30亿元;投资额超10亿元项目有8个。在总投资中,度假休闲项目23个,投资155.45亿元,占71%;文化娱乐及星级饭店项目19个,投资为64.3亿元,占29%(旅游基础配套项目尚未列入)。
重点旅游项目是 “十一五”和今后提升我市旅游发展核心竞争力,增加发展后劲的主要载体,具有突出的市场影响力、产品竞争力、投资拉动力和经济增长力,必须实施重点旅游项目目标管理,着力推进。
第六章 旅游公共设施建设
第一节 旅游基础设施体系
三港(航空港、水港、信息港)和三路(公路、铁路、光路)建设是旅游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核心部分。要加快推进无锡机场改扩建工程,至2007年,把机场建成年客运能力超过200万人次的4D级民航机场,“十一五”期间开通国际航线。将无锡港打造成江苏沿江地区江河海中转和水陆铁联运的枢纽港。积极参与实施沪宁城际轨道建设,适时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并将其纳入长三角城市间的快速轨道交通体系。
加快旅游区(点)道路连接建设,重点建设环太湖通道、东干线、西干线等项目,全面提升旅游区(点)可进入性。
借助信息港的建设,加快市旅游信息中心布局,建立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第二节 旅游支持系统
一、旅游信息中心
发展数字旅游,完善无锡旅游电子政务网和电子商务网,集成旅游信息服务功能。搭建网络平台和电讯服务平台,建设无锡旅游信息库、旅游图片库和多媒体资料库,强化公众信息服务功能。
二、旅游咨询中心
旅游咨询中心是具有为旅游者提供咨询服务、受理旅游投诉、收集旅游者反馈信息、提供旅游引导服务等功能的公益性服务设施。“十一五”期间,无锡旅游咨询中心要在无锡火车站、崇安寺、南禅寺文化商城、无锡大学集中区、蠡湖新城等设立8—10个旅游咨询服务窗口,并在车站、机场、码头、各主要商场、宾馆、主要旅游景区等旅游者比较集中的场所安装设立旅游信息查询系统。为中外旅游者来我市观光、旅游、度假、购物、娱乐等提供帮助,为我市居民外出旅游提供方便。到2010年,无锡市旅游咨询中心,将以旅游咨询中心的站点为基础,以咨询服务标准为规范,以导引标识系统和信息网络为支撑,构建无锡旅游咨询体系。
三、旅游集散中心
旅游集散中心是在游客流量集中的地方设立的方便旅游者的客流集散地。它是以电子网络为中枢,以功能完善的旅游车站为核心,以与旅游发展相适应的旅游交通网为纽带的综合性服务设施。将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推动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到2010年,无锡市旅游集散中心将成为集“旅游销售、客房调度、车辆调度、导游人才调剂”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更好地为国内外的游客进一步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四、整合“三大中心”资源,实现“三大中心”联网
在2010年前建立健全集住店服务、咨询服务、集散功能和调度功能为一体化的无锡旅游信息支持系统。
第三节 旅游导引系统
旅游导引系统,是实施“敏捷旅游”战略的关键之一。旅游导引系统包括三个部分:道路交通旅游导引系统、城市旅游导引系统、旅游导引出版物及信息服务。
道路交通旅游导引系统。在“十一五”期间,在城市交通网、高速公路网、区域路网通往旅游区(点)的出入口设置旅游导引标识,在汽车站、火车站、航空港、江海港等游客入境的地点设置完善的旅游导引标识和旅游信息查询系统。
城市旅游导引系统。在“十一五” 期间,完善城市交通导引标牌,便于识别、查询。将旅游区(点)和旅游六大要素纳入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为旅游者提供导引信息服务。设立和完善AAA级以上旅游景区、三星以上宾馆、特色街区外语标识系统,在全市AAAA级以上旅游景区用中、英、日、韩四种文字制作引导标识。
规范和优化无锡旅游导引出版物,形成具有特色的系统。并引导旅游企业逐步实现旅游导引出版物和信息服务的标准化、简便化。推动旅游导引出版物的数字化,强化旅游导引数字信息服务功能,帮助旅游者从因特网上获得旅游信息导引服务。实施旅游宣传品进宾馆工程。
第四节 旅游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
生态与环境是最宝贵的旅游资源。在“十一五”全市旅游业发展中要强化“环境兴旅”、“生态兴旅”的意识,坚持“环境优先、节约优先”方针,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旅游景区要积极创建A-AAAAA旅游景区,旅游涉外饭店要启动绿色饭店建设,“十一五”期末,力争30%的旅游涉外饭店成为绿色饭店。将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实现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旅游管理部门要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各级各类旅游规划,旅游规划的编制、实施要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应与环保、建设部门配合,加强对旅游区(点)周边环境的治理。严格限制进入旅游景区内的交通车辆,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
