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范式
来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者:马启花

摘 要:简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了图书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范式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

高校是中国网络社会发展的前沿。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图书馆是大学的“第二课堂”,肩负着“服务育人”的任务,并且是大学生在校上网的主要场所,其电子阅览室又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地方。因此,图书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责无旁贷。  

1 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1 网络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网络社会的发展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以往存在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但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一样,是人的社会。在网络社会中,人是信息和网络的主宰,人在创造网络的同时,也将各种思想价值观念带进网络之中。故网络社会同样充满了人性,但也滋长了人性中的劣根性,具有个性,也具有社会性、政治性和阶级性;具有有序性也具有无序性,甚至充满了各种思想矛盾斗争。网络社会也存在诸多问题:如黑灰黄等不良信息的污染、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电脑黑客、信息垄断等。网络社会的诸多特征和问题呼吁思想政治教育直接介入。   网络社会的开放性、自由性、互动性等特征迎合了大学生的民主、平等、自由的心理,给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具体表现在:第一,网上巨大信息“淹没”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多数大学生容易被网络表面信息迷惑,容易导致思想混乱、道德选择迷茫和价值趋向紊乱等;第二,网络社会虚拟性特征会造成道德责任的削弱和自由意识的泛滥,学生的事实观念、道德理念甚至民族意识、国家主权观念的淡化;第三,由于把大量时间花在网上,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会减少,使得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大为降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导地位受到严重冲击。  

1.2 高教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高教改革的不断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后勤社会化、扩招与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得到进一步实施,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分制、弹性学制、主辅修制等课程改革的实施,弱化了传统的学生班级概念。跨专业、跨年级、覆盖面更广的学生集体活动正在形成,传统的以学生班级为基本载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已不适应高教改革的发展。由于网络具有即时性和覆盖性特征,能及时将信息传递给每个学生,因而使之成为高校解决学生教育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二是高校后勤社会化使学生公寓社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课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延伸性特征,网络可以延伸到学生公寓,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从而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三是扩招后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同时也是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高校声誉的检验,更是关系到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社会稳定的大事。由于网络具有互动性等特征,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建立就业信息网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以主动适应社会就业形势。  

1.3 图书馆与时俱进发展的需要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图书馆首要的教育职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图书借阅等途径来传递健康的思想,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不再是信息资源的唯一拥有者和提供者。网络传播具有低成本、高速度、大容量、多功能、可互动、跨文化等特征。因此,网络不仅成为信息资源的主要储存场所,而且越来越成为人类获取和利用信息的主要渠道,然而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影响着正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大学生,图书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难以应付。由于网络能为加强、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的契机和途径,所以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网络,认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构建网络教育阵地。   在图书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教育主体高高在上,其主要职责是进行思想理论灌输。但在网络社会中,教育主体不再是高高在上实行灌输的思想权威,而是制造、传播、监控网络信息,兼有信息传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身份,呈现出主体地位非主体化的特征。网络中的教育主体不具有特定的身份,甚至可以不被称为“教育者”,不进行“说服”,而是提供“选择”和“引导”。教育主体相互之间不仅地位平等,而且与教育客体的地位也是平等的。因此,图书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图书馆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者,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 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2.1 关于教育主体   图书馆具有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具体表现在:  

2.1.1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   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拥有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并且是经过工作人员精心挑选、组织、分类和编目的健康的精神食粮。把健康的精神食粮转化为网络资源,建设具有特色的数据库,上网实现资源共享。这就无形中减少了诸多不良因素对大学生的困扰,从而大大地降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图书馆所具有的优势是其他部门无可替代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图书馆更具有主动权,更具有发展优势。  

2.1.2 图书馆具有较好的网络环境   各高校图书馆加大对电子文献、各种数据库的采购,为大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网络氛围。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已成为互联网中的信息转运站和信息提供者,为大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自我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网络环境。  

 2.1.3 图书馆自身特有专业的优势   从一定意义上讲,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信息的获取、选择和传播的过程,就是用科学、健康、正确的有关信息去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过程。而图书馆特有的专业知识,如:采访、分类、编目、读者教育等专业知识,恰好就是获取、选择和传播信息的过程。网络能够提供大量信息,同时也导致了信息环境的恶化,没有经过信息文献检索技能的培训是很难找到所需的信息。因此,在网络环境下,读者只有通过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的帮助和引导才能够快速、准确得到所需的信息资料。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人员正是这方面专家,他们具有较强的信息分析、研究、处理能力,能够迅速地找到所需信息。  

