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县:奋发进取实现新突破 扎实工作取得新成效
来源:泉州晚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2007年是惠安县经济社会发展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全县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大关,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提升;这一年,重点项目建设捷报频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这一年,惠台产业合作亮点频闪,台资聚集效应日益凸显;这一年,城镇建设大手笔写春秋,次中心城市框架形成面貌日新月异;这一年,企业节能减排措施加大,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成效明显;这一年,“三农”工作继续加强,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这一年……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高。

  2007年预计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58亿元,增长15.5%%。财税收入与经济快速增长相协调,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不含基金),增长27.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2亿元,增长30.1%%,新增东园、螺阳两个财税收入超亿元乡镇。至11月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6.76亿元、贷款余额84.57亿元,同比增长9.14%%和30.21%%。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7301元,增长9.5%%。工业生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400亿元,增长20%%,其中工业增加值130.58亿元,增长16.8%%,对全县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6.1%%,拉动经济增长8.7个百分点;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37家,增加17家。万元GDP能耗0.64吨标准煤,下降3%%。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3亿元,增长40%%;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增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3亿元,增长16.2%%;外贸自营出口稳步增长,出口总量、增量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外贸自营出口3.97亿美元,增长17.2%%。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00亿元,增长28%%,回乡缴纳企业所得税2500万元;5家石材企业获得园林古建筑二级资质,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农村工作继续加强,农业综合效益有所提升。

  认真落实种粮直补等政策措施,粮食生产“稳中有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4.8万亩,完成省市计划101.13%%,总产量13.53万吨,完成省市计划104.3%%。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31.28亿元,与2006年基本持平。建成3万吨县中心储备粮库,粮食储备及市场监测调控得到加强。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步伐加快,被认定为新一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1家、省级2家、市级10家,新建扩建农业基地20个,中绿蔬菜被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新推出“虎窟龙眼”等一批品牌农产品,较好地实现了农业增效目标。惠台农业合作交流取得新突破,邀请台南县农会莅惠传授现代农业及营销经验,与台湾亚典国际集团签订合作意向,拟合作投入2亿美元建设“闽台农业合作示范基地”。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县财政投入专项资金4950万元,发动集体和社会各界投入3329万元,建设87个示范村,启动建设项目575个。整顿扶持不适应村、经济欠发达村10个。重视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落实专项资金1180万元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及补助农村环卫设施建设。投入资金7500多万元,完成惠女水库总干渠节水改造二期、黄塘溪综合整治四期和五期、下宫溪整治二期、蔗潭溪整治三期以及重点海堤、水库除险加固,水利工程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防抗第9号超强台风“圣帕”正面登陆取得全面胜利,实现“不死人、少损失”目标,受到国家防总和省市的充分肯定。

  项目带动不断深化,发展后发优势逐步显现。

  全县120个在建重点项目开工104个,开工率86.67%%,完成投资53.41亿元。尤其是省市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重点项目对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的作用更加明显。其中,中化重油深加工项目主厂区已正式开工,青兰山码头及仓储区的陆域形成与围堤工程已动工建设;泉州船厂修船项目首期两艘万吨级双壳油轮顺利交货,第二批4艘已开始建造;泉州船厂造船项目历经9年艰辛的前期工作,被列入《国家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获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奠基开工;外走马埭围垦工程按时序进展顺利,正在进行堵口前加高培厚和堵口段护底施工;青兰山30万吨原油码头即将竣工投入运行;洛秀组团东西主干道、秀涂码头引桥工程已全面完成;崇武联群度假村、崇武半月湾度假村、西沙湾假日酒店、富丽华大酒店等旅游项目及泉三高速公路斗尾支线惠安段、沈海高速公路惠安段拓宽、福厦铁路惠安段等基础设施项目按时序顺利推进;青山湾旅游区一期完成征地,泉州国际游艇俱乐部完成土地报批工作;达利三期征地进入土方平整阶段;崇武国家中心渔港已开工建设。