在旅游区内实施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工程,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要遵循“区内旅游、区外服务”的要求,合理规定旅游功能分区,确定环境容量,设计旅游区域和线路,控制和治理旅游区环境污染。影响旅游景区整体环境的服务设施要迁出或拆除,鼓励在旅游景区内使用旅游环保观光车(船)。加强旅游区(点)的水环境治理。
第七章 旅游产业
“十一五”期间,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提升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是无锡加快建设旅游强市的产业战略重点。
第一节 完善旅游产业体系
一、基础产业
1.旅行社
(1)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以“调整结构、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提升规模和水平”为方针,“十一五”期内,旅行社的发展,除了数量上适度增加外,关键是提高现有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创新旅行社的经营模式和业态,扶持一批上档次、上规模的旅行社企业。加快旅行社的网络化建设,鼓励旅行社联合体构建以市场为纽带的网络化体系,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通过整合、充实扩大,形成几家上规模、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和集团企业。增加全国双百强旅行社的数量。
(2)主要举措
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旅行社组织结构,改造和整合现有旅行社资源,推进优势旅行社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等多种形式的联合重组,积极推进旅行社集团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重点扶持以中旅、国旅、海外、康辉等为核心的强势旅行社,形成连接国内外的旅游经营网络,壮大旅游市场竞争主体的实力。
二是加快旅行社与国际接轨步伐,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加快合资、独资旅行社的建设步伐。通过与国外有关旅游机构的联合拓宽旅行社业务经营范围,尽快实现与国际上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的有效接轨。
三是鼓励旅行社向专业化发展,经营的产品结构和经营业态应从以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专题旅游、会议旅游、奖励旅游、特种旅游等组合的结构转变。强化旅行社自身的产品线路策划能力和市场开拓经营能力。
四是对现有国际旅行社和地接旅行社给予一定的政府扶持,鼓励其加紧与国际和国内著名旅行社进行双方和多边合作,建立起各自的旅游营销网络。提升我市国际旅行社入境游客的自组团能力,积极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旅行社成为地接社。促进无锡入境旅游和本地地接的拓展。
五是鼓励旅行社创新经营模式,发展“自助式旅游”,将游线、景点、导游、餐饮、住宿等方面的选择权交给游客,让游客有更多的自主权,避免“景点赶时间,购物拖时间”现象的发生。
2.旅游饭店
无锡是中国十大旅游城市和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中心,也是当今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十大城市之一。为加快建设旅游强市,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总体旅游形象,“十一五”期间,要加快发展高档商务酒店、国际会议中心和展览中心等设施。增加3-5家规模为450-500左右间标准客房的高品位酒店,建成30家四星级以上的高星级旅游饭店群体。同时,要重点引导、建设一批经济型酒店(青年旅馆、汽车旅馆等),在环太湖以及宜兴、江阴等地较大规模的景区、农民度假村、农业旅游示范园区等推广发展和规范化管理“农家旅店”;适度发展中档旅游饭店;推荐一批旅游餐馆,以满足高速增长的旅游需求。积极组织星级饭店创优达标活动;社会旅游饭店纳入管理。“十一五”末,涉外饭店床位总量控制在3万张左右。
3.旅游景区
传统旅游景区(点)在现有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挖掘内涵,扩大外延,优化升级。现有的国家等级旅游景区要提档升级;在“总体规划”指导下,积极开发一批上规模、有特色、文化内涵高、体验性强的新景区(点)。到2010年全市国家等级旅游景区达40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达20个。建设高水准的旅游度假区,进一步提升现有度假区质量,拟再建设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逐步形成旅游休闲度假产品组合。
4.旅游娱乐
新建无锡大剧院、音乐厅、太湖艺术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高标准旅游休闲娱乐设施。大力依托城市发展的成果,不断完善城市娱乐和商业区建设,要提升南禅寺和崇安寺城市休闲娱乐要素集聚区、通惠东路步行购物街、三里桥咖啡、酒吧风情街、青石路餐饮一条街、湖滨路旅游特色街以及荣巷、小娄巷等历史文化街区,丰富城市中心区休闲内涵,完善旅游功能,推动城市美化、亮化工程,并开发街区和景点夜游项目。进一步建设旅游夜景点,开发水上旅游线;发展旅游娱乐中心,开发特色旅游表演节目。“十一五”末,旅游休闲娱乐推荐单位达45家以上。
5.旅游餐饮