2.2 关于教育客体   据统计,在广大网民中,大学生占据主要地位,所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其共同特点表现为:第一,年纪轻,文化水平较高,追求新知识、有理想,积极上进。第二,叛逆,重时尚,思想开放,个性鲜明,行为独立,富有创造力。他们在网络中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寻找、选择、交流、发布信息,是积极的自我教育者,这为顺利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现实需要的基础。第三,鉴别能力差。面对网络上繁杂的信息,他们也困惑、迷惆,也迫切企盼得到值得信赖的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以帮助自身做出正确合理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2.3 关于载体——网络   网络发展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表现如下:   (1)网络信息海量存在,能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丰富的资源。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手段,尽可能多地向教育对象提供信息,并引导教育对象正确选择信息,使教育内容因网络的超信息量变得丰富而全面,并且具有可观性和可选择性。   (2)网络能提供无限的时间和空间的机遇,使人们能够及时了解各地的情况和主体的感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到教育的效果,便于他们及时调整信息内容,改进教育的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最大的成效,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覆盖面。   (3)网络可以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向互动,更好地相互沟通。网络传播为网络社会主客体间双向交流沟通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主客体间可以平等、自主、自由、及时地把自己的感受、想法、体验和看法向对方倾诉,也能及时地得到对方的及时回应。这种平等的、及时的互动能够大大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4)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现代化、信息化。网络传播集文字、图画、色彩、声音、动画及操作等多种媒体于一身,它充分调动了客体的各种感觉器官和思维的积极性,对客体能产生不可拒绝的吸引力,使客体置身于娱乐享受中,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和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时空趋向超时空。  

3 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  

3.1 加强理论研究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新的事物,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要认真研究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律,认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之间在哪些内容、哪些形式上能够结合,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融合在一起,总结出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3.2 丰富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把本馆收藏的传统优秀文化建成书目数据库,上网进行资源共享。同时,调动和利用校园内的一切信息资源,确保信息的广泛性,使学生通过网络可以阅读最新消息,及时获悉学生工作方面的各项活动,以便积极参与。毕业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摆正自己的择业坐标,找准人生定位,实现人生价值。  

3.3 开发网上信息资源   图书馆工作人员具有这方面的特长。特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和长期工作经验,使他们能在泥沙俱下的信息海洋中,根据读者的信息需求,利用各种搜索引擎,进行搜集、下载,然后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提炼,分门别类建成各种数据库,为读者提供高信息含量、高品位的信息。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数据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收集、储存、管理的系统化和网络化。  

 3.4 提供高质量的网上信息服务   图书馆拥有一支业务精良、训练有素的队伍,对开展网上信息服务具有独特的优势,所以通过网上信息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方法。   (1)利用BBS,E-mail,QQ等现代方式与途径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目前BBS是大学生最喜欢就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发表自己观点的地方,也是自由发泄情绪、自由发表言论集中的地方。因此,作为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细心观察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摸清大学生思想动态,对BBS舆论要正确引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及时性、正面性、平等性、感化性和实效性,以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E-mail和QQ具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隐蔽性高、成本较低等优点。利用E-mail和QQ方式进行交流,气氛宽松、自由、平等,受教育者易敞开心怀,流露真情,教育者则更加容易把握受教育者思想动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2)开展网络心理咨询服务。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已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网络成瘾综合症、面对面交流心理障碍、人格畸变等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学校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等优点,在网上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了解大学生心理状况,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跟踪了解学生心理变化,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利用网络进行导读,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高校图书馆肩负着“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的职责,更应该在自己网上开展导读活动,通过新书推荐、好书博览、书评、读书竞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使他们在博览群书中增长知识,启迪智慧,有利于培养他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5 提高教育客体的信息识别能力   高校图书馆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大学生的上网引导与教育,让大学生懂得在网络社会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利用网络进行文献检索课教学,使学生容易掌握网络信息检索基本理论知识和网络检索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处理、分辨、选择、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3.6 建立自己的网站   高校图书馆应利用网络技术,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建立特色网站。在网上开辟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专栏,打开一条能让大学生毫无顾忌地敞开心扉、参与对话,也能让教师直接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观点、积极主动地对大学生反映的信息进行反馈的通道,以增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开展网络宣传,以有深度的分析文章、对读者有直接指导意义的帖子为网站主要内容,吸引大学生的关注,提高网站的点击率;引导大学生主动开展网络道德讨论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对互联网有了清醒的认识和端正的态度,在互联网上的自律意识也会得到一定的强化。

参考文献   [1] 杨江水.“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简论[J].探索,2003(4):94-96.   [2] 朱雅兰.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图书与情报,2001(4):48-50.   [3] 李世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分析[J].理论月刊,2004(10):132-134.   [4] 金秀兰.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理论界,2004(4):203-204.   第一作者简介:马启花,女,1970年10月生,1994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政治系,副研究馆员,现为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采编部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教育中路299号,537000