  产业优化升级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有新提高。

  传统产业继续做大做强,食品饮料、鞋服箱包发展势头强劲,产值增幅分别超过21%%和35%%;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惠安)国际石雕石材暨园林碑石博览会,石雕石材国内国外市场双向拓展。惠安经济开发区城南园区、惠南园区和惠东工业园区、泉惠石化园区、台商创业基地、绿谷台商高科技产业基地、龙港工业基地、城北工业基地等载体建设有效提升,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承载产业项目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依法推进历年来引进已供地未投建投产工业项目尽快投建投产,全县新引进工业项目50个、新开工70个、新投产80个。尤其是随着中化重油深加工、泉州船厂修船、造船项目以及长照太阳能光伏电子、佰源机械、万华超纤、科一超纤、华辉科技、匹克轻工等项目投建投产,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出台实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品牌经济强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扶持企业自主创新专项资金290万元及企业外贸出口、市场开拓、创名牌和驰名商标、原产地认证奖励资金500万元;组织实施技改项目60个,投入资金6.2亿元,获得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家,获得市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认定各1家,获得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2家;达利集团被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品牌农业企业金奖”,申报中国名牌产品复评已入围;达派箱包、益源鞋业等3家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并有10家企业获得省著名商标,12项产品获得2007年度省名牌产品,惠泉啤酒、达利食品入选2007年中国500强最具价值品牌,入选中国商标发展百强县第42位。

  节能减排有效落实,资源集约利用成效明显。

  惠安县出台《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狠抓重点领域节能降耗,跟踪落实100家重点耗能工业企业节能目标,实施11家企业节能改造示范项目和12家企业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工业企业节约标准煤2.9万吨,其中百家重点节能企业节约标准煤2.16万吨。强化污染物减排工作,共关停43家小企业,取缔或关闭机砖企业7家,县城日处理4万吨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完成二氧化硫削减量496吨,削减化学需氧量601.85吨,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狠抓县长环保目标责任书落实,突出抓好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14个治理项目按年度计划顺利完成,累计投入资金9476.5万元。制定出台生态县建设规划,生态功能区划进一步明确。严格土地资源管理,统筹土地资源利用,坚持集约利用土地,严把项目准入,合理安排用地,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挖掘盘活存量土地资源,闲置调整供地42宗572.5亩,依法有偿收储闲置土地16宗551.7亩;扎实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专项行动和土地执法百日行动。依法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做法得到国家土地督察上海局和省市主管部门的肯定。

  城市建设拓展提升,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主动接受泉州中心城市辐射,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布局,着力构建县城区、崇武、斗尾、洛秀等四大区域。完成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建设近期规划、县城城南新区规划、崇武古城保护与发展规划、新霞工业区改造规划及湄洲湾石化基地惠安生活区规划,进一步提升惠安发展层次。以城南新区拓展为重点的37个县城区在建续建项目、中心集镇区改造及工业园区配套建设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县城世纪大道南拓延伸、西苑路、南环路等3条城市主干道施工已基本完工,城西大道工程顺利推进,国道324线城关段复线工程正在进行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签订,城市空间有效拓展。市政基础设施投入创历史之最,新增绿化面积55700平方米,完成申报“国家级园林县城”工作;完成北关自来水厂泉港段引水工程5.23公里管道铺设;城南供水公司新铺设供水主管道15公里,基本满足沿途乡镇、村饮用水和工业园区用水需求;铺设县城区污水管网26.1公里,投入835万元改造梅山垃圾处理场;黄塘片区污水管网工程完成管道铺设6公里,完成工程量的75%%。全面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城乡“两违”清理制止力度,共依法查处违法建设1268户、面积近19万平方米,实施拆除662宗、拆除面积近10万平方米。

  招商选资成效明显,对台经贸呈现新亮点。

  全县合同利用外资2.34亿美元,增长44.2%%,增量创历史新高,位居全市前列;实际利用外资1.506亿美元,增长33.5%%。尤其是外资项目规模扩大,平均单项投资达681万美元;结构不断优化,船舶机械、太阳能电子、精密仪表、数据通信等新兴产业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吸引台资继续呈现新亮点,新批台资项目11个,合同利用台资5927万美元,增长4.31倍;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全国新的台资聚集区要求,全力推进三大台资聚集区建设,黄塘台商创业基地32个项目全部投建和部分投产,绿谷台商高科技产业基地长照光伏研发有限公司等5家台资企业及洛秀和谐光电科技产业基地项目正式奠基开工,台资聚集效应初显。同时,对台渔工劳务及对台小额贸易恢复经营。