深度发掘无锡的地方特色餐饮文化,努力提高质量、丰富品种、发展地方特色风味,打造“游在太湖,食在无锡”的品牌。推动全市旅游星级饭店、社会餐馆特色经营、规模经营和品牌经营,进一步提升旅游餐饮业的菜肴质量、服务质量,突出地方风味特色。丰富品牌菜、特色菜、农家菜,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改善就餐环境,提供高效、优质满意的人性化服务。“十一五”期间,向游客和市场推出无锡旅游餐饮推荐单位达50家以上。
6.旅游购物
弘扬江南水乡吴文化,依托惠山泥人、宜兴陶瓷、太湖珍珠、丝织品、太湖名茶等,挖掘地方特色的土特产,进一步开发旅游纪念品、旅游配套用品等旅游商品,逐步培育、建立旅游商品市场。树立精品意识,规范旅游商品市场秩序,营造优美旅游购物环境,培育旅游购物品牌。“十一五”期间向游客推出的旅游购物推荐单位达30家以上。加大旅游商品宣传促销力度,使旅游者在我市的购物花费占旅游总花费比重有所提升。
7.旅游交通
以航空、铁路、公路为主体,构建“安全、便捷、舒适、高效”的立体旅游交通体系。
加快苏南国际机场的建设,完成机场拓建工程一期,增强无锡空港的对内吸引能力和对外辐射能力。
铁路交通。2010年前,建成沪宁高速铁路,形成无锡市一纵二横的铁路布局。开工建设宁杭铁路。进一步增强和扩大无锡市铁路交通的对外辐射能力和辐射范围。
公路交通进一步完善市域高速公路体系,加强公共交通系统和配套停车,建好旅游集散中心、开通通往主要景区的旅游专线。加快古运河、梁溪河的整治,发展太湖和内河的水上运输,全面提升旅游区(点)的可进入性。
8.具体调控目标
(1)旅行社
类 别 年 份 2005年 2010年 备 注
国际旅行社 15 20
国内旅行社 84 100家左右
其中:百强旅行社 2 5
其中:合资独资旅行社 1 4
合 计 99 120
(2)旅游饭店
年 份
类 别 2005年 2010年 备 注
饭店数 床位总数 饭店数 床位总数
五星级 4 2014 10 5000
四星级 17 6029 25 7000
三星级 37 7652 40 11000
二星级、一星级
及涉外饭店 38 6113 55 9000
经济型酒店 9 1368 25 5000
合 计 105 23176 140 34000
(3)A级以上旅游景区
年 份
等 级 2005年 2010年 备 注
AAAAA 5
AAAA 7 15
AAA 6 10
AA 8 10
A
合 计 21 40
(4)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年 份
等 级 2005年 2010年 备 注
工业旅游示范点 1 5
农业旅游示范点 6 15
合 计 7 20
(5)旅游推荐单位
年 份
等 级 2005年 2010年 备注
旅游购物推荐单位 10 30
旅游餐饮推荐单位 10 50
旅游休闲娱乐推荐单位 10 45
旅游交通推荐单位 3 10
合 计 33 135
第二节 提升旅游企业综合竞争力
一、规模竞争力
积极推进旅游企业的合资、并购、连锁经营,迅速扩大旅游企业规模。从信息技术和管理流程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大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旅游企业规模经济效率。
二、品牌经营能力
引导旅游企业尽快完成从品牌产品向品牌企业的升级,品牌企业向品派创造型企业的升级。鼓励中小民营企业的行业协作,打造统一品牌与管理标准,形成企业合力。在“十一五”期间开展无锡旅游品牌评选和推广工作。
三、自主创新能力
引导旅游企业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商业模式、管理标准、管理流程等方面变革,形成核心管理技术。
四、区域供应链竞争力
大力推进旅游企业电子商务,通过资产组合或战略联盟、营销协议等方式将区域的航空集团、饭店集团、旅游中介、企业租赁公司、旅游景区,以及金融、保险等联合构成的旅游产业供应链。
五、旅游企业国际化
支持无锡市饭店集团、旅行社集团等企业跨区域经营,并面向主要出境旅游目的地,实施“走出去”战略,迅速提升本地旅游企业品牌的国际化能力。
第八章 优质旅游
第一节 重视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旅游目的地是区域内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及服务、基础设施、公共及公益设施及相关其他条件有机组合形成的各类空间要素总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作用在进入新世纪后日益凸现,在激烈的旅游竞争中,各地都高度重视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十一五”期间要全面提升目的地整体管理水平,通过制度创新在激烈的旅游目的地竞争中获得先发优势;要建设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旅游目的地开放系统;要增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发展的意识,造就良好的旅游发展软环境。无锡要以环境做优、文化做深、市场做透、产品做精、服务做细、产业做强、形象做佳为主攻方向,加强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第二节 打造诚信旅游与平安旅游服务体系
“十一五”期间,全力打造“无锡市诚信旅游服务体系”,增大旅游市场透明度、规范旅游市场,公平、公正、及时处理旅游投诉,保护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将平安旅游的各项工作措施融入到旅游行业管理,日常经营的全过程,进一步提高旅游安全意识,健全旅游安全预控、救援体系,强化工作责任制,严格责任查究,加强督查督办,构建“无障碍旅游”绿色通道和“平安旅游”安全工作体系。