  民生问题有效解决,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民众。

  惠安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政府有限的公共资金用在为民利民的实事上,力求发展成果惠及绝大多数人民群众,11件19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积极稳妥安置下岗职工,共安置已倒闭20家企事业单位1770多名职工;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安排财政专项及各级和个人筹集资金3211万元,全县参合人数53.5万人,参合率68.7%%,为16245名参合农民减轻住院医疗负担1865.97万元;城乡贫困家庭医疗救助补助范围进一步扩充到基层党员干部和特殊困难群众,补助63人次,发放补助资金51.1万元;整合行政资源及县级6大劳动力培训基地,对连续参加培训10天以上的给予每人每天25元生活补助,共培训劳动力6463人,实现转移就业7187人;全面提升城乡低保标准,全年共发放保障金1205.6万元,惠及城乡群众17031人,并全面落实企业军转人员、参战人员待遇;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提前一年实行职业教育学费补助;全面实施免费婚检,有效提高优生率;关心弱势群体生产生活,搬迁地质灾害户10户,落实残疾人安居工程95户、五保户安居工程10户、二女户安居工程99户、幸福工程50户;集中解决多年来群众关注、反映强烈的旧城改建房产确权发证历史遗留问题,共办理4414宗、建筑面积61.35万平方米;发放城乡低保对象临时补助金25.86万元,缓解粮油等食品价格波动对低收入家庭带来的影响。

  各项事业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惠安县制定和实施“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狠抓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和科普宣传,投入科技三项费用2580万元,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9个,“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顺利通过年度考核,荣获第三批“全国科普示范县”称号。优先发展教育,全面完成D级危房改造任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重视提高办学质量,中高考质量有了较大提升,教育“双高普九”通过省级验收;出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激励及约束措施,提高班主任岗位津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助贫困生、补助重病、特困教师及奖励各类优秀教师和帮助引导初三毕业生就读职校责任教师的奖励;采用“招聘、转岗、调剂、清理、支教”并举,招聘教师176名,引进研究生4名,转岗培训小学教师227名,调剂分流小学教师130名,清理不合格教师26名,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加快推进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设,基本建成县医院病房大楼,革命烈士纪念馆主体工程结构封顶,广电大厦、妇女青少年活动中心已完成招投标即将开工。文体工作取得新成绩,县文体局、文化馆创作演出的舞蹈《赶送节》参加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比赛荣获我国群众文化政府最高奖--“群星大奖(含创作奖)”;成功承办省第六届农运会自行车载重比赛,并组队参加田径、象棋项目比赛获8金9银7铜,实现历史性突破;组队参加市第八届运动会,取得总锦标第四名的历史最好成绩。广电“村村通”工作即将完成,数字电视平移工作扎实推进。旅游事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福建省第三个、泉州市首个省级“优秀旅游县”。计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县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6.82%%,出生人口性别比109.89,趋向正常值。制定完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专项预案,公共安全应急体系进一步健全。启动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实效。全面开展“爱我惠安·平安惠安”活动,启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模式,出台实施公众安全感测评奖惩和群体性事件责任查究制度,开展政法干警和乡镇、村干部平安建设入户宣传访视活动,健全城乡联防体系,持续严打整治攻势,加大扫黄打非工作力度,顺利通过市“扫黄打非”领导责任制检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有效落实信访工作,顺利通过省综治委第二批“平安县”考评验收,社会总体保持安定稳定,为惠安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依法行政尽心履职,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及政府采购制度,主动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率先实施23家网吧经营权公开拍卖;县行政服务中心开始运行,服务对象综合满意率达99.2%%,精减203项县本级行政审批项目;加强电子政务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政府公文传输系统进入试运行。认真实施“五五”普法,全面实现依法治县中期目标。启动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试点工作,行政处罚的种类、范围和幅度进一步规范。全面开展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努力推动政府各部门作风转变和工作落实。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违法乱纪案件查处力度,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政府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回眸2007,惠安人充满自豪和骄傲。展望2008,惠安人满怀豪情与信心,描绘海峡西岸现代化港口工贸旅游区宏伟蓝图。(邱锦溪李绍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