第三节 加强旅游服务品牌化建设
广泛借鉴与引进世界先进旅游企业管理经验,以优惠政策吸引国际著名旅游企业在无锡落户。逐步推行和规范品牌企业优质服务的运转程序、接待程序、服务程序和考核程序,扩大旅游企业品牌规模和覆盖面、占领国际旅游市场的比例和份额。
“十一五”期间,无锡市继续每年度开展“十百千”评选活动,即评选“无锡旅游十佳优质服务品牌企业”、“无锡旅游百名优秀导游员”、和“无锡旅游千名优秀服务员”。
第四节 积极开发人力资源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战略思想
1.进一步在全市旅游行业中提倡以人为本、科教兴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大力营造“以人为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旅游人才环境,为实现旅游强市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做到旅游人才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相协调,并适度超前。要从管理理念、资金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保证做到人才开发的适度超前,努力做到旅游人才总量、结构与旅游业的发展和产业发展态势相适应,旅游人才素质的提高与旅游业长期稳定增长的良性互动。
3.坚持把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放在旅游人才开发的首位。要加强对全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职业责任感;并注重对员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优化旅游人才素质结构,提高旅游人才综合素质。
4.不断拓展旅游人才开发的有效途径。要充分发挥驻锡各旅游院校、培训机构在培养旅游人才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旅游人才市场体系,充分利用境外旅游培训的机会,强化高级管理人才的培训。
二、实施旅游人才建设工程具体目标
1.高度重视旅游人才开发工程
在“十一五”期间,重视高级行政管理干部、旅游职业经理人、旅游紧缺人才(如旅游规划与策划、旅游市场高级促销等)的培养,满足无锡市旅游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2.建好旅游人才三大平台
要建好旅游人才信息平台、旅游人才培育平台和旅游人才服务平台。实现人才信息共享,形成社会化、开放式、多层次、多形式的大旅游人才建设格局,促进旅游人才的合理使用。
3.完善旅游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政策
要创造宽松的旅游人才环境:建立和完善来去自由、待遇合理的旅游人才环境机制;主动吸纳、及时重用的旅游人才引进机制;目标明确、综合激励的旅游人才培养机制;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旅游人才使用机制;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旅游人才市场服务体制。制定旅游企业人才薪资指导意见,不断规范旅游人才的薪资水准
第九章 旅游投资
我市的旅游投资,主要由社会组织与企业投入、自然人投入、银行信贷资金、利用外资以及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等构成。投资范围主要包括:旅游景区(点)投资、旅游住宿投资、旅游度假区投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公益设施投资等。
第一节 投资目标、原则及重点
“十一五”期间,我市 旅游投资的总体目标是:围绕“旅游强市”建设目标,加大投资力度,适度超前建设,实现全市 旅游投资增长速度快于旅游经济发展速度,年均增速达20%以上,旅游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逐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市 旅游投资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多元化投资,大力拓展投资渠道,鼓励利用外资、民资,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二是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增加资金投入,突出基础功能和示范效应。三是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优选投资项目,提高投资效应,形成强大的投资拉动力。四是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加大推进全市重点旅游建设项目的建设。
旅游投资重点投向提高我市旅游核心竞争力、国际化水平和优质旅游服务水平的建设项目。主要体现以下方面:一是加强旅游景区整合、提升,强化和培育一批全国一流并具有国际旅游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形成核心产品集群。二是加快旅游产业高级化,加快建设度假休闲和商务旅游设施,优化旅游饭店结构,积极推进高档饭店和经济型品牌连锁酒店的建设。三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公益设施建设,提高旅游配套能力和人才保障能力,巩固、完善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
第二节 投资来源与引导
加快形成多方面筹措、多方式进入的旅游筹资机制,积极有效地吸纳民资、外资、金融资金和政府资金,通过争取国际援助、中央投资、资本市场融资,企事业单位直接投资和固定资产置换、利用外资银行信贷支持以及我市各级政府预算资金和部门投资等途径,落实资金来源。
“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总额力争达到8亿美元,约占全市旅游投资的1/4。要重点吸收民营资本以独资、参股、合作等形式投资旅游项目,鼓励各类社会资本通过参股、兼并等方式推进旅游企业资本结构调整和机制创新。大力贯彻实施政府主导的旅游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其余投资主要吸引民资、银行信贷和企业自筹资金解决。
采用产业政策、规划指导、土地竞拍、政府投资支持、信息发布等途径加强对全市旅游投资的引导,促进资金投向更趋合理,投资结构更加优化。
第三节 政府投资
一、投资来源
我市旅游业政府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
各级政府安排的各类鼓励旅游业发展的政府性资金,以及各种国际援助资金、赠款和国际基金。
二、主要投资领域
按照我市有关政府投资和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十一五”期间,重点投向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旅游公共(益)产品建设和旅游基础设施配套三大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个领域: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设引导:以全市旅游重点项目为主;
●城市旅游功能完善:以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信息中心和集散中心建设为主;
●旅游区(点)道路连接线建设:以国家等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为主;
●旅游厕所与旅游标识系统建设:以国家等级旅游景区为主。
第四节 社会投资
政府鼓励外资、民资进入旅游投资领域。外资、民资投资旅游业的优惠政策依据为国家、省、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意见。
第十章 旅游发展保障
第一节 旅游政策支持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意见,结合旅游业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从无锡实际出发,积极研究和出台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注重制定并落实扶持民营旅游企业的政策措施;实行旅游激励政策:对市外(境外)旅行社和市内国际、国内旅行社实施组织客源奖和接待贡献奖;对旅游企业先进单位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评为全国等级和获得全国先进的给予奖励等。
第二节 旅游法制建设
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在《无锡市实施<江苏省旅游管理条例>办法》基础上,制定《无锡市旅游条例》,构筑并完善适应无锡旅游业发展需求的地方旅游法规体系。
第三节 旅游行政能力建设
创新全市旅游发展领导体制和组织架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资源组合程度,有利于进一步构建大旅游格局,有利于提升政府推进旅游发展效能,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旅游强市步伐的旅游发展领导体制和组织架构,为实现三大跨越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组织保证。
围绕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政府部门协作机制和相关产业联动机制,政府各个部门把发展旅游作为己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具备条件的区可成立旅游局(办),负责辖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项目的建设,业务上受市旅游局指导。围绕旅游规划、旅游推广、旅游工作推进、旅游要素集聚、旅游市场管理和质量安全管理以及城市旅游功能建设,落实部门责任制,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和联系会议制度。积极发展产业联动,推进文旅结合、农旅结合、体旅结合、商旅结合、疗旅结合、教旅结合、城旅结合,丰富旅游产品,拓展旅游发展平台,举全市之力打造“旅游休闲名城”。
努力提高旅游主管部门行政能力。各级旅游主管行政部门要提高执政能力,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 转换职能,创新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努力提升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担负起行业管理者、行业监督者和行业服务者的重任,为实现“十一五”无锡旅游宏伟目